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脚气,在温暖中滋生
□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潘卫利
脚气是一种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医学上把它称为足癣。早在1839年,科学家们就发现,有一种叫做舍恩莱毛癣菌的真菌,能够引起人类疾病,它是第一个被证实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比人类认识细菌感染还要早。但从那以后,真菌引起的疾病并没有被人类真正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在南太平洋潮湿地带作战的美军被发现大量患有皮肤真菌感染时,人们才对这类皮肤浅部真菌感染重视起来。经研究证实,真菌便是引发脚气的主要原因。
引起脚气的真菌叫皮肤癣菌, 是一种喜欢生活在皮肤角质层中的真菌。它们有一些生活在土壤里,称为亲土性真菌;有一些生活在动物皮毛上,称为亲动物性真菌;另一些自然生活在人的皮毛中,称为亲人性真菌。这三类真菌都可以感染人类,因为感染途径太多,我们的皮肤真菌感染才常常会复发。随着生活的日益现代化,虽然许多地方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加剧,洗澡堂、足浴馆一家又一家,这些环境不但非常有利于真菌的生存繁殖,而且给真菌传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脚气最常见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累,目前其流行人群正在扩大,青少年的发病率有所增长。如果在污染的地面上赤脚行走,常易感染足癣,致病真菌在人类皮屑中可以存在超过12个月,当接触了这些含菌皮屑,就可受到感染。脚汗多和穿不透气的鞋袜,也是易患脚气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常常会发现,脚气在同一家族的成员中流行,但有时夫妻相互之间却并没有因生活的密切接触,而使另一方感染脚气。这就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一定条件下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这种易感性是遗传决定的;另外,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也容易患脚气或使原有脚气加重,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或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等。
现在,随着天气变热,脚气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真菌学家吴绍熙教授率领研究人员,去徐州权台煤矿进行“煤矿工人足癣综合防治研究”。煤矿工人长期在几百米以下的地下矿井中作业,由于井内温暖潮湿,工人们长期穿着长筒雨靴,回到地面后又赤脚在更衣室及澡堂中走来走去,因此,脚气的患病率非常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课题组专家将杀真菌药物拌在锯木屑中,每个矿工下井时抓一把有药的锯木屑放入雨靴中,通过一段时间,起到了非常好的防治脚气的作用。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到,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在热带亚热带,特别是雨季,皮肤真菌感染率非常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天气开始变热时,脚气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的原因。
类型不同,表现各异
□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潘卫利
一般来说,脚气被分为以下三种临床类型:
急性或慢性趾间感染:是足癣最常见的类型,常包括丘疹鳞屑型和浸渍糜烂型。以瘙痒、脱屑、浸渍和趾蹼裂口为特征,瘙痒可轻可重。在白色浸渍糜烂的皮肤下可出现发红和渗出,有时还发出令人厌恶的气味。第3~4趾和第4~5趾间最常受累,但也可以传播到脚的相邻部位,包括趾甲。
慢性角化过度型:感染是在淡红色皮肤上覆盖白色细碎鳞屑,见不到水疱和脓疱。角化过度通常只限于脚跟、脚底和脚的侧边。这种类型的足癣,患处皮肤常常是干燥的,而且没有什么瘙痒症状。
水疱型:感染以形成水疱为特征,通常开始于脚底、脚弓和脚趾间隙。水疱大小不等,可以单独存在或融合成大疱,疱内充满清澈的液体。当水疱破裂后,留下一个不整齐的环状边缘。这种类型的脚气往往瘙痒很剧烈。由于瘙痒严重,患者常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糜烂、肿胀和疼痛,影响走路,严重时可引起下肢丹毒和淋巴结炎等合并症。
脚气通常都是双侧同时发生,而手癣却往往是单侧出现,这是一个现代科学至今还不能解释的令人迷惑的现象。脚气的瘙痒是令人十分烦恼的症状,它实际上是人体排异反应的一种表现。当皮肤癣菌侵犯皮肤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通过释放很多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生物活性物质来抵抗真菌,限制其繁殖。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有一些(如组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剧烈的瘙痒。当这种反应激烈时,就会出现剧烈的瘙痒,但时间长了,人体便会逐渐适应这类真菌,瘙痒的感觉也就变轻,甚至完全消失。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脚气没有急性发作的时候,虽然也存在皮肤损害,却往往不痒,如冬季,脚气就不太活动,多数人都没有感觉,人们还以为脚气已经自愈。但当天气转热,真菌又开始大量繁殖,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皮肤的急性期损害。此外,不少脚气患者常伴发霉菌、念珠菌和细菌感染,这时往往导致损害加重和皮损范围扩大,当细菌通过脚气的破损皮肤进入组织深部,就会发生局部红肿和皮肤表面温度增高,此时出现的会是明显的疼痛而不是瘙痒。
