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老家在东部沿海的一个县级市,几年前有了第一家多厅影院,从那时起,它就成了棋牌室和KTV之外周末最主要的娱乐场所,也是我逢年过节回家常待的地方—尽管环境有些嘈杂,但比起被亲戚“拷问”,和好友看场电影吐个槽还是要舒服很多。
相比往年的春节假期,今年电影院里多了不少和爸妈一起来看《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的小朋友。影院把绝大部分的排片场次给了这部影片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下称《大闹天宫》),检票工作人员跟我说,剩下的那几部电影即使排了场次也“没有几个人看”。
《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春节档”,不约而同选在假期的第一天—大年初一(1月31日)上映。由甄子丹、周润发等主演的3D魔幻电影《大闹天宫》以34%的首日排片量排在第一,《爸爸去哪儿》以26%紧随其后。
首日的排片量对于一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成绩来说最为重要,它直接反映的影院经理们对于这部影片的信心,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你能分到市场多大的蛋糕。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解释过,目前国内影院经理给一部电影排片,主要参考因素依重要性排列依次是卡司大小、题材、制作宣传规模以及是否为3D,最后才是故事本身。
《大闹天宫》正是为这套评价体系量身打造的“产品”:取自古典名著中最经典的故事,主打时下流行的魔幻题材,卡司表里有甄子丹、周润发、郭富诚、何润东。从筹备到上映,《大闹天宫》历时5年,全片2400多个镜头中超过98%由特效完成,光特效就做了3年,花费了4000万美元,由多个国家超过1500人的特效团队完成。官方称整体制作费用超过4亿元人民币。它最终以国产3D魔幻贺岁大片的形态呈现—一副万事俱备、只欠排片的架势。
在许多方面,它都与去年春节创造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篇》类似,这更是给了影院经理们更多信心。而从最终的票房表现来看,它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首日拿到1.2亿票房成为华语电影首日、单日票房冠军,并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取得了6.1亿票房。
与惊人的票房相比,我并不觉得《大闹天宫》的故事本身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至于耗资4000万美元的特效,以好莱坞的水准来看也只是“入门级别”—华语电影特效第一更多像是一句宽慰自己的理由,观众永远只会拿你和《变形金刚》、《地心引力》的特效做比较,他们只在乎自己在2个小时内得到的震撼体验有没有比看过的上一部影片更令人印象深刻。
特效从来不是国产电影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理由,就拿《西游降魔篇》来说,它其实更像是一部披着魔幻外衣的爱情喜剧。影片中密集排布的周星驰招牌式的喜剧桥段和文章、舒琪所扮演的驱魔人之间的情愫是观众埋单的最重要理由,而影片特效反倒成了观众吐槽之处。这也是《大闹天宫》的硬伤—在一个平庸、试图讨好所有人、逻辑生硬的故事面前,特效成了唯一的噱头。只不过因为它占据着有利档期,所以它收获了票房,却也透支了观众的期待。
与总投资超过4亿,周期长达5年的《大闹天宫》相比,《爸爸去哪儿》这部制作费用仅300万、拍摄周期5天的电影,受到了更猛烈的质疑。一些业内人士抨击它圈钱、粗制滥造,甚至“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
《爸爸去哪儿》的确不是一部电影。从提交广电总局的立项文件中看它的类别是“纪录片”,从最终呈现的产品形态来说,它更像是一个“真人秀”,而用影片投资方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的话来说,它是“一个真正符合观众消费欲望的产品”。
它的有价值之处反而正在这里—怎样抓住机会,击中观众的消费欲望,让一个消费娱乐产品在品牌价值和利润上都能最大化。在综艺版《爸爸去哪儿》拍摄到第二集时,湖南卫视就有了做衍生电影的计划。
从自身需求来说,节目的第二季要到2014年6月才开播,节目组希望在中间半年时间中维持这个品牌的热度和关注度,甚至是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为第二季的节目创造更好的商业和舆论环境。
