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地质是研究大农业生长的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学科。农业地质是我国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地质为农业地质区域发展战略,特色农业地质发展战略、绿色农业地质发展战略和农业地学发展战略,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业地质;发展;应用
农业学和地质学本是相对古老的两门学科文明,其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内涵。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对农业地质的深入研究,土壤是两门学科共同拥有的研究对象,土壤也融合了农业与地质之间的关联,成为这两门学科互通的桥梁。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剧增,全国各地的地质研究工作者对于农业地质的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同时也加快了农业地质的发展。
一、农业地质研究的发展
农业地质最早是由一位德国的地质学家在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而近年来,农业地质体系越来越成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服务,现在,我国对于地质工作的理解概念在逐渐扩大,普遍的涉及到农村发展建设的各个领域,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环境、资源、人口的矛盾也在渐渐升华。越来越多的农业地质问题伴随着地质学科的兴起被列入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的行列。将农业与地质相结合,在调查的农用矿产和研究土壤学也是在地质学的指导下开始的。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有三个阶段:在二十世纪中旬我国开展的农业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有对盐碱地的改良、地质勘查、土壤荒漠化、侵蚀、或者土地沙化的改造与研究调查,这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在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对于农业地质的开发和调查工作进行的有声有色,丰富了农产品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建立健全了农业地质研究背景体系,在对于农业地质研究的工作中进行探索和理论总结。
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地质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土资源局在九五期间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对农业地质调查新增加了部分试点内容,十多个试点图幅分别在各个地区进行部署。在各个平原地区进行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收益,找出了存在与人口密集区的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对于土壤的污染,并正式开展了农业地质研究计划,将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二、农业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地质工作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实践,目前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已经获得了一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通过对地质的分析,我国已经掌握了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精确数据。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在研究过程中,我国不断的发现工业化进程对土壤环境的恶劣影响,并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在已经在积极的解决问题。在农业地质工作研究过程中,我国所掌握的地质资料也在不断的丰富。人们找到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的天然矿物,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在农业地质工作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其存在的很多问题,人们普遍对地质工作的就是和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农民对农业地质工作研究结论的接受程度不高,农业地质工作研究与农业地质工作的实践之间的配合还远远不够高。二者的结合不够紧密,使得农业地质工作的研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效果。在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中,育种、选种、栽培、播种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没有考虑农业地质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农民对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农业地质的应用
1、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主要工作有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盐碱地改良、农用矿产开发,以及土壤侵蚀、荒漠化、土地沙化的调查研究与改造等,为提高我国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田水利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坝水库及圩垸建设,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农牧供水等。由于各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千差万别,需要进行农业水利区划和相应的灌排系统规划。农田水利还包括一些具有明显地区特征的类型,如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盐碱地改良、圩区水利、牧区水利和垦荒水利等。
3、农业地质区划
区划建立在各要素的作物生长适宜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标志,然后根据这些标志区划出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在进行规模区划时,确定所选出的影响标志的权重,建立专属的单作物生長与环境因素(或要素)的空间模型,MAPGIS从基础资料图层中检索出各证据图层,并将之作空间相交操作,就可得到作物适宜生长的区域。在获得的各区块中,不一定为所有的证据要素层叠加在一起,有的是部分叠加。对合并图层颜色的色标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不同的区块圈出各级作物生长生境区(优势生境区或中势生境区);再通过查看区文件的属性和进行单属性(面积)统计,就可统计出各块的面积及累计面积.在区域进行最优化种植结构区划时,根据区域的环境因素特征和各种作物与环境因素的空间模型,筛选出适宜在此环境生长的作物,然后再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区域内作物的最优化种植结构。
四、农业地质工作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技术工作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主导思想,以提升农村人民收入为目的。不断的优化工作过程,力争取得更大的效益。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由于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所以农业地质工作的地位也在逐渐的上升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力争做好农业地质工作。目前我国农业地质工作还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很多地方还没有涉及到,有些工作方法及体系还不够合理。为了农业技术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政府增加农业地质工作的投入,加大发展的力度。在农业地质工作研究过程中,要格外的注意的地学和农学的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和国外的交流,國外的农业地质工作研究起步较早,在很多地方,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最后,不能将理念和实践分开,农业地质工作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信随着农业地质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目前工业化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必能有效地得到解决,而某些地区的干旱和水土流失,以及某些地区的资源缺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农业地质工作的深入研究,一定能带给人们更多的经济效益,使我国农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结语:总之,我国的农业地质的发展并未成型,而农业地质的研究已经从原始的学科驱动型发展方向踏入任务驱动型发展方向道路,无论从经济学、生态观还是系统论都对农业地质研究的发展和形成带来巨大的影响。应用和研究全球化的科学技术,也将农业地质研究问题在物理层次的理解升华到化学层次的诠释,更大的促进了农业地质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琳.龙怀玉.刘鸣达.雷秋良.张认连.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1,2(5).
[2]刘毅.发展农业对环境影响的初探[J].知识经济,2011,2(15).
