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收集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种类有鱼腥草、丹参、炎琥宁、刺五加、参脉,不良反应的表现、出现的时间也不相同。结论: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要及时发现、判断、处理过敏反应,以免错过最佳抢救和治疗时机。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过敏反应 分析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15例均为在我站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其中鱼腥草5例,炎琥宁2例,复方丹参注射液4例,刺五加注射液3例,参脉注射液1例。患者年龄:2~10岁3例,10~50岁2例,50~80岁10例。患者性别:男7例,女8例。过敏反应表现:皮疹11例,全身瘙痒2例,咽部干痒3例,呼吸困难1例。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用药10~20分钟9例,用药后1~3天6例。
治疗经过:在患者出现皮疹、全身瘙痒、咽部干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时,立即停用该药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地塞米松、比特力、维生素C等抗过敏对症处理。15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均痊愈。
例:患者,女,69岁,因“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3天”前来我站就诊。3天前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在家自服“利君沙、康必得、急支糖浆”,效逊,遂来我站就诊。查体:T36.5℃,P78次/分,R16次/分,BP130/75mmHg,神清,咽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7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
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NS100ml+克林霉素磷酸酯0.6g, 5%GS100ml+炎琥宁0.2g”静脉滴注,每天上午1次,共用药3次,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在3天治疗过程中,患者未感不适。
第3天下午患者感双下肢瘙痒,接着出现少量皮疹,自涂“无极膏”,症状稍好转。约1小时后患者突感咽部紧缩,呼吸困难,急诊至我站,立即给予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查体:T36.4℃,P90次/分,R20次/分,BP132/70mmHg,神清,急性病容,扶入诊室,口唇微紫,张口呼吸,咽稍充血,两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余未检。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再结合此次治疗的用药史,确定为炎琥宁过敏(患者曾多次用过克林霉素,未出现过不良反应,此次炎琥宁为首次使用)。遂给予10%GS、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抗过敏对症处理,10分钟左右患者症状好转,约20分钟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情绪趋于稳定。
讨 论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者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者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病重症的作用。
但是,强劲的研发热潮却掩盖不住中药注射剂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化学成分复杂、制备工艺落后、质量标准欠缺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隐患。
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于其他中药制剂。2005年报道的逾17万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仅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总数的14%,但75%的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注射剂有关。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很多,从往年各类医学期刊所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来看,中药制剂占了大半[1]。中药注射液之所以易出现一些过敏反应,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这与中药本身的特殊性成分复杂多样性有关。再加上有的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不够完善,致使质量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就增大了。
中药成分在进入机体后与机体发生了一系列反应而变成了具有抗原性质的变应原,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诱导变应原特异性IgE类抗体应答,处于对该变应原致敏状态的抗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2]。所以有的患者刚开始用药时没有发生过敏,而是在后面的治疗过程中再出現过敏反应。
追问病史,这15例患者中都有本人或家族过敏史。如出现呼吸困难的那例病人,就曾有过“青霉素”、“氨基酸”过敏史。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差异[2]。我们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做好处理过敏反应的准备,以免发生过敏反应时措手不及。对于过敏体质的病人,我们更要提高警惕,注意应用中药注射剂时的过敏反应。
15例患者中,多数为老人和儿童,这可能与这部分人群身体素质相对较弱,对药物的耐受力相对较差,故易出现过敏反应。在为这部分人群做诊疗时,我们要尽量考虑周全。
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中医中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能尽量克服中药制剂存在的一些缺陷,再加上我们应用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其过敏反应(不但要注意其早期/即刻反应,还要注意其晚期反应),就能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正确及时地做出过敏反应判断,抓住抢救和治疗最佳时机,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刘士敬.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07,23(5):19-20.
2 陈慰峰,等.医学免疫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1-194.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过敏反应 分析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15例均为在我站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其中鱼腥草5例,炎琥宁2例,复方丹参注射液4例,刺五加注射液3例,参脉注射液1例。患者年龄:2~10岁3例,10~50岁2例,50~80岁10例。患者性别:男7例,女8例。过敏反应表现:皮疹11例,全身瘙痒2例,咽部干痒3例,呼吸困难1例。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用药10~20分钟9例,用药后1~3天6例。
治疗经过:在患者出现皮疹、全身瘙痒、咽部干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时,立即停用该药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地塞米松、比特力、维生素C等抗过敏对症处理。15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均痊愈。
例:患者,女,69岁,因“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3天”前来我站就诊。3天前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在家自服“利君沙、康必得、急支糖浆”,效逊,遂来我站就诊。查体:T36.5℃,P78次/分,R16次/分,BP130/75mmHg,神清,咽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7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
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NS100ml+克林霉素磷酸酯0.6g, 5%GS100ml+炎琥宁0.2g”静脉滴注,每天上午1次,共用药3次,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在3天治疗过程中,患者未感不适。
第3天下午患者感双下肢瘙痒,接着出现少量皮疹,自涂“无极膏”,症状稍好转。约1小时后患者突感咽部紧缩,呼吸困难,急诊至我站,立即给予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查体:T36.4℃,P90次/分,R20次/分,BP132/70mmHg,神清,急性病容,扶入诊室,口唇微紫,张口呼吸,咽稍充血,两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余未检。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再结合此次治疗的用药史,确定为炎琥宁过敏(患者曾多次用过克林霉素,未出现过不良反应,此次炎琥宁为首次使用)。遂给予10%GS、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抗过敏对症处理,10分钟左右患者症状好转,约20分钟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情绪趋于稳定。
讨 论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者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者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病重症的作用。
但是,强劲的研发热潮却掩盖不住中药注射剂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化学成分复杂、制备工艺落后、质量标准欠缺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隐患。
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于其他中药制剂。2005年报道的逾17万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仅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总数的14%,但75%的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注射剂有关。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很多,从往年各类医学期刊所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来看,中药制剂占了大半[1]。中药注射液之所以易出现一些过敏反应,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这与中药本身的特殊性成分复杂多样性有关。再加上有的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不够完善,致使质量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就增大了。
中药成分在进入机体后与机体发生了一系列反应而变成了具有抗原性质的变应原,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诱导变应原特异性IgE类抗体应答,处于对该变应原致敏状态的抗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2]。所以有的患者刚开始用药时没有发生过敏,而是在后面的治疗过程中再出現过敏反应。
追问病史,这15例患者中都有本人或家族过敏史。如出现呼吸困难的那例病人,就曾有过“青霉素”、“氨基酸”过敏史。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差异[2]。我们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做好处理过敏反应的准备,以免发生过敏反应时措手不及。对于过敏体质的病人,我们更要提高警惕,注意应用中药注射剂时的过敏反应。
15例患者中,多数为老人和儿童,这可能与这部分人群身体素质相对较弱,对药物的耐受力相对较差,故易出现过敏反应。在为这部分人群做诊疗时,我们要尽量考虑周全。
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中医中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能尽量克服中药制剂存在的一些缺陷,再加上我们应用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其过敏反应(不但要注意其早期/即刻反应,还要注意其晚期反应),就能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正确及时地做出过敏反应判断,抓住抢救和治疗最佳时机,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刘士敬.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07,23(5):19-20.
2 陈慰峰,等.医学免疫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