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盛夏,一场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火热浪潮,席卷江淮大地。
“让懂资本、用资本成为全省干部的鲜明特质。”7月30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合肥调研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工作时的讲话,迅速刷爆朋友圈。
今年5月以来,从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启动全省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到2021清华五道口金融发展论坛,再到实地调研,马不停蹄的脚步和一系列密集布局,不仅凸显了雷厉风行的实干作风,更展现了安徽抢抓机遇、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强烈决心。
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仅仅一个多月,就开展了60多场培训和论坛活动。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热烈响应,一大批专家智库、资本大咖和产业精英风云汇聚。全省推动高质量资本市场建设“其势已成”,安徽乘势而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其时已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安徽发展利用资本市场不足,首先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特别是普遍存在利用资本市场“不愿、不想、不会、不能”的问题,培训是重要的破解手段。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这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政府之手很难直接干预。通过培训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和利用资本市场,是政府之手发挥作用的最佳切入点。
6月24日,安徽启动全省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省长亲自出席并讲话。与此同时,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按照“政府牵头、平台组织、机构主办、各方参与”的思路,在全省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业务培训;集中用1年左右时间,重点培训1万家企业,后续逐步覆盖全部符合条件的企业。
随后各地迅速跟进,纷纷举办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根据《决策》的初步统计,目前全省16个地市和部分县区已先后举办了资本市场培训。省市县三级培训,再加上相关部门的专项培训,如此大规模、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在全国均属罕见。
“培训不仅让我们对资本市场有了深入的理解,更坚定了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信心。”在很多参与培训的企业家看来,培训是一场“及时雨”,点燃了企业迈向资本市场的热情。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与发展氛围密切相关。通过论坛活动的造势,可以营造资本市场浓厚的发展氛围。
7月16日,芜湖市首次举办了私募股权投资大会。同日,新材料行业的股权投融资大会在蚌埠举行。一南一北,两地同时举办投资大会绝非巧合。对于全省来说,这两场活动只是“开胃菜”,一场更大的布局与行动即将展开。
除芜湖、蚌埠之外,“还会看到安徽的每一个地市都在围绕主导产业召开风投、创投或产投的论坛”。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引导全省地方金融局系统,在返投比例、容忍度、招商奖励、投资进度奖励、注册地奖励等政策上,全面向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看齐学习;探索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集聚更多跨境资本;我们还将组织全球科创资本峰会,积极争取永久会址落地安徽。”
造势与谋事同样重要。高层次论坛、峰会此起彼伏,将极大吸引全球投资机构和资本大咖的目光,营造资本市场发展的火热氛围。
“错过浦东、错过深圳,现在决不能错过安徽。”7月29日,安徽省政府与衡宽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吴苏一行举行工作会谈。企业家纷纷表示,决不错过安徽的“十四五”,将全面对接安徽战略优势和发展所需,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大力引荐优质项目和团队落户安徽。
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政策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省级层面,正在研究制定《安徽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打造“三地一区”行动方案》。
“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系统性地整体推进,可以有效指导各地各部门协同推进、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战的局面。”参与方案制定的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叶锦伟告诉《决策》。
从地市层面看,芜湖市连续出台加快发展政府投资基金和促进私募基金业健康发展两份重磅意见,加大政府投资基金投入和私募基金业政策支持力度。合肥市也出台政策,从鼓励扩大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双向发力,推动金融业更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市大幅度提高企业上市奖补力度,并成立市长任组长的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领导小组。铜陵市全力推动企业上市“攀登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上市扶持政策。