作者简介:
潘卫利,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国际皮肤医疗美容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会分会秘书长,浙江省皮肤病医院名誉专家。任中华性传播感染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国常见皮肤病图谱》主编、《主治医师提高丛书——皮肤病学》副主编,参与编辑《英汉皮肤病、性病、真菌学词典》、《皮肤病学原理》、《皮肤毒理学》(英文版)、皮肤性病学教科书(华东版)。从事皮肤病临床研究工作二十年,特别擅长皮肤医疗美容、治疗皮肤真菌病和性传播疾病。
与脚气反复抗争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教授 陈学荣
脚气为何反复发作在通常情况下,脚气的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会存活在皮肤鳞屑或鞋袜中,当遇到潮湿温暖的环境,真菌又会大量繁殖,导致脚气复发。还有一部分人不注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就算脚气已被治愈,一旦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使用他人的脚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脚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导致脚气复发。因此,反复发作成为脚气的一大特色。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脚气是小毛病,不影响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治不治都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脚气既影响日常生活,又影响个人形象,而且容易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还容易传染给家人,严重时还可导致继发性感染。所以,患了脚气一定要认真治疗。
怎样治疗才彻底
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状较轻的脚气可以外用抗真菌药如兰美抒、美克或派瑞松软膏等。但如果是慢性脚气,皮肤肥厚角化,用一般外用药达不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为了彻底根治脚气,可以内服兰美抒或斯皮仁诺(伊曲康唑),但这两种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把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此外,脚气有不同的类型,在治疗上也不尽相同。但往往有不少不负责任的医生,在治疗脚气时,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脚气类型,随便拿上一些脚气药水就给病人用,结果却适得其反,使病人病情加重,愈治愈坏。有时甚至会引发新的并发症,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或诱发癣菌疹等,使病情不可收拾。因此要根据脚气的不同类型,分析病情进行治疗。
水疱型脚气,要选择既有抗过敏作用,又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如派瑞松、益肤清、酮康王等,剂型要选择霜剂,要避免用酒精制剂(如脚气水、韦氏洗剂等),避免因此而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有大量水疱,且出现浸渍、糜烂,可以用复方硫酸铜液1:20泡足,也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泡脚。
角化过度型,可用脚癣药膏或1%~3%克霉唑霜等。
如果是趾间感染,应先用脚气粉等,待皮损收干脱皮后,再用克霉唑霜或槿皮酊等药。也可以用派瑞松、益肤清、兰美抒(丁克)、美克等膏剂涂搽。
如果合并有过敏现象(如瘙痒、出现密集小疙瘩及小水疱等),就要避免用刺激性的药物,如脚气药水(如水杨酸酊)。
如果出现发烧,局部皮肤红肿,考虑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时,就需要找医生,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内服红霉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疗。
如果遇到反复发作的脚气,或出现癣菌过敏、癣菌疹,或者慢性角度增厚型脚气,或合并甲癣(灰指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如兰美抒、斯皮仁诺等)。
足癣虽说不上是什么大病,现在已有很多药物能将其治好,但令人烦恼的是此病极易复发或再感染,所以治疗要彻底,不要见皮损稍有好转就停药。即使已经治愈,也应注意远离传染源,不要再被感染上。
作者简介:
陈学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银屑病研究会顾问、红斑狼疮研究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曾多次荣获国家和地方级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科疑难病及结缔组织病。
积极预防 让脚气走开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教授 叶顺章
