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热播,人们渐渐意识到古诗词在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作用。小学教学之中,教师也要意识到古诗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运用古诗词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熏陶学生民族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校园文化
一、利用古诗词来构建爱国主义校园文化
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焦点,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国家情感和民族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前提和基础。在巨大的民族打击和外族侵略之中,我们之所以没有倒下,正是受到爱国情结的支撑和爱国湖州亿思想的影响。古诗词之中蕴含着大量表达爱国主义浓郁家国情感的诗词,这些诗词在构筑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上具有很强的作用。利用古诗词建设爱国主义文化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借助古诗词引导学生心系家国,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的个人命运,是每一个具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都时刻关注的问题。历代文人墨客或者深处江湖、或者位居朝堂,但是其爱国忧国之心是都是一样的,很多诗词作家都写下来大量的爱国诗篇流传后世,这些古诗词深刻地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使得他们愿意为国家和名族抛弃自己的生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都将国家放在心上,虽然身处劣境但是从未忘记国家,写下来大量的爱国诗篇,其中“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了陆游壮志未酬、力有不及的遗憾之情,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爱国之人在垂垂暮年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是将陆游爱国之心未灭、时刻报答祖国的拳拳之心充分地彰显出来。爱国名将岳飞曾经写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豪迈的诗句,后世儿女每每读之都感受到涤荡的爱国之情和催人泪下的家国情怀,让无数后来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的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身边展示驰骋疆场的生动画面,使得我们感受到古时候战士的豪迈之情和为国牺牲的精神。教师在校园文化塑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小学生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体会到其中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小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使其心中立志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举办班级诗词大会,通过接龙比赛、飞花令等形式进行教学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让学生们事先为比赛做好准备,之后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开展竞赛,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激昂的情绪之中参加比赛,对爱国主义诗词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古诗词熏染,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古人在重要节日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印刻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二)借助古诗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田园情感
古诗词之中大量描绘怡然自得、淳朴悠闲的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句,这些诗句是古诗词作者对自身美好生活的描述和刻画,同时也将热爱自然风光和美好生活同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学习这样的古诗词,激发其对祖国大山大河的热爱,使其产生反哺自己家园的决心。
二、利用古诗词建立学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古诗词开展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伦道德之中,亲情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重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家乡节日习俗的描写让思想之情力透纸背、跃然纸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的无上赞美,是中国传统母慈子孝伦理最直接的描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则从方面描述额亲人之间手足相怜、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如果兄弟阋墙、姐妹相争,那么必然会导致互相破坏、丧失人伦的人间惨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意识到父母对自身的殷殷爱护,身体力行地回报父母的教诲,在学习中认真努力,在生活上勤勉上进,努力形成尊老爱幼的品质和习惯,进而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教师可以主办经典永流传的歌唱比赛,将古诗词学习、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为经典古诗词谱曲,或者以经典古诗词为基础作词,并在课堂上歌唱和表现出来,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伦道德,体会到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
三、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塑造其三观上大有可为。相较于学科知识教学,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三观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在古诗词之中挖掘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机会,对诗词深意进行深度挖掘,使得学生体会到诗词背后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原则。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不仅仅描述的是其眼前所见所闻,更多体现的是诗人豪放的胸怀和高昂的情调,体现了作者勇于攀登、目光远大、胜凌绝顶的精神和品质,每一个读到该诗句的人都会在胸中升起一股熊熊壮志;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我们创达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能够引导小学生不拘泥于现状、不困惑于现实难题,能够积极奋发、用于向前。苏轼的“谁言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一个乐观向上、豁达开朗、身处逆境却不灰心丧志的有趣灵魂。在学习了上述诗句之后,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珍惜时间、乐观上进、所向披靡、勇于开拓的精神。有了这样言情写志的诗篇,教师在校园文化熏染的过程中不用举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适当地融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学,使其树立为国家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引导其为为了国家和民族振兴而贡献毕生。
古诗词教学一方面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切地理解诗词含义和诗词情感,使其感受到背后的文化底蕴,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没大的,使得学生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总而言之,只有把握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才能让小学生接收到传统文化精髓的洗礼,让学生在学知识点同时学会做人,使其在古诗词教学之舟上感受到在文化海洋中徜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顾婷.试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5(20)
[2]张顺国.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5(15)
