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情感的培养在道德教育中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看重。许多学者相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道德情感培养模式。然而众家百说的模式理论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理念。本文结合众家研究提出道德情感培养的五个基本理念:实践体验,自主生成,生命体谅,理想情感价值,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
关键词:道德情感;实践体验;自主生成;理想情感价值;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
学者们认为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机制中一个重要的价值意识因素,是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认为,道德情感从本质上讲是理性的内容通过感性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感有着感性的形式,但这感性的形式中又沉淀着理性的内容[1]。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对道德情感做个界定,道德情感是伴随人对社会关系价值的理解的理性内容而表现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是一种感性形式。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成长面临很多的新问题,如情感冷漠、缺失等。情感教育的不足正是我们的德育成效不见显著的原因。本文就对道德情感培养进行一个综述探讨,进一步明确五个理念在道德情感培养中的指导性作用。以供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进行有益参考。
(一)在实践中体验。与环境接触中的劳动改造了古猿,是智慧、情感的本源。情感是关系他人的体验。这种内心体验与主观态度必定的源于我们的实践活动。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劳动,去了解生活现象和我们的社会关系,要求青少年幽闭于狭隘的家庭,而失去参与真实社会生活的机会。经验的剥夺会使青少年不能够体会人生的真实。孩子在活动中,才能遇上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分析中,才能获得完美的生存体验。青少年学生要理解道德最深刻的本质,他们需要实践的体验。实践不仅应是道德目的也应是道德的手段。情感要源自实践中的原始感性内容。情感是人对于客体感性的反应,这个角度看情感也是一种应对,是人依赖以获得生存的存在,它自然来于实践。
(二)自主生成。这个理念强调依据青少年群体的自主需要,自主发现,自主生成。道德情感的生成必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形成深刻的自主道德价值体验。内在的体验是个人情感的根本。无论是在课堂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还是家庭的亲子关系,还是在集体活动,社会环境中,对孩子施加的道德影响都最终靠个人内在的心灵反省、感悟来实现。情感源自青少年本身利益需求而生成,那些强加给的道德规制和教条就脱离了这个原则。对于主体性德育的探索中有研究者提出挖掘潜能,尊重主体,主动体验,亲身体验。通过自我的管理培养自主德育意识等,以人为本的自主德育完全也是依据了这个理念来的。经验是个人的,是内在的,情感也自然是主体性的。
(三)生命体谅。在却除情感的枯燥和冷漠的道路上,必须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体验生命。学会在珍惜和体验中寻找幸福的平衡,这正是现代道德教育所要求的。思考生来的幸福和苦难,理解生命过程,能够引人振奋,使人充满活力。对生命的体验和信仰才能彻底的诠释人类的情感,它们是最淳朴的道德情感。中小学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这些都是生命体谅理念的内容。生命情感与道德情感具有天然的联系。刘铁芳直接指出“生命情感关涉个体在世的一切作为,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因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应当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真实存在,关涉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涵育[3]。”总之教育须尊重个体鲜活丰富的体验,体现生命关怀。教育必须帮助人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生命达到完整与和谐的境界。
(四)理想的情感价值。道德的作用应该不仅在于维系而还应该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关系和谐建构有能动的促进作用。所以道德情感中要看到公民的价值,公众利益的信仰,对于人类幸福道義的权利和自由的渴望。青少年从人生之初的朦胧中走出来,正处对新奇的社会关系进行理解学习的疾风暴雨时期,他们正迈向成人社会,在这条道路上他们要学会拒绝冷漠和不恰当的情感价值,学会理解社会人们共同的和谐幸福。真正的道德是公平的,是平等的,公正的,是对每一个人的尊敬;真正的道德充满人性的光辉,它饱含人类的真情;真正的道德是向着崇高的理想,远离那些低级的错误社会导向;真正的道德是自由的,它追求创造性的发挥。青少年需要怀有对人最伟大的信仰和对人与人关系最美的憧憬,这就是生命爱的本质。新的道德内容应关注到自我认同的个人情感肯定,人权博爱,公民价值,不能只是传统道德品质,政治思想道德情感。
(五)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从父母,教师,同伴以及整体的大环境得到沟通和支持。环境要给予青少年与外互动交流的几乎。青少年情感的丰富与否,发展良好与否几乎就体现在这种沟通中。这个理念的目标就是进行青少年生活环境建设,强调与学生有关的社会关系和谐,强调人物客体与青少年的交流互动,青少年从这种沟通中一方面养成了情感,另一方面也建构了对社会关系的认识。父母对孩子即不能经验剥夺也不能忽视,做好正确的情感导向,才能期望青少年拥有一个丰富、集合真善美的情感世界。学校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科学性的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体验,情绪感受,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学校大环境,发挥境隐性熏陶,无形的塑造的作用。
在情感道德培养中,要坚持这样的一个大方向:在实践中锻炼体会;主体积极参与社会;自主独立判断接受;在爱的体验中交流;在生活中感悟;对待青少年做到关怀体谅,着力于生命天性博爱教育,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概括说:实践体验是道德情感的基础起源,自主生成是道德情感的发生核心,生命体谅是道德情感归结灵魂,理想道德情感价值是应时代所需的道德情感倡导方向,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是青少年道德情感成长最直接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孙学功.道德情感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
