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层制管理的合理性探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社会组织,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成为我国高校的一大特征,本文试图从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逻辑、高校组织的实质以及高校发展的趋势,说明科层制在我国高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把其当作官僚主义进行盲目的批判。
  关键词:高校;科层制;运行机制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成为我国众多学者分析组织运行规律的理论范式。毫无疑问,作为近代社会的“轴心机构”,高校组织运行也深深刻上了科层制的烙印。在对高校科层制管理的研究中,出现把“科层制”与“官僚主义”混为一谈的倾向,赋予其贬义的色彩,以此否定高校科层制管理的合理性。例如,一些学者认为科层制的等级色彩浓厚,导致运行体制僵化,降低组织运行的效率。然而,正如爱尔兰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所说的,每一个民族的政治体制主要应从自己的传统中延伸而来。 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高校科层制组织的存在是否合理一定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我国高校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与我国当前政治体制特征相契合,这一管理模式无疑满足了高校管理工作对效率的迫切需求。
  一、科层制的定义与特征
  科层制是指一种组织原则与行为规范,其原则是通过权力对组织的职能或职位进行详细的分工,确定其职责范围;行为规范指的是组织的运行依赖规则,组织成员依照既定的规则办事,组织机构在既定轨道上持续运作。
  根据这一定义,通过对实行科层制管理的组织运行方式进行研究,韦伯概括总结了科层制的几个特征。这些特征从组织原则与行为规范进行划分。
  在组织原则方面,第一个关键词是分工,实行科层制管理模式的组织具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工作实现了专业化。“把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必需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组织把任务分给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去执行;第二个关键词为权威,分工是从横向角度对组织内部职责进行划分,而权威则是使所有的岗位组织遵循等级制度原则,形成固定的等级制度,上级建立了一种合法性权威,每一级都在更高一级的管理、控制、监督之下完成组织任务,这是从纵向角度对组织内部上下级关系进行界定;第三个关键词是规章,科层制组织中的成员需要严格遵循体现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章制度,这是从全局角度保障组织活动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在行为规范方面。第一,科层制组织实现非人格化的管理,管理过程中不带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排除了个人的感情因素,保证工作完成的公平性与效率;第二,组织采用普遍性的用人标准,量才用人。类似于教育的因材施教,科层制组织也根据职员的才能分配其工作任务,并通过一定的标准对其工作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二、我国高校科层制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的组织运行符合科层制特征,强调的也是组织原则与行为规范,其中心围绕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根据这一中心,实现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系自上而下的管理。高校内部具有明确分工,按照职能可分为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职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一般与所在部门相契合。高校内部也具有职权等级的权威,与公务员系统相类似,高校内部也具有明晰的职权等级,就学校机关而言,从最高一级的校长到各个处室的处长,再到科长与科员,各个等级职责明确,上级指导监督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就校—院—系而言,从校长到二级学院院长,再到系主任,分别对全校、全院以及全系负责,其职权等级也十分明显。高校具有稳定的规章制度,2012年1月1日起实行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时办法》中要求所有公立高校都要建立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大学内部的“宪法”,大学章程使大学各种事务性活动具有可信度和一致性;高校内部管理也遵循非人格化原则,组织的运行必须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不完全受人为控制;高校对人员的选拔任命遵从严格的选拔与考核制度,职员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与等级获得相应工资。
  三、高校科层制管理的合理性
  我国高校作为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职能多元的现代社会组织,为应对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提高管理效益,大多采用科层制管理组织架构,其运行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的特征。这是由高校特殊的组织形式及其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科层制于高校而言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当前一部分學者盲目地把科层制划归到官僚主义的范畴,这种脱离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倡导超越高校科层制管理模式,大谈学术自主的看法,无疑是没有看到科层制在高校存在的合理性。
  (一)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逻辑
  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经济学上的分析,之后逐渐被其他学科所使用。我国高校发展的制度变迁在某种程度上也遵循路径依赖。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通过建立行会进行管理,具有“学术自治”的特征,如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中说过,人们建立大学是为了对知识进行探究,满足闲逸的好奇。区别于西方的大学,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清朝末年,为了推行维新变法,清政府于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中华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要用“民主共和”和“科学民主”的精神来改造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文化那时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参照西方高等教育模式。新中国成立后,鉴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政治形势,我国成立初期便与苏联签署互助条约,在教育领域,中国大学开始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以后,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国大学走上了借鉴国外办学先进经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从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每一次高等教育的改革都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是沿着国家——大学这一既定轨道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内部的运行机制难免刻上国家行政机构运行体制的烙印,因而科层制作为我国行政机构最为明显的特征,也被我国高校运行机制所采纳,这是由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二)资源依赖型组织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无法产生或控制所有自身需要的资源,只有依靠同其所在的环境中其它组织进行交换和交易,才能够生产和完成其使命”。