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川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727031
摘要:下文笔者论述了保温的施工管理过程,针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外保温技术,建筑节能的意义和内容。
关键词:节能建筑;外保温技术;施工
前言
众所周知,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开始大力研究和推广节能建筑,以缓解能源紧缺矛盾。但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施工中,普遍存在对建筑保温、隔热、气密性不够重视的问题,导致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差,影响了建筑的节能效果,降低了建筑居住和使用的舒适性。
1 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的优点
1.1 保护主体结构,减少维修费用。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有效阻挡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结构的侵蚀,防止雨雪冻融和干湿循环导致结构破坏,减缓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及裂缝现象。
1.2 改善墙体热工性能。采用外保温时,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在其内侧,避免墙体内发生冷凝现象,无需设置隔汽层。
1.3 基本消除“热桥”的影响。外保温既可以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又可以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
1.4 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采用外墙外保温时,其内部的墙体结构可吸引或释放热量,避免室內温度骤升或骤降。
1.5 可以避免装修时保温层的破坏。在进行建筑的内部装修时,其外保温层不受破坏。这样更加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
1.6 降低建筑造价,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外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
2 外保温技术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于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2.1 外挂式外保温
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简称聚苯板,eps、xps)、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该外挂技术是采用粘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装饰面。还有一种做法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将铝板、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直接形成装饰面。这种外挂式的外保温安装费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占用主导工期,待主体验收完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不易得到保障。
2.2 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成型
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该技术解决了外挂式外保温的主要问题,其优势是很明显的。由于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工效提高,工期大大缩短,且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冬季施工时,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减少外围围护保温措施。但在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均匀、连续浇注,否则由于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会造成聚苯板在拆模后出现变形和错茬,影响后序施工。其中内置的聚苯板可以是双面钢丝网的,也可以是单面钢丝网的。双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是依靠内侧钢丝网架与墙体外侧配筋相绑扎及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其结合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单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依靠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以及斜插钢筋、l型钢等与混凝土墙体的锚固力,结合性能也较好。与双钢丝网相比较,单面钢丝网技术因取消了内侧钢丝网和安装保温板前的板外侧抹灰,节省了工时和材料。其造价可降低10%左右。但此两种做法都采用了钢丝网架,造价较高,且钢材是热的良导体,直接传热,会降低墙体的保温效果。
2.3 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
将丢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简称为eps)加工破碎成为0.5~4mm的颗粒,用作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括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其中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技术在1998年就被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工法。这种工法是目前仍被广泛认可的外墙保温技术。该施工技术简便,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避免了别的保温施工技术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掉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与别的外保温相比较,在达到同样保温效果的情况下,其成本较低,可降低房屋建筑造价。
3 建筑节能
3.1 建筑节能的意义
国家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建筑要消耗几十亿吨树、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带来土地的破坏,大大破坏了自然环境。住宅与公共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和家用电器等设施消耗占全球三分之一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才形成的,它将在几代人中间消耗殆尽。所以建筑节能即是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能源。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率”。我国目前许多住户在住进新房时,大多先进行装修。采用外保温则可以与室内工程平行作业,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外保温可以使建筑更为美观,只要做好建筑立面设计,建筑外貌会十分出色。特别在旧房改造时,外保温能使房屋外貌大为改观。外保温墙体控制裂缝要比内保温墙体控制裂缝的发生容易的多。彻底的外墙外保温的做法是将建筑物的全部结构加厚,完全处于室内的温度环境下,年温差一般波动不大,可以忽略形变的产生的影响。室外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只是外保温的外表面。外墙既要承重又要起保温作用,外墙厚度必然较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后,墙厚得以减薄。但如果采用内保温,主墙体越薄,保温层越厚,热桥的问题就越趋于严重。在寒冷的冬天,热桥不仅会造成额外的热损失,还可能使外墙内表面潮湿、结露,甚至发霉和淌水,而外保温则可以不存在这种问题。由于外保温避免了热桥,在采用同样厚度的保温材料条件下,外保温要比内保温的热损失减少约20%,从而节约了热能。
3.2 建筑节能的内容
在能源和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同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创造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建筑节能应该是:(1)冬暖夏凉。由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采暖空调设备效果很好,建筑环境将更加舒适。(2)通风良好。空气经过过滤后,新风“扫过”每个房间,换气次数足够,空气清新。(3)在围护方面,包括建筑物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改善门窗的密闭程度。
4 结束语
建筑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龙”之一,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应该引起建筑业所有从业人员的重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在施工中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是建筑业从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孝军.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探究[j].价值工程,2010.
[2]徐艳.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选用及施工技术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房胜连、高阳:《浅析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与施工措施》,《民营科技》,2011.
