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
【关键词】 历史 思维 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历史的思维能力呢?
1 初中生历史思维的特点
1.1 形式思维逐步发展起来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了较快发展。所谓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抽取史实的本质属性。它所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这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类型。所谓辩证思维是指对历史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历史史实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历史史实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类型。
1.2 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把思维活动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的,如要解决首创、突破、发现和发明等。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
2 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设疑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中,巧设疑问和课堂讨论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思维活动通常由疑问而产生,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也使他们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思维的碰撞中呈现和升华。培养思维能力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器官,所以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此外,启发思维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适时适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活动。
2.2 善用对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较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物、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辨别异同,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思维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将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在中考历史学科考试中,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采用对比教学有以下好处:首先,能克服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如:易忘、易混、易错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主干和脉络;其次,能够拉近历史的时空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探究动力;第三,能够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使规律的东西得以提炼,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2.3 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
2.3.1 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大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探究,以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独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2.3.2 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如果说正向思维是由因导果,那么逆向思维就是由果溯因。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解决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假设性推测的题目,启发学生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进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发展。培养逆向思维,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开拓解题思路。
2.3.3 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历史形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实物形象,文物形象,人物形象和场面形象。在历史活动发生的当初,这些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到了后世,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的记录和遗迹遗物。活生生的历史是不能重现的,也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的。所以历史教学赋有一个特殊的任务,这就是再建历史形象。再建历史形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脑的思维过程。如何指导学生再建历史形象,提高他们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历史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可以经常使用文物、模型、地图、图画以及幻灯、电影、电视、录音等直观教具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当地各种遗迹。第二,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对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图说史,边观察,边叙述。鼓励他们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情地,大胆地解说或描述历史画面。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些已经过如烟云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场面,又会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关键词】 历史 思维 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历史的思维能力呢?
1 初中生历史思维的特点
1.1 形式思维逐步发展起来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了较快发展。所谓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抽取史实的本质属性。它所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这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类型。所谓辩证思维是指对历史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历史史实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历史史实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类型。
1.2 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把思维活动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的,如要解决首创、突破、发现和发明等。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
2 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设疑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中,巧设疑问和课堂讨论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思维活动通常由疑问而产生,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也使他们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思维的碰撞中呈现和升华。培养思维能力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器官,所以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此外,启发思维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适时适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活动。
2.2 善用对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较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物、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辨别异同,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思维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将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在中考历史学科考试中,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采用对比教学有以下好处:首先,能克服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如:易忘、易混、易错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主干和脉络;其次,能够拉近历史的时空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探究动力;第三,能够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使规律的东西得以提炼,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2.3 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
2.3.1 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大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探究,以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独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2.3.2 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如果说正向思维是由因导果,那么逆向思维就是由果溯因。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解决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假设性推测的题目,启发学生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进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发展。培养逆向思维,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开拓解题思路。
2.3.3 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历史形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实物形象,文物形象,人物形象和场面形象。在历史活动发生的当初,这些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到了后世,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的记录和遗迹遗物。活生生的历史是不能重现的,也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的。所以历史教学赋有一个特殊的任务,这就是再建历史形象。再建历史形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脑的思维过程。如何指导学生再建历史形象,提高他们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历史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可以经常使用文物、模型、地图、图画以及幻灯、电影、电视、录音等直观教具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当地各种遗迹。第二,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对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图说史,边观察,边叙述。鼓励他们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情地,大胆地解说或描述历史画面。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些已经过如烟云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场面,又会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