除了私立学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都来自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本身无法产生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部环境(国家政策)的依赖性大,因此,高校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源依赖型组织。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掌握资源的组织能够对消耗资源的组织发挥强有力的影响”。同时,消耗资源的组织也愿意花时间与财力来满足掌握资源的组织所提出的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为教育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持,高校无不争先获取政府财政这一重要资源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调动自身的资源,响应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号召,是每个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具有科层制特点的运行机制能够及时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作出反应,类似于国家的“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校也能充分利用从教育主管部门得到的资源(比如财政拨款、政策扶持等),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自上而下贯彻执行。
  (三)高校“社会中心论”
  从中世纪开始,大学在建立之初强调“教学”职能,满足人们闲逸的好奇,到德国汉堡大学提出大学具有科研的职能,再到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社会服务”职能,大学的职能逐渐得到扩展,大学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潘懋元先生在1999年就提出: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他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中心是必然的”,21世纪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必然依靠大学的力量,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大学的中心作用”。作为社会中心的大学,具有从内部到外部多个层次的利益相关者,从学生、教师、管理者到校友,再到政府主管部门与当地所在社区等等,大学的治理就是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分配,如果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导致大学内部管理的紊乱,影响其正常的运作。大学实行科层制的运行机制能够贯彻非人格化管理原则,量才用人,做到不偏不倚,协调好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利益相关者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为大学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其运行机制从一开始就带有科层制的烙印;高校本身资源依赖型的组织性质致使其科层制管理方式不断强化;高校社会地位日益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高校可以通过科层制的运行模式协调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由此可见,高校科层制管理模式无疑是最为契合当前的发展。当然,高校科层制管理体制也存在诸如行政权力膨胀导致学术权力弱化、决策主观化等弊端,但这并不代表我国高校科层制管理模式已经过时。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在保持科层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校长办公会、党委办公会议事制度、二級学院党政联席议事制度、教师代表大会议事制度、项目化管理机制等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这些做法都在不断地弥补科层制管理模式的不足,为高校科层制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学治理结构要遵循大学昨天的传统和历史,但也要与时俱进,故需要在认清我国高校科层制管理模式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发现其不足,寻求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朝玉,苏曌.中国高校学术自治与科层制的内部矛盾及协调治理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6(05).
  [2]伯顿克·拉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翁士洪.公益资源的运作途径和机制[J].国外理论动态,2016(06).
  [4]翁士洪.公益资源的运作途径和机制[J].国外理论动态,2016(06).
  [5]丁三青,张阳.大学“社会中心论”思辨——兼论话语权与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2005(02).
  作者简介
  颜烈真(1991.01.04—),男,汉族,广东汕尾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吴雪吟(1990.01—),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科员,研究生,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感染、肿瘤等疾病逐渐减少,而与生命质量相关的慢性疾病则明显增加,不仅成为重要的患者就医原因,而且占用了最大
期刊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社会深化综合改革的政策理论,进行对高考招生制度的革新研究,观察当下我国实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要求的目的与实际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情况,进行相关措施和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全过程,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教育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
煤化工废水的典型代表就是焦化废水,复杂的成分以及较大的毒性是其主要的特点.废弃的水体一般都产生于煤化工正常的工作流程当中,因此要对控制原理进行最恰当的选择,对这些废
2015年5月,中国交流协会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了“2015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并发布《2015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普通高校由于在资金投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第一和死亡率第二的肿瘤[1].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欧美低,但目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磁共振成像( magne
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对原生态,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的教学较后。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边远地区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实性剖析,提出边远地区英语学习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