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的探寻与坚守者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鹏一,满族,1963年12月出生,199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先后获得“本溪市优秀共产党员”“本溪市劳动模范”“本溪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辽宁好人·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本溪,有这样一个人,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跋涉在传播与弘扬抗联精神的道路上,对抗联战士生平如数家珍,对抗联史研究近乎痴迷,从抗联故事的倾听者成为讲述者,从抗联精神的学习者成为传承者———他就是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

热爱———这个馆从筹建那天起,倾注了他太多太多的心血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抗联历史,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在本溪开工建设。在馆长的选择上,张鹏一凭借自己一直以来踏实肯干、勇于钻研的工作作风脱颖而出,能够成为第一任馆长,这是他莫大的荣幸,也是艰巨的使命!张鹏一记得,当领导通知他,将他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职位上调到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任馆长的时候,他有些迟疑。对抗联他知之甚少,唯恐辜负组织信任,不知道如何面对这崭新的开始。思来想去,他决定抛下所有世俗的诱惑,毅然前往,完成这个历史重任,这是一种勇气,一种担当,一种敬畏。
  建馆之初,张鹏一购买了大量与抗联有关的书籍,白天奔波在筹建路上,晚上挑灯夜读,读书笔记上密密麻麻梳理了东北抗联的每一次战斗情况。为了让陈列馆更符合地域特色、更贴近历史史实,他一次次探访省设计院、省档案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地,请教各方面的专家,查阅了几千万字的史料。从开工到建成开馆的两年里,张鹏一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天在工地组织建设,晚上就和打更老人睡在一起。下雪了,他带头爬上房顶去清理;下雨了,他第一时间把建材盖上苫布。可以说,抗联馆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与汗水。他呕心沥血,短短几年就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建设成为在全国影响深远的红色品牌,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一个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的精品红色场馆。

执着———弘扬抗联精神是他从不停歇的事业


  建馆之初,馆里的陈列品少之又少,张鹏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搜集抗联烈士遗物和抗联时期的文物。那两年,他凭借执着的劲头,不仅走遍了本溪满族自治县3300多平方千米的沟沟坎坎,还深入到辽东地区、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的大山深处。一听说哪里有抗联文物,他立马昼夜兼程赶过去,生怕错过了。回忆起那段时光,张鹏一说:“当时就是个急呀!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刚建馆时文物太少,人家来了我给看啥呀?!”
  张鹏一搜集文物从来不做一锤子买卖,他和很多抗聯老战士、抗联烈士后代成了朋友。抗联英雄周保中的警卫员叫刘义权,当时已经80多岁了,张鹏一一有时间就去听老人讲抗联故事,逢年过节必定去拜访老人,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忘年交。老人出于对张鹏一的信任,向陈列馆捐赠了日本军刀、砚台、钢笔、枪套等周保中的战利品,还有当时与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接头时使用的半个硬币等。在老人的推荐下,周保中妻子的外甥冯新冀将手里留存的60多件珍贵史料和遗物也捐赠给了抗联馆。烈士宋铁岩的孙子、孙女常来本溪县爷爷墓前祭祀,每次张鹏一都会陪着。他还争取县民政局和草河掌镇政府支持,重新修建了宋铁岩纪念碑。烈士家人深受感动,一致同意将宋铁岩生前留下的珍贵文物捐赠给抗联馆。如今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收藏了2000余件抗联文物,已经成为研究抗联史的中心、缅怀抗联英烈的圣地、抗联烈士后代的精神港湾。

坚守———十几年来,抗联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在那14年的游击战岁月里爬冰卧雪,把鲜血洒在黑土地上,书写了这个民族高贵的气节和悲壮的历史篇章。14年朝夕相处的战友,即使抗战胜利后也很难知道对方的姓名,更多战士的名字则永远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当年的一个代号。“我的工作,就是要把那些无名英雄的故事讲出来。”张鹏一说。
  谈到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材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时,张鹏一很兴奋,他非常赞同,其实这些年他做的很多工作就是为了这一天。在张鹏一心中,东北抗联坚强不屈抗日的历史,从来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北抗联史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张鹏一总结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四个内涵,即“不当亡国奴的家国情怀、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联合抵御外侮的精诚品质”。
  在抗联史实陈列馆里不时碰到来参观、学习的各地参观者。借助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的优势,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本溪县启动了“重走抗联路”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然而,在忙碌的接待中,最让张鹏一难忘的观众却是一群山里的孩子。有一年,一所偏远乡村中学的孩子来馆里参观。张鹏一了解到,想来参观的孩子有很多,但学校因为路途、课程和经费等问题,只能选一部分孩子来参观,还有更多的山里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既然孩子们来不了,张鹏一决定把东北抗联的展览、东北抗联的史实“送下去”。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周边各县、区的乡村学校去布展、讲解。有一年冬天,张鹏一在一所学校里办展览,孩子们就趴在展板旁的雪地上记录抗联英烈事迹,从上午到中午再到下午,有的孩子连午饭也忘了吃。张鹏一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他跟工作人员说:“孩子们什么时候记完,咱们什么时候撤展!”

