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成经济增长方式从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变已经是中央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为此,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的节能目标。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目前发改委更多地是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关停能耗比较高的项目。而由于资源价格改革进展缓慢,市场这个调控手段迟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这使得整体调控效果很不理想。
市场价格手段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是中国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一个很大的“软肋”。长期以来,中国在能源、矿产、水、环境资源利用上实行的是低价策略,这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下,实际上相当于中国在向全世界提供补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未来将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中国冒着风险满世界找油找矿,然后污染了自己的环境,最后向全世界提供廉价的商品。这种情况无论如何是不能持续的。
实际上,发改委原本打算将于今年在石油价格、电价、水价、天然气价格、煤炭价格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就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今年突然变得严峻起来。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CPI同比上涨了3.4%。同时央行数据显示,畜产品价格较上月上涨7.6%,较上年同期上涨28.6%。活猪价格较上月上涨16.7%,较上年同期上涨58.5%。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无疑会给通胀预期火上浇油。
早在今年4月份通胀压力刚有苗头时,温家宝总理在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合理把握价格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充分考虑价格上涨和出台调整价格措施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安邦分析师当时就指出,在今年物价上涨加快的情况下,国务院会议要求合理把握价格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有着特别意义,这可能意味着各类资源改革的进度可能会放缓。
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有道理的。随着通胀压力的加剧,尤其是猪肉价格出现迅猛上涨,6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明确提出,“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更为重要的是,该次会议已经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列为国务院8大工作重点之一。
现在,中国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中国要抓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压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需要启动资源价格的改革、需要引进市场手段,而这样将恶化通货膨胀。而从中央目前的做法来看,是把降低通胀压力放到一个比节能降耗更优先的位置上,或者说更紧迫的位置上。
中国当前处在资源价格过低和通胀威胁的双重压力之下,在这种背景下,原定今年要大力推进的资源价格改革将被迫推迟,这也使得中国今后的节能降耗形势更加严峻。
市场价格手段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是中国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一个很大的“软肋”。长期以来,中国在能源、矿产、水、环境资源利用上实行的是低价策略,这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下,实际上相当于中国在向全世界提供补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未来将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中国冒着风险满世界找油找矿,然后污染了自己的环境,最后向全世界提供廉价的商品。这种情况无论如何是不能持续的。
实际上,发改委原本打算将于今年在石油价格、电价、水价、天然气价格、煤炭价格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就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今年突然变得严峻起来。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CPI同比上涨了3.4%。同时央行数据显示,畜产品价格较上月上涨7.6%,较上年同期上涨28.6%。活猪价格较上月上涨16.7%,较上年同期上涨58.5%。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无疑会给通胀预期火上浇油。
早在今年4月份通胀压力刚有苗头时,温家宝总理在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合理把握价格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充分考虑价格上涨和出台调整价格措施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安邦分析师当时就指出,在今年物价上涨加快的情况下,国务院会议要求合理把握价格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有着特别意义,这可能意味着各类资源改革的进度可能会放缓。
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有道理的。随着通胀压力的加剧,尤其是猪肉价格出现迅猛上涨,6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明确提出,“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更为重要的是,该次会议已经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列为国务院8大工作重点之一。
现在,中国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中国要抓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压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需要启动资源价格的改革、需要引进市场手段,而这样将恶化通货膨胀。而从中央目前的做法来看,是把降低通胀压力放到一个比节能降耗更优先的位置上,或者说更紧迫的位置上。
中国当前处在资源价格过低和通胀威胁的双重压力之下,在这种背景下,原定今年要大力推进的资源价格改革将被迫推迟,这也使得中国今后的节能降耗形势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