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的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够成熟,创业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我们从增强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指导等几方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就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自主创业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高校学制应更加富有弹性,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就业方式之一!
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
创业意识是个体根据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引发的创业意愿,是进行创业行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创业意识包涵四个要素,即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创业的需要: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尤其是经济上的独立,希望自己可以作为社会成员负担起经济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创业行动本身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希望通过创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既是创业需要也是创业动机的体现。从高校开展的创业指导活动时大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他们中大多数都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情况,极大地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兴趣。由于大学生目前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在校期间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想偏向于个人化与近期化。创业理想还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完成标准,一切只是依照个人感觉。大学生们有创业理想,但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以上就是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
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财力和物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创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息息相关。就目前的表现来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硬件方面普遍比较缺乏:大学生的主要接触对象是学生,与创业需要接触到的对象相比过于简单。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的资助,用途是生活开支,很难有多余的财力与物力来支持其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软件方面也不太乐观,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在锻炼阶段,繁重的学业任务使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机会去进行创业实践,有些大学生在初次创业中遭遇失败便不再愿意继续尝试与努力,缺乏坚韧的创业意志,创业素质有待提升。各高校有开展各种各样的以创业为主题的培训或讲座,大学生可以在这些场合学习到一些创业知识,但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靠这些举措的大学生很难掌握充足的专业技能,直接导致大部分初次创业的大学生会遭遇到创业失败,这都是创业软件方面不足的体现。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个人能力是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时所表出来的素质,不同的人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但个人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实践得以培养与提高的。
1.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1996年,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都可享受国家的“包分配”制度,这让大学生群体形成了大学毕业后就是要进入传统工作岗位的潜在意识。即使到了今天,这依然是大学生的最主要的就业方式。然而,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极大,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必然成为就业趋势,了解这一现实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2.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普遍缺乏理论与实践,家庭、学校、国家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家长可在长期的生活中观察大学生的在创业方面特点、特长,知其足亦知其不足,充分运用家庭亲属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前期的实践锻炼。学校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课程。目前国家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相应的资金扶持方式,但还应增强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3.拓宽大学生的创业途径
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途径主要依靠自己生活所见所闻得以确定,但也有一些高校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又一新兴途径。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这些创新能力是大型企业或公司的发展动力,国家应鼓励或促进大型公司或企业与大学生创业的合作。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浅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程学新,欧阳润.《企业经济》,2009
[2]《浅谈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卢明霞.《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就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自主创业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高校学制应更加富有弹性,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就业方式之一!
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
创业意识是个体根据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引发的创业意愿,是进行创业行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创业意识包涵四个要素,即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创业的需要: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尤其是经济上的独立,希望自己可以作为社会成员负担起经济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创业行动本身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希望通过创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既是创业需要也是创业动机的体现。从高校开展的创业指导活动时大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他们中大多数都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情况,极大地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兴趣。由于大学生目前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在校期间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想偏向于个人化与近期化。创业理想还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完成标准,一切只是依照个人感觉。大学生们有创业理想,但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以上就是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
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财力和物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创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息息相关。就目前的表现来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硬件方面普遍比较缺乏:大学生的主要接触对象是学生,与创业需要接触到的对象相比过于简单。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的资助,用途是生活开支,很难有多余的财力与物力来支持其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软件方面也不太乐观,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在锻炼阶段,繁重的学业任务使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机会去进行创业实践,有些大学生在初次创业中遭遇失败便不再愿意继续尝试与努力,缺乏坚韧的创业意志,创业素质有待提升。各高校有开展各种各样的以创业为主题的培训或讲座,大学生可以在这些场合学习到一些创业知识,但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靠这些举措的大学生很难掌握充足的专业技能,直接导致大部分初次创业的大学生会遭遇到创业失败,这都是创业软件方面不足的体现。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个人能力是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时所表出来的素质,不同的人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但个人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实践得以培养与提高的。
1.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1996年,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都可享受国家的“包分配”制度,这让大学生群体形成了大学毕业后就是要进入传统工作岗位的潜在意识。即使到了今天,这依然是大学生的最主要的就业方式。然而,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极大,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必然成为就业趋势,了解这一现实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2.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普遍缺乏理论与实践,家庭、学校、国家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家长可在长期的生活中观察大学生的在创业方面特点、特长,知其足亦知其不足,充分运用家庭亲属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前期的实践锻炼。学校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课程。目前国家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相应的资金扶持方式,但还应增强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3.拓宽大学生的创业途径
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途径主要依靠自己生活所见所闻得以确定,但也有一些高校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又一新兴途径。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这些创新能力是大型企业或公司的发展动力,国家应鼓励或促进大型公司或企业与大学生创业的合作。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浅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程学新,欧阳润.《企业经济》,2009
[2]《浅谈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卢明霞.《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