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截《水浒传》,从结构上来看,有点像司马迁“先死”(活着的人叫先生,死去的人就叫先死了)操作的《史记》,叫纪传体。施耐庵“先死”分期分批为部分重要人物树碑立传,然后串珠成线,把个别人物传记组合起来,构成了精彩纷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宋宣和野史”。在这野史的长河里,有一颗明珠格外耀眼、格外闪亮,这颗珠的名字就唤作——武松。对,就是那个流传近千年都还不褪色的大英雄、大明星——行者武松。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行者,两把戒刀闹革命,一身功夫敌万人,混迹于黑道白道,神挡杀神,魔挡杀魔……杀到最后,还杀出了正果,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不过,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原著,就会通过蛛丝马迹发现,武二郎其实一直是个隐身上线的和尚,一个潜水很深的出家人。
可以说,武松是施公耐庵重金打造的旗舰品牌,从23回到32回,整整十回,全是讲武松的故事,圈内人士称为“武十回”。贵为梁山泊老大的宋江,个人传记也不过四五回。这“武十回”,不仅在梁山108好汉的单人篇幅中拔得头筹,而且,它也是整部小说中最精彩、最曲折、最激动人心的篇章: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每个传说都是那么经典,那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令白衣胜雪的翩翩少年,血脉贲张,拍案而起,要仗剑走天涯为民铲不平了。所以民间有云“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大约就是指以武松为代表的梁山好汉会把良民子弟误导了,从而走上一条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江湖不归路。
的确,整个《水浒传》,弥散着浓浓的江湖血腥气,处处充斥着用拳头讲理、凭暴力说话的元规则,对青少年的和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还是爱好和平的。尽管我们心中都有暴力的种子,但千万不能给这恶的种子提供生根发芽野蛮生长的土壤,也不要给它供给阳光、空气和水分,让它永远不要冒出头来。为了压住这股与生俱来的邪火,我们一生只有不断修行,一生与邪恶作斗争。据专家统计,佛教是最爱好和平的宗教,所以,佛教也是最佳的去杀止恶药剂。东汉以后近两千年的时间,佛教一直以独特的方式浸润着中国人的心灵,稀释着每个人心中的那一股暴戾之气。佛陀、观世音在民间始终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武松生长的唐宋年代,也是佛法昌明的时代,他的心田,或许一开始就被种下了善因慧根。只不过在他的上半生,暴力的一面战胜了善良的一面。从征方腊到六和寺出家,武松终于由假行者变成了真行者。
武松最初跟佛结缘,是他在十字坡走投无路时,孙二娘出了个“封建主意”,让他假扮成头陀。原著中诗曰:“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孙二娘绰号母夜叉,夜叉是佛教天龙八部中偏邪恶的一部,让夜叉来引渡刚杀了张家15口的武松进入佛门,足见作者施耐庵的用心之深。不过,武松这次改头换面,并不是要真心皈依我佛,而是为了化装潜逃。但就是这形式上的改变,决定了武松后半生出家修行的归宿。
说到这里,就得做个名词解释了。什么是行者?貌似字典上没有注解,百度词条中也没有回答,那么,区区在下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简单做个说明。行者,就是苦苦修行的人,苦行僧,又叫头陀。佛陀有十大弟子,首席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即为“苦行第一”,是头陀的始祖。在四大名著中,同学们这个年龄段最喜爱的应该是《西游记》和《水浒传》,而这两本小说的头号大英雄刚好都叫行者。可见,小说中的行者就是战斗力指数超强的和尚。未修成正果之前,他们都不受规矩约束,勇于造反,同时又滥杀无辜;有勇有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两人都头戴一金箍儿:武松在使戒刀之前,也跟孙行者一样使用棒子,哨棒……呵呵,武行者和孙行者,还真有太多的共同点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按下孙行者,不表,接下来继续表一表武行者。
话说武松穿上头陀时装之后,愈发拉风,比元帅还帅,就再也舍不得换掉,即使被招安进了政府正规军队以后,他也坚决不换服装、道具。说起招安,其实就是等着被收购,宋江老大特别热衷于这事儿,武松是坚决反对的。早在和谐团结的梁山108将排完座次的盛大宴会上,大宋快乐男声第一名乐和唱着“招安快乐歌”,武松第一个站出来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宋老大听了很不高兴,却又不敢呵斥武二郎,只得迁怒于李逵,把铁牛狠狠地修理了一顿。宋江一向敬重武松,但尊重不等于重用。依二龙山公司的实力和武松、鲁智深的市场影响力,两位好汉完全有资格进入梁山泊公司的董事层甚至决策层,可惜他俩排名却跌出了前十,排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李应、朱仝之后,令人大跌眼镜。可见,宋老大是不太喜欢佛缘甚深的民主派人士。