脚气是一种传染病,而且由于真菌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命力很强,因此它是一种十分顽固的传染病。预防脚气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也应从治愈病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体免疫力三方面着手,其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重点。
首先,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脚气病人的皮损和污染物,包括不使用公用的毛巾、拖鞋和脚盆等物品。这些物品,用的人多,如果被脚气病人用过便会沾上真菌,健康人再用时脚上也就可能沾上真菌,如条件合适,真菌就会在接触部位繁殖起来,脚气便应运而生。所以,如外出旅游或出差,最好自带用具或使用一次性用品。去公共浴室洗澡应选择淋浴,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拖鞋,切莫坐在公用池边上,或用公用的毛巾擦脚。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应用净水冲洗,并重点冲洗趾缝部位,然后及时擦干,以减少真菌生长的机会。
其次,不穿或少穿不透气的鞋,尽量少穿尼龙袜。因为这些鞋袜不利于汗液的吸收与蒸发,容易形成温暖潮湿的环境,促进真菌生长。对有足部多汗的人,治疗足汗也是预防脚气的有效方法,可用明矾或食盐25克加温热水四大杯,待溶解后泡脚,每日1~2次,此法可减少脚汗,经常使用,可起到预防脚气的良好效果。对于那些由于职业的关系,不得不穿胶鞋、胶靴的人来说,下班后应该换穿上布鞋、拖鞋或光脚(夏季),尽量保持足部干燥,湿鞋应设法及时烘烤干。
现在青年学生十分喜爱穿运动鞋,而困扰他们的是,经常穿运动鞋也容易患上脚气,对于酷爱穿运动鞋的人而言,怎样预防脚气呢?办法很简单,要经常保持鞋内清洁干燥,做到常刷洗,晚上脱下鞋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最好买些脱水矾(即无水明矾)或无水氯化钙,用纱布包好,晚上放在鞋内吸潮,次日早上再把纱布放在密闭容器内,以备再用,这样就可以天天穿上干燥的运动鞋了。
此外,应搞好环境卫生,家庭中如有患脚气的人,其用具应注意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脚、勤换袜,鞋袜及擦脚巾经常曝晒,注意保持干燥。市售的防癣袜、防癣鞋等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密切接触皮损处,故仅可作为防治的方法之一。
最后,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皮肤的抗病能力,也对预防脚气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
叶顺章,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全国性病和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教授、研究员。兼任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和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杂志》编委。对各类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解惑篇
问:脚气与灰指(趾)甲有何关系?
潘卫利主任医师:灰指甲医学名称是甲癣,脚趾甲比手指甲感染更常见。脚趾甲癣通常由足癣(即脚气)感染而来,而手指甲感染则常常继发于手癣、头癣或体癣。另一方面,当脚气被治好以后,如果灰指(趾)甲没有好,那么它就是一个真菌的“仓库”,这里的真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依然可以引起皮肤感染,导致脚气再次发生。因此,脚气和灰指(趾)甲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两种疾病都进行彻底治疗,以减少复发。
问:脚气病和脚气是不是一回事?
叶顺章教授:脚气病与脚气,虽然只差一个字,却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疾病,决不能混为一谈。医学上把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脚气病,它是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而脚气却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病因与表现完全不同,故二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问:有广告称,用“脚癣一次净”可以根治脚气,这是真的吗?
陈学荣教授:“脚癣一次净”是一种老药,它有脱皮、止痒等功能,它的成分推测为水杨酸一类的药物,对脚气的治疗有一定作用。但是它的名称有一点夸张,说它一次就能根治脚气显然有些言过其实。
问:脚气会相互传染吗?会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吗?
潘卫利主任医师:脚气可以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感染,也可以通过拖鞋、毛巾等物品的共用而相互传染。当然,这种传播不像其他急性传染病那样迅速,而是缓慢地发生。脚气可以通过手的搔抓接触而在身体其他部位将真菌传播开来,如手癣、体癣和股癣等。反过来,这些部位的真菌感染又会使治愈的脚气重新感染真菌。
问:阿司匹林粉能治脚气吗?
陈学荣教授: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它有与水杨酸相似的作用,用本品粉末撒布足部,可以起到治疗脚气的作用。用阿司匹林酸剂,也可以外用治疗脚气(主要是脱屑型脚气)。
问:为什么得脚气的人,脚特别臭?有什么方法可以除臭?
