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本身就是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甚至是主观性非常强的理论以及实践探讨的过程,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任何教学方法只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主体中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是综合性因素的运用,同一政治课程,主体不同、环境不同,教学方法运用也有所不同。在教学活动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因此应该用什么方式发挥外因的作用来引导学生发挥内因的作用,这就对教师怎么教提出了挑战。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政治课堂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过程本身就是个无止境的过程,尤其是对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政治老师而言,这一问题就更具有现实性、可行性以及时代性,也将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本人认为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上要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
一、“新”
所谓“新”,是指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当今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明课本原理。作为一位政治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新”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思维要活、要灵,不墨守陈规。观念决定行动,只有新的观念、活的思维在脑袋生根,行动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
第二,多读书多看报,关注新闻。世界日新月异,不读书看报就无法增长自己的见闻,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想新也无法新起来。
第三,适当记录,做好摘抄。人的记忆力总是有一定的强度的,某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模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事实记录下来,从而使自己的信息储存更加丰富。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自己时时拥有“源头活水”,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以上三种做法。例如,我每天固定一个时段看电视新闻作为自己的必修科目,即每天18点30分到19点30分,准时收看朝阳市建平县《新闻》和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朝阳市建平县《新闻》以百姓民生为主题,切合我们身边的民生小事;《新闻联播》以政治时政为主,易于了解国家政策。这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积累多了,讲课时能引用的材料也就丰富了,可以随手拈来,而且基本上可以用最近发生的、学生身边的大事小情,用最新的热点话题,学生听起来就饶有趣味。
二、“深”
所谓“深”,是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架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
那怎样做才能达到“深”呢?
第一,具有较厚的理论功底,知识面要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时期的学生,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有较广的知识面,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基础,也才能为课堂上的“深”奠定基础。
第二,具有研究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时代在发展变化,政治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改革,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适应教材的更新变化,钻入教材中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课本讲透讲深。
第三,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做学者型的教师。有的社会学家做过分析,现代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及时更新,五年就已过时。因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相当重要。为使课堂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第四,理解国家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政治的教学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只有正确地理解国家的政策,才能深化教材,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为了尽量达到政治教学所要求的“深”,我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加强了平时的学习、积累。例如,为了更好地上好《经济生活》,我认真阅读了包括新颁布的《公司法》在内的一些经济法规,相应《政治生活》,也学习了一些行政法规及国际法的基本原理,为在课堂上拓展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平时也较注意积累一些最新最热的時事,及时把它们引入“国际交往”等授课内容中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构架,我多次打破了课本原有的章目结构,基于学生便于掌握的原则,对一些知识结构重新进行了编排,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对课文整体结构有更好的了解。
三、“实”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既要联系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
怎样才能在讲课中做到“实”呢?课堂上的“实”来自于平时生活中的“实”,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在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多接触社会,多观察生活,密切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在课堂上有大量生动的素材,使学生感觉到学得“实”。
第二,贴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要让课堂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首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接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关心学生,常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人无完人,教师的性格各有差异,学识各有专长,教育教学方法极不相同。教无定法,更没有必要要求统一的模式。但要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实际中去,兴趣广泛的老师往往会更易取得成功。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培养了更为广泛的兴趣,除了一如既往的关心时政大事外,也留意起各类体育、娱乐信息,时不时学起追星一族,上网、听流行音乐等方式也进入了自己的生活,关注起身边的民情小事。另外,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常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流,多参与学生活动,学会揣摸学生的内心世界。经过不懈努力,得到的所有信息,都为课堂教学能接近社会现实、接近学生实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新”
所谓“新”,是指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当今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明课本原理。作为一位政治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新”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思维要活、要灵,不墨守陈规。观念决定行动,只有新的观念、活的思维在脑袋生根,行动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
第二,多读书多看报,关注新闻。世界日新月异,不读书看报就无法增长自己的见闻,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想新也无法新起来。
第三,适当记录,做好摘抄。人的记忆力总是有一定的强度的,某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模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事实记录下来,从而使自己的信息储存更加丰富。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自己时时拥有“源头活水”,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以上三种做法。例如,我每天固定一个时段看电视新闻作为自己的必修科目,即每天18点30分到19点30分,准时收看朝阳市建平县《新闻》和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朝阳市建平县《新闻》以百姓民生为主题,切合我们身边的民生小事;《新闻联播》以政治时政为主,易于了解国家政策。这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积累多了,讲课时能引用的材料也就丰富了,可以随手拈来,而且基本上可以用最近发生的、学生身边的大事小情,用最新的热点话题,学生听起来就饶有趣味。
二、“深”
所谓“深”,是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架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
那怎样做才能达到“深”呢?
第一,具有较厚的理论功底,知识面要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时期的学生,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有较广的知识面,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基础,也才能为课堂上的“深”奠定基础。
第二,具有研究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时代在发展变化,政治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改革,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适应教材的更新变化,钻入教材中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课本讲透讲深。
第三,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做学者型的教师。有的社会学家做过分析,现代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及时更新,五年就已过时。因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相当重要。为使课堂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第四,理解国家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政治的教学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只有正确地理解国家的政策,才能深化教材,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为了尽量达到政治教学所要求的“深”,我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加强了平时的学习、积累。例如,为了更好地上好《经济生活》,我认真阅读了包括新颁布的《公司法》在内的一些经济法规,相应《政治生活》,也学习了一些行政法规及国际法的基本原理,为在课堂上拓展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平时也较注意积累一些最新最热的時事,及时把它们引入“国际交往”等授课内容中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构架,我多次打破了课本原有的章目结构,基于学生便于掌握的原则,对一些知识结构重新进行了编排,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对课文整体结构有更好的了解。
三、“实”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既要联系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
怎样才能在讲课中做到“实”呢?课堂上的“实”来自于平时生活中的“实”,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在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多接触社会,多观察生活,密切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在课堂上有大量生动的素材,使学生感觉到学得“实”。
第二,贴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要让课堂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首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接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关心学生,常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人无完人,教师的性格各有差异,学识各有专长,教育教学方法极不相同。教无定法,更没有必要要求统一的模式。但要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实际中去,兴趣广泛的老师往往会更易取得成功。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培养了更为广泛的兴趣,除了一如既往的关心时政大事外,也留意起各类体育、娱乐信息,时不时学起追星一族,上网、听流行音乐等方式也进入了自己的生活,关注起身边的民情小事。另外,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常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流,多参与学生活动,学会揣摸学生的内心世界。经过不懈努力,得到的所有信息,都为课堂教学能接近社会现实、接近学生实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