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美的10大古城之一——镇远,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三地五县交界处,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设县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绍定元年赐名镇远州,并沿用至今。所谓“镇远”,应是取了“镇守远方”之意,一个国家的决心、一座城池的命运只用了两个字便涵盖了多少传奇故事、野史秘辛,直至千年未能尽述。
舞阳河畔的镇远古镇四面环山。河水蜿蜒穿城而过,将古镇南北而分。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远看去恰似一幅嵌入山间的太极图。天工造巧,不可不谓玄妙也。徜徉其间,俯仰皆为历史,吐纳皆有典故。起坐之间,总让人多了一份小心翼翼,只怕一时惶恐惊扰了沉睡千年的梦。
作为边陲要冲的镇远在古代一直是周边各国商贾往返、邦交往来的必经之地,素有“南方丝绸之路”的美誉。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有奢香夫人迎王师于镇远;一代理学大家王阳明出黔赴任时便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在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整个回目的篇幅,生动地描写了镇远的兵家优势和当地风土民情。而爱国名将林则徐更是在他的诗作里为镇远留下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文化、历史、山水、民情,各种不同的内容在这座西南边陲古镇融汇交织,最终打造出了镇远独有的气度和风貌。
如果说江南古镇风姿绰约,如清歌小调,那么镇远古镇则雄奇巍峨,如古风颂歌。崇山峻岭之间,一座城将天地之气稳稳纳于其中,丝毫不显突兀。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恰似一位融贯文武的将领,于蓬勃豪气之间,镶嵌一丝铁骨柔情。这样的细腻在当地险要自然环境的衬托下,则更显珍贵。和爱人携手登高远眺,胸臆之间激起的不是温柔水乡的甜言蜜语,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坚定誓言,如斯情景,怎不叫人心情激荡呢?
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一点也不过誉。舞阳河一步一景、青龙洞巧夺天工、铁溪风光引人逗留,斯景造斯城,斯城引斯人,如果你没有去过镇远,那么你印象当中的古镇肯定是不完整的。
黔东南除了悠久历史,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里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仫佬、畲等多个民族,造就了黔东南多彩绚烂的民族风情。西江苗寨作为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出于对苗族银饰的好奇与向往,西江苗寨就成了我们游览黔东南不容错过的一站。
一入苗寨,造型独特的吊脚楼齐齐扑入眼帘,让人惊叹不已。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蔚为大观。走近看才发现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吊脚楼立于平地,吊脚半边楼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就着坡面开成上下两层屋基,下层的立柱较长,上层的立柱较短,这样就使得前面半间楼板与后面半间地面平行,形成半边楼。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而“吊脚楼”正是因此而得名。远远望去,只见得屋面层层叠叠,煞是好看。这样别致的风情深藏在这山坳之中,如果不是今日得见,平时出入于现代化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之中的我们又怎会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井底之蛙呢?
苗寨的建筑令人称叹,苗寨的人情更是让人难忘。少数民族向来热情好客,见有远客到来,美酒好菜自是不会吝啬的,老人们殷勤备菜、少女飞歌敬酒、孩童围绕嬉戏,一派祥和热闹的气氛让人感慨万千。到了西江苗寨,怎能不尝试一下风雨桥上的长桌宴呢?风雨桥跨河而建,有廊有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这些兴起于汉末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他铁件,皆以质地耐力都是上等的杉木凿榫衔接,工艺复杂,装饰讲究,廊顶上竖起几个多重檐的亭阁式宝顶,桥、廊、楼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桥的实用性功能。在风雨桥上展开长凳长桌,将饭菜一碗碗摆放齐整,点上蜡烛,围桌而坐,不论身边的人是否相识,一餐欢宴痛饮之后,保准你们拍肩搭背胜似亲人!有盛宴怎能少了美食?苗寨的美食以酸为主,闻名天下。这里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酸食可以说占据这里菜肴的重要部分——酸汤鱼、酸猪肉、酸鸟肉、酸黄瓜、酸豆角、酸辣椒,只酸得你牙根发软,不过一尝之后保准你终生难忘。就着糯米酒,看烛光在每个人的眼角眉梢跳跃,衬得那笑容越发甜美,抚掌轻和苗家姑娘的动人歌谣,苗寨的夜晚浓缩成一幅醉人的画面,永远地印刻在每位游人的心间。