从市场环境来看,今年的春节档并没有一部特别适合一家人一起观看的温馨影片,而之前的节目核心收视人群是年轻人,其中又以80后和90后为主,而这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的主要观影群体。此外,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引起年轻父母和小孩子兴趣的节目—以往更多时候,父母过年带着孩子看动画片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如果把节目成功“移植”到影院中,或许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掏钱。
而根据之前对电视收视率人群的调研,《爸爸去哪儿》的最大卖点是5个小朋友,比如他们的表情和一些出人意料的话,然后才是和5个爸爸的互动,这意味着,一个真实而自然环境下的真人秀演出,能吻合观众最大的期待。这直接确定了产品的形态。
这也等于跟着确定了产品和电视真人秀类似的拍摄周期和拍摄方式。为了捕捉儿童的真实反应,每集电视版的拍摄周期是2天,导演也承认电影版拍5天已经是极限。它也采用了短时间内尽量多收录素材的拍摄办法。最多时现场达到10个组,23台摄像机同时工作。
为了更好地达到电影产品的剪辑和画面要求,节目组请来了《失恋33天》、《等风来》的导演滕华涛担任监制,现场除了有23台摄像机,还有19组录音师在提着长话筒录音,还有10个剪辑师随拍随剪以赶上进度。整个剧组多达400人,是一个电影剧组的好几倍。
在找准观众需求,按照生产规律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之后,主演们又分开做了40多场落地宣传活动,同时在拥有几百万粉丝的微博平台上不断进行预告和互动,在电视上播放预告片—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另一部饱受争议的电影《小时代》,包括导演郭敬明在内的主创卖力的营销宣传成为影片大卖的重要保障。而这正是许多国产电影所欠缺的地方,“一半靠拍,一半靠卖”成了一句空话,你也几乎看不到周润发、甄子丹们出现在影片宣传的视野里。
《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很好地创造了观众的期待,当这部“真人秀”在正月初一上映时,它以8800万票房创造了国产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
所以你看,即便都是好票房,就工业生产链的成熟程度而言,华语电影单日票房冠军《大闹天宫》还真不如那个“不是电影”的大型圈钱综艺节目。
相比往年的春节假期,今年电影院里多了不少和爸妈一起来看《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的小朋友。影院把绝大部分的排片场次给了这部影片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下称《大闹天宫》),检票工作人员跟我说,剩下的那几部电影即使排了场次也“没有几个人看”。
《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春节档”,不约而同选在假期的第一天—大年初一(1月31日)上映。由甄子丹、周润发等主演的3D魔幻电影《大闹天宫》以34%的首日排片量排在第一,《爸爸去哪儿》以26%紧随其后。
首日的排片量对于一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成绩来说最为重要,它直接反映的影院经理们对于这部影片的信心,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你能分到市场多大的蛋糕。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解释过,目前国内影院经理给一部电影排片,主要参考因素依重要性排列依次是卡司大小、题材、制作宣传规模以及是否为3D,最后才是故事本身。
《大闹天宫》正是为这套评价体系量身打造的“产品”:取自古典名著中最经典的故事,主打时下流行的魔幻题材,卡司表里有甄子丹、周润发、郭富诚、何润东。从筹备到上映,《大闹天宫》历时5年,全片2400多个镜头中超过98%由特效完成,光特效就做了3年,花费了4000万美元,由多个国家超过1500人的特效团队完成。官方称整体制作费用超过4亿元人民币。它最终以国产3D魔幻贺岁大片的形态呈现—一副万事俱备、只欠排片的架势。
在许多方面,它都与去年春节创造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篇》类似,这更是给了影院经理们更多信心。而从最终的票房表现来看,它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首日拿到1.2亿票房成为华语电影首日、单日票房冠军,并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取得了6.1亿票房。
