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来源 :环球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辨证方法包括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等,但脏腑辨证仍是辨治此病的最重要方法.欲明确病性病位,必先求之于脏腑.本病属脾胃内伤,病机以寒热虚实错杂为多,脏腑辨证有助于临证理清思路.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纳运相配,肝胆藏泄,疏运相关,故脏腑辨证以肝胆脾胃为主.本病病位绝少是单一脏腑,病位及病性多重叠组合,且同中有异.病在肝胃、胆胃,有郁热、痰热之别;病在脾胃,有从寒从热之异.治疗上亦从脏腑论治为主,注重顺应脏腑之特性,恢复气机的协调,常多法并用.后附验案两则,病机治法相异,以供临证参鉴.
其他文献
通过查阅魏晋至今的历代本草书籍、现代专著和文献等资料,对资料中记载的紫苏名称源流、性味归经、各部位不同的功效和用药禁忌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紫苏进行本草考证研究.紫苏早在魏晋时期就作为临床中药,在清代以前大多以“苏”的名字在本草书籍中记载,清代开始的本草典籍中多以“紫苏”为正名记载.紫苏的性味主要为“辛、甘、温”,归经主要为“心、肺、脾、胃经”,其性味归经在历史发展中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紫苏最早药用是全株入药,清代开始,医家对紫苏的认识逐渐全面,并对紫苏不同的部位功效做出了不同的描述.认为紫苏叶主要具有“发
痛风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及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通过辨病、辨证相结合,认识到“不通”是痛风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法”立论.本文通过探讨“以通为用”治疗痛风,认识到“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血津液运行通畅则安,脏腑经络阻塞不通则病.“不通”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证以湿热、寒湿、痰瘀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多见,故在治疗时应活用“通法”,采用清热利湿、温阳散寒、泄浊祛瘀通其不通,祛除实邪;滋补肝肾,以“补”代“通”的疗法,使邪气得祛,正气得补,气血津液畅通无阻,阴阳平衡,对临
姜良铎教授倡导的状态辨识理论独树一帜,推动了当代中医临床诊疗创新.胞睑辨证是状态辨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眼识病的进一步延伸,与生物全息论相互呼应.胞睑辨证主要内容包括:从眼睑浮肿部位和病程判别其脏腑归属;从胞睑充血状态辨识外感病不同阶段病邪的寒热性质,区分内伤病的虚热与实火;由眼睑分泌物判断津液代谢障碍的原因.胞睑辨证是从局部辨别整体疾病的性质、从微观角度把握人体宏观生理病理状态的辨证方法,是从状态辨识疾病的临床应用之一.
从功能性便秘病变核心——肌肉出发,依据中医“筋为肌肉”的基本内涵及筋的生理、病理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筋纵”和“筋急”两种类型.治疗上前者以“补肝强筋”为法,予自拟“强筋汤”口服;后者以“平肝缓急”为法,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减.同时因肝血不足、肝肾阴亏为“筋急证”重要病因,“筋急”日久亦会阻断血供,导致“筋纵”,故筋急证的治疗亦兼以强筋,在芍药甘草汤基础上合用“强筋汤”.从筋论治为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临床疗效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因其反复发作,常常困扰患者及临床医生.本文基于伏邪理论,对哮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得出本病早期为正气亏虚,邪气内伏,遇外感、情志、饮食等因素诱发,内外合邪,使本病反复发作.其中风、痰、湿、饮、瘀、郁为本病主要伏邪,内生痰湿饮、阴虚风动、久病痰瘀互结及气郁为主要病机.治疗时,结合本病及伏邪发病特点,以“透邪外达”治法贯穿始终,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旨在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持续期及缓解期,本病症状不甚剧烈,扶正固本则为基本治则.通过对哮病的系统辨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中医认为肝郁、血瘀、肾虚是阳痿发病的三大主要病机,多从肝、肾方面论治阳痿.又以肝阴虚、肝血虚为多,而易于忽略肝阳虚之证候.本文基于肝之生理病理特性,提出肝阳乃维系男子性功能的重要生理基础,肝阳虚是导致阳痿的重要病机之一.肝阳虚所致阳痿的治疗要以温补肝阳为主,注重平调寒热、权衡阴阳,以恢复肝阳之舒达、敷和之性,打破了以“补肾疏肝”为主治疗阳痿的传统方法.乌梅丸酸苦辛并进,为肝阳虚之主方,也是治疗肝阳虚型阳痿的重要方剂.乌梅丸治疗阳痿患者多有寒热错杂、脉弦按之减、易成瘀血等临床表现,临证根据阴阳虚实及寒热轻重
本文总结内蒙古医科大学朱宗元教授运用滋肾填精、化痰熄风法治疗原发性癫痫的经验.本病病位在脑;病性以髓海肾精亏虚为本,气逆风痰上蒙神窍为标.因本病属于顽疾,治疗过程漫长,因此疾病过程中,肝、肾、心、脾四脏失调,阴阳失衡,其中尤以肝肾脑髓阴精亏虚为主,加之疾病反复发作,形神俱耗,脑髓渐消.阴亏而阳有余,阴不制阳,导致阳气不能化为清气以出上窍而荣脑,反化为风邪.加之肝阳肝气鼓动,挟痰闭阻脑窍,脑窍失养,而发生发作性的神志失常.朱宗元教授强调,治疗本病当求其本,因肝肾同源、精血互化,故立法滋补肝肾、填精生髓以治本
中医学认为气机最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升降出入,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脏腑经络.气机升降出入的异常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从而产生诸多病理变化.“虚不受补”则是其诸多病理变化中的一种,虽为脏腑虚实之疾,然无不由乎气机.究其病因可归结为:虚实夹杂,直补无效;大实羸状,误补益疾;阴阳格拒,进补难效三个方面.终使脏腑气机失调,升降出入受阻,而功能失常.针对其病因,分别施以虚实夹杂者审证求因,大实羸状者祛邪为要,阴阳格拒者破阴回阳等治法,避免线性思维下的“直补”之法.并据此辨证施治,通达气机的升降出入,恢复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
柴胡“推陈致新”,具有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柴胡类方剂是《伤寒论》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具有推陈致新的功效,如柴胡类方疏退热邪,直接体现推陈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升举阳气,恢复脏腑功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条畅气机、柴胡桂枝汤调理气血均体现致新作用.柴胡类方剂主要用治疗少阳经病以及其他经合并证,现临床上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通过疏散热邪、提升阳气、条畅气机、调和气血达到推陈致新作用.本文主要从推陈致新理论来探讨柴胡类方剂的应用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在中医上可归属“吐酸”“嘈杂”“胸痹”“梅核气”等疾病的范畴,临证可结合其症状表现进行“同病异治”.治疗“吐酸”时,“吐”与“酸”应分而论之,“酸”应平木之甚,“吐”应降胃气之逆;“嘈杂”为气机不畅,郁而化热之象,当清解郁热.若病久有血瘀阴伤,当辅以活血养阴;“胸痹”当辨其气血浅深,治以理气、通络、活血;“梅核气”为气郁痰阻之象,当以理气化痰散结为法.GERD主要病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