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刀及药物并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ubaozi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又称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多见于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过去认为膝关节局部损伤及炎症和慢性劳损引起关节面软骨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损伤,导致膝关节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增生性关节炎。发生原因是遗传和气质虚弱等。针刀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膝关节的内部的力平衡失调。其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疼痛、行走不便,伸曲受限,下蹲困难,或为突然活动刺痛,并常伴有软腿现象。膝关节伸直到一定程度时引起疼痛,在膝关节的伸曲过程中往往发出捻发响声。另外,严重者甚至有肌肉萎缩,并可出现关节积液。患者膝部一般都无肿胀现象。2010年3月-2013年1月,笔者用针灸针刀及药物对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小针刀药物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92-0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又称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多见于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过去认为膝关节局部损伤及炎症和慢性劳损引起关节面软骨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损伤,导致膝关节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增生性关节炎。发生原因是遗传和气质虚弱等。针刀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膝关节的内部的力平衡失调。其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疼痛、行走不便,伸曲受限,下蹲困难,或为突然活动刺痛,并常伴有软腿现象。膝关节伸直到一定程度时引起疼痛,在膝关节的伸曲过程中往往发出捻发响声。另外,严重者甚至有肌肉萎缩,并可出现关节积液。患者膝部一般都无肿胀现象。
  2010年3月-2013年1月,笔者用针灸针刀及药物对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治疗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100个膝关节,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一月至二十年。对患者进行针刀松解后注射玻璃酸钠,第二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周一次,三周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54个膝关节,20例进行针灸治疗;20例药物治疗;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5岁。
  1.2诊断依据。本组80例患者均符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诊断依据。
  (1)膝关节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一般在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膝关节常有胶着现象,即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个位置上,运动时有一种僵硬感,活动后好转,并有软腿欲跌现象。
  (3)膝关节功能轻度或中度受限,行走不便,下蹲困难。
  (4)有积液者,浮髌试验阴性。
  (5)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边缘硬化,关节边缘增生,或有骨刺形成。
  2治疗方法
  2.1针刀治疗。患者仰卧,屈膝30度左右,暴露膝关节,膝下垫软枕,依据X线片确定骨的病变部位或关键压痛点为治疗点,如:髌骨韧带附着点、髌上囊、髌下囊、髌内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髁间嵴、髂脛束附着点及半腱肌、股薄肌附着点的变性、结疤、黏连、挛缩的软组织和骨质增生。用龙胆紫标记后,常规消毒,每点注射利多卡因5ml加15ml生理盐水,采用四部进针刀法,沿针刀刀口线平行肌纤维方向刺入病变部位或达骨面,采用纵切、横剥、切割松解铲磨、削平等不同刀法施术,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压迫止血一分钟,迅速贴上创可贴。治疗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
  2.2针灸治疗。穴取两组:
  一组:肾俞、环跳、承扶、委中,委阳、扶郄、合阳、阿是穴等。补益肝肾,疏通经络;二组:血海、梁丘、犊鼻(双侧)、阳陵泉、阴陵泉、阿是穴等,疏通经络,改善循环,活血止痛。操作:进针处75%酒精消毒皮肤,用华佗牌30号针1.5-3寸不锈钢针,快速进针,行针得气后,使以补泻手法;双侧犊鼻穴用3寸针灸针,针尖朝髁间嵴方向进针。两组穴交替使用,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两个疗程效果不好即转入综合治疗。
  2.3药物治疗。在积液抽完后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成人一次25mg,从犊鼻穴或髌骨下缘正中进针注入患者膝关节腔内,一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软骨破坏较轻者,注射一疗程即可,严重的可注射两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效果不好即转入综合治疗。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标准。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一年内无复发。
  (2)显效: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消失但一年内有复发经治疗好转者。
  (3)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4)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要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88-02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与化学药品比较,具有药性平和、不良反应较小的优点,但是使用中药也不是绝对安全。近年来,药品不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抗骨质增生汤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以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腰椎骨质增生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自拟抗骨质增生汤,连续用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达显效25例、有效3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50%。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就诊治疗的胃部溃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检测,根据诊断结果,开展中西医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选取2011年12月份至2013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被确诊为胃部溃疡患者一共60例,以其原始病历资料为实验活动的数据资料。依据我院对这60例患者进行门诊病症观察,根据其胃疼、胃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甚至便血等表现症状,要求患者进行胃镜、X线钡餐检查等相关
期刊
摘要:本文就带状疱疹及其遗留神经痛的快速治疗进行了探讨,并作如下报告。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中药快速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77-01  《医宗金鑑》云:  缠腰火丹蛇串名干湿红黄似珠形  肝心脾肺风热湿缠腰已遍不能生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儿时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病毒未被彻底清除,在神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养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们选取2000年2月—2012年10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苏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养胃汤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养胃汤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能够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肾阳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时间为3个月。  结果:仙灵骨葆胶囊针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效果明显强于对肾阴虚的疗效。  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能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医药仙灵骨葆胶囊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采用调气润肠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番泻叶水冲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调气润肠汤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  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桔芩清肺丸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桔芩清肺丸服用,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控制感染和解痉、平喘治疗,连续
期刊
摘要:产后淤积症,是女性产后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初产妇。无论何种病变,其实质是乳管引流不畅,乳汁排出受阻,出现乳汁淤积。如果处理及时,疏通乳管,通畅引流乳汁,病人乳汁增多,肿块疼痛消失。如果阻塞的病变不能解除,乳管压力持续增高,肿块就逐渐增大、变硬,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体温增高、血象增高等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体征,此时,再用单纯按摩的手法治疗,已失去了良好的机会。我们15年来,用按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少腹逐瘀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价值。  方法:筛选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50例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50例予抗生素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低热乏力、下腹坠胀、月经不规律和影像学异常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