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琼教授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的柔美
  刘佩琼教授主要职务与履历
  第九、十、十一、十二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港区代表
  原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
  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监、香港经济学会顾问
  香港中华总商会选任会董、培训委员会副主席
  原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贸易諮询委员会前委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二、三、四届
  行政长官推选委员会委员
  香港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1998年)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諮询顾问团顾问
  (1993-2002年)
  著作有:《中国改革开放与珠江三角洲的
  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大趋势》1994-1997年共四册
  《广东经济投资总览》(1996年)、
  《The Fifth Dragon》
  主编《入世後的中国经济》(2002年)
  《当代中国解读》(2006,2008,2011年)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
  一半是对数据的理性,
  一半是对社会的感性。
  她对中港两地经济有多年研究,
  其发自内在的同情心,
  驱使她更多地关注发展、城镇化、贫困等话题,
  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更展现了一片理性的柔美。
  前记:有关担任人大代表的时间片断
  刘佩琼女士温和而又平易近人,她喜欢微笑,讲起话来语速较快。她连续十年担任广东省人大代表,又连续担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老代表”,能在激烈的竞选中一次次连任,实则不易。无论是省人大代表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她都极认真,每次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提出多个与经济相关的议案;在会上发言积极,勇於表达自己意见,首次参会广东省人大之时,就曾一人举手提出修改方案,成为当年最大的新闻。至今,二十多年的“人大代表之路”,刘佩琼女士的认识和目标越来越清晰,当选人大代表绝非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座搭建民众与政府的重要桥樑!
  今年“两会”中所提倡的廉洁之风,刘佩琼女士深有体会,她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方向。“最明显的一点,在於开会过程中精简了许多环节,也少了许多宴会应酬,我觉得这样很舒服,也使得大家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阅读报告,真正发挥到开会的作用。”不过,她建议,从制度方面严格规定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的工作作风会更好。
  “我的观点是,用产业带动城镇化”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於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女士明确表示,城镇化的目标应该是把我国的经济发展从城市带到农村,应该先要搞好农村的产业结构。只盲目追求GDP上升值或大规模的造城运动,都是不可行的城镇化方式。
  在我国,为盲目追求GDP的增长,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入外资或者政府直接投资,由此导致许多地方的GDP升上去了,而对当地农民的生活没有起到真正的改善。另外,一些地方大规模建造房屋,望把农村改造成城市,但因无产业的支撑,往往演化成为“造城运动”,比如目前被喻为“空城”的鄂尔多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上两种案例,都是不提倡、不可取的“城镇化”冒进做法。
  在分组审议中,刘佩琼女士提到,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作的展开,规划中提到我国的城镇化目标主要是以城市来带动,在城市中发展经济,我们没有把力量放在农村或者内陆。城镇化的目标是应该把我国的经济发展从城市带到农村,不要变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沿海和内陆的差距越来越大。“多次实践证明,实现城镇化的最好方式是,用产业化带动城镇化。”
  由於刘佩琼女士每日的公务十分繁忙,因而养成了讲话语速极快的习惯,有时她稍作停顿,接着又条理清晰地表述,“实现城镇化,有两大关键。首先,要搞好农村的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不能只有一个躯壳,应先依照当地的条件,考核当地产业发展的机遇,进行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而带动就业,创造收入,改善生活,刺激内需,形成市场,最後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搞好基础建设。比如公共交通、水电、通讯等多种公共产业的建立与供应,将基建和市场联繫起来,最後再大力发展住房等,使得生活设施更为完善,形成真正的城镇区。”
  另外,她也建议,城镇化並非一刀切,也不是所有的农村都应城镇化,相反一些市民慢慢地趋向农村化生活,这就要求在城镇化中有创新型的理念,多元化发展。特别是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让它以农业分散经营存在,对於整个环境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好处。
  “中港融合是必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香港与内地经济更紧密的融合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的大趋势。”多年对中港两地经济的研究,刘佩琼女士得出此结论,同时对这个趋势深信不疑,並且抱有极大的期待。