与惊人的票房相比,我并不觉得《大闹天宫》的故事本身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至于耗资4000万美元的特效,以好莱坞的水准来看也只是“入门级别”—华语电影特效第一更多像是一句宽慰自己的理由,观众永远只会拿你和《变形金刚》、《地心引力》的特效做比较,他们只在乎自己在2个小时内得到的震撼体验有没有比看过的上一部影片更令人印象深刻。
特效从来不是国产电影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理由,就拿《西游降魔篇》来说,它其实更像是一部披着魔幻外衣的爱情喜剧。影片中密集排布的周星驰招牌式的喜剧桥段和文章、舒琪所扮演的驱魔人之间的情愫是观众埋单的最重要理由,而影片特效反倒成了观众吐槽之处。这也是《大闹天宫》的硬伤—在一个平庸、试图讨好所有人、逻辑生硬的故事面前,特效成了唯一的噱头。只不过因为它占据着有利档期,所以它收获了票房,却也透支了观众的期待。
与总投资超过4亿,周期长达5年的《大闹天宫》相比,《爸爸去哪儿》这部制作费用仅300万、拍摄周期5天的电影,受到了更猛烈的质疑。一些业内人士抨击它圈钱、粗制滥造,甚至“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
《爸爸去哪儿》的确不是一部电影。从提交广电总局的立项文件中看它的类别是“纪录片”,从最终呈现的产品形态来说,它更像是一个“真人秀”,而用影片投资方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的话来说,它是“一个真正符合观众消费欲望的产品”。
它的有价值之处反而正在这里—怎样抓住机会,击中观众的消费欲望,让一个消费娱乐产品在品牌价值和利润上都能最大化。在综艺版《爸爸去哪儿》拍摄到第二集时,湖南卫视就有了做衍生电影的计划。
从自身需求来说,节目的第二季要到2014年6月才开播,节目组希望在中间半年时间中维持这个品牌的热度和关注度,甚至是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为第二季的节目创造更好的商业和舆论环境。
从市场环境来看,今年的春节档并没有一部特别适合一家人一起观看的温馨影片,而之前的节目核心收视人群是年轻人,其中又以80后和90后为主,而这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的主要观影群体。此外,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引起年轻父母和小孩子兴趣的节目—以往更多时候,父母过年带着孩子看动画片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如果把节目成功“移植”到影院中,或许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掏钱。
而根据之前对电视收视率人群的调研,《爸爸去哪儿》的最大卖点是5个小朋友,比如他们的表情和一些出人意料的话,然后才是和5个爸爸的互动,这意味着,一个真实而自然环境下的真人秀演出,能吻合观众最大的期待。这直接确定了产品的形态。
这也等于跟着确定了产品和电视真人秀类似的拍摄周期和拍摄方式。为了捕捉儿童的真实反应,每集电视版的拍摄周期是2天,导演也承认电影版拍5天已经是极限。它也采用了短时间内尽量多收录素材的拍摄办法。最多时现场达到10个组,23台摄像机同时工作。
为了更好地达到电影产品的剪辑和画面要求,节目组请来了《失恋33天》、《等风来》的导演滕华涛担任监制,现场除了有23台摄像机,还有19组录音师在提着长话筒录音,还有10个剪辑师随拍随剪以赶上进度。整个剧组多达400人,是一个电影剧组的好几倍。
在找准观众需求,按照生产规律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之后,主演们又分开做了40多场落地宣传活动,同时在拥有几百万粉丝的微博平台上不断进行预告和互动,在电视上播放预告片—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另一部饱受争议的电影《小时代》,包括导演郭敬明在内的主创卖力的营销宣传成为影片大卖的重要保障。而这正是许多国产电影所欠缺的地方,“一半靠拍,一半靠卖”成了一句空话,你也几乎看不到周润发、甄子丹们出现在影片宣传的视野里。
《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很好地创造了观众的期待,当这部“真人秀”在正月初一上映时,它以8800万票房创造了国产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
所以你看,即便都是好票房,就工业生产链的成熟程度而言,华语电影单日票房冠军《大闹天宫》还真不如那个“不是电影”的大型圈钱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