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作室制”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范例和样板,在工作室中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采用真实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学练习,课程考核也以项目汇报的形式进行。通过现场教学及模拟创业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该领域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环境设计 工作室制 应用型人才
一、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1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就业创业意识。工作室完善的设备、企业化的学习空间需要全新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将教学、科研、考证、参赛、创业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打破原有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一学年的统一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了解专业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这种根据成绩和个人意愿选择进入专业方向的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工作室中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就是接触市场、了解市场、融入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工作室实行“双师型”导师制,每一个不同的专业工作室都由一个教师团队负责,开展工作室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在工作室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学生晋升更高级工作岗位的机会,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有教师作为指导,学校作为依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金和法律上的风险。
3提高素质教育,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全方位素质。职业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点所在,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工作室为学生全程参与项目设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从项目接洽、合同签订、项目设计、项目汇报、项目结案等全过程的工作,不仅能够锻炼专业技能,还能够学习到商业谈判、沟通技巧、协调合作等,为提高全方位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可以将现有的专业教师按照其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分类,组编若干个工作室。环境设计行业一般有三种企业类型:绘图企业、设计企业、施工管理企业。可以根据这三种市场需求分类设置工作室。绘图类工作室:效果图表现工作室。设计类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家具与陈设设计工作室、展示设计工作室。施工管理类工作室:园林绿化工程工作室、景观建筑工程工作室、室内装饰工程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1名负责人及2~3名教师成员组成。负责人固定担任工作室的管理及教学组织工作,其余教师成员承担专业基础、设计、实践等内容的配套教学,可以根据学期及学生选择的需求在各工作室中灵活调配。
三.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构建多元化孵化型的创业指导体系。在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中开展创业教育,首先需构建覆盖全课程的创业指导体系,将创业指导内容贯穿所有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通过创业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力。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创业指导的改革与实践上,构建基于“教室—工作室—创业园”的多元创业指导体系,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
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性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组成团队完成导师提供的虚拟或真实设计项目,提升专业水平,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创业园中为创业团队进行量身定制的指导,帮助从工作室中孵化出的优秀团队成立公司,申请补助与资金支持等。
2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不论是在传统课堂还是工作室的教学组织中,应实行全面的教学方法改革,破除以往大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行小组教学,教师以组为单位进行指导,这样与团队学生间的交流充分,有利于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教学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创业为主,同时也鼓励工作室开拓创新,探索出适应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
3健全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上也应当有别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多综合性院校中,工作室的教育模式只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学校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所以建议工作室的管理可以采用“院系—专业—工作室”的逐级管理模式。院系负责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组建、教学管理、考核指标建立、人事聘任。专业负责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工作室建立。工作室负责教学组织、项目课题组织实施、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室负责人及成员不但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院系按学期对工作室从创业、科研、竞赛、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保障和推动工作室的顺利实施。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工作室为依托,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与专业水平,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教师的竞争意识与责任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环境。基于工作室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受益、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曹应文.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和体会[J].教育论坛,2010(23):29-30.
[2] 巩丽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亟待变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4):77-82.
[3]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作者简介:赵彤,女,河北秦皇岛人,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 设计艺术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天津天狮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 教师 助教。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环境设计 工作室制 应用型人才
一、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1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就业创业意识。工作室完善的设备、企业化的学习空间需要全新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将教学、科研、考证、参赛、创业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打破原有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一学年的统一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了解专业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这种根据成绩和个人意愿选择进入专业方向的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工作室中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就是接触市场、了解市场、融入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工作室实行“双师型”导师制,每一个不同的专业工作室都由一个教师团队负责,开展工作室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在工作室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学生晋升更高级工作岗位的机会,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有教师作为指导,学校作为依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金和法律上的风险。
3提高素质教育,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全方位素质。职业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点所在,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工作室为学生全程参与项目设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从项目接洽、合同签订、项目设计、项目汇报、项目结案等全过程的工作,不仅能够锻炼专业技能,还能够学习到商业谈判、沟通技巧、协调合作等,为提高全方位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可以将现有的专业教师按照其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分类,组编若干个工作室。环境设计行业一般有三种企业类型:绘图企业、设计企业、施工管理企业。可以根据这三种市场需求分类设置工作室。绘图类工作室:效果图表现工作室。设计类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家具与陈设设计工作室、展示设计工作室。施工管理类工作室:园林绿化工程工作室、景观建筑工程工作室、室内装饰工程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1名负责人及2~3名教师成员组成。负责人固定担任工作室的管理及教学组织工作,其余教师成员承担专业基础、设计、实践等内容的配套教学,可以根据学期及学生选择的需求在各工作室中灵活调配。
三.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构建多元化孵化型的创业指导体系。在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中开展创业教育,首先需构建覆盖全课程的创业指导体系,将创业指导内容贯穿所有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通过创业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力。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创业指导的改革与实践上,构建基于“教室—工作室—创业园”的多元创业指导体系,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
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性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组成团队完成导师提供的虚拟或真实设计项目,提升专业水平,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创业园中为创业团队进行量身定制的指导,帮助从工作室中孵化出的优秀团队成立公司,申请补助与资金支持等。
2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不论是在传统课堂还是工作室的教学组织中,应实行全面的教学方法改革,破除以往大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行小组教学,教师以组为单位进行指导,这样与团队学生间的交流充分,有利于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教学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创业为主,同时也鼓励工作室开拓创新,探索出适应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
3健全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上也应当有别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多综合性院校中,工作室的教育模式只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学校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所以建议工作室的管理可以采用“院系—专业—工作室”的逐级管理模式。院系负责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组建、教学管理、考核指标建立、人事聘任。专业负责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工作室建立。工作室负责教学组织、项目课题组织实施、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室负责人及成员不但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院系按学期对工作室从创业、科研、竞赛、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保障和推动工作室的顺利实施。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工作室为依托,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与专业水平,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教师的竞争意识与责任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环境。基于工作室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受益、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曹应文.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和体会[J].教育论坛,2010(23):29-30.
[2] 巩丽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亟待变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4):77-82.
[3]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作者简介:赵彤,女,河北秦皇岛人,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 设计艺术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天津天狮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 教师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