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况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结构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毋庸置疑,在加速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我国农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以资源环境做代价的生产模式。未来的农业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土地板结、碱化严重、技术创新是否能满足困扰农业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二、不合理的产业链给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国民经济(GDP)跃居世界第二位,是可喜可贺的伟大成就。但随之给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我国耕地面积以接近18亿亩红线。主要原因有城市、企业、交通建设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因素。
还有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数量的倍增,经济效益提高了,但所产生的废弃物粪便污水等,是工业固废量的4倍之多,大大的超出了农民农村的承载量的数倍。这些已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不但污染环境和空气质量,同时也危及了人类的生存健康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土壤重金属的指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加大化肥的施用量,更加剧了土壤板结碱化的土地面积,对农业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另外,我国人口按自然增长率来计算,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口,到那时更凸显出人口增加,土地减少两级分化的严重性,也就体现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性。
三、盐碱地的形成与特性
我国盐碱地的总面积约2667万公顷,以开发利用约667万公顷,都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什么是盐土?
在土壤的表层或根系活动层中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抑制。
2.什么是碱土?
一般正常的土壤,吸收的镁和钠较少,而吸收的钙较多。
3.由于粘粒上吸收的钙离子是可以被置换的,1个钙离子(Ca+)可被两个钠离子(Na++)代换。这种代换过程,就是土壤碱化过程。
4.钠是亲水性的,当粘粒吸收钠增多时,每个粘粒外围的水膜就增厚,代换性钠水解时会产生强碱性,有机质也被分解,就形成遇水所谓一包槽,干时一把刀的盐碱地的特性了。
5.由于土壤盐分含量高或碱性强,离子毒害性大、土性凉、土壤有机质的养分含量少、再加上易旱怕涝等原因,严重的抑制了作物生长。
四、改良盐碱地的基本措施
为了解决盐碱地的不利因素,需做到以下主要措施,方可改造好盐碱地变良田,为农业发展服务。
1.前提是有充足的水源、能灌、能排水的水利配套设施,就是以水洗碱、以水压碱排出高矿化度的地下水。
2.合理施用适合盐碱地的有机微生物菌肥,来提高土壤有机质、酸度、多种酶等,可防止返盐、巩固脱盐效果。
3.种植水稻是盐碱地最佳作物之一,因水稻生长期都处有一定的水层。又可根据水质而决定排灌等技术措施。另外也可种植牧草、向日葵、苜蓿等耐盐碱性的作物(施用有机微生物菌肥等措施后方可种植)。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改良土壤,保住粮食安全生产18亿亩红线。增加植被,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生活环境的污染,更是减缓地球变暖长效的发展方向。
农民增加了土地,就能减少进城务工挤占城市人口的工作岗位,缓解城市在就业难的问题。农民有了土地,也就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未来的农业一定会发展成种植、养殖、深加工良性循环一体化的新型产业链。
六、深远的战略意义
粮食是国家的根基,粮食是经济的命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可见,粮食对于国家及国民经济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价格飞涨。粮食,终于演化成一种悄无声息的武器。现在粮食危机,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粮食是经济的命脉,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1亿多人深陷贫困当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在这次挑战中,中国是能独善其身还是会陷入困境?······”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必须用前瞻的思维,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改变盐碱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生态农业的长效机制来迎接更大的粮食挑战!
高举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给子孙留下更蓝的天,更净的水,更美好的家园。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结构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毋庸置疑,在加速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我国农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以资源环境做代价的生产模式。未来的农业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土地板结、碱化严重、技术创新是否能满足困扰农业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二、不合理的产业链给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国民经济(GDP)跃居世界第二位,是可喜可贺的伟大成就。但随之给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我国耕地面积以接近18亿亩红线。主要原因有城市、企业、交通建设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因素。
还有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数量的倍增,经济效益提高了,但所产生的废弃物粪便污水等,是工业固废量的4倍之多,大大的超出了农民农村的承载量的数倍。这些已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不但污染环境和空气质量,同时也危及了人类的生存健康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土壤重金属的指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加大化肥的施用量,更加剧了土壤板结碱化的土地面积,对农业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另外,我国人口按自然增长率来计算,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口,到那时更凸显出人口增加,土地减少两级分化的严重性,也就体现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性。
三、盐碱地的形成与特性
我国盐碱地的总面积约2667万公顷,以开发利用约667万公顷,都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什么是盐土?
在土壤的表层或根系活动层中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抑制。
2.什么是碱土?
一般正常的土壤,吸收的镁和钠较少,而吸收的钙较多。
3.由于粘粒上吸收的钙离子是可以被置换的,1个钙离子(Ca+)可被两个钠离子(Na++)代换。这种代换过程,就是土壤碱化过程。
4.钠是亲水性的,当粘粒吸收钠增多时,每个粘粒外围的水膜就增厚,代换性钠水解时会产生强碱性,有机质也被分解,就形成遇水所谓一包槽,干时一把刀的盐碱地的特性了。
5.由于土壤盐分含量高或碱性强,离子毒害性大、土性凉、土壤有机质的养分含量少、再加上易旱怕涝等原因,严重的抑制了作物生长。
四、改良盐碱地的基本措施
为了解决盐碱地的不利因素,需做到以下主要措施,方可改造好盐碱地变良田,为农业发展服务。
1.前提是有充足的水源、能灌、能排水的水利配套设施,就是以水洗碱、以水压碱排出高矿化度的地下水。
2.合理施用适合盐碱地的有机微生物菌肥,来提高土壤有机质、酸度、多种酶等,可防止返盐、巩固脱盐效果。
3.种植水稻是盐碱地最佳作物之一,因水稻生长期都处有一定的水层。又可根据水质而决定排灌等技术措施。另外也可种植牧草、向日葵、苜蓿等耐盐碱性的作物(施用有机微生物菌肥等措施后方可种植)。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改良土壤,保住粮食安全生产18亿亩红线。增加植被,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生活环境的污染,更是减缓地球变暖长效的发展方向。
农民增加了土地,就能减少进城务工挤占城市人口的工作岗位,缓解城市在就业难的问题。农民有了土地,也就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未来的农业一定会发展成种植、养殖、深加工良性循环一体化的新型产业链。
六、深远的战略意义
粮食是国家的根基,粮食是经济的命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可见,粮食对于国家及国民经济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价格飞涨。粮食,终于演化成一种悄无声息的武器。现在粮食危机,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粮食是经济的命脉,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1亿多人深陷贫困当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在这次挑战中,中国是能独善其身还是会陷入困境?······”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必须用前瞻的思维,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改变盐碱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生态农业的长效机制来迎接更大的粮食挑战!
高举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给子孙留下更蓝的天,更净的水,更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