叶顺章教授:脚气发生时,真菌生长会产生一些气味,特别是被细菌感染后,分解蛋白,会产生一股令人作呕的臭气,中医称为“臭田螺”味。这种患者应先治好继发的细菌感染,平时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脚,既可起到杀菌作用,也有助于除臭。双足或多处有皮损的,应同时治疗。
□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潘卫利
脚气是一种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医学上把它称为足癣。早在1839年,科学家们就发现,有一种叫做舍恩莱毛癣菌的真菌,能够引起人类疾病,它是第一个被证实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比人类认识细菌感染还要早。但从那以后,真菌引起的疾病并没有被人类真正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在南太平洋潮湿地带作战的美军被发现大量患有皮肤真菌感染时,人们才对这类皮肤浅部真菌感染重视起来。经研究证实,真菌便是引发脚气的主要原因。
引起脚气的真菌叫皮肤癣菌, 是一种喜欢生活在皮肤角质层中的真菌。它们有一些生活在土壤里,称为亲土性真菌;有一些生活在动物皮毛上,称为亲动物性真菌;另一些自然生活在人的皮毛中,称为亲人性真菌。这三类真菌都可以感染人类,因为感染途径太多,我们的皮肤真菌感染才常常会复发。随着生活的日益现代化,虽然许多地方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加剧,洗澡堂、足浴馆一家又一家,这些环境不但非常有利于真菌的生存繁殖,而且给真菌传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脚气最常见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累,目前其流行人群正在扩大,青少年的发病率有所增长。如果在污染的地面上赤脚行走,常易感染足癣,致病真菌在人类皮屑中可以存在超过12个月,当接触了这些含菌皮屑,就可受到感染。脚汗多和穿不透气的鞋袜,也是易患脚气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常常会发现,脚气在同一家族的成员中流行,但有时夫妻相互之间却并没有因生活的密切接触,而使另一方感染脚气。这就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一定条件下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这种易感性是遗传决定的;另外,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也容易患脚气或使原有脚气加重,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或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等。
现在,随着天气变热,脚气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真菌学家吴绍熙教授率领研究人员,去徐州权台煤矿进行“煤矿工人足癣综合防治研究”。煤矿工人长期在几百米以下的地下矿井中作业,由于井内温暖潮湿,工人们长期穿着长筒雨靴,回到地面后又赤脚在更衣室及澡堂中走来走去,因此,脚气的患病率非常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课题组专家将杀真菌药物拌在锯木屑中,每个矿工下井时抓一把有药的锯木屑放入雨靴中,通过一段时间,起到了非常好的防治脚气的作用。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到,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在热带亚热带,特别是雨季,皮肤真菌感染率非常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天气开始变热时,脚气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的原因。
类型不同,表现各异
□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潘卫利
一般来说,脚气被分为以下三种临床类型:
急性或慢性趾间感染:是足癣最常见的类型,常包括丘疹鳞屑型和浸渍糜烂型。以瘙痒、脱屑、浸渍和趾蹼裂口为特征,瘙痒可轻可重。在白色浸渍糜烂的皮肤下可出现发红和渗出,有时还发出令人厌恶的气味。第3~4趾和第4~5趾间最常受累,但也可以传播到脚的相邻部位,包括趾甲。
慢性角化过度型:感染是在淡红色皮肤上覆盖白色细碎鳞屑,见不到水疱和脓疱。角化过度通常只限于脚跟、脚底和脚的侧边。这种类型的足癣,患处皮肤常常是干燥的,而且没有什么瘙痒症状。
水疱型:感染以形成水疱为特征,通常开始于脚底、脚弓和脚趾间隙。水疱大小不等,可以单独存在或融合成大疱,疱内充满清澈的液体。当水疱破裂后,留下一个不整齐的环状边缘。这种类型的脚气往往瘙痒很剧烈。由于瘙痒严重,患者常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糜烂、肿胀和疼痛,影响走路,严重时可引起下肢丹毒和淋巴结炎等合并症。
脚气通常都是双侧同时发生,而手癣却往往是单侧出现,这是一个现代科学至今还不能解释的令人迷惑的现象。脚气的瘙痒是令人十分烦恼的症状,它实际上是人体排异反应的一种表现。当皮肤癣菌侵犯皮肤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通过释放很多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生物活性物质来抵抗真菌,限制其繁殖。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有一些(如组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剧烈的瘙痒。当这种反应激烈时,就会出现剧烈的瘙痒,但时间长了,人体便会逐渐适应这类真菌,瘙痒的感觉也就变轻,甚至完全消失。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脚气没有急性发作的时候,虽然也存在皮肤损害,却往往不痒,如冬季,脚气就不太活动,多数人都没有感觉,人们还以为脚气已经自愈。但当天气转热,真菌又开始大量繁殖,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皮肤的急性期损害。此外,不少脚气患者常伴发霉菌、念珠菌和细菌感染,这时往往导致损害加重和皮损范围扩大,当细菌通过脚气的破损皮肤进入组织深部,就会发生局部红肿和皮肤表面温度增高,此时出现的会是明显的疼痛而不是瘙痒。