  “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内地密不可分,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作用。改革开放以前,香港是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後因劳动力缺乏、租金高等因素,转移至珠三角加工出口,从而变成我国最大的出口港口,七十年代以後,开始金融国际化,形成了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过去三十多年内,中港两地的融合从最初各自独立,到之後的相互的互补与合作,历经了多次的磨合与战略转型,在双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两地的互补与合作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加强。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进一步明确了将香港融入珠三角以构建大珠三角经济体系的方向,提出打造具国际竞爭力的城市群和形成世界级新经济区域的目标,在中港两地引起热烈反响。
  刘佩琼女士认为,内地是香港市场发展的一个很好延伸及支撑,与内地深入合作是香港当下一个十分紧迫及关键性任务。她表示,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融合是香港与内地合作重点之一。就香港而言,因其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在人才、资本、信息等方面佔据优势,对市场的认识度和敏感度比较高,金融体系比较成熟,拥有具国际性的金融产品和市场。在此方面,香港可将相关的专业服务和研究发展带到内地,特别是发展中地区、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互补工作,不仅能解决香港第三产业发展市场腹地的问题,对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也有着积极作用。她还表示,在双方的深入合作中,需要在多方面进一步消除隔阂,达到高度共识,打造创新型合作模式,努力实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在未来,中港融合呈必不可档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稳定的发展态度,为所有工作的前提。目前,针对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佔中”事件,刘佩琼女士坚决地反对,她从经济的角度,以数据的形式,进一步向民众们说明“佔中”的危害性、极不可取性,“假设起码5天吧!如果以香港每年20,000亿元的GDP计算,其中贸易、贸易服务、金融、旅遊共佔50%以上,而中环又佔总体的三分之二,则每天的损失约为20亿元,5天就是100亿元。换言之,GDP会被拉低0.5%。以香港目前经济面对着周边地区的竞爭处境下,不可谓不严重。”她认为这种以“侵害别人的权利及妨碍他人自由”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行使“真独裁”。以此为呼籲,愿更多人看清“佔中”的真实意图及丑恶行径,共同联手抵抗,维持香港稳定!
  多年致力中港经济研究,培训工作先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一声春雷,踏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身在香港的刘佩琼女士立即作出反应,主动地融入到中国经济的研究及内地幹部培训工作,成为当时最早从事内地幹部培训的负责人之一。
  当时,邓小平南巡以後,内地幹部对外学习先进经验的愿望十分强烈,对中国内地经济多有研究的刘佩琼女士,在暨南大学专讲经济学课程,将内地不太熟知的外汇市场等经济知识一一输入,填补了相关知识的空白。“改革开放,最重要是人的思维开放,人的培训工作。”坚定如此的信念,她一直坚持做幹部培训几十年。
  1996年,刘佩琼女士身为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贸及管理项士学位/深造文凭开设课程主任,开创了香港唯一一个中国商贸的硕士课程,“九十年代後,随着香港企业的内迁,香港企业家了解内地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从以往的内地了解香港,到现在的香港急於了解内地,两者之间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意味着两者融合日益密切,深入研究两者经济的刘佩琼女士不由得欣喜,工作起来也更是用心。
  至今,刘佩琼女士仍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务员培训处国家事务研讨会主讲,对香港所有新供职的公务员进行培训,专门传达一些最新的国情国策,政治经济情况;也在香港及内地的多所高校、社团,做一些针对性的培训,“这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工作。”
  三十多年,刘佩琼女士不遗餘力地为内地及香港各界作有关世界、中国及香港经济的培训及讲座。在香港,她的培训对象包括香港公务员培训处、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生产力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民建联及各大学等;在内地,她组织为大量的地方幹部作有关经济及政府财政管理培训。如是,以她为传播点,为珠三角乃至整个内地,播散着许多有关香港甚至全世界的新经济信息与知识。
  退休後自由而紧张的时光
  这麽多年来,刘佩琼女士一直活跃在学术界,经常主持和出席各种研讨会议、作学术报告,做实际调查,考察,培训工作,出版等,忙得不亦乐乎。2006年,她正式退休,虽说是退休,但她的工作日程依旧是排得紧凑,诸多单位表示提供她独立的办公室,邀请她前去任职,不过自律的她卻极享受一个人在家办公的清静与自由。每天,查阅书海般的资料、阅读历史书籍等成为她最常做的事。
  刘佩琼女士喜欢旅行,喜欢带着一种求知和求证的欲望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她的足跡曾前至人煙稀少的云南腾冲,也曾为深入了解辛亥革命,从书店里抱回一大堆的书,慢慢地阅读、研究,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脈一一摸个清透。“从小,我就非常着迷於中华的传统历史文化。特别是在历史书籍中,能清楚地触摸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与包容。在未来,我希望我们的国家不但经济强大,也更应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中优胜、精华的部分,促进全人类走向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她表示,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她的“中国梦”。
  以往,与数字打交道,或许从来都是男人的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经济界里活跃起来。为人坦荡、待人亲切的刘佩琼女士,凭借着聪颖的天资、理性的思维,以及认真执著的工作态度,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打理人生,走一条坚定而柔美的经济学术研究之路,在中港两地经济方面多有贡献,並愈行愈远。
  “作为一位常与经济打交道的人,做人做事,都必须保持永远开放、谦虚的心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吸纳新的知识和科技!”如此,刘佩琼女士在枯燥的经济数据里,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温度,她不奢今生显达,但求人生足夠精彩、足夠丰富!
