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你跑累了吗?等到年底清盘的这一刻,我们才发现,今年的赛事竟然丰富了这么多!从白云黑土的北方到风花雪月的南方热土,无论是标配的马拉松还是创意十足、超高难度的越野跑赛、户外赛,都让跑友们牟足了劲跑了个够!
与此同时,跑步这条路上也聚起了越来越多的人流,亲朋好友、女神男神、土豪乡绅乃至明星,四海之内皆成跑友。无论想跑哪里,跑在哪里,你都注定不再孤单了。
原来大家都开跑了
2008年第一次跑北马时,身边大多数人会觉得你很了不起,也很怪异,居然有人敢去跑马拉松,那一定是个疯子。“马拉松是普通人能跑的吗?”“这得跑多少小时啊?”这样常识性的问题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提出来了。如今,周围跑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疯子们成了规模,也就没啥好新鲜的了。
如果你周末在奥森跑上两圈,一定会听到四周游人的赞叹;小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蹒跚着跟着你跑上几步,而成年人则会说:“真不错,下次我也跑几步。”很奇怪跑步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和感染力,对于大多数人,它似乎是一种本能的吸引。大部分跑友是通过跑步以后渐渐结识的,朋友间互相影响,走上马拉松赛道的,也比比皆是。
除了这种陌生人、朋友圈之间的传染,跑步对身边人的影响则更直接:男女朋友、夫妻、兄弟、姐妹,乃至父子、父女、母女等等……如今,一带一甚至一带多的模式在跑步圈里非常普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三年前,许多马拉松爱好者还都是孤军奋战。跑步虽然有巨大的魅力,但是不要以为,所有人都能从头至尾得到家人的支持乃至效仿。
其实,不跑步的不会轻易理解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跑步,既要计算跑量、上传数据、写跑步日记,还要参加约跑和训练营……自掏腰包天南海北地去比赛,也没见你赢过一分钱奖金。不是说跑步便宜吗?这怎么还开始败家了?更不用说,那些玩超长距离越野跑的疯子们,每个月花在训练上的时间,怕是比工作还努力,平时家务做得就少,这下简直就是不着家了。
曾经有一位跑者跟我说,他的宝宝刚出世,他四十出头,可是身体比年轻人还健康,宝宝的出世让他更多了一份自豪感和责任心,他相信跑步会给自己带来更多自信,一定能胜任好爸爸的角色。但是一个久未联系的亲戚突然在QQ上给他留言:“我们都觉得你不该再跑马拉松了,你四十多了,身体跟年轻人不一样,应该多保养了。你有孩子了,你的身体不止属于你自己了,你得为你老婆孩子负责啊。”“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无语……”
科普的工作任重道远,如果处理不得当,跑步导致家庭矛盾也绝不是夸张。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好心劝说,到逐渐支持,再到尝试跑步,最终一起跑向赛道,对于血脉相通的一家人而言,这真是个美妙又艰苦的过程。无论如何,我们依然可以看见许多如石砚秀与她的父亲那样激励人心的例子。
跑马一族永远不缺乏新鲜血液,值得欣慰的是年轻人、女性、白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除了亲朋好友外,你会发现跑者的名单里涵盖了社会各界的名流:你微博上关注的名人、房地产大享、电台主播、电视台主持人、某企业高管、商业精英……怎么也都隔三差五地传个跑步轨迹上来,让你颇感迷茫,“原来他/她也跑步?”转眼间,似乎每个人都在讨论与跑步相关的事:穿什么鞋、戴什么表、配速多少、跑量几何、PM2.5是否爆表……
参赛难度有如春运抢票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几年前北马的报名还没这么紧张,其他城市的则更加轻松。想当初,比赛报名会拖上一两个月,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这个城市是否想去、最近的训练状态如何?比赛时工作会不会很忙?你可以先观望一下,也许会转去别的吸引你的比赛,或者在报名截止前的几天,再去报名点交费。即使没报上,也没关系,去跑吧、多威之类的跑步俱乐部转转,多半会有剩余的名额。
而现在,这样悠闲的报名节奏,你根本没法体验到了。今年从北京、上海、广州,几个马拉松的网报基本上不亚于春运抢火车票的节奏了。甚至港百、杭州威斯跑山这样原先“小众”的比赛,都是瞬间报满。