当夜幕降临,苗家寨子闪耀着灯火点点,不远处欢快的芦笙声飞扬而来。情侣们相依相偎,从此懂得了天地间还有种快乐叫自由。
(摘自重庆大学出版社《两个人的旅行:中国最适合情侣度假的30个浪漫目的地》 编著:毛象)
舞阳河畔的镇远古镇四面环山。河水蜿蜒穿城而过,将古镇南北而分。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远看去恰似一幅嵌入山间的太极图。天工造巧,不可不谓玄妙也。徜徉其间,俯仰皆为历史,吐纳皆有典故。起坐之间,总让人多了一份小心翼翼,只怕一时惶恐惊扰了沉睡千年的梦。
作为边陲要冲的镇远在古代一直是周边各国商贾往返、邦交往来的必经之地,素有“南方丝绸之路”的美誉。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有奢香夫人迎王师于镇远;一代理学大家王阳明出黔赴任时便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在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整个回目的篇幅,生动地描写了镇远的兵家优势和当地风土民情。而爱国名将林则徐更是在他的诗作里为镇远留下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文化、历史、山水、民情,各种不同的内容在这座西南边陲古镇融汇交织,最终打造出了镇远独有的气度和风貌。
如果说江南古镇风姿绰约,如清歌小调,那么镇远古镇则雄奇巍峨,如古风颂歌。崇山峻岭之间,一座城将天地之气稳稳纳于其中,丝毫不显突兀。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恰似一位融贯文武的将领,于蓬勃豪气之间,镶嵌一丝铁骨柔情。这样的细腻在当地险要自然环境的衬托下,则更显珍贵。和爱人携手登高远眺,胸臆之间激起的不是温柔水乡的甜言蜜语,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坚定誓言,如斯情景,怎不叫人心情激荡呢?
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一点也不过誉。舞阳河一步一景、青龙洞巧夺天工、铁溪风光引人逗留,斯景造斯城,斯城引斯人,如果你没有去过镇远,那么你印象当中的古镇肯定是不完整的。
黔东南除了悠久历史,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里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仫佬、畲等多个民族,造就了黔东南多彩绚烂的民族风情。西江苗寨作为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出于对苗族银饰的好奇与向往,西江苗寨就成了我们游览黔东南不容错过的一站。
一入苗寨,造型独特的吊脚楼齐齐扑入眼帘,让人惊叹不已。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蔚为大观。走近看才发现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吊脚楼立于平地,吊脚半边楼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就着坡面开成上下两层屋基,下层的立柱较长,上层的立柱较短,这样就使得前面半间楼板与后面半间地面平行,形成半边楼。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而“吊脚楼”正是因此而得名。远远望去,只见得屋面层层叠叠,煞是好看。这样别致的风情深藏在这山坳之中,如果不是今日得见,平时出入于现代化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之中的我们又怎会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井底之蛙呢?
苗寨的建筑令人称叹,苗寨的人情更是让人难忘。少数民族向来热情好客,见有远客到来,美酒好菜自是不会吝啬的,老人们殷勤备菜、少女飞歌敬酒、孩童围绕嬉戏,一派祥和热闹的气氛让人感慨万千。到了西江苗寨,怎能不尝试一下风雨桥上的长桌宴呢?风雨桥跨河而建,有廊有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这些兴起于汉末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他铁件,皆以质地耐力都是上等的杉木凿榫衔接,工艺复杂,装饰讲究,廊顶上竖起几个多重檐的亭阁式宝顶,桥、廊、楼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桥的实用性功能。在风雨桥上展开长凳长桌,将饭菜一碗碗摆放齐整,点上蜡烛,围桌而坐,不论身边的人是否相识,一餐欢宴痛饮之后,保准你们拍肩搭背胜似亲人!有盛宴怎能少了美食?苗寨的美食以酸为主,闻名天下。这里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酸食可以说占据这里菜肴的重要部分——酸汤鱼、酸猪肉、酸鸟肉、酸黄瓜、酸豆角、酸辣椒,只酸得你牙根发软,不过一尝之后保准你终生难忘。就着糯米酒,看烛光在每个人的眼角眉梢跳跃,衬得那笑容越发甜美,抚掌轻和苗家姑娘的动人歌谣,苗寨的夜晚浓缩成一幅醉人的画面,永远地印刻在每位游人的心间。
当夜幕降临,苗家寨子闪耀着灯火点点,不远处欢快的芦笙声飞扬而来。情侣们相依相偎,从此懂得了天地间还有种快乐叫自由。
(摘自重庆大学出版社《两个人的旅行:中国最适合情侣度假的30个浪漫目的地》 编著: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