[3]馬薇.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
[4]陈跃.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4(20)
关键词:古诗词;校园文化
一、利用古诗词来构建爱国主义校园文化
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焦点,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国家情感和民族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前提和基础。在巨大的民族打击和外族侵略之中,我们之所以没有倒下,正是受到爱国情结的支撑和爱国湖州亿思想的影响。古诗词之中蕴含着大量表达爱国主义浓郁家国情感的诗词,这些诗词在构筑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上具有很强的作用。利用古诗词建设爱国主义文化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借助古诗词引导学生心系家国,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的个人命运,是每一个具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都时刻关注的问题。历代文人墨客或者深处江湖、或者位居朝堂,但是其爱国忧国之心是都是一样的,很多诗词作家都写下来大量的爱国诗篇流传后世,这些古诗词深刻地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使得他们愿意为国家和名族抛弃自己的生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都将国家放在心上,虽然身处劣境但是从未忘记国家,写下来大量的爱国诗篇,其中“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了陆游壮志未酬、力有不及的遗憾之情,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爱国之人在垂垂暮年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是将陆游爱国之心未灭、时刻报答祖国的拳拳之心充分地彰显出来。爱国名将岳飞曾经写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豪迈的诗句,后世儿女每每读之都感受到涤荡的爱国之情和催人泪下的家国情怀,让无数后来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的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身边展示驰骋疆场的生动画面,使得我们感受到古时候战士的豪迈之情和为国牺牲的精神。教师在校园文化塑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小学生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体会到其中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小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使其心中立志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举办班级诗词大会,通过接龙比赛、飞花令等形式进行教学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让学生们事先为比赛做好准备,之后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开展竞赛,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激昂的情绪之中参加比赛,对爱国主义诗词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古诗词熏染,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古人在重要节日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印刻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二)借助古诗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田园情感
古诗词之中大量描绘怡然自得、淳朴悠闲的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句,这些诗句是古诗词作者对自身美好生活的描述和刻画,同时也将热爱自然风光和美好生活同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学习这样的古诗词,激发其对祖国大山大河的热爱,使其产生反哺自己家园的决心。
二、利用古诗词建立学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古诗词开展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伦道德之中,亲情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重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家乡节日习俗的描写让思想之情力透纸背、跃然纸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的无上赞美,是中国传统母慈子孝伦理最直接的描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则从方面描述额亲人之间手足相怜、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如果兄弟阋墙、姐妹相争,那么必然会导致互相破坏、丧失人伦的人间惨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意识到父母对自身的殷殷爱护,身体力行地回报父母的教诲,在学习中认真努力,在生活上勤勉上进,努力形成尊老爱幼的品质和习惯,进而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教师可以主办经典永流传的歌唱比赛,将古诗词学习、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为经典古诗词谱曲,或者以经典古诗词为基础作词,并在课堂上歌唱和表现出来,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伦道德,体会到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
三、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塑造其三观上大有可为。相较于学科知识教学,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三观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在古诗词之中挖掘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机会,对诗词深意进行深度挖掘,使得学生体会到诗词背后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原则。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不仅仅描述的是其眼前所见所闻,更多体现的是诗人豪放的胸怀和高昂的情调,体现了作者勇于攀登、目光远大、胜凌绝顶的精神和品质,每一个读到该诗句的人都会在胸中升起一股熊熊壮志;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我们创达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能够引导小学生不拘泥于现状、不困惑于现实难题,能够积极奋发、用于向前。苏轼的“谁言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一个乐观向上、豁达开朗、身处逆境却不灰心丧志的有趣灵魂。在学习了上述诗句之后,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珍惜时间、乐观上进、所向披靡、勇于开拓的精神。有了这样言情写志的诗篇,教师在校园文化熏染的过程中不用举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适当地融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学,使其树立为国家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引导其为为了国家和民族振兴而贡献毕生。
古诗词教学一方面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切地理解诗词含义和诗词情感,使其感受到背后的文化底蕴,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没大的,使得学生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总而言之,只有把握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才能让小学生接收到传统文化精髓的洗礼,让学生在学知识点同时学会做人,使其在古诗词教学之舟上感受到在文化海洋中徜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顾婷.试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5(20)
[2]张顺国.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5(15)
[3]馬薇.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
[4]陈跃.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