想比赛,你必须关注各赛事的官网、微博、各大跑友会的赛事消息,当然,你也可以关注一两个跑圈内部的热心跑友。此时,你需要:一、向单位领导请半天假,理由自己想。二、检查家中宽带是否畅通,该交费交费,带宽不够的增加带宽。三、头天晚上保证睡眠充足,保持体力充沛。四、吃饱早餐,喝一杯咖啡提神,按时坐在电脑前。五、报名开始,按步骤填写报名表,提交,刷!六、不要气馁,再刷……以上皆为跑友笑谈,不过也不乏真实体验,从侧面反映出报名的火爆状况和残酷性。
报名参赛这事,网络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强大力量,对于现在还不会上网的骨灰级跑友们,真是不小的挑战。从赛事组织者的角度,火爆的场面固然可喜,不过也应从人性化、方便跑友的角度多加思考,避免“一票难求”打击了跑者的积极性。
马拉松比赛:稳定增长
2013年,中国田径协会计划内的马拉松比赛就超过30个。传统的比赛,除北京、上海、大连、厦门四大赛事之外,广州、天津、重庆等去年起新生的赛事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一些偏远的小型马拉松比赛,如鄂尔多斯国际马拉松、丹东国际马拉松,也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当然,2012年曾举办过的个别马拉松,如鲅鱼圈马拉松、大连滨海路木栈道马拉松今年没有再现,但是同时吉林和龙国际马拉松、营口国际马拉松赛又粉墨登场。今年的比赛总数仍然略有增长。
从多项赛事网上报名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马拉松市场的繁荣。跑友们似乎不知疲倦,永远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下一场比赛。在跑步圈中有个百马俱乐部,成员们的愿望就是,一生跑足100个马拉松。可是现在比较疯狂的跑友,一年就能跑十几、二十几个马拉松,百马之约,其实易如反掌。甚至有人还提出要跑千马!简单算一下,如果每周一马,一年约跑50个马拉松,完成千马,需要20年!保持20年身体强健、体力超人,这是怎样的雄心壮志!也只有马拉松爱好者,会有如此疯狂的想法。当然,以量取胜只是马拉松人群中一小部分人的追求,赛事报名紧俏所折射的,其实是加入马拉松大军的新增人群数量众多,以及网上消费的普及、便利对体育比赛的影响。
与此同时,跑步这条路上也聚起了越来越多的人流,亲朋好友、女神男神、土豪乡绅乃至明星,四海之内皆成跑友。无论想跑哪里,跑在哪里,你都注定不再孤单了。
原来大家都开跑了
2008年第一次跑北马时,身边大多数人会觉得你很了不起,也很怪异,居然有人敢去跑马拉松,那一定是个疯子。“马拉松是普通人能跑的吗?”“这得跑多少小时啊?”这样常识性的问题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提出来了。如今,周围跑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疯子们成了规模,也就没啥好新鲜的了。
如果你周末在奥森跑上两圈,一定会听到四周游人的赞叹;小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蹒跚着跟着你跑上几步,而成年人则会说:“真不错,下次我也跑几步。”很奇怪跑步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和感染力,对于大多数人,它似乎是一种本能的吸引。大部分跑友是通过跑步以后渐渐结识的,朋友间互相影响,走上马拉松赛道的,也比比皆是。
除了这种陌生人、朋友圈之间的传染,跑步对身边人的影响则更直接:男女朋友、夫妻、兄弟、姐妹,乃至父子、父女、母女等等……如今,一带一甚至一带多的模式在跑步圈里非常普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三年前,许多马拉松爱好者还都是孤军奋战。跑步虽然有巨大的魅力,但是不要以为,所有人都能从头至尾得到家人的支持乃至效仿。
其实,不跑步的不会轻易理解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跑步,既要计算跑量、上传数据、写跑步日记,还要参加约跑和训练营……自掏腰包天南海北地去比赛,也没见你赢过一分钱奖金。不是说跑步便宜吗?这怎么还开始败家了?更不用说,那些玩超长距离越野跑的疯子们,每个月花在训练上的时间,怕是比工作还努力,平时家务做得就少,这下简直就是不着家了。
