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时节,走进河南省延津县,路旁硕大的金色麦穗雕塑熠熠闪光,雕塑下面“中國第一麦”字样格外引人注目。千亩丰产方实打验收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记录、百万亩麦田颗粒归仓、创建全国唯一以小麦为主题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无不彰显着延津这个农业大县的责任与担当。
麦香之时,细探延津,眼见一辆辆货车整装待发,一排排流水线开足马力。延津借助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优势,借势郑新一体化发展平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全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全国产能最大的洗涤剂生产基地开工、鲁花在全国的第一个挂面车间投产、产业园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延津坚持项目为王,谋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12个,计划完成投资13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9个,总投资220亿元,2021年投资目标65亿元。
延津在小麦的“金色传说”之上,又谱写了“以一业兴百业”的新篇章。
种好小麦,让土地生金
走进延津小麦文化展览馆,序厅位置“九曲黄河”之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大字分外醒目。
“九曲黄河”之间,从龙山文化、官渡之战火烧乌巢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农技改革,延津小麦历史悠久。
几千年来,延津人民与天地相争相和,治理延津土、用好延津水,不仅努力守住自己的饭碗,还让中国记住延津麦香,让世界品尝延津滋味。六个“全国第一”和三个“全国唯一”铸就了延津“中国第一麦”金字招牌。延津“一麦相承”,阔步前进,不断开启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乘着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塔铺街道办事处村民李元智成为周边8个村子1160户村民麦田的“田管家”。他说:“产业园里设有小麦产业服务中心,为每块麦田都建立了‘小麦日记’,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技术支持。小麦产业服务中心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让我们真正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延津县是如何创建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呢?一是做优一产。着力从改善生产条件、提升耕种收装备水平、集聚现代农业元素、规模化种植等方面补齐小麦产业短板,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二是做强二产。围绕小麦精深加工、速冻营养食品、健康休闲食品、白酒饮品等四大品类,全力打造中原地区重要的食品饮品加工基地,形成从原粮生产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三是做活三产。立足延津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推出文化旅游区,促进产业、项目、要素向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带动周边餐饮、物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021年5月24日,随着一块红布掀开,延津小麦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标志着该县小麦全产业链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延津小麦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集农业产业行政审批、产业招商、农业社会化服务于一体。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延津小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说。
延津县县长李中耀表示,延津将转变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特色加工业,寻求技术突破,尝试开展更深层次的精深加工,把延津小麦产品加工园变成蕴含小麦深度加工科技的麦业“硅谷”。同时,延津还要把绿色小麦、有机小麦的资源开发利用好,鼓励嘉禾粮油、金粒麦业等企业开发绿色、有机小麦粉和由此派生的有机产品,把延津小麦绿色有机的价值真正挖掘出来。
项目为王,注重招商环境
走进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由山东鲁花集团投资兴建的现代化挂面、面粉加工厂厂房气势恢宏,储存着16万吨小麦的大直径筒仓高大挺拔。挂面厂18条生产线日产挂面800吨,面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2200吨。
一个以花生油为主导产品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跨界“粉”面,为啥首选延津?山东鲁花集团副总经理张美涛告诉记者,他们看中的是延津的金字招牌以及营商环境。
圆通智创园是一家物流快递先进企业,同样被延津的招商热情、营商环境所打动,最终决定在此投资建设豫北地区货物分拣中心。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年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今日繁忙有序的圆通智创园,一年前还是僵尸企业的闲置厂房。两年来,延津县加快推进低效利用的僵尸企业“腾笼换鸟”,先后盘活10多家僵尸企业及闲置土地1430亩,有效解决了新引进项目用地、厂房建设等难题,为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腾出资源。通过闲置车间嫁接新兴企业,总投资2亿元的天达防水建材公司充分利用另一家企业的闲置厂房,规划建成了一个防水建材产业园;通过法院拍卖,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取得某企业的一块闲置土地,建设中欧绿色建材产业园;通过推进股权并购,闲置停产多年的莺歌食品公司被北京经贸香源工贸有限公司股权并购后,产销两旺;新良面粉被河南豫粮集团重组;通过实施破产重整,亚洲金属公司由山东一家企业注资后恢复生产;酒鬼酒北方物流基地项目通过法院实施破产程序后被老坛酒业收购……
按照河南省“百园增效”行动要求,延津县实施了总投资2500万元的南区长青生物供汽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的北区首创垃圾发电供汽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化工园区榆东引黄调蓄供水项目、总投资1.7亿元的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食品孵化园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的龙王庙整村搬迁等项目。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园区吸引力,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区质效,确保了晋升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延津县建设重点项目实行县领导分包、联审联批、首席服务员等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县域经济不断回暖向好。该县千方百计上项目、扩投资,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在新乡市前三季度“四比四看”评比活动中位居第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超前谋划推进产业集聚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荣获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最佳管理体制改革典型案例”。兰考县、宝丰县等20多个县(区)先后到延津学习经验。围绕产业基础、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延津依托重点企业布局,不断发展壮大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主导产业和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力争3~5年,培育鲁花食品1个百亿级产业园,形成新晋开延化、克明面业、立顿洗涤剂3个30亿级产业集团,打造新乡制药、宝能住宅科技、龙牌圣戈班建材、桂柳牧业、二建工业园5个10亿级龙头企业。 产业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五一期間,延津县森林公园第四届槐花旅游节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现场52名为农民“站台带货”的乡镇干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空心挂面、红薯粉条、原味花生酱、辣椒酱、精美柳编……延津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近年来,该县探索建立“2+N”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等高效产业,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构建了既“看得见、摸得着”又能“迅速见效、长期受益”的产业扶贫模式。