无论是业务培训引领、论坛活动造势,还是政策支持,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安徽行动,均呈现出大规模、体系化的鲜明特征。可以预期,这种全局在胸、系统推进的全新“打法”,将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安徽资本市场的发展层级,为安徽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未来10-15年是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黄金时代。”2021清华五道口金融发展论坛上,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势。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科技和资本猶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资本的助力,科技成果很难得到很好的转化;没有技术的突破,资本就失去了重要的投资方向。科技与资本的碰撞结合,将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安徽是科创大省,科创是安徽最重要的战略优势。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安徽不是一哄而上搞“大呼隆”,关键在于促进资本与技术等关键资源要素的互动耦合,放大“乘数效应”。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底色的合肥高新区,就是这种“乘数效应”的典型样本。2021年上半年,全省9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合肥高新区独占3家,而且全部是科创板。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在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达到7家,占合肥市的60%。 自设立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以来,合肥高新区紧抓机遇,以具备新科技、千万利润、亿元营收等特征的企业为重点,通过培训、辅导,尤其是解决关键性问题为着力点,强力推动企业股改进程。
7月21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服务科创板两周年总结会暨合肥分中心助力企业上市专题培训会在合肥高新区举办。培训会上,不仅深度解读科技企业股权激励的搭建和筹划,还发布了股改上市政策3.0版本,政策覆盖高成长企业从股改规范到发行上市及上市后再融资的各个阶段。
“合肥高新区坚持把培育企业上市作为深化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与资本市场各参与方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创新创业企业解放思想、提升格局,主动冲出舒适区,借助资本力量,破茧化蝶。”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吕波表示。
在省级层面,安徽创新馆就是专门为要素对接而搭建的平台。4月26日,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安徽创新馆举行。这样的大型展会,在安徽创新馆已是常态。截至目前,安徽创新馆已经举办120多场成果对接活动,为全省6000多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完成科技成果投资项目46个,引进各类机构25家。
“每场对接会、每个路演现场,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集聚的焦点,或寻找创新技术,或提供解决方案,或介绍投资信息。我们希望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充分的流动。”安徽创新馆相关负责人说,该馆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产品超市”,提供天使投资、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着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除了这些已有平台,安徽正在谋划打造更大的平台。“要围绕打造‘三个平台’放大培训工作效应,通过培训积极搭建学习交流、投资链接、政商对话的平台,促进资本市场各种资源要素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在合肥调研时,王清宪说。
在未来1年时间里,安徽将邀请1万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并逐步覆盖全省所有上市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等。可以预见,这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双向投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是项目找资本、资本找项目,各类资源相互碰撞,成为投资的“素材”,从而实现上下游金融链条高效顺畅地衔接。
在科技和资本结合的“黄金时代”,安徽提前布局多层次、立体化的要素对接平台,无疑是下了一盘“先手棋”,将助力安徽科创乃至区域发展的腾飞。
眼下,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安徽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行动不会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
对于接下来深层次的培训与行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汉君建议,安徽要彻底转变观念。在他看来,后发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市场发育不足,关键还是观念方面的差距,“市场化理念一定要深入人心,深入到各个市场主体日常的经济行为中。有了这样的基础,政府再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市场化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举措,会很顺”。
尤其是要学会“资本思维”,要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工业产品思维,再升级到资本思维。“工业产品思维只是出产好的产品卖出去,而资本思维是通过资本扩张,把市场做大。”韩汉君告诉《决策》。
对于“资本思维”,界首市有关负责人深有体会,“熟练运用资本,首先要正确区分资本思维和市场思维。资本思维主要关注企业值不值钱,看企业未来成长空间有多大;市场思维则关注企业赚不赚钱,看企业当前盈利能力有多强。利用资本市场,我们的思维模式要跟着转变。”
为了帮助当地干部和企业家建立“资本思维”,近年来界首市组织企业到上交所交流、到上市公司参观、到中国经济论坛交流,接触资本市场大鳄、知名专家学者、上市公司总裁等,并通过他们对接各种优质资源。界首市还在上海创新建立了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搭建企业在上海融资的平台。
界首市有关负责人建议,進入资本市场要做到敢接触、愿尝试、肯钻研,“要讲好产业故事,找准企业定位,提升项目内涵,熟悉资本市场”。
“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还要提升运用资本力量的能力。”叶锦伟建议,要熟练运用金融工具,比如中央近年来出台的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科创债、双创债、绿色债等金融政策,还有期货、债券等金融工具。“要把资本市场这些金融工具、融资的手段,植入到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中去。”在叶锦伟看来,熟练运用金融工具,是“资本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
