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2007年,北京故宫筒子河边……
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打开手提电脑,屏幕一闪,蹦出个棋盘:车、马、炮……“现在的孩子可真享福,不用出门儿、在家就念书了。”闲话间老张走出一步棋,“你说如今也没个学校了,那时天天背个小书包,有时候大人忘了接,自己就溜达回去了。”“哈,吹吧你就,历朝历代没见过小学生能自己回家的,都得大人接送!”一群老人挤兑老张……
接孩子的话题——
●十年了,北京约70%以上的中小学生上下学仍旧需要大人接送。
●十年了,校园门口儿的交通秩序仍旧解决不了。
背景:去年,教育部下属某研究中心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从1997年至今,北京约有70%以上的学生上下学需要家长、保姆接送。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生约为170多万人,接送方式也由原先的步行接送、公交车(打车)接送、自行车接送,变为今天的40%的自行车接送、20%的步行接送、20%的公交车(打车)接送,20%的私家车接送;不管形式怎么变,总之,这一接就是10年……
公元2007年 3月……
北礼士路一家小学门前,交警刘长安双手不停地比划着,“节约时间嘛,省得都在这儿堵着。”去年刘长安被队里派到这所学校门口维持上下学高峰时期的交通秩序。他对记者说,西城交通支队每年都要向辖区内的小学门口增派不少警力。
其实,每天下午4点到4:30分左右,全市各所小学门前的场面几乎没什么区别,因此,不少市民把这个时间段戏称为“首都家长会”。
画面:这是北京西边的一所小学校,尽管没到放学时间,门口已被“接送大军”堵了个满满当当。十分钟后,孩子们陆续走出校门,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马路更加混乱……
记者:平时老这么多人吗?
行人:可不嘛!一到放学,自行车都挤不过去。
传达室校工:每天都这样,出了校门就是马路,别说孩子了,大人也得留神。
接孩子=“谋杀马路”
“中关村三小”地处中关村南一街,现有班级106个,学生5600余人,其中60%以上的学生天天要由家长接送。
14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来到该校门前,此时周围的便道上早已塞满了轿车,有的家长干脆坐在车里等。正当记者估算家长人数时,忽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风风火火地一路小跑。“我来晚了,大概下课了,原先和儿子约定的那个地方停不了车了,只能把车硬塞到别处了。”这位姓王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孩子3年级了,这边到处都是人和车,挺不安全的,所以天天得接。
4点半,大批孩子涌出校园,短短几分钟内,私家车、电动车、自行车几乎同时发动,场面很壮观:车与车之间各不相让,无论奔驰、宝马还是平板三轮、无论你喇叭按得多响,车流仍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挪动,有的骑车人被逼无奈,只得把车搬上便道,从小卖部台阶上绕过去。

记者:这是您的孩子吗?
家长:这是我孙子。
记者:呦,大叔看着够年轻的!他爸妈怎么不来啊?
家长:天天瞎忙,平时夜里才回来呢。
记者:够辛苦的,不是编辑吧?嘿!“三轮儿改装版”,大叔手够巧的,有两下子啊?!
家长:编辑是什么东西?噢,这车我给它加了个棚子,省得下雨淋着,你瞧这喇叭,白铜的!
记者:真棒!回头我也弄一辆给我爹留着,您每天都过来吗?
家长:可不天天的!两年多了,风雨无阻……
记者:一直这么堵啊?
家长:“原来还行,家长基本都腿儿着,最多也就推辆三轮儿、自行车什么的,现在倒好,冒出这么多汽车,就显你有钱怎么的?”
面对这样的说法,车主也有自己的见解。周先生告诉记者,闺女太小,开车接送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不过王先生承认,自己确实存在乱停乱放问题。“可是,谁不想让孩子少走两步路呢?门口儿又没个轰车的……”
周先生认为,至少应该有个提示,比如,校门口多少米范围以内不准停车,接送孩子的车必须停在哪儿?或有什么机构愿意组织接送孩子,多收点钱也行!
卢女士说,有一次孩子突然问我,为什么咱家没有小轿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话语中流露出特别的羡慕,“我就是不想让孩子无形中产生自卑感……”
家长说了能算吗?
关于“等待区”——
有些家长建议,学校能不能划出一片地方,比如,在大操场之类空旷的场所开设一个“等待区”,这样一来,家长就可以在指定地点接孩子了。
说实话,记者在采访前就有些心理准备,因为凭借多年的碰壁经验,凡是牵扯到孩子的问题,都能闻到火药味儿。
外面的事儿就应该外面管
北京新世纪实验小学班主任高岚老师说,我们学校面积小,又在小区里面,另外我跟你说,就是学校再大,也不可能开设“专门等待区”,除非这所学校马上就要拆迁、或校长脑子进水了,总之,我觉得校园外的秩序就应该外面的人管,国家也没少给他们钱啊。
应该学校负责找地儿
丰台交通支队的一位警官说,整治学校周边交通环境,交管部门是责无旁贷的,但学生家长和学校是不是也得配合啊?比如,家长能不能把车停的离校门口远点儿、不要在同一时段和路段集中停放?另外,有些学校的布局也需要调整,尤其一些规模小、场地不足、又无车辆停放的学校,上级单位看着就不心疼?

关于就近入学——
有些家长建议,应该解放思想,鼓励“就近入学”,不要都削尖脑袋往重点学校里钻,这样能减少行路时间、缓解校园门口的交通压力。
有些家长太虚伪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政治处的代雁警官说,说这话的人,不是觉悟过高、就是脑袋受风了,你怎么不让自己的孩子“就近”?另外,我认为大人虚伪的思想根苗儿绝不能传给下一代!
关于调整放学时间——
有些家长建议,能不能错开放学时间,比如,学校班级之间错开、其它各区学校之间也尽量错开。
校方负不起责任
海淀寄读学校肖建国校长说,可见,在一部分家长眼里,一切和教育制度有关的均衡分布、或是说不管是不是教育问题,学校都能自己做主,这不公平啊!
都是祖国的花儿
公元1977年9月……
“今天放学晚了,我和卫国背着书包,安静地走出学校,没想到在琉璃厂见到了四年级的老杨,老杨说,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我说我都二年级了!后来就和卫国拿砖头把他打了……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30年前,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小学二年级学生马志刚在“检查”里留下了这样的感叹。
如今,琉璃厂街依旧繁荣,只是校园外的宁静、少先队员的英勇果敢,偶尔还在人们的记忆中露个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