“我们不搞形式,不搞签约,在资金扶持上加一把劲,政策扶持上添一把力,帮助你们创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为延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在2021年5月23日举行的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上,延津县相关领导向广大客商和返乡创业人士推介了文旅休闲类、生产加工类、畜牧养殖等共计30个乡村振兴项目,供广大客商投资。
2020年12月22日,总投资10.2亿元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桂柳集团延津县桂柳分公司年养殖屠宰4000万羽家禽、生产30万吨饲料、孵化1.4亿羽家禽种苗项目在延津县开工。
今年,为进一步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村集体经济,保证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本着“企业带动、合作发展、资金安全、收益稳定”的基本思路,延津县又制订了与“延津桂柳”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工作方案,初步规划建设900亩养殖基地,提高农民参与度,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水系绕村,绿植点缀,整洁的街道,希望的田野,这就是石婆固镇南秦庄村的真实写照。该村的蝶变,得益于“三变改革、五大合作”工作的全面开展。
延津县自2019年在全县推行“三变五合”农村改革。“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合”即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成立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
据了解,南秦庄村通过竞拍,村里的560亩土地以每亩1120元的价格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时村集体还多出70亩地,真正实现了价差和量差,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农民变成了股东,便有了更多的闲散时间,这便促使了南秦庄村劳务股份合作社的成立。村里的股东被吸纳进劳务股份合作社后,村中合作社田地的浇水、施肥及村庄的环境整治都由这些股东来做,农户彻底打消了土地入股后“没活干、没收入”的后顾之忧,也实现了村民的双增收。今年,该村还计划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和置业股份合作社。
扎实推进农村五项重点改革和“三变五合”改革以来,延津县消除了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311个,占全县91%。
李泽宙表示,未来5年延津县将发挥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优势,借势郑新一体化发展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乡村建设行动、乡(镇、街道)农民创业园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打造现代化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升功能品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到‘十四五’末,延津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2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达12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将接近新乡市第一方阵,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延津贡献、彰显延津担当。”李泽宙说。
麦香之时,细探延津,眼见一辆辆货车整装待发,一排排流水线开足马力。延津借助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优势,借势郑新一体化发展平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全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全国产能最大的洗涤剂生产基地开工、鲁花在全国的第一个挂面车间投产、产业园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延津坚持项目为王,谋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12个,计划完成投资13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9个,总投资220亿元,2021年投资目标65亿元。
延津在小麦的“金色传说”之上,又谱写了“以一业兴百业”的新篇章。
种好小麦,让土地生金
走进延津小麦文化展览馆,序厅位置“九曲黄河”之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大字分外醒目。
“九曲黄河”之间,从龙山文化、官渡之战火烧乌巢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农技改革,延津小麦历史悠久。
几千年来,延津人民与天地相争相和,治理延津土、用好延津水,不仅努力守住自己的饭碗,还让中国记住延津麦香,让世界品尝延津滋味。六个“全国第一”和三个“全国唯一”铸就了延津“中国第一麦”金字招牌。延津“一麦相承”,阔步前进,不断开启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乘着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塔铺街道办事处村民李元智成为周边8个村子1160户村民麦田的“田管家”。他说:“产业园里设有小麦产业服务中心,为每块麦田都建立了‘小麦日记’,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技术支持。小麦产业服务中心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让我们真正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延津县是如何创建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呢?一是做优一产。着力从改善生产条件、提升耕种收装备水平、集聚现代农业元素、规模化种植等方面补齐小麦产业短板,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二是做强二产。围绕小麦精深加工、速冻营养食品、健康休闲食品、白酒饮品等四大品类,全力打造中原地区重要的食品饮品加工基地,形成从原粮生产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三是做活三产。立足延津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推出文化旅游区,促进产业、项目、要素向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带动周边餐饮、物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021年5月24日,随着一块红布掀开,延津小麦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标志着该县小麦全产业链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延津小麦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集农业产业行政审批、产业招商、农业社会化服务于一体。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延津小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说。
延津县县长李中耀表示,延津将转变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特色加工业,寻求技术突破,尝试开展更深层次的精深加工,把延津小麦产品加工园变成蕴含小麦深度加工科技的麦业“硅谷”。同时,延津还要把绿色小麦、有机小麦的资源开发利用好,鼓励嘉禾粮油、金粒麦业等企业开发绿色、有机小麦粉和由此派生的有机产品,把延津小麦绿色有机的价值真正挖掘出来。
