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达六年的一轮教学,再次回到低段,重新开始的数学课堂中,虽然每次上课前都想带着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但是才上课短短五分钟,小朋友们就有坐不住的了,说悄悄话,做小动作,神情呆滞,真是满腔热情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瞬间熄灭。但每次参加教研活动看到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真是羡慕。所以,我也不乏总结一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一个成功的课堂都离不开独特的课堂导入,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提高新课教学的效益,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万事开头难”,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衡量一堂课可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下面就结合自己这两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低段数学中的导入的一些做法。
一、故事导入
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通过故事情节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他们就会沉浸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之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中,我创设了以下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看,小猪家在干什么呀?你能编个故事给大家听吗?
生:一天,小猪家的房子被大风吹倒了,小猪只好找好朋友小白兔一起来造新房。小白兔搬9塊砖头,小猪搬了6块砖头,他们累得满头大汗。
(其他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该生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高兴地笑了。)
师:从图中你知道他们谁搬得多呢?
生1:小白兔多,小猪少。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又如“0的加、减法”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首先以“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入:一只小猴子肚子饿了,下山找吃的。先发现一棵桃树,小猴爬上树,一下子摘了4个,准备带回家。走着走着,小猴发现一块玉米地,它连忙丢掉桃子去掰玉米,一连掰了3个。后来小猴看到了又圆又大的西瓜,就迫不及待的扔到玉米去摘西瓜,它挑了两个准备抱回家……接着,请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小猴得到了几个桃子,几个玉米,几个西瓜?
如此开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体现了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新课引入:绕口令、唱儿歌、捉迷藏、个人夺旗赛、玩扑克牌等。
例如教学10的加减法,我是这样的导入: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游戏,今天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师生互动。“数字对对碰”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以此入手复习10的组成,旨在为学习10的加减法作铺垫,同时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三、谜语导入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语,如果能寓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于谜语中,让儿童猜谜导入新课,既可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使儿童通过谜语的分析综合,培养其思维能力。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我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谁最先猜出来。“兄弟两人同走路,一摆一摆走一步,常年劳累不停歇,走来走去未出户.。”同学们一听很新奇,都低下头来认真思考,一两分钟后就有好几个同学说出来了,这时我再引入正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
本来很枯燥的课,就这样,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着。
四、绘画导入
爱画画几乎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天生就是一个小画家。一上课,就把孩子们带进图画乐园,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画,这岂能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和学生就在这一幅幅充满生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画中寻找新的发现、新的知识。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5:30就起床了。你们呢?”学生畅所欲言(6:00、6:35、6:20起床的都有)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你愿意把你喜欢的钟面或表面上的东西画下来吗?”
学生各显神通,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有画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有标上12个数字的,也有的添加了一些动物图案,一幅幅作品很快诞生了。孩子们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津津有味介绍自己的佳作。在这热烈的气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进来,由自己提供学习材料,由自己完善学习材料,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探究欲望。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关键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上的满足。
下面就结合自己这两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低段数学中的导入的一些做法。
一、故事导入
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通过故事情节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他们就会沉浸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之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中,我创设了以下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看,小猪家在干什么呀?你能编个故事给大家听吗?
生:一天,小猪家的房子被大风吹倒了,小猪只好找好朋友小白兔一起来造新房。小白兔搬9塊砖头,小猪搬了6块砖头,他们累得满头大汗。
(其他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该生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高兴地笑了。)
师:从图中你知道他们谁搬得多呢?
生1:小白兔多,小猪少。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又如“0的加、减法”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首先以“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入:一只小猴子肚子饿了,下山找吃的。先发现一棵桃树,小猴爬上树,一下子摘了4个,准备带回家。走着走着,小猴发现一块玉米地,它连忙丢掉桃子去掰玉米,一连掰了3个。后来小猴看到了又圆又大的西瓜,就迫不及待的扔到玉米去摘西瓜,它挑了两个准备抱回家……接着,请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小猴得到了几个桃子,几个玉米,几个西瓜?
如此开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体现了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新课引入:绕口令、唱儿歌、捉迷藏、个人夺旗赛、玩扑克牌等。
例如教学10的加减法,我是这样的导入: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游戏,今天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师生互动。“数字对对碰”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以此入手复习10的组成,旨在为学习10的加减法作铺垫,同时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三、谜语导入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语,如果能寓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于谜语中,让儿童猜谜导入新课,既可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使儿童通过谜语的分析综合,培养其思维能力。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我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谁最先猜出来。“兄弟两人同走路,一摆一摆走一步,常年劳累不停歇,走来走去未出户.。”同学们一听很新奇,都低下头来认真思考,一两分钟后就有好几个同学说出来了,这时我再引入正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
本来很枯燥的课,就这样,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着。
四、绘画导入
爱画画几乎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天生就是一个小画家。一上课,就把孩子们带进图画乐园,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画,这岂能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和学生就在这一幅幅充满生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画中寻找新的发现、新的知识。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5:30就起床了。你们呢?”学生畅所欲言(6:00、6:35、6:20起床的都有)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你愿意把你喜欢的钟面或表面上的东西画下来吗?”
学生各显神通,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有画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有标上12个数字的,也有的添加了一些动物图案,一幅幅作品很快诞生了。孩子们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津津有味介绍自己的佳作。在这热烈的气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进来,由自己提供学习材料,由自己完善学习材料,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探究欲望。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关键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