算了,这种世俗名利,武行者是不大在乎的。可他为什么还在乎那一身佛装呢?他决不是要装帅耍酷吸引异性注意力吧,因为武松从来不近女色。他在二龙山的创业伙伴、一生的革命伴侣,也是个和尚,花和尚,鲁智深。因此,可以推理出,武松不愿意换那一身佛装,是他潜意识里结下了深深的佛缘。他杀人放火,不是争权夺利,而是替天行道,像孙行者一样在铲除人间黑恶势力的同时,也扫荡了心田的黑恶势力。
所以,在鲁智深生擒方腊钱塘圆寂之后,独臂的武行者毅然出家,做了一个真正的行者,一个不再潜水的和尚。然后,心无挂碍地修行到80岁。
行者无疆,和平无疆,善缘无疆。
可以说,武松是施公耐庵重金打造的旗舰品牌,从23回到32回,整整十回,全是讲武松的故事,圈内人士称为“武十回”。贵为梁山泊老大的宋江,个人传记也不过四五回。这“武十回”,不仅在梁山108好汉的单人篇幅中拔得头筹,而且,它也是整部小说中最精彩、最曲折、最激动人心的篇章: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每个传说都是那么经典,那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令白衣胜雪的翩翩少年,血脉贲张,拍案而起,要仗剑走天涯为民铲不平了。所以民间有云“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大约就是指以武松为代表的梁山好汉会把良民子弟误导了,从而走上一条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江湖不归路。
的确,整个《水浒传》,弥散着浓浓的江湖血腥气,处处充斥着用拳头讲理、凭暴力说话的元规则,对青少年的和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还是爱好和平的。尽管我们心中都有暴力的种子,但千万不能给这恶的种子提供生根发芽野蛮生长的土壤,也不要给它供给阳光、空气和水分,让它永远不要冒出头来。为了压住这股与生俱来的邪火,我们一生只有不断修行,一生与邪恶作斗争。据专家统计,佛教是最爱好和平的宗教,所以,佛教也是最佳的去杀止恶药剂。东汉以后近两千年的时间,佛教一直以独特的方式浸润着中国人的心灵,稀释着每个人心中的那一股暴戾之气。佛陀、观世音在民间始终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武松生长的唐宋年代,也是佛法昌明的时代,他的心田,或许一开始就被种下了善因慧根。只不过在他的上半生,暴力的一面战胜了善良的一面。从征方腊到六和寺出家,武松终于由假行者变成了真行者。
武松最初跟佛结缘,是他在十字坡走投无路时,孙二娘出了个“封建主意”,让他假扮成头陀。原著中诗曰:“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孙二娘绰号母夜叉,夜叉是佛教天龙八部中偏邪恶的一部,让夜叉来引渡刚杀了张家15口的武松进入佛门,足见作者施耐庵的用心之深。不过,武松这次改头换面,并不是要真心皈依我佛,而是为了化装潜逃。但就是这形式上的改变,决定了武松后半生出家修行的归宿。
说到这里,就得做个名词解释了。什么是行者?貌似字典上没有注解,百度词条中也没有回答,那么,区区在下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简单做个说明。行者,就是苦苦修行的人,苦行僧,又叫头陀。佛陀有十大弟子,首席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即为“苦行第一”,是头陀的始祖。在四大名著中,同学们这个年龄段最喜爱的应该是《西游记》和《水浒传》,而这两本小说的头号大英雄刚好都叫行者。可见,小说中的行者就是战斗力指数超强的和尚。未修成正果之前,他们都不受规矩约束,勇于造反,同时又滥杀无辜;有勇有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两人都头戴一金箍儿:武松在使戒刀之前,也跟孙行者一样使用棒子,哨棒……呵呵,武行者和孙行者,还真有太多的共同点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按下孙行者,不表,接下来继续表一表武行者。
话说武松穿上头陀时装之后,愈发拉风,比元帅还帅,就再也舍不得换掉,即使被招安进了政府正规军队以后,他也坚决不换服装、道具。说起招安,其实就是等着被收购,宋江老大特别热衷于这事儿,武松是坚决反对的。早在和谐团结的梁山108将排完座次的盛大宴会上,大宋快乐男声第一名乐和唱着“招安快乐歌”,武松第一个站出来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宋老大听了很不高兴,却又不敢呵斥武二郎,只得迁怒于李逵,把铁牛狠狠地修理了一顿。宋江一向敬重武松,但尊重不等于重用。依二龙山公司的实力和武松、鲁智深的市场影响力,两位好汉完全有资格进入梁山泊公司的董事层甚至决策层,可惜他俩排名却跌出了前十,排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李应、朱仝之后,令人大跌眼镜。可见,宋老大是不太喜欢佛缘甚深的民主派人士。
算了,这种世俗名利,武行者是不大在乎的。可他为什么还在乎那一身佛装呢?他决不是要装帅耍酷吸引异性注意力吧,因为武松从来不近女色。他在二龙山的创业伙伴、一生的革命伴侣,也是个和尚,花和尚,鲁智深。因此,可以推理出,武松不愿意换那一身佛装,是他潜意识里结下了深深的佛缘。他杀人放火,不是争权夺利,而是替天行道,像孙行者一样在铲除人间黑恶势力的同时,也扫荡了心田的黑恶势力。
所以,在鲁智深生擒方腊钱塘圆寂之后,独臂的武行者毅然出家,做了一个真正的行者,一个不再潜水的和尚。然后,心无挂碍地修行到80岁。
行者无疆,和平无疆,善缘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