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计划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的工具。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必须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忘而却步,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中,动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整个演绎过程,做到联系实际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达到培养学生的智力的目的。
  
  一、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兴趣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是由对简单事物产生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物的兴趣,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象征性的活动。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化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方式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抽象思维方式产生兴趣。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前,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思考每个长方体需要几个长方形,做成之后量一下共用了多少纸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因此他们不自觉地就会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那么在学习表面积公式时就感兴趣了,也就对抽象思维方式产生了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逻辑思考,逐步对未知的数学领域产生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
  
  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思维是人特有的功能,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操作中积极进行思考,经常有目的地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或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儿童良好抽象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中,让学生用12块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然后把学生摆的各种情况摆列在桌面上。学生通过摆弄小正方体拼图,然后与老师一起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学生发现尽管长方体的长、宽、高不相同,但各个长方体都是由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也就是体积相同。这时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强调要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不断的思考,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最终推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事实上,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掌握某种知识能力的决定因素并不是靠老师填鸭式的教、练、讲,而是使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化难为易,把老师课堂上要交给他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使思维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有所发展。
  
  三、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数的产生源于生活,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与实际操作,手脑并用,自然而然地从操作过程过渡到拓展思路,培养了迁移能力。
  心理学上把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正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不断改变所拼的长方体的长和高,不断重复已学过的长方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改变后的长方体体积。当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时,当学生自己分析推理,运用所学过的长方体体积公式判断自己推出的正方体体积公式是否正确,从而形成了迁移。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发挥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时习旧闻,而每有所新得”的主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抓住联系,巧妙安排学生复习旧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从实际操作过渡到思维能力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数学产生兴趣,巩固所学旧知识,发展思路、拓宽思路、培养迁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操作过程,学生相互接触,学会互相帮助,扬长避短,通过观察,接受别人的成果,进行操作,进一步取得成功,从而养成积极思考、各施其法、友爱、互助、共享等良好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作者联通:715300陕西省合阳县城关镇平政中心校)
其他文献
在实际教学及测试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缺少方法,不知道答题的规律,甚至不知道答题方向。我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和答题的方法。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要点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
期刊
体育教学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一语道破了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就要研究如何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这是新时代、新世纪向我们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给学生思维带来正确的方向和动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问题情境的设计原则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的认识水平
期刊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履行这一职责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看似容易实则难。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人,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活泼机灵的孩子,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差异,每个孩子都各具个性,教师如何实施 “传道”、“授业”、“解惑”,塑造一个个完美自我的有用之才,是每个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呢?  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固然喜欢,上课提问有他,下课与教
期刊
八年级是学生数学成绩严重分化的时期,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学习方法,研究教法,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掉队现象发生。我们不妨从学习内容,学习内外部环境, 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  一.学习内容  学生进入八年级后,学科科目增加,难度自然而然提升。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思维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各学科在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思维发展
期刊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是今后学习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都是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推导出来的,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可以避免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正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
期刊
背诵是记忆性诵读,是学习语言、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背诵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诵读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语文教学应强化背诵训练的方法指导。    一、注重方法指导    强化背诵训练,教师要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背诵方法,让学生进行理解背诵。“诵读法”、“抓重点词句背诵法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的教育意识也不断得到增强。孩子尚未出生,便实施胎教。孩子出生后,更是不厌其多、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让孩子背诵唐诗,唱经典儿歌,读幼儿英语……以致孩子进了学堂门,是张口能背,随口能唱,酷爱“文科”不爱“理科”,对数学较为不感兴趣。  殊不知,数学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工具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数字化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