[2] 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J]
[3] 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J]
关键词:道德情感;实践体验;自主生成;理想情感价值;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
学者们认为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机制中一个重要的价值意识因素,是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认为,道德情感从本质上讲是理性的内容通过感性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感有着感性的形式,但这感性的形式中又沉淀着理性的内容[1]。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对道德情感做个界定,道德情感是伴随人对社会关系价值的理解的理性内容而表现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是一种感性形式。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成长面临很多的新问题,如情感冷漠、缺失等。情感教育的不足正是我们的德育成效不见显著的原因。本文就对道德情感培养进行一个综述探讨,进一步明确五个理念在道德情感培养中的指导性作用。以供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进行有益参考。
(一)在实践中体验。与环境接触中的劳动改造了古猿,是智慧、情感的本源。情感是关系他人的体验。这种内心体验与主观态度必定的源于我们的实践活动。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劳动,去了解生活现象和我们的社会关系,要求青少年幽闭于狭隘的家庭,而失去参与真实社会生活的机会。经验的剥夺会使青少年不能够体会人生的真实。孩子在活动中,才能遇上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分析中,才能获得完美的生存体验。青少年学生要理解道德最深刻的本质,他们需要实践的体验。实践不仅应是道德目的也应是道德的手段。情感要源自实践中的原始感性内容。情感是人对于客体感性的反应,这个角度看情感也是一种应对,是人依赖以获得生存的存在,它自然来于实践。
(二)自主生成。这个理念强调依据青少年群体的自主需要,自主发现,自主生成。道德情感的生成必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形成深刻的自主道德价值体验。内在的体验是个人情感的根本。无论是在课堂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还是家庭的亲子关系,还是在集体活动,社会环境中,对孩子施加的道德影响都最终靠个人内在的心灵反省、感悟来实现。情感源自青少年本身利益需求而生成,那些强加给的道德规制和教条就脱离了这个原则。对于主体性德育的探索中有研究者提出挖掘潜能,尊重主体,主动体验,亲身体验。通过自我的管理培养自主德育意识等,以人为本的自主德育完全也是依据了这个理念来的。经验是个人的,是内在的,情感也自然是主体性的。
(三)生命体谅。在却除情感的枯燥和冷漠的道路上,必须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体验生命。学会在珍惜和体验中寻找幸福的平衡,这正是现代道德教育所要求的。思考生来的幸福和苦难,理解生命过程,能够引人振奋,使人充满活力。对生命的体验和信仰才能彻底的诠释人类的情感,它们是最淳朴的道德情感。中小学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这些都是生命体谅理念的内容。生命情感与道德情感具有天然的联系。刘铁芳直接指出“生命情感关涉个体在世的一切作为,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因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应当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真实存在,关涉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涵育[3]。”总之教育须尊重个体鲜活丰富的体验,体现生命关怀。教育必须帮助人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生命达到完整与和谐的境界。
(四)理想的情感价值。道德的作用应该不仅在于维系而还应该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关系和谐建构有能动的促进作用。所以道德情感中要看到公民的价值,公众利益的信仰,对于人类幸福道義的权利和自由的渴望。青少年从人生之初的朦胧中走出来,正处对新奇的社会关系进行理解学习的疾风暴雨时期,他们正迈向成人社会,在这条道路上他们要学会拒绝冷漠和不恰当的情感价值,学会理解社会人们共同的和谐幸福。真正的道德是公平的,是平等的,公正的,是对每一个人的尊敬;真正的道德充满人性的光辉,它饱含人类的真情;真正的道德是向着崇高的理想,远离那些低级的错误社会导向;真正的道德是自由的,它追求创造性的发挥。青少年需要怀有对人最伟大的信仰和对人与人关系最美的憧憬,这就是生命爱的本质。新的道德内容应关注到自我认同的个人情感肯定,人权博爱,公民价值,不能只是传统道德品质,政治思想道德情感。
(五)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从父母,教师,同伴以及整体的大环境得到沟通和支持。环境要给予青少年与外互动交流的几乎。青少年情感的丰富与否,发展良好与否几乎就体现在这种沟通中。这个理念的目标就是进行青少年生活环境建设,强调与学生有关的社会关系和谐,强调人物客体与青少年的交流互动,青少年从这种沟通中一方面养成了情感,另一方面也建构了对社会关系的认识。父母对孩子即不能经验剥夺也不能忽视,做好正确的情感导向,才能期望青少年拥有一个丰富、集合真善美的情感世界。学校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科学性的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体验,情绪感受,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学校大环境,发挥境隐性熏陶,无形的塑造的作用。
在情感道德培养中,要坚持这样的一个大方向:在实践中锻炼体会;主体积极参与社会;自主独立判断接受;在爱的体验中交流;在生活中感悟;对待青少年做到关怀体谅,着力于生命天性博爱教育,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概括说:实践体验是道德情感的基础起源,自主生成是道德情感的发生核心,生命体谅是道德情感归结灵魂,理想道德情感价值是应时代所需的道德情感倡导方向,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是青少年道德情感成长最直接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孙学功.道德情感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
[2] 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J]
[3] 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