作者简介:
潘卫利,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国际皮肤医疗美容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会分会秘书长,浙江省皮肤病医院名誉专家。任中华性传播感染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国常见皮肤病图谱》主编、《主治医师提高丛书——皮肤病学》副主编,参与编辑《英汉皮肤病、性病、真菌学词典》、《皮肤病学原理》、《皮肤毒理学》(英文版)、皮肤性病学教科书(华东版)。从事皮肤病临床研究工作二十年,特别擅长皮肤医疗美容、治疗皮肤真菌病和性传播疾病。
与脚气反复抗争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教授 陈学荣
脚气为何反复发作在通常情况下,脚气的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会存活在皮肤鳞屑或鞋袜中,当遇到潮湿温暖的环境,真菌又会大量繁殖,导致脚气复发。还有一部分人不注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就算脚气已被治愈,一旦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使用他人的脚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脚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导致脚气复发。因此,反复发作成为脚气的一大特色。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脚气是小毛病,不影响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治不治都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脚气既影响日常生活,又影响个人形象,而且容易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还容易传染给家人,严重时还可导致继发性感染。所以,患了脚气一定要认真治疗。
怎样治疗才彻底
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状较轻的脚气可以外用抗真菌药如兰美抒、美克或派瑞松软膏等。但如果是慢性脚气,皮肤肥厚角化,用一般外用药达不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为了彻底根治脚气,可以内服兰美抒或斯皮仁诺(伊曲康唑),但这两种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把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此外,脚气有不同的类型,在治疗上也不尽相同。但往往有不少不负责任的医生,在治疗脚气时,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脚气类型,随便拿上一些脚气药水就给病人用,结果却适得其反,使病人病情加重,愈治愈坏。有时甚至会引发新的并发症,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或诱发癣菌疹等,使病情不可收拾。因此要根据脚气的不同类型,分析病情进行治疗。
水疱型脚气,要选择既有抗过敏作用,又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如派瑞松、益肤清、酮康王等,剂型要选择霜剂,要避免用酒精制剂(如脚气水、韦氏洗剂等),避免因此而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有大量水疱,且出现浸渍、糜烂,可以用复方硫酸铜液1:20泡足,也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泡脚。
角化过度型,可用脚癣药膏或1%~3%克霉唑霜等。
如果是趾间感染,应先用脚气粉等,待皮损收干脱皮后,再用克霉唑霜或槿皮酊等药。也可以用派瑞松、益肤清、兰美抒(丁克)、美克等膏剂涂搽。
如果合并有过敏现象(如瘙痒、出现密集小疙瘩及小水疱等),就要避免用刺激性的药物,如脚气药水(如水杨酸酊)。
如果出现发烧,局部皮肤红肿,考虑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时,就需要找医生,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内服红霉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疗。
如果遇到反复发作的脚气,或出现癣菌过敏、癣菌疹,或者慢性角度增厚型脚气,或合并甲癣(灰指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如兰美抒、斯皮仁诺等)。
足癣虽说不上是什么大病,现在已有很多药物能将其治好,但令人烦恼的是此病极易复发或再感染,所以治疗要彻底,不要见皮损稍有好转就停药。即使已经治愈,也应注意远离传染源,不要再被感染上。
作者简介:
陈学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银屑病研究会顾问、红斑狼疮研究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曾多次荣获国家和地方级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科疑难病及结缔组织病。
积极预防 让脚气走开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教授 叶顺章
