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课堂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提问的功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三点有效性原则,即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指向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引领思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原则;教学心得;课堂实践
作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尽管多数教师都很重视课堂提问,但相关调查显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课堂实践与思考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原则性意见,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太难或太简单都起不到预期效果,而必须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既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促进其课堂思考、锻炼其学科思维的目的,同时又有合理的思维起点而不至于感到无从着手。比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椭圆圖像的理解,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找点法”来作图,那么在授课时就可先让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作图方法,接着提出问题:“在利用找点法来画椭圆的图像时,第一步要先干什么?在椭圆图像中,关键点有哪些?确定关键点,下一步是以平滑的曲线将其连在一起,此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椭圆的图像有哪些主要特征?椭圆与函数两种图像之间存在联系吗?如果存在,是什么联系吗?”这组问题以学生以前学过的用“找点法”作图的知识为出发点,结合刚学的椭圆的图像,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出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不复杂,问题之间又有合理的过渡,因此学生经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是能最终得到正确答案的。总体而言,这组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就属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的问题。
二、指向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效的提问必然指向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些教师不善于或不重视对问题的针对性和效果达成进行具体细致的考虑,这样的提问往往成为“悬案”,问题是“放”出去了,却几乎没有收到效果。出现这一误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精心准备,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试想,教师自己都没切实弄明白问题的明确指向,又何谈达致有效,对此我们应给予特别重视。例如,在学习“直线的方程”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时,当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及其推导过程后,提出问题:“当直线l的倾斜角分别为0°和90°时,其方程各是什么?”这一问题就是明确指向于点斜式方程的两种特殊形式,在学生掌握一般形式后,由其自主思考而得到特殊形式的结论,该问题的指向性也就显得更加明显和富有意义,从而也就易于达成预期的提问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该段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提问环节问题的设计并不复杂,只要具指向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就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领思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启发性教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无疑是落实这易理念的理想环节,因为通过问题可以步步引领学生的思维,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具备较强的启发性,能引领学生的课堂思路。试举易例,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一组循序渐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大家想一下,实物平面和在几何学中学习的平面有何区别?我们应如何定义平面?”这个问题的指向和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几何平面无限延伸这一特点的关注,接着,教师又问:“怎样在平面几何中画出直线?然后再画出平面?”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迁移。然后再问:“现在再前面问题发基础上思考,假使一条直线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和该平面是何种关系?”这样,通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紧紧引领着学生多思路,并促进使其很容易想到“直线也在此平面内。”可以看到,这几个问题衔接紧凑而合理,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一路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活动,直到得出最终的结论。
如上所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三点有效性原则,即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指向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引领思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则及策略,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课堂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提问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朱潇男.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4(2):53-53.
[2]刘晓.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33):12-12.
[3]汪淳朴.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体会[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4(9):63-63.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原则;教学心得;课堂实践
作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尽管多数教师都很重视课堂提问,但相关调查显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课堂实践与思考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原则性意见,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太难或太简单都起不到预期效果,而必须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既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促进其课堂思考、锻炼其学科思维的目的,同时又有合理的思维起点而不至于感到无从着手。比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椭圆圖像的理解,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找点法”来作图,那么在授课时就可先让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作图方法,接着提出问题:“在利用找点法来画椭圆的图像时,第一步要先干什么?在椭圆图像中,关键点有哪些?确定关键点,下一步是以平滑的曲线将其连在一起,此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椭圆的图像有哪些主要特征?椭圆与函数两种图像之间存在联系吗?如果存在,是什么联系吗?”这组问题以学生以前学过的用“找点法”作图的知识为出发点,结合刚学的椭圆的图像,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出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不复杂,问题之间又有合理的过渡,因此学生经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是能最终得到正确答案的。总体而言,这组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就属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的问题。
二、指向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效的提问必然指向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些教师不善于或不重视对问题的针对性和效果达成进行具体细致的考虑,这样的提问往往成为“悬案”,问题是“放”出去了,却几乎没有收到效果。出现这一误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精心准备,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试想,教师自己都没切实弄明白问题的明确指向,又何谈达致有效,对此我们应给予特别重视。例如,在学习“直线的方程”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时,当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及其推导过程后,提出问题:“当直线l的倾斜角分别为0°和90°时,其方程各是什么?”这一问题就是明确指向于点斜式方程的两种特殊形式,在学生掌握一般形式后,由其自主思考而得到特殊形式的结论,该问题的指向性也就显得更加明显和富有意义,从而也就易于达成预期的提问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该段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提问环节问题的设计并不复杂,只要具指向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就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领思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启发性教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无疑是落实这易理念的理想环节,因为通过问题可以步步引领学生的思维,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具备较强的启发性,能引领学生的课堂思路。试举易例,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一组循序渐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大家想一下,实物平面和在几何学中学习的平面有何区别?我们应如何定义平面?”这个问题的指向和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几何平面无限延伸这一特点的关注,接着,教师又问:“怎样在平面几何中画出直线?然后再画出平面?”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迁移。然后再问:“现在再前面问题发基础上思考,假使一条直线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和该平面是何种关系?”这样,通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紧紧引领着学生多思路,并促进使其很容易想到“直线也在此平面内。”可以看到,这几个问题衔接紧凑而合理,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一路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活动,直到得出最终的结论。
如上所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三点有效性原则,即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指向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引领思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则及策略,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课堂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提问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朱潇男.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4(2):53-53.
[2]刘晓.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33):12-12.
[3]汪淳朴.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体会[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4(9):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