“让懂资本、用资本成为全省干部的鲜明特质。”7月30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合肥调研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工作时的讲话,迅速刷爆朋友圈。
今年5月以来,从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启动全省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到2021清华五道口金融发展论坛,再到实地调研,马不停蹄的脚步和一系列密集布局,不仅凸显了雷厉风行的实干作风,更展现了安徽抢抓机遇、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强烈决心。
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仅仅一个多月,就开展了60多场培训和论坛活动。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热烈响应,一大批专家智库、资本大咖和产业精英风云汇聚。全省推动高质量资本市场建设“其势已成”,安徽乘势而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其时已至”。
造势与谋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安徽发展利用资本市场不足,首先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特别是普遍存在利用资本市场“不愿、不想、不会、不能”的问题,培训是重要的破解手段。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这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政府之手很难直接干预。通过培训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和利用资本市场,是政府之手发挥作用的最佳切入点。
6月24日,安徽启动全省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省长亲自出席并讲话。与此同时,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按照“政府牵头、平台组织、机构主办、各方参与”的思路,在全省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业务培训;集中用1年左右时间,重点培训1万家企业,后续逐步覆盖全部符合条件的企业。
随后各地迅速跟进,纷纷举办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根据《决策》的初步统计,目前全省16个地市和部分县区已先后举办了资本市场培训。省市县三级培训,再加上相关部门的专项培训,如此大规模、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在全国均属罕见。
“培训不仅让我们对资本市场有了深入的理解,更坚定了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信心。”在很多参与培训的企业家看来,培训是一场“及时雨”,点燃了企业迈向资本市场的热情。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与发展氛围密切相关。通过论坛活动的造势,可以营造资本市场浓厚的发展氛围。
7月16日,芜湖市首次举办了私募股权投资大会。同日,新材料行业的股权投融资大会在蚌埠举行。一南一北,两地同时举办投资大会绝非巧合。对于全省来说,这两场活动只是“开胃菜”,一场更大的布局与行动即将展开。
除芜湖、蚌埠之外,“还会看到安徽的每一个地市都在围绕主导产业召开风投、创投或产投的论坛”。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引导全省地方金融局系统,在返投比例、容忍度、招商奖励、投资进度奖励、注册地奖励等政策上,全面向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看齐学习;探索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集聚更多跨境资本;我们还将组织全球科创资本峰会,积极争取永久会址落地安徽。”
造势与谋事同样重要。高层次论坛、峰会此起彼伏,将极大吸引全球投资机构和资本大咖的目光,营造资本市场发展的火热氛围。
“错过浦东、错过深圳,现在决不能错过安徽。”7月29日,安徽省政府与衡宽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吴苏一行举行工作会谈。企业家纷纷表示,决不错过安徽的“十四五”,将全面对接安徽战略优势和发展所需,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大力引荐优质项目和团队落户安徽。
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政策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省级层面,正在研究制定《安徽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打造“三地一区”行动方案》。
“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系统性地整体推进,可以有效指导各地各部门协同推进、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战的局面。”参与方案制定的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叶锦伟告诉《决策》。
从地市层面看,芜湖市连续出台加快发展政府投资基金和促进私募基金业健康发展两份重磅意见,加大政府投资基金投入和私募基金业政策支持力度。合肥市也出台政策,从鼓励扩大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双向发力,推动金融业更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市大幅度提高企业上市奖补力度,并成立市长任组长的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领导小组。铜陵市全力推动企业上市“攀登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上市扶持政策。
无论是业务培训引领、论坛活动造势,还是政策支持,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安徽行动,均呈现出大规模、体系化的鲜明特征。可以预期,这种全局在胸、系统推进的全新“打法”,将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安徽资本市场的发展层级,为安徽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乘数效应”
