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的胸怀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伴今年77岁,是个农村家庭妇女,只上过小学,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胸怀却十分宽广,深受儿孙的敬爱。
  老伴友爱弟妹。解放初期,我在小学任教,工资很低。我一个人的收入,要承担一家三口的生活,已经够拮据了。两个10多岁的妹妹,很想上学读书,父母无力供给。妻子知道这事后,支持我把两个妹妹带到场镇就学。她省吃俭用,艰苦到了冬无棉衣,分娩时无蛋禽营养的地步。可她还是给妹妹们做棉鞋过冬,好让她们安心学习。
  老伴敬爱老人。我的父母过世时,我都不在身边,全凭妻子四处奔走,借钱借米,亲自安葬。特别是母亲的伤病,必须到离家20余里的医院治疗,在既无钱就医,又无人护理的情况下,妻子家庭医院两头奔波。老母亲临终时不断念叨:“你好,你将来好!”母亲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我想,母亲一定是想说“祝好人一生平安”。
  老伴慈爱儿孙。60年代中期,我工作早出晚归。她在生产队劳动,当时第二个儿子才岁余,每天背着孩子出工,顶烈日,披风霜,劳作很辛苦。收工之后她还要喂孩子,做菜饭,饲养牲口。但她坚决不让离家住校读中学的大孩子辍学,分担她的劳累。邻居家的孩子都退学了,老伴毫不动摇。
  老伴关爱儿媳。在农村人家,有了儿媳,婆婆就要享清福了,重活累活是儿媳应该做的。老伴却不然。大儿媳也是农村妇女,来我家的前10多年,老伴依然早起做饭,她觉得儿媳要做事又要带孩子太辛苦,该让她多休息。孙子病了,到场镇住院,老伴坚持代替儿媳去医院护理孙子,她想到儿媳年轻,自己经验多些,心思细些。有一年大儿媳重病卧床两三月,我大儿子在场镇上班,护理儿媳的工作自然落在了老伴身上。老伴为儿媳熬药送水,做饭送食,浆洗衣服,视如亲生女儿。大儿媳的3个子女、二儿媳的孩子,都是老伴带大的。其间辛苦可想而知。
  老伴对邻里妯娌晚辈也重情重义,乐于助人。我家原来住在乡下,门前是出村道路,乡亲赶集,儿童读书,都会路过门前,老伴一年四季都会烧茶备水,为过路人歇足解渴。秋冬时节,老伴中午还会煮一大锅红薯,儿童们要是饿了也任其选食,孩子们的家长无不感激,送来钱物,老伴总是婉言谢绝。
  老伴文化低,但她品德高尚,性格善良,胸怀宽广。我想,她的胸怀是植根于爱心的深厚。
其他文献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老年夫妻却长期分室而居,或分床而睡;岂不知,这对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害的。  分居易产生孤独症。老年人最怕独处,长期分居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少年夫妻老来伴”,几十年的老年夫妻,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白天“男耕女织”,夜晚同床共眠,互诉衷肠,互相开导,医治白天,的精神创伤,化解心中的郁闷,一切痛苦、忧愁、懊恼都会在爱的滋润中烟消云散。若长期分居,
期刊
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实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甚至可达到康复的效果。这些“小动作”,贵在持之以恒。  摇头晃脑 端坐,放松颈部肌肉,上下点头3分钟左右,再左右旋转脖颈3分钟,每天2-3次。可增强头部血管的抗压力,同时可减少胆固醇沉积于颈动脉的机会,有利于预防中风、高血压和颈椎病。  打“耳光” 每天早、中、晚用手掌拍打双耳,拍打时掌距约10—15厘米,每次拍打10
期刊
鉴别品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由牛奶或奶粉、糖、乳酸或柠檬酸、苹果酸、香料和防腐剂等配制而成的酸奶饮料,起不到酸牛奶的作用,购买时应仔细鉴别。  饭后两小时饮用适宜乳酸菌生长的酸碱度为pu值5.4以上,空腹胃酸pH值在2以下,如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饭后胃酸被稀释,pH值会上升到3—5。  饮后及时漱口 乳酸菌留在口腔内,容易增加龋齿机会,所以饮用酸奶后,应及时漱口。  饮前不加