[3]罗贵荣.略论农业地质在现代大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2(5).
关键词:农业地质;发展;应用
农业学和地质学本是相对古老的两门学科文明,其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内涵。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对农业地质的深入研究,土壤是两门学科共同拥有的研究对象,土壤也融合了农业与地质之间的关联,成为这两门学科互通的桥梁。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剧增,全国各地的地质研究工作者对于农业地质的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同时也加快了农业地质的发展。
一、农业地质研究的发展
农业地质最早是由一位德国的地质学家在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而近年来,农业地质体系越来越成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服务,现在,我国对于地质工作的理解概念在逐渐扩大,普遍的涉及到农村发展建设的各个领域,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环境、资源、人口的矛盾也在渐渐升华。越来越多的农业地质问题伴随着地质学科的兴起被列入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的行列。将农业与地质相结合,在调查的农用矿产和研究土壤学也是在地质学的指导下开始的。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有三个阶段:在二十世纪中旬我国开展的农业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有对盐碱地的改良、地质勘查、土壤荒漠化、侵蚀、或者土地沙化的改造与研究调查,这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在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对于农业地质的开发和调查工作进行的有声有色,丰富了农产品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建立健全了农业地质研究背景体系,在对于农业地质研究的工作中进行探索和理论总结。
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地质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土资源局在九五期间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对农业地质调查新增加了部分试点内容,十多个试点图幅分别在各个地区进行部署。在各个平原地区进行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收益,找出了存在与人口密集区的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对于土壤的污染,并正式开展了农业地质研究计划,将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二、农业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地质工作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实践,目前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已经获得了一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通过对地质的分析,我国已经掌握了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精确数据。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在研究过程中,我国不断的发现工业化进程对土壤环境的恶劣影响,并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在已经在积极的解决问题。在农业地质工作研究过程中,我国所掌握的地质资料也在不断的丰富。人们找到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的天然矿物,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在农业地质工作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其存在的很多问题,人们普遍对地质工作的就是和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农民对农业地质工作研究结论的接受程度不高,农业地质工作研究与农业地质工作的实践之间的配合还远远不够高。二者的结合不够紧密,使得农业地质工作的研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效果。在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中,育种、选种、栽培、播种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没有考虑农业地质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农民对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农业地质的应用
1、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主要工作有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盐碱地改良、农用矿产开发,以及土壤侵蚀、荒漠化、土地沙化的调查研究与改造等,为提高我国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田水利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坝水库及圩垸建设,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农牧供水等。由于各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千差万别,需要进行农业水利区划和相应的灌排系统规划。农田水利还包括一些具有明显地区特征的类型,如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盐碱地改良、圩区水利、牧区水利和垦荒水利等。
3、农业地质区划
区划建立在各要素的作物生长适宜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标志,然后根据这些标志区划出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在进行规模区划时,确定所选出的影响标志的权重,建立专属的单作物生長与环境因素(或要素)的空间模型,MAPGIS从基础资料图层中检索出各证据图层,并将之作空间相交操作,就可得到作物适宜生长的区域。在获得的各区块中,不一定为所有的证据要素层叠加在一起,有的是部分叠加。对合并图层颜色的色标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不同的区块圈出各级作物生长生境区(优势生境区或中势生境区);再通过查看区文件的属性和进行单属性(面积)统计,就可统计出各块的面积及累计面积.在区域进行最优化种植结构区划时,根据区域的环境因素特征和各种作物与环境因素的空间模型,筛选出适宜在此环境生长的作物,然后再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区域内作物的最优化种植结构。
四、农业地质工作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技术工作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主导思想,以提升农村人民收入为目的。不断的优化工作过程,力争取得更大的效益。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由于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所以农业地质工作的地位也在逐渐的上升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力争做好农业地质工作。目前我国农业地质工作还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很多地方还没有涉及到,有些工作方法及体系还不够合理。为了农业技术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政府增加农业地质工作的投入,加大发展的力度。在农业地质工作研究过程中,要格外的注意的地学和农学的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和国外的交流,國外的农业地质工作研究起步较早,在很多地方,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最后,不能将理念和实践分开,农业地质工作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信随着农业地质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目前工业化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必能有效地得到解决,而某些地区的干旱和水土流失,以及某些地区的资源缺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农业地质工作的深入研究,一定能带给人们更多的经济效益,使我国农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结语:总之,我国的农业地质的发展并未成型,而农业地质的研究已经从原始的学科驱动型发展方向踏入任务驱动型发展方向道路,无论从经济学、生态观还是系统论都对农业地质研究的发展和形成带来巨大的影响。应用和研究全球化的科学技术,也将农业地质研究问题在物理层次的理解升华到化学层次的诠释,更大的促进了农业地质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琳.龙怀玉.刘鸣达.雷秋良.张认连.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1,2(5).
[2]刘毅.发展农业对环境影响的初探[J].知识经济,2011,2(15).
[3]罗贵荣.略论农业地质在现代大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