“未来10-15年是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黄金时代。”2021清华五道口金融发展论坛上,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势。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科技和资本猶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资本的助力,科技成果很难得到很好的转化;没有技术的突破,资本就失去了重要的投资方向。科技与资本的碰撞结合,将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安徽是科创大省,科创是安徽最重要的战略优势。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安徽不是一哄而上搞“大呼隆”,关键在于促进资本与技术等关键资源要素的互动耦合,放大“乘数效应”。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底色的合肥高新区,就是这种“乘数效应”的典型样本。2021年上半年,全省9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合肥高新区独占3家,而且全部是科创板。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在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达到7家,占合肥市的60%。 自设立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以来,合肥高新区紧抓机遇,以具备新科技、千万利润、亿元营收等特征的企业为重点,通过培训、辅导,尤其是解决关键性问题为着力点,强力推动企业股改进程。
7月21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服务科创板两周年总结会暨合肥分中心助力企业上市专题培训会在合肥高新区举办。培训会上,不仅深度解读科技企业股权激励的搭建和筹划,还发布了股改上市政策3.0版本,政策覆盖高成长企业从股改规范到发行上市及上市后再融资的各个阶段。
“合肥高新区坚持把培育企业上市作为深化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与资本市场各参与方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创新创业企业解放思想、提升格局,主动冲出舒适区,借助资本力量,破茧化蝶。”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吕波表示。
在省级层面,安徽创新馆就是专门为要素对接而搭建的平台。4月26日,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安徽创新馆举行。这样的大型展会,在安徽创新馆已是常态。截至目前,安徽创新馆已经举办120多场成果对接活动,为全省6000多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完成科技成果投资项目46个,引进各类机构25家。
“每场对接会、每个路演现场,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集聚的焦点,或寻找创新技术,或提供解决方案,或介绍投资信息。我们希望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充分的流动。”安徽创新馆相关负责人说,该馆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产品超市”,提供天使投资、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着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除了这些已有平台,安徽正在谋划打造更大的平台。“要围绕打造‘三个平台’放大培训工作效应,通过培训积极搭建学习交流、投资链接、政商对话的平台,促进资本市场各种资源要素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在合肥调研时,王清宪说。
在未来1年时间里,安徽将邀请1万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并逐步覆盖全省所有上市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等。可以预见,这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双向投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是项目找资本、资本找项目,各类资源相互碰撞,成为投资的“素材”,从而实现上下游金融链条高效顺畅地衔接。
在科技和资本结合的“黄金时代”,安徽提前布局多层次、立体化的要素对接平台,无疑是下了一盘“先手棋”,将助力安徽科创乃至区域发展的腾飞。
“资本思维”
眼下,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安徽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行动不会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
对于接下来深层次的培训与行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汉君建议,安徽要彻底转变观念。在他看来,后发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市场发育不足,关键还是观念方面的差距,“市场化理念一定要深入人心,深入到各个市场主体日常的经济行为中。有了这样的基础,政府再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市场化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举措,会很顺”。
尤其是要学会“资本思维”,要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工业产品思维,再升级到资本思维。“工业产品思维只是出产好的产品卖出去,而资本思维是通过资本扩张,把市场做大。”韩汉君告诉《决策》。
对于“资本思维”,界首市有关负责人深有体会,“熟练运用资本,首先要正确区分资本思维和市场思维。资本思维主要关注企业值不值钱,看企业未来成长空间有多大;市场思维则关注企业赚不赚钱,看企业当前盈利能力有多强。利用资本市场,我们的思维模式要跟着转变。”
为了帮助当地干部和企业家建立“资本思维”,近年来界首市组织企业到上交所交流、到上市公司参观、到中国经济论坛交流,接触资本市场大鳄、知名专家学者、上市公司总裁等,并通过他们对接各种优质资源。界首市还在上海创新建立了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搭建企业在上海融资的平台。
界首市有关负责人建议,進入资本市场要做到敢接触、愿尝试、肯钻研,“要讲好产业故事,找准企业定位,提升项目内涵,熟悉资本市场”。
“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还要提升运用资本力量的能力。”叶锦伟建议,要熟练运用金融工具,比如中央近年来出台的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科创债、双创债、绿色债等金融政策,还有期货、债券等金融工具。“要把资本市场这些金融工具、融资的手段,植入到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中去。”在叶锦伟看来,熟练运用金融工具,是“资本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