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学科需致力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目标则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如此方能满足当代社会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过程
  不同的学科,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亦不尽相同.而就高中数学而言,其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立足于逻辑推理、演绎归纳以及创新实践等能力之上,如此方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与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为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矛盾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进行想一想、算一算,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数学知识点的魅力所在.同时,教师在创设良好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将数学内容充分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广泛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几何体景物,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備将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几何体,有效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教师还可以将有关几何体的计算公式和定义概念融入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几何体的认知.最后,教师则可以采用例题讲解的形式来巩固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通过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创设情境模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要想切实保证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教师便需对情境创设模式的运用给予高度重视,如此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借助情境的创设来引进相应的数学问题,继而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如,当进行“任意角”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以及网络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在该情境中向学生展示一些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角度,由此引出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亦可鼓励学生回想自身的生活情境,如体操中的转体1 080度等.
  三、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当前仍有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仍旧沿用着此前落后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不仅如此,在一堂课中,教师往往会占据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学生则鲜少有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此前这种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有效创新,而创新的关键自然应落到对教学空间的划分上,对此,教师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如将教学分为几大步骤,第一步骤由教师精讲,可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而20分钟可供学生交流与讨论,至于余下的时间则由教师总结.如此一来,不仅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且充分凸显了“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进而可确保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落实.
  四、培养学生独立化、个性化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则会让数学知识缺乏活力.基于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往往占据着教学绝对主角的地位,而学生仅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此一来,将严重掣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然而,唯有当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致力于对学生独立化、个性化思考能力的培养,继而切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以“指数函数”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注意提问难度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比如,不可一开始就直接问学生指数函数是否会获得负值的结果.而是首先请学生观察指数函数以后,提问指数函数与以往学习过的二次函数有何区别,继而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认识指数函数.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来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除了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身外,尚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此方能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当然,为切实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务必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此同时,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应引起教师的额外关注,如此方能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发展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祖希.我国数学核心素养研究进展——从数学素养到数学核心词再到数学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7):35-40.
  [2]魏珂,胡典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解题教学——从波利亚解题思想出发[J].中学数学,2017(8):95-97.
  [3]董菊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思路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8):57.
其他文献
摘要:以石麦18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播前旋耕(RT)、深松(SRT)和深耕(MRT)3种耕作方式对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量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生育后期叶片光合能力的调控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各种耕作措施相比,灌浆期间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叶片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产量均表现
【摘要】穿插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穿插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而且枯燥的学科,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穿插艺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穿插艺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沉闷,学生难
【摘要】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有效解决内容复杂的应用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师在课改中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应用探究1”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将数学知识融于故事情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体验建模思想;再次,要求学生会解所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理解消元方法和
【摘要】条件极值是《高等数学(下册)》中多元微分学的一小块重要的内容.其解法有降元法(代入降元、参数方程式降元)和一般解法——拉格朗日乘数法.该类问题的实际背景很多,为加深学生对拉格朗日乘数法的理解与运用,笔者将这一小节内容作为教学实践内容,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类型,选取不同的案例,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各自案例.从学生的课程报告和书面报告中,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得到
摘要:为了克隆及鉴定新疆南疆地区微小牛蜱Bm86基因,参照GenBank登录的微小牛蜱Bm86基因序列,设计了可以扩增Bm86基因完整阅读框架的引物,对微小牛蜱进行总RNA提取、RT-PCR、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Bm86基因长1 953 bp,与GenBank中登录号为M29321、HQ014398的微小牛蜱Bm86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7%,且为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方法性、思维性的理性学科,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和方法,引导发散和探究,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借助有效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结合《高中数学新课标》相关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提问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自身潜力,促进有效探究和实践,从而符合新
插图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必须着眼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建模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在文中就结合具体教学,从核心素养培养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建模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建模能力;高中数学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学科
【摘要】新课程改革契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用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多项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旨在为有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同时期望能够帮助初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行,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才能顺畅地教授高中数学知识,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以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呢?本文将结合具体课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A版;集合课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存在,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只扮演了课堂教学指导者与领路者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