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 强化校园足球发展“三支持”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发展小学高年级校园足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校园足球发展问题,找到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并逐个突破。通过突破高年级校园足球发展瓶颈,深度挖掘校园足球对高年级学生内在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好地彰显校园足球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校园足球;瓶颈突破;“三支持”
  自2014年,校园里“打通校园足球培养途径”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足球工作开展的权责中心从体育系统转移到教育系统,校园足球发展迈入“新时代”。而“新时代”也必将有新挑战,要想交出满意的答卷还需要教师以校园足球的发展瓶颈为突破口,对校园足球教育活动进行优化与改革。
  一、小学高年级校园足球发展瓶颈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接受力和身心素质在快速发展阶段,高年级学生也是校园足球教育推广过程中主要对象之一。然而,随着全国各小学在高年级展开校园足球教学的热情高涨,校园足球的发展瓶颈也逐渐暴露于我们面前。
  (一)校园足球教育定位不精准,理论支持不够
  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或老师对校园足球在高年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只是将校园足球看作是一种技能或一项运动,窄化校园足球的开展价值,进而导致校园足球“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本质功能缺位。如,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足球学习引导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学生对足球技巧的掌握,旨在将每名学生都培养成拥有超高技巧的足球运动员,而忽视了踢足球本身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手段,从而让原本快乐、阳光的足球课,成为了一门枯燥的技能训练课。这便让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足球技能探索中,并在快乐的游戏中提升个人体质与体能。
  (二)校园足球教育宣传不到位,家长支持不足
  校园足球的顺利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但受宣传力度和校园足球运动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目前,校园足球在发展过程中,家长对校园足球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他们有的认为校园足球运动是粗暴的,担心孩子在踢足球的过程中受伤;有的认为孩子应将全部精力放到学习上,踢足球对孩子成长无利;还有的认为孩子学足球也成不了专业球员,没必要那么重视。家长对校园足球的态度直接影响了高年级学生参与校园足球学习与训练活动的实际情况,家长与孩子在踢足球这件事上的意愿矛盾亟待解决。
  (三)学生足球训练热情不高,情感支持不够
  首先,在校园足球课上,教师多按照“示范——模仿——训练”的传统体育技能教学方式推进校园足球技能培训活动,很少会考虑学生在足球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心理需求。而当学生的内在渴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失望感和挫败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也会逐渐下降。如高年级男生渴望像足球明星一样打比赛,希望能与自己的小伙伴来一场技能比拼,渴望为团队、为班级而战。但在校园足球教育活动推进过程中,高年级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的次数却寥寥无几,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基础技能训练上。比赛在很多时候只是运动会时参与足球项目的运动员才有的待遇,这与学生的内在需求明显不符。
  其次,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和足球技巧掌握不好的学生对校园足球运动的热情并不高。在进行足球日常训练过程中,不少学生都是游离在课堂边缘。他们从不会主动参与关于足球技能的讨论,也不会主动融入足球训练团队中,甚至有些學生还会想尽各种理由逃避训练,不愿意承受足球训练之苦。而这些学生对待足球运动的消极态度,也间接影响了班级其他学生参与足球训练活动的热情,进而影响了班级整体训练进度。
  二、校园足球发展“三支持”的强化策略
  突破瓶颈是成就卓越的方式。针对当下高年级校园足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性问题,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发展校园足球,需强化三种“支持”。
  (一)找准角色定位,获得理论支持
  所谓找准角色定位,就是指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推进校园足球项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原有的教学思路,明确校园足球在教育中、在体育中的角色定位,明晰素质教育背景下校园足球应该是什么样的,进而能够在组织足球训练活动过程中始终使用科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为教师科学推进校园足球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校园足球分属校园体育,具有体育、教育双重属性。首先,作为以青少年为主要教学对象的足球运动教育形式,校园足球也是我国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竞技体育活动发展与改革的突破口。其次,作为一种体育教育形式,它承担着维护学生健康体质的责任,是学校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手段。因此,在组织校园足球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既要看到校园足球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所需要承担的技能、知识教学任务,也要看到校园足球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活动所需要肩负的责任。融合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将校园足球发展的落脚点定位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上和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挖掘校园足球发展的长远价值和深层意义,进而让校园足球真正成为“体育强国梦”和国民体质健康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加强教育宣传,获得家长支持
  家长及其他人员之所以对校园足球的拥护和支持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对校园足球教育的宣传不到位。因此,学校需要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学生、老师等多个主体宣传校园足球,通过让家长及其他人员了解校园足球、看到开展校园足球的意义和价值,来提升他们对该问题的关注度,为校园足球教育的开展积累更多的支持者与拥护者。
  比如,在高年级校园足球训练活动开展期间,学校除了利用电子宣传屏播放校园足球宣传标语和校园足球联赛视频、利用课堂向学生传递足球知识外,还多次组织高年级校园足球先锋队队员组成校园足球宣讲小分队,向家长、社会进行足球知识宣讲;并定期以公众号推送、班级群推送等方式向家长汇报校园足球教育开展信息,以提升家长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期间的参与感,让家长们真切地感受到校园足球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变化,进而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在长期、持续、多形式推进校园足球运动的过程中,本校学生家长对待校园足球运动的态度明显好转,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校园足球训练的人数增多。这不仅助力了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训练热情,也为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三)优化足球课堂组织形式,强化情感支持