期刊
“在中国兼漫画、雕塑、陶艺、工艺于一身的当推刘雍,创作集讽刺、幽默、装饰于一炉的又是刘雍。”这是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老先生对刘雍的赞誉。  40多年来,刘雍纵横在漫画、陶艺、雕塑、挂毯、壁画、剪纸、书籍装帧等多个艺术领域,着力于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环境的交融,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先后获得国际、国内漫画大奖和“中国建筑艺术成就奖”等奖项,近200件作品被多国馆藏。近年来,在现代建
期刊
铁剂 不宜与牛奶、豆浆、茶水、菠菜和苏打饼干等食品同服,因为这些食品均有碍于机体对铁的吸收。在服用铁剂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橘子汁有助于铁剂的吸收和利用。  乳酶生 不能与黄连素、痢特灵等抗菌药物同服,因为这些肠道抗菌药物可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药效。  维生素c 不宜同食猪肝,因为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铜元素。铜元素会使维生素C氧化,从而降低或失去维生素C原有的生物效能。  钙片 补钙期
期刊
前事不忘    我的亡妻徐爱春出生在绍兴上虞县,1958年支援内地来到贵州。和她一起来贵州的5位女伴,除了一位嫁给地化所研究人员外,其余4位全跟了一同来的“阿拉”。只有她跟了我这个大山里的乡巴佬,而且是在“文革”中我几乎“自绝于人民”的时候来到身边的。  那时工作紧张,收入少,两个孩子的出生虽然隔了5年多,但我们还是被贫困和忙碌压得喘不过气来。结婚多年,竟然没能闲下来好好谈谈,问问积在心里已久的问
期刊
“四十不浪五十浪,六十正是浪尖时,人到七十不稀奇。”这是我再婚老伴的口头禅。  老伴名春芳。6年前,她的前夫患糖尿病离开了人世。从那以后,春芳就整天呆在家里,深夜听到一声狗叫会被吓得一身冷汗,门外风吹草动,她就疑是有“妖怪”要闯进来。日子孤单,性格也就变得暴躁起来。一天无意看书,发现原来自己得了“丧偶综合症”,关键在于正确地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美好的不要过于咀嚼、失意的无须过多自责。如能找到志同
期刊
老年人再婚需要越过三道坎:第一是太多顾及子女的态度,不希望原来的家庭关系搞僵,影响两辈人几十年形成的感情,更不愿看到原来稳定的关系被破坏后出现子女甩手不管自己的局面。第二,认为自己将就凑合着过日子算了,如果再结婚,既怕周围的人说闲话又怕引起家庭财产纠纷。第三,老年人社会活动圈子相对较小,寻找心心相印的另一半的确不容易,再加上每个老年人自己都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让拘束、谨慎、挑剔等负面因素过
期刊
我16岁那年,父母离异了。从此我陷入了孤单、自闭的生活,莫名其妙地在心里埋怨父亲,总是找机会和父亲疏远。  然而我记得很清楚,在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父亲对我的疼爱。因为母亲性子急,常常在我淘气的时候,举起巴掌拍我几下,每每这种时候,我就哭着跑出屋子,到院子门口等待父亲下班回来,为我擦去泪水,牵着我的小手回家。可这一切随着他们的分离,一去不复返了。  父母离异后,我随母亲生活,只是每月按时去父亲那里取
期刊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的叔叔万祥贵2月4日就满70岁了,可乍一看上去,不过60岁罢了。他思维敏捷,神采奕奕,从一家报社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去搞质检,一干就是8年。这样年轻的心态、充沛的精力,还得益于其妻子陈国宁耐心周到的关怀。  由于历史的原因,叔叔曾被错划为“右派”,两次不幸的婚姻都被迫妻离子散。在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的那些年,既锻炼出了他强壮的身体,又锻炼出了他宽容、达观的心态。磨难的命运,不但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