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是丰收的决定因素”
当记者来到昌图县付家镇五丰村采访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占国的时候,村部里村“两委”成员们正在研究工作。
谈起五丰村的发展,王占国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党建搞得好不好。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带动村民,村里的事情就好办了。”
昔日的五丰村似乎跟“丰收”联系不大,矛盾多发,上访不断,村民年人均收入仅5000元。2012年年底,王占国走上五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如果连村书记都没有干事动力,那么乡村脱贫致富就会遥遥无期。既然当上了‘头羊’,我就一定要将工作抓实做好,对得起全村父老乡亲。”王占国坦言自己的压力不小,但他坚信:“只要不怕操心、不怕吃亏,能做事、敢担当,百姓就一定会认可我,真诚地支持脱贫事业。”
上任伊始,摆在王占国面前的难题成堆。通过走访调查,王占国了解到,村里矛盾最集中的是村集体预留田流失。他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拿着土地台账逐组进行清理——力排干扰,公开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共清回流失的荒地14公顷、预留田11.7公顷;给新增人口补足了责任田,余下12公顷公开对外发包,当年村集体就增收40多万元;对黄烟种植户上缴村集体分成情况进行清理,又为村集体每年增收8万元……仅用了两年多时间,五丰村不但还清了村里所有债务,还让村集体有了一部分积蓄。群众得知后无不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感慨:“五丰村人这回离‘五谷丰登’真的不远了!”
王占国和村干部没有让父老乡亲失望。过去,家家户户各自为战,收入不高,更形成不了发展合力。结合五丰村的自然资源和生产实际,王占国提出了“花生主导,烟薯并重,榛子一品,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倡导大家走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全村老少哪个不愿意过上好日子?村书记和村干部处处为全村人着想,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俺们还有啥理由不跟着干?”五丰村村民赵玉祥发自内心地说道。
在王占国的带领下,经过全村党员群众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五丰村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丰收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了两三番,村集体经济由原来账面上的“负数”跃至“正数”,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多种经营、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村容整洁如洗,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位村民自豪地介绍:“过去,俺们村没有水泥路,下雨天路上全是烂泥,就连摩托车都推不出来,出行极不方便。再看看现在,全村12个小组实现了路面硬覆盖。”
王占国并不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但一谈起党建却滔滔不绝,“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所有党员群众的能量都发挥出来,才能干成事业。抓好党建,以党建促发展,才能向发展要成果,村干部才有能力、有影响力,才能带领全村人实现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富裕。如果村党组织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好村里的工作就是空谈。所以,我们村干部必须强化党员意识和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时刻做出榜样,从治理党员组织观念涣散问题入手,组织党员学习,提升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树立好党员形象,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说白了,只有人,才是丰收的决定因素。是党员,就得为百姓起好的带头作用”。
王占国的工作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从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带领全村人一起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实现脱贫只是短期目标”
步入良性循环后,王占国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入美丽富饶乡村建设之中。村“两委”又设定了“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瞄准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号召全村人改变过去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单一落后的生产理念,代之以一条“西瓜一品、花生主导、烟薯并重、种养结合”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村共种植西瓜800亩、地瓜3400亩、花生700亩、马铃薯2000亩,注册了“富稼源”花生品牌。“实现脱贫只是短期目标,我们五丰村的长远目标是让每家每户越来越富”。喜人的成绩单一张接着一张出现在村民眼前:经过积极争取,一条投资300万元的烤烟生产线落户五丰村,五丰村烤烟的单产、烟质连续多年名列铁岭市第一;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一座储量达300吨的农产品鲜贮库,实现农产品错季上市销售,让村民的腰包鼓了又鼓;建成两处集中连片、面积各2000亩的地瓜、西瓜无公害种植基地;村集体每年有50多万元进账,五丰村被确定为省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家中购买了私家汽车,2017年村民年均纯收入达到1.78万元。
为了让脱贫致富路上“一個都不掉队”,王占国带领五丰村全体党员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每个成员包扶一个贫困户,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自2014年以来,五丰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已为村民特别是困难户办好事500多件,全村因病、因残致贫的102户271人到2016年年底已全部实现脱贫。
贫困户脱贫后,如何确保这些贫困户不再返贫,是王占国反复思考的问题。他从长计议,倡导成立了红薯合作社、西甜瓜种植合作社,建成占地60亩、60座香菇生产温室大棚,将这些作为脱贫不久农户的创业基地,以发展设施农业为支撑保障,确保五丰村人未来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丰收的日子天天有。
“村干部就是百姓的勤务员、消防员”
五丰村八组的李振是过去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单身汉,王占国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先从“扶志”做起,推心置腹地开导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鼓励支持他发展红薯种植。仅用了两年时间,李振就靠自身努力彻底摆脱了贫困,盖起了三间大瓦房,42岁时娶上了媳妇,后来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村干部就是我们的贴心人,王书记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李振的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昔日难题不少、上访不断的“乱套村”而今变成了风气正、发展快、环境美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大家众口一词地总结:“这多亏了村党组织,多亏了王书记和党员们,才有五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访过程中,记者跟随村干部来到农户经营管理的香菇大棚参观,刚采摘下来的带着绒毛的香菇摆放整齐,村民脱贫致富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香菇生产种植的要求比较多,大棚上面需要覆盖一层草席保温,但这也大大增加了火灾隐患。“村里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百姓的勤务员、消防员,平时加强巡查、随时待命,一有火情马上出动,自家的棚子可以暂且不管,但村民的棚子必须管,还要管到位。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不仅如此,凡是村里能办的事,村干部马上办;凡是使使劲帮帮忙就能成的事,党员马上办。”王占国的一番话让记者的敬意又增加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