  首先,训练方法是教师影响和干预学生足球探索行为的方式,训练方法使用的恰当与否也直接影响队员们参与足球训练的热情。因此,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期间,教师务必要提高个人组织校园足球培训活动的能力,探索更多、更丰富的校园足球运动训练方法。面对高年级男生渴望打比赛的需求,教师可以借鉴校园足球联赛赛制,组织简易校园足球比赛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完成组与组之间的对抗、班与班之间的对抗,让学生过足比赛“瘾”;面对高年级女生对足球兴趣不高的训练实情,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足球相关的情境小游戏构建趣味性训练活动,也可以引入足球周边训练项目,如啦啦操等,分组分层推进足球训练活动,以“球—操”结合、“游—训”相生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彰显校园足球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作用效果。
  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不仅能够让校园足球趣味横生,而且也能拓宽高年级学生对校园足球运动认知途径,让学生在多样探索方式的支持下获得对校园足球运动更深入的认知。
  其次,足球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同样制约着高年级学生参與校园足球训练热情的提升。在校园足球深入发展期间,教师还应做好训练引导与评价工作。通过对校园足球评价工作如何开展探讨的细致,制定包含足球技能评价、品格精神评价、身心素质发展评价等多个方面内容的校园足球教学评价方案。并以该方案为依据对学生在足球训练任务完成期间的表现进行多角度评价,以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模式辅助学生获得对个人成长情况的正确认知,进而在认清自我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调整、获得身心素质上的发展。
  总之,突破校园足球发展瓶颈是影响我国足球发展进程和国民素质提升的大事。在对校园足球发展瓶颈的突破过程中,教师应知悉问题、找准矛盾,并从瓶颈问题的存在原因入手,一一破解。通过破解校园足球发展瓶颈,更好地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彦军.提高小学高年级足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5):123.
  [2]喻青.中等强度足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吕研)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的重要教学内容,该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渗透模型化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方程的知识经验,类比学习不等式;合理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  [关键词] 不等式;建模;类比;练习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而不等式是研究这种关系最为有效的工具,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是“不等式与
[摘 要] 现代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的选择,因此在鉴赏时要用敏锐的感官感受其外在美,并透过原始美把握背后的精神内核,最终实现“外在美”与“精神内核”的统一。   [关键词] 感官享受;原始美;精神内核;艺术创造;诗歌教学  美,除了刺激我们的感官,还以一种原始美的张力冲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获得精神上享受。所以柏拉图推崇原始美,他认为“纯粹的美或原始的美是万象之永久型范,有时这种美还是抽象的、纯
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其目的就是愉悦身心、健康体魄、提升技能、增强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知、技、情、思、能贯通一体的优秀少年。那么,怎样通过对以“多彩社團、心灵驿站”为主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模式的成功打造,让多彩社团成为农村学生心灵驻足的驿站呢?  一、结合少年宫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掘少年宫的愉悦育人因素,让活动模式因兴趣而“多彩”  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
早在2006年,欧洲经合组织就发表了“让教育个性化”的意见报告,教育要走个性化道路才可以与这个变革时代相适应。而在我国2010年的教育发展纲要中,也强调了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说明个性化教育已经是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个性,而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新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创造力都比较高,很多高中
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公主)”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学习的“力”,教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  一、课始激情情即生,让学生“入情”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这里的“跪下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作为课文的《二泉
[摘 要] 学校管理重在教師的管理,教师的管理重在“理”不在“管”。针对当下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赢得教师的认同要从关心体恤教师开始,实现教师的归宿从帮助教师找到“归属”入手,尊重教师从激活使命意识着力,盘活教师队伍潜力,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关键词] 教师管理;激发活力;和谐发展  激发教师活力,需要从了解教师实际情况入手,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用行政命令。只有在深入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旨在借助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发动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情境创设的优劣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成败,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为学生助学,为课堂教学增效。真实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情境,有助于融情入境,涵养德行。  [关键词] 情境创设;真实性;趣味性;体验性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调节等方面的效能,在此基础上,情境教学法得以诞生。教师在教学中创生具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是很细小的一个环节,但它却是引导课堂走向纵深处的潜在密码。本文通过对部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形成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理论视野下“追问”较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追问的内涵意蕴,总结了特级教师的课堂“追问”效应,并提出了优化追问的策略。  [关键词] 追问;对话理论;切入点  最近,我校校本专题研修的主题是“核心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校级
[摘 要] 客观分析小学古诗词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优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精神发育。   [关键词] 古代诗词;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在语文学科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古诗词由于饱含“原生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贡献了更大的份额。为此,探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很有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
[摘 要]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充分调动积累的语言素材进行合理而形象的表达。本文提出应明晰画面,在想象情境中仿照练笔;体悟情感,在想象解读中衍生意蕴;聚焦词语,在相互融通中串联创编。   [关键词] 明晰画面体悟情感聚焦词语打通关联  统编版教材二下第四单元将“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作为语文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