奉献———他矢志不移,做抗联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十几年里,张鹏一为了抗联馆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些年他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了,头发越来越白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日臻完善、国家级的一流展馆,却很少感受到这是一个人持之以恒的默默奉献。张鹏一几乎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抗联史实上、用在了抗联馆这5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因为忙,他很少能服侍多病的老父亲,老人想他了,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陪着老人睡在一张床上,半夜给老人揉揉脚、掖掖被子。二弟患脑瘫多年,张鹏一给他买了很多电影光盘,只要一有时间就陪他看一段。但是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事耽误过抗联馆的公事。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抗联馆接待的参观者也越来越多。有一些提问讲解员说不清楚的,他都能一一作答、娓娓道来,让很多人都冲他竖起大拇指。而每当来参观的领导询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都会憨憨地一笑,除了争取对抗联馆更多的支持外,自己的困难从来不提。张鹏一认为,学习了这么多年抗联历史,跟过去的抗联战士相比,自己现在的生活已非常好了,他很知足。
  这就是张鹏一,一个没有精彩故事但有着精彩人生的人,一个没有轰轰烈烈事迹但始终追求宏伟事业的人。在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他不为熙来攘往的名利所动,不为灯红酒绿的享乐所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守护英雄,守护历史。
其他文献
王玲玲,汉族,1978年1月出生,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抚顺市新抚区站前街道万达社区党委书记。先后获得“抚顺市三八红旗手”“抚顺市业绩突出社区党组织书记”“抚顺市优秀团干部”“抚顺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如同一根纽带,一头连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一头时刻牵挂着百姓的疾苦冷暖。抚顺市新抚区站前街道万达社区党委书记王玲玲在社区工作近10年,一直秉承立足为民、服务
期刊
曲晶,汉族,1957年9月出生,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双全楼院党支部书记。先后获得“大连好人”“大连市服务群众好党员”“大连市慈善总会银星义工”“大连市社会治安先进个人”“中山区优秀党支部书记”“中山区优秀共产党员”“中山区三星级楼长”等荣誉称号。  5月8日,对曲晶来说是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2011年5月8日,她当选双全街3号楼楼长。在她的带动下,这栋
期刊
吴凤杰,蒙古族,1969年4月出生。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丹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优秀青年卫士”“优秀女检察官”,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优秀青年之星”“办案服务质量标兵”等荣誉。  “我愿以毕生的精力化作一粒微小的细胞,充实到党的肌体,
期刊
王占国,汉族,1970年5月出生,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铁岭市昌图县付家镇五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铁岭市时代楷模”“铁岭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五丰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人,才是丰收的决定因素”  当记者来到昌图县付家镇五丰村采访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占国的时候,村部里村“两委”成员们正在研究工作。  谈起五丰村的发展
期刊
高松,汉族,1982年8月出生,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营口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科长、市机构编制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挂职)。先后获得“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营口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深夜11点,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灯火通明,一辆轿车从市政府停车场缓缓驶出。海滨城市的夜色别具一格,却也难掩这深夜中独自行车的寂寞。  到今天为止,营口市“放管服”
期刊
于闯,汉族,1985年9月出生,200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鞍山市台安县西佛镇大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先后获得“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农民致富青年领路人”“辽宁好人·最美青年”“辽宁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谁勤奋耕耘,谁就会像星星一样,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台安县西佛镇大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闯,以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工作作风,甘愿奉献、
期刊
侯贵,汉族,1951年7月出生,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农民。因造林成绩突出,获得“彰武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8年,2400亩荒山,培育存活 20万棵树,他独自一人。  造林为治沙,为子孙后代,为此他搭上所有积蓄,独居山林,百折不回。  有人劝他———“68啦,还折腾啥,卖树回家过几天好日子吧。”老人坚定地摇头———“这不是钱的事儿!”他就是要把这里变好,
期刊
徐恩惠,汉族,1942年4月出生,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退休,现任盘锦新世纪交通救援施救有限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经理。先后获得“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辽宁好人”等荣誉称号。  他是老兵,盘锦军分区的官兵尊敬地叫他“老主任”;他是老板,公司员工亲切地叫他“徐伯伯”。但在76岁的徐恩惠心中,自己只需要体现一种身份———做一名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燃烧所有的激情和
期刊
李健,汉族,1988年9月出生,200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辽阳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科员、灯塔市铧子镇杨寨子村“五包五促”第一书记。先后获得“辽阳市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辽阳市脱贫攻坚奉献奖”、首届“辽阳市‘五包五促’优秀驻村干部”等荣誉。  “人生一世,"终归要做点有益的事。”  “我就是村里的人,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  “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李健  初夏时节,
期刊
毛桂华,汉族,1973年2月出生,199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部书记、常务副总裁。先后获得“锦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三八红旗手”“锦州市巾帼建功标兵”“锦州市高新区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复星集团“优秀个人奖”等荣誉。  党建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怎样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于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部书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