曾经有一位跑者跟我说,他的宝宝刚出世,他四十出头,可是身体比年轻人还健康,宝宝的出世让他更多了一份自豪感和责任心,他相信跑步会给自己带来更多自信,一定能胜任好爸爸的角色。但是一个久未联系的亲戚突然在QQ上给他留言:“我们都觉得你不该再跑马拉松了,你四十多了,身体跟年轻人不一样,应该多保养了。你有孩子了,你的身体不止属于你自己了,你得为你老婆孩子负责啊。”“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无语……”
科普的工作任重道远,如果处理不得当,跑步导致家庭矛盾也绝不是夸张。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好心劝说,到逐渐支持,再到尝试跑步,最终一起跑向赛道,对于血脉相通的一家人而言,这真是个美妙又艰苦的过程。无论如何,我们依然可以看见许多如石砚秀与她的父亲那样激励人心的例子。
跑马一族永远不缺乏新鲜血液,值得欣慰的是年轻人、女性、白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除了亲朋好友外,你会发现跑者的名单里涵盖了社会各界的名流:你微博上关注的名人、房地产大享、电台主播、电视台主持人、某企业高管、商业精英……怎么也都隔三差五地传个跑步轨迹上来,让你颇感迷茫,“原来他/她也跑步?”转眼间,似乎每个人都在讨论与跑步相关的事:穿什么鞋、戴什么表、配速多少、跑量几何、PM2.5是否爆表……
参赛难度有如春运抢票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几年前北马的报名还没这么紧张,其他城市的则更加轻松。想当初,比赛报名会拖上一两个月,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这个城市是否想去、最近的训练状态如何?比赛时工作会不会很忙?你可以先观望一下,也许会转去别的吸引你的比赛,或者在报名截止前的几天,再去报名点交费。即使没报上,也没关系,去跑吧、多威之类的跑步俱乐部转转,多半会有剩余的名额。
而现在,这样悠闲的报名节奏,你根本没法体验到了。今年从北京、上海、广州,几个马拉松的网报基本上不亚于春运抢火车票的节奏了。甚至港百、杭州威斯跑山这样原先“小众”的比赛,都是瞬间报满。
想比赛,你必须关注各赛事的官网、微博、各大跑友会的赛事消息,当然,你也可以关注一两个跑圈内部的热心跑友。此时,你需要:一、向单位领导请半天假,理由自己想。二、检查家中宽带是否畅通,该交费交费,带宽不够的增加带宽。三、头天晚上保证睡眠充足,保持体力充沛。四、吃饱早餐,喝一杯咖啡提神,按时坐在电脑前。五、报名开始,按步骤填写报名表,提交,刷!六、不要气馁,再刷……以上皆为跑友笑谈,不过也不乏真实体验,从侧面反映出报名的火爆状况和残酷性。
报名参赛这事,网络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强大力量,对于现在还不会上网的骨灰级跑友们,真是不小的挑战。从赛事组织者的角度,火爆的场面固然可喜,不过也应从人性化、方便跑友的角度多加思考,避免“一票难求”打击了跑者的积极性。
马拉松比赛:稳定增长
2013年,中国田径协会计划内的马拉松比赛就超过30个。传统的比赛,除北京、上海、大连、厦门四大赛事之外,广州、天津、重庆等去年起新生的赛事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一些偏远的小型马拉松比赛,如鄂尔多斯国际马拉松、丹东国际马拉松,也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当然,2012年曾举办过的个别马拉松,如鲅鱼圈马拉松、大连滨海路木栈道马拉松今年没有再现,但是同时吉林和龙国际马拉松、营口国际马拉松赛又粉墨登场。今年的比赛总数仍然略有增长。
从多项赛事网上报名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马拉松市场的繁荣。跑友们似乎不知疲倦,永远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下一场比赛。在跑步圈中有个百马俱乐部,成员们的愿望就是,一生跑足100个马拉松。可是现在比较疯狂的跑友,一年就能跑十几、二十几个马拉松,百马之约,其实易如反掌。甚至有人还提出要跑千马!简单算一下,如果每周一马,一年约跑50个马拉松,完成千马,需要20年!保持20年身体强健、体力超人,这是怎样的雄心壮志!也只有马拉松爱好者,会有如此疯狂的想法。当然,以量取胜只是马拉松人群中一小部分人的追求,赛事报名紧俏所折射的,其实是加入马拉松大军的新增人群数量众多,以及网上消费的普及、便利对体育比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