摘要:下文笔者论述了保温的施工管理过程,针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外保温技术,建筑节能的意义和内容。
关键词:节能建筑;外保温技术;施工
前言
众所周知,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开始大力研究和推广节能建筑,以缓解能源紧缺矛盾。但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施工中,普遍存在对建筑保温、隔热、气密性不够重视的问题,导致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差,影响了建筑的节能效果,降低了建筑居住和使用的舒适性。
1 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的优点
1.1 保护主体结构,减少维修费用。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有效阻挡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结构的侵蚀,防止雨雪冻融和干湿循环导致结构破坏,减缓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及裂缝现象。
1.2 改善墙体热工性能。采用外保温时,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在其内侧,避免墙体内发生冷凝现象,无需设置隔汽层。
1.3 基本消除“热桥”的影响。外保温既可以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又可以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
1.4 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采用外墙外保温时,其内部的墙体结构可吸引或释放热量,避免室內温度骤升或骤降。
1.5 可以避免装修时保温层的破坏。在进行建筑的内部装修时,其外保温层不受破坏。这样更加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
1.6 降低建筑造价,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外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
2 外保温技术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于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2.1 外挂式外保温
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简称聚苯板,eps、xps)、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该外挂技术是采用粘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装饰面。还有一种做法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将铝板、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直接形成装饰面。这种外挂式的外保温安装费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占用主导工期,待主体验收完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不易得到保障。
2.2 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成型
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该技术解决了外挂式外保温的主要问题,其优势是很明显的。由于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工效提高,工期大大缩短,且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冬季施工时,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减少外围围护保温措施。但在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均匀、连续浇注,否则由于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会造成聚苯板在拆模后出现变形和错茬,影响后序施工。其中内置的聚苯板可以是双面钢丝网的,也可以是单面钢丝网的。双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是依靠内侧钢丝网架与墙体外侧配筋相绑扎及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其结合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单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依靠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以及斜插钢筋、l型钢等与混凝土墙体的锚固力,结合性能也较好。与双钢丝网相比较,单面钢丝网技术因取消了内侧钢丝网和安装保温板前的板外侧抹灰,节省了工时和材料。其造价可降低10%左右。但此两种做法都采用了钢丝网架,造价较高,且钢材是热的良导体,直接传热,会降低墙体的保温效果。
2.3 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
将丢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简称为eps)加工破碎成为0.5~4mm的颗粒,用作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括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其中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技术在1998年就被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工法。这种工法是目前仍被广泛认可的外墙保温技术。该施工技术简便,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避免了别的保温施工技术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掉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与别的外保温相比较,在达到同样保温效果的情况下,其成本较低,可降低房屋建筑造价。
3 建筑节能
3.1 建筑节能的意义
国家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建筑要消耗几十亿吨树、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带来土地的破坏,大大破坏了自然环境。住宅与公共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和家用电器等设施消耗占全球三分之一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才形成的,它将在几代人中间消耗殆尽。所以建筑节能即是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能源。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率”。我国目前许多住户在住进新房时,大多先进行装修。采用外保温则可以与室内工程平行作业,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外保温可以使建筑更为美观,只要做好建筑立面设计,建筑外貌会十分出色。特别在旧房改造时,外保温能使房屋外貌大为改观。外保温墙体控制裂缝要比内保温墙体控制裂缝的发生容易的多。彻底的外墙外保温的做法是将建筑物的全部结构加厚,完全处于室内的温度环境下,年温差一般波动不大,可以忽略形变的产生的影响。室外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只是外保温的外表面。外墙既要承重又要起保温作用,外墙厚度必然较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后,墙厚得以减薄。但如果采用内保温,主墙体越薄,保温层越厚,热桥的问题就越趋于严重。在寒冷的冬天,热桥不仅会造成额外的热损失,还可能使外墙内表面潮湿、结露,甚至发霉和淌水,而外保温则可以不存在这种问题。由于外保温避免了热桥,在采用同样厚度的保温材料条件下,外保温要比内保温的热损失减少约20%,从而节约了热能。
3.2 建筑节能的内容
在能源和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同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创造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建筑节能应该是:(1)冬暖夏凉。由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采暖空调设备效果很好,建筑环境将更加舒适。(2)通风良好。空气经过过滤后,新风“扫过”每个房间,换气次数足够,空气清新。(3)在围护方面,包括建筑物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改善门窗的密闭程度。
4 结束语
建筑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龙”之一,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应该引起建筑业所有从业人员的重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在施工中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是建筑业从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孝军.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探究[j].价值工程,2010.
[2]徐艳.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选用及施工技术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房胜连、高阳:《浅析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与施工措施》,《民营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