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菏泽市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1~5题。(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2)顾而笑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有校改)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zhòng)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广西南宁市试题
阅读《爱莲说》(选文略,见前文),完成第1~4题。(1 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C.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衬,引起下文,烘托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山东菏泽市试题是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面比较广。第3题要求翻译的都是文中”的关键句,能够考查出考生的基本理解能力。最后一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主旨的情况,能有效考查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广西南宁市试题的前两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词一词多义和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涉及的词语多,考查范围广。第4题翻译句子,涉及词语“蔓…‘枝”的活用现象和“之”“乎”等虚词的用法。第3题是选择题,从文章写法、句式、修辞手法、文章主旨等方面设题,多角度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李湘菊/荐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1~5题。(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2)顾而笑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有校改)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zhòng)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广西南宁市试题
阅读《爱莲说》(选文略,见前文),完成第1~4题。(1 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C.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衬,引起下文,烘托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山东菏泽市试题是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面比较广。第3题要求翻译的都是文中”的关键句,能够考查出考生的基本理解能力。最后一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主旨的情况,能有效考查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广西南宁市试题的前两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词一词多义和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涉及的词语多,考查范围广。第4题翻译句子,涉及词语“蔓…‘枝”的活用现象和“之”“乎”等虚词的用法。第3题是选择题,从文章写法、句式、修辞手法、文章主旨等方面设题,多角度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李湘菊/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