脚气是一种传染病,而且由于真菌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命力很强,因此它是一种十分顽固的传染病。预防脚气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也应从治愈病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体免疫力三方面着手,其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重点。
首先,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脚气病人的皮损和污染物,包括不使用公用的毛巾、拖鞋和脚盆等物品。这些物品,用的人多,如果被脚气病人用过便会沾上真菌,健康人再用时脚上也就可能沾上真菌,如条件合适,真菌就会在接触部位繁殖起来,脚气便应运而生。所以,如外出旅游或出差,最好自带用具或使用一次性用品。去公共浴室洗澡应选择淋浴,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拖鞋,切莫坐在公用池边上,或用公用的毛巾擦脚。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应用净水冲洗,并重点冲洗趾缝部位,然后及时擦干,以减少真菌生长的机会。
其次,不穿或少穿不透气的鞋,尽量少穿尼龙袜。因为这些鞋袜不利于汗液的吸收与蒸发,容易形成温暖潮湿的环境,促进真菌生长。对有足部多汗的人,治疗足汗也是预防脚气的有效方法,可用明矾或食盐25克加温热水四大杯,待溶解后泡脚,每日1~2次,此法可减少脚汗,经常使用,可起到预防脚气的良好效果。对于那些由于职业的关系,不得不穿胶鞋、胶靴的人来说,下班后应该换穿上布鞋、拖鞋或光脚(夏季),尽量保持足部干燥,湿鞋应设法及时烘烤干。
现在青年学生十分喜爱穿运动鞋,而困扰他们的是,经常穿运动鞋也容易患上脚气,对于酷爱穿运动鞋的人而言,怎样预防脚气呢?办法很简单,要经常保持鞋内清洁干燥,做到常刷洗,晚上脱下鞋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最好买些脱水矾(即无水明矾)或无水氯化钙,用纱布包好,晚上放在鞋内吸潮,次日早上再把纱布放在密闭容器内,以备再用,这样就可以天天穿上干燥的运动鞋了。
此外,应搞好环境卫生,家庭中如有患脚气的人,其用具应注意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脚、勤换袜,鞋袜及擦脚巾经常曝晒,注意保持干燥。市售的防癣袜、防癣鞋等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密切接触皮损处,故仅可作为防治的方法之一。
最后,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皮肤的抗病能力,也对预防脚气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
叶顺章,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全国性病和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教授、研究员。兼任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和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杂志》编委。对各类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解惑篇
问:脚气与灰指(趾)甲有何关系?
潘卫利主任医师:灰指甲医学名称是甲癣,脚趾甲比手指甲感染更常见。脚趾甲癣通常由足癣(即脚气)感染而来,而手指甲感染则常常继发于手癣、头癣或体癣。另一方面,当脚气被治好以后,如果灰指(趾)甲没有好,那么它就是一个真菌的“仓库”,这里的真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依然可以引起皮肤感染,导致脚气再次发生。因此,脚气和灰指(趾)甲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两种疾病都进行彻底治疗,以减少复发。
问:脚气病和脚气是不是一回事?
叶顺章教授:脚气病与脚气,虽然只差一个字,却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疾病,决不能混为一谈。医学上把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脚气病,它是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而脚气却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病因与表现完全不同,故二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问:有广告称,用“脚癣一次净”可以根治脚气,这是真的吗?
陈学荣教授:“脚癣一次净”是一种老药,它有脱皮、止痒等功能,它的成分推测为水杨酸一类的药物,对脚气的治疗有一定作用。但是它的名称有一点夸张,说它一次就能根治脚气显然有些言过其实。
问:脚气会相互传染吗?会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吗?
潘卫利主任医师:脚气可以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感染,也可以通过拖鞋、毛巾等物品的共用而相互传染。当然,这种传播不像其他急性传染病那样迅速,而是缓慢地发生。脚气可以通过手的搔抓接触而在身体其他部位将真菌传播开来,如手癣、体癣和股癣等。反过来,这些部位的真菌感染又会使治愈的脚气重新感染真菌。
问:阿司匹林粉能治脚气吗?
陈学荣教授: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它有与水杨酸相似的作用,用本品粉末撒布足部,可以起到治疗脚气的作用。用阿司匹林酸剂,也可以外用治疗脚气(主要是脱屑型脚气)。
问:为什么得脚气的人,脚特别臭?有什么方法可以除臭?
叶顺章教授:脚气发生时,真菌生长会产生一些气味,特别是被细菌感染后,分解蛋白,会产生一股令人作呕的臭气,中医称为“臭田螺”味。这种患者应先治好继发的细菌感染,平时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脚,既可起到杀菌作用,也有助于除臭。双足或多处有皮损的,应同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