项目为王,注重招商环境
走进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由山东鲁花集团投资兴建的现代化挂面、面粉加工厂厂房气势恢宏,储存着16万吨小麦的大直径筒仓高大挺拔。挂面厂18条生产线日产挂面800吨,面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2200吨。
一个以花生油为主导产品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跨界“粉”面,为啥首选延津?山东鲁花集团副总经理张美涛告诉记者,他们看中的是延津的金字招牌以及营商环境。
圆通智创园是一家物流快递先进企业,同样被延津的招商热情、营商环境所打动,最终决定在此投资建设豫北地区货物分拣中心。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年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今日繁忙有序的圆通智创园,一年前还是僵尸企业的闲置厂房。两年来,延津县加快推进低效利用的僵尸企业“腾笼换鸟”,先后盘活10多家僵尸企业及闲置土地1430亩,有效解决了新引进项目用地、厂房建设等难题,为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腾出资源。通过闲置车间嫁接新兴企业,总投资2亿元的天达防水建材公司充分利用另一家企业的闲置厂房,规划建成了一个防水建材产业园;通过法院拍卖,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取得某企业的一块闲置土地,建设中欧绿色建材产业园;通过推进股权并购,闲置停产多年的莺歌食品公司被北京经贸香源工贸有限公司股权并购后,产销两旺;新良面粉被河南豫粮集团重组;通过实施破产重整,亚洲金属公司由山东一家企业注资后恢复生产;酒鬼酒北方物流基地项目通过法院实施破产程序后被老坛酒业收购……
按照河南省“百园增效”行动要求,延津县实施了总投资2500万元的南区长青生物供汽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的北区首创垃圾发电供汽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化工园区榆东引黄调蓄供水项目、总投资1.7亿元的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食品孵化园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的龙王庙整村搬迁等项目。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园区吸引力,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区质效,确保了晋升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延津县建设重点项目实行县领导分包、联审联批、首席服务员等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县域经济不断回暖向好。该县千方百计上项目、扩投资,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在新乡市前三季度“四比四看”评比活动中位居第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超前谋划推进产业集聚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荣获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最佳管理体制改革典型案例”。兰考县、宝丰县等20多个县(区)先后到延津学习经验。围绕产业基础、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延津依托重点企业布局,不断发展壮大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主导产业和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力争3~5年,培育鲁花食品1个百亿级产业园,形成新晋开延化、克明面业、立顿洗涤剂3个30亿级产业集团,打造新乡制药、宝能住宅科技、龙牌圣戈班建材、桂柳牧业、二建工业园5个10亿级龙头企业。 产业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五一期間,延津县森林公园第四届槐花旅游节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现场52名为农民“站台带货”的乡镇干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空心挂面、红薯粉条、原味花生酱、辣椒酱、精美柳编……延津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近年来,该县探索建立“2+N”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等高效产业,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构建了既“看得见、摸得着”又能“迅速见效、长期受益”的产业扶贫模式。
“我们不搞形式,不搞签约,在资金扶持上加一把劲,政策扶持上添一把力,帮助你们创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为延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在2021年5月23日举行的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上,延津县相关领导向广大客商和返乡创业人士推介了文旅休闲类、生产加工类、畜牧养殖等共计30个乡村振兴项目,供广大客商投资。
2020年12月22日,总投资10.2亿元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桂柳集团延津县桂柳分公司年养殖屠宰4000万羽家禽、生产30万吨饲料、孵化1.4亿羽家禽种苗项目在延津县开工。
今年,为进一步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村集体经济,保证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本着“企业带动、合作发展、资金安全、收益稳定”的基本思路,延津县又制订了与“延津桂柳”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工作方案,初步规划建设900亩养殖基地,提高农民参与度,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水系绕村,绿植点缀,整洁的街道,希望的田野,这就是石婆固镇南秦庄村的真实写照。该村的蝶变,得益于“三变改革、五大合作”工作的全面开展。
延津县自2019年在全县推行“三变五合”农村改革。“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合”即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成立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
据了解,南秦庄村通过竞拍,村里的560亩土地以每亩1120元的价格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时村集体还多出70亩地,真正实现了价差和量差,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农民变成了股东,便有了更多的闲散时间,这便促使了南秦庄村劳务股份合作社的成立。村里的股东被吸纳进劳务股份合作社后,村中合作社田地的浇水、施肥及村庄的环境整治都由这些股东来做,农户彻底打消了土地入股后“没活干、没收入”的后顾之忧,也实现了村民的双增收。今年,该村还计划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和置业股份合作社。
扎实推进农村五项重点改革和“三变五合”改革以来,延津县消除了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311个,占全县91%。
李泽宙表示,未来5年延津县将发挥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优势,借势郑新一体化发展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乡村建设行动、乡(镇、街道)农民创业园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打造现代化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升功能品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到‘十四五’末,延津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2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达12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将接近新乡市第一方阵,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延津贡献、彰显延津担当。”李泽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