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阅读教学,应该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讲字词句篇,练听说读写,所以有人把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称之为阅读教学的“八字宪法”,这是不错的。但是,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是阅读教学的“目”,而不是“纲”,它们都是被一个“纲”——文章的思路统帅着。
关键词:文章思路 组织教学 听说读写 掌握规律如果我们抓住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工作,就能带动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工作的全面落实,把课上活,上扎实,这叫做纲举而目张。
一、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识了字,并不等于就能读好书,因为读书有读书的方法。文章的写法虽然千姿百态,各尽其妙,但仍然有规律可循。我们现在都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希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一看课文,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主要内容,就容易掌握文章的思路;掌握了思路,就能很自然地划分段落;段落划分了,对这篇文章也就理解了。每一篇记叙文所记的事情,一般都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学生们通过阅读便可以掌握这个规律,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为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二、启发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无话可写;一是不知从何写起。无话可写,说明学生的生活贫乏;不知从何写起,说明学生的思路狭窄。因此,他们的作文,要么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要么乱七八糟,瞎扯一通;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结果是学生写得苦,教师改得也苦,写作能力始终提不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并且指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但是,生活丰富了,写作的材料多了,叫学生从何写起呢?怎样表达,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不仅使人有所知,而且有所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做两件工作:一是疏通思路。材料多了,往往会壅塞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文题,确定中心,精选材料,把学生的思路疏通起来。要开拓思路。学生的思路疏通了,还必须加以开拓,使之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展开联想(展得开),但又必须围绕中心,突出中心(收得拢),不开无轨电车。
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揭示了读和写的关系。现在课本中入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心明确,思路清楚,段落分明,词语精练,堪称为学生读和写的范文。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各篇文章的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比如,在小学课本中有几篇文章同样虽然是分别写了几件事,也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文章的结构也相似,但是作者的思路却明显不同。有的文章的思路经历的是由总到分,由果到因,由质疑到释疑这一横向发展思路。有的文章思路各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相对独立,但它們是按照时间的先后依次叙述,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类文章是纵向思路。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便能逐步地掌握文章思路的规律,这对学生写作时的构思,是很有帮助的。
读是吸收,写是吐露。会读并不等于会写,当中还有一个练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思路规律以后,要进一步让他们运用这个规律去练习写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讲练结合。经过不断地学习、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自会逐步地提高起来。
作者的思路,包括动静、顺逆、详略、内外种种关系。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以上种种关系,那么他们在写作时也就能掌握以上种种关系去选材组材,去布局谋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有条有理,把文章的中心思想阐发得清楚明确。要达到这个要求,依靠两条: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一是思维的逻辑性。我现在提出“抓住文章思路,组织阅读教学”这个设想,其用意也就在此。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必然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要尽快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是一个首要条件。我们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时,必须根据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现行通用教材里有一些重点训练项目主要就是抓住文章思路这个基本测练,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照顾每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步教学步骤。稳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真是效果。这是因为,课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有时候与增强学生记忆,理解,深化是同步进行的。书要熟读后方能有所得,这其中堂奥是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的。学习的兴趣也就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当然,也不要局限于课本范文的阅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去带着问题阅读,那个时候,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文章思路 组织教学 听说读写 掌握规律如果我们抓住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工作,就能带动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工作的全面落实,把课上活,上扎实,这叫做纲举而目张。
一、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识了字,并不等于就能读好书,因为读书有读书的方法。文章的写法虽然千姿百态,各尽其妙,但仍然有规律可循。我们现在都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希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一看课文,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主要内容,就容易掌握文章的思路;掌握了思路,就能很自然地划分段落;段落划分了,对这篇文章也就理解了。每一篇记叙文所记的事情,一般都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学生们通过阅读便可以掌握这个规律,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为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二、启发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无话可写;一是不知从何写起。无话可写,说明学生的生活贫乏;不知从何写起,说明学生的思路狭窄。因此,他们的作文,要么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要么乱七八糟,瞎扯一通;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结果是学生写得苦,教师改得也苦,写作能力始终提不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并且指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但是,生活丰富了,写作的材料多了,叫学生从何写起呢?怎样表达,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不仅使人有所知,而且有所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做两件工作:一是疏通思路。材料多了,往往会壅塞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文题,确定中心,精选材料,把学生的思路疏通起来。要开拓思路。学生的思路疏通了,还必须加以开拓,使之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展开联想(展得开),但又必须围绕中心,突出中心(收得拢),不开无轨电车。
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揭示了读和写的关系。现在课本中入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心明确,思路清楚,段落分明,词语精练,堪称为学生读和写的范文。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各篇文章的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比如,在小学课本中有几篇文章同样虽然是分别写了几件事,也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文章的结构也相似,但是作者的思路却明显不同。有的文章的思路经历的是由总到分,由果到因,由质疑到释疑这一横向发展思路。有的文章思路各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相对独立,但它們是按照时间的先后依次叙述,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类文章是纵向思路。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便能逐步地掌握文章思路的规律,这对学生写作时的构思,是很有帮助的。
读是吸收,写是吐露。会读并不等于会写,当中还有一个练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思路规律以后,要进一步让他们运用这个规律去练习写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讲练结合。经过不断地学习、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自会逐步地提高起来。
作者的思路,包括动静、顺逆、详略、内外种种关系。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以上种种关系,那么他们在写作时也就能掌握以上种种关系去选材组材,去布局谋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有条有理,把文章的中心思想阐发得清楚明确。要达到这个要求,依靠两条: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一是思维的逻辑性。我现在提出“抓住文章思路,组织阅读教学”这个设想,其用意也就在此。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必然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要尽快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是一个首要条件。我们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时,必须根据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现行通用教材里有一些重点训练项目主要就是抓住文章思路这个基本测练,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照顾每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步教学步骤。稳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真是效果。这是因为,课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有时候与增强学生记忆,理解,深化是同步进行的。书要熟读后方能有所得,这其中堂奥是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的。学习的兴趣也就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当然,也不要局限于课本范文的阅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去带着问题阅读,那个时候,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