其他文献
近日,印尼玛中大学举办中华文化节传统艺术展览,校友书法及国画展、中国结作品展、剪纸作品展、中国武术器材展、中国工艺品展、中文角活动展,应用汉语系成长记以及公共汉语活动记等七大块展览,吸引了大批玛中大学的学生和校外人士前来观展。  在华人的热心支持下,此次文化展还展出了一大批中国工艺品。郑碧霞女士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中国56个民族工艺品服饰展,一个个身穿民族服饰的小人偶,浓缩了每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徴,反映
期刊
著名针灸学家陈应龙先生,  精研中医、针灸、气功,  独创“帶氣行針”,  行医半世纪有餘,华佗再世,名扬四海。  其子陈耀南先生,太乙中医诊所创办人,  传承父志,医术精湛,悬壶济世,  写下多少救死扶伤之故事。  其嫡孙陈英鹏先生,  幼承庭训,承习祖传之医学,  精益求精,展翅杏林!  一家三代,共写杏林之佳话!  陈英鹏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著名针灸学家陈应龙先生之嫡孙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
期刊
带着自小对中国画的热爱,  胡卓麟先生有幸得到司徒奇大师指点,  勤学苦练,细心钻研,笔耕不辍,  擅长描绘大自然之物,犹喜花鸟虫鱼,  用笔自然谂熟,色彩淡雅,意境高远,  数十年来如一日,搞创作,开画展,授学生,  成为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之一。  胡卓麟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体育教练  曾拜著名国画大师司徒奇为师  1975年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  香港苍城画会会长、意造画会
期刊
每日裏,他都为街坊事务忙碌,  多年辛勤,他保持爱国爱港的信念。  心中描绘着国泰民安的蓝图,  不断用汗水灌溉市民幸福的萌芽,  香港回归的那一刻起,  他的梦想与国家相关、与社会相连,  源源不断提供着服务的动力。  蔡培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油麻地街坊福利事务促进会理事长  九龙西区各界协会名誉会长  香港老战士联谊会名誉会长  (原东江纵队成员)  香港朝阳工商联会会长  五十年代移民香港
期刊
他兴趣众多,且都学有所成,  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他执著、聪慧、忠诚、信仰,  携手宣道出版社,推广“人人要读书”。  圣经说:我们应当彼此相爱,  因为爱是从神来的。  他乐於助人,广传福音,  他是耶稣基督的忠实事奉者,  他是睿者许朝英先生。  许朝英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宣道出版社社长  大中华武术家协会副主席  香港出版总会理事  香港出版学会永久会员  香港藏书票协会会长  香
期刊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侧记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已落下帷幕,三天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嘉宾围绕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增长——8%靠改革  原世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国在未来20年还有维持8%增长的潛力,而这种潛力能否变成现实,取决於是否继续改革。  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增速不再重要,幸福感才是关键。但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反
期刊
人生至善,无外乎四者:  乐观生活,愉快工作,执著事业,信仰宗教。  李演政先生,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高管、  佛教界资深义工,多年来心境澄明、心善如水,  带领锦华精舍这一慈善机构,  服务独居长者、关怀新来港人士……  做了大量服务工作且不求名利。  他言:“行善,是发自内心的修持奉献!”  李演政先生主要职务或履历  祖籍广东中山、佛教界活跃义工  全心全意从事慈善事业二十多年  现为锦华精
期刊
【本刊讯】4月16日,博爱医院假座丽思卡尔顿酒店耀钻宴会厅隆重举行“博爱医院壬辰癸巳年董事局交代就职典礼”,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民政事务局局长许晓晖出席主礼,医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元朗民政专员麦震宇、潮州商会会长周振基等担任典礼嘉宾。就职典礼上,许晓晖主持监誓,癸巳年主席曾耀祥与董事局成员宣誓就职,全场近四百名嘉宾共同见证,场面十分热闹。  曾耀祥在就职演辞中说,新届董事局将
期刊
胡卓麟先生艺术作品选登
期刊
神十飞天 意义非凡  【本刊综合报道】6月26日上午8:07,经过15天的飞行,神舟十号成功实施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顺利返回地面。此次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天宫一号与神舟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