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参与交流,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增加用外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一、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类型
  
  1、检测性提问。这类问题多用与Free talk或Yes or No的形式,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
  2、提示性提问。这类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上少走弯路,尽快步入获取新知识的正确途径。
  3、解释性提问。这类提问主要是帮助学生化解句子或段落的难度,使他们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
  4、即时性提问。这种提问是课前无法准备的,得根据课堂情况随时掌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堂当时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信息性问题过多。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属于信息类知识的问题,是低层次的问题。言语信息类知识的确认包括:个别的具体的事实、文字的符号意义、回忆表述、“是”或“否”的选择等。回答时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或检索性确认,回答问题内容已被陈述出来,问题本身对学生的回答方式具有明显的规范性、限制性,即学生的回答被限定在待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Yes”,或“No”,“Right”,或“Wrong”,“True”或“False”等肯定或否定的两极范围内选择。这类问题只需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需要推理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考验容易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触及深层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创造性的思维,发散性的思维极为不利。
  2、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谓的问题难度,是问题实施中学生应对机率,答案达标水平反映了问题操作性和适度性。如果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原因有可能是教师凭空设想造成的,它的评判使学生造成了认知的困难。
  3、问题的指向不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教学行为中,提问指向不明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有时一个问题句式复杂,包含了很多小的问题,教师也没有很清楚地表达出实质的人物、数量、事件而提出问题。有时一次接连提出多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不同认知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么多的问题,还有的当提问一个问题A时,实质上他们要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是他们讲的问题B;有的教师问完一个问题后,随后又重新表述时,学生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这种情况常产生两种后果:首先,学生思考最初问题的思路被打断;其次,重新表述的问题常常与最初的问题不同,这使得学生纳闷,它是不是又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二、高中英語课堂中提问设计策略
  
  1、问题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问题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问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得到提高,根据这些要求,能够提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是提问的关键所在。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所学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尽力避免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3、问题要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是当前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英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普通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4、注重问题的多样性及灵活妙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准确把握提问时机。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指的是“创新的引导者”——教师,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素质。人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对创新教育的理解,谈一下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兴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
期刊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
期刊
化学的教学工具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已经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各个学校校园网的开通, Internet 的普及,网络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网络教学是通过传輸课件的方式来实现的,网络课件集教学内容、学习栏目和交互功能于一体,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正是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表现。本文根据制作化学网络课件的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  一、
期刊
空犹孤独,它埋葬着一大片一大片忠骨。在我看来,空有时候就是孤独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代名词。我们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分享过那深不可测的孤独。但他们不是谈论自己的孤独,只是坚守自己的命运。而我自命孤独,不过是寂寞罢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陆游的空是悲愤的,又是满怀期盼的,你能说他的空,空了吗?  不是,这是孤独的
期刊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对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缺乏积极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大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甚多,但主要的是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所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生成为体育的终身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凝聚班集体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劳心伤神,而中职“继班主任”(即中途代接班主任)则更不好当。通过多年的工作和一学期的继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处处用心、把握技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用心点火(建章立制、督促落实、活动创新)  中途接任,班集体虽已形成,但学生和“继班主任”之间尚有许多格格不入。继班主任得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对语文课程的如下阐述:“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人为本,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鲜活、发展的生命个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最大限
期刊
语文教学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即“以读为本”)必需通过学生的读书实践来实现。于是,有的老师在一堂课上,就会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轰轰烈烈地去读。难道课堂上多读就是“以读为本”吗?  如《丰碑》一课,一位教师导入新课后,便让学生自由朗读,感知新课,然后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再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出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呼
期刊
一、感染论    先问:作为语文教师,你会作文吗?愣着干什么?会?还是不会?说呀!会,咱接茬谈,不会,劝您还是不教语文好。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再说,世界之大,不教语文,绝对饿不死!要选择教语文,首先自己得会作文,能作文,常作文。这是先决条件,就像“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毛泽东语意),除此之外,别无二论。好啦,抱着“梨子”,你这样大大方方、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地“一吃”,而且显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