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南联大算学系的办学特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人才辈出,尤其是以理学院代表的理工科更是人才济济,本文以算学系为例,通过分析算学系教师资源,课程设置和科研等几方面,探索联大数学系的办学特色以及对于目前大学数学系办学的启示。
  关键词:西南联大;算学系;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17-0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虽然只仅仅存在的了九年(包括长沙临时大学时期)。但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学术成就。而其中以理科科系最具代表系,如今很多早已经成名的科学家都出自联大理学院,如杨振宁、李政道、黄昆、朱光亚、邓稼先。联大理学院算学系为数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得不说与算学系独特的办学模式密切相关。本文就联大算学系的师资、教材选取、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的做一研究,探索算学系办学特色。
  一、算学系师资力量
  西南联大的算学系由北大(数学系)、清华和南开算学系组成。这三个算学系占据当时算学研究中心的一半。据1943年统计当时算学系任教的教师共有24人,其中教授10人(北大4人,清华4人、南开3人),副教授一人(北大),讲师2人,教员3人,助教9人。教授中全部具有留学背景,这其中留美7人,留德4人,留英1人。从学历上看,教授中有10人获得了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而讲师和助教大多是三校优秀的毕业生(含研究生)。从教师年龄结构分析,年过50的只有姜立夫一人,过40岁的也只有3人,大多数教师30-40岁,整个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7岁,可谓年富力强。
  算学系的教师在数学科研领域各有专长。姜立夫教授主要微分几何学与函数论,他的学生中很多成为了数学家,如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杨武之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江泽涵教授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创始人。著名数学家是华罗庚教授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被冠以他名字如:“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等。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形式和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许宝騄教授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通过对算学系教师队伍的梳理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师中,教授所占比例接近整个教师数量的一半,而教授大多有留学背景且多有博士学位,这些经历使得算学系在教学风格上更接近于欧美,也保障了算学系的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业余素质。这些教授又分别在不同的数学研究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在教学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全面的知识。同期算学系的学生只有31人,教师与学生数量上也很接近,使得算学系在教学中很好的开展点对点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二、教材选取
  算学系的教材选取基本上是欧美原版的数学教材与自编教材,这点与教育部统一教材的政策相悖,也体现了联大学术自由的精神。联大算学系使用欧美原版教材情况见表1:
  上表所列课程多为算学系必修课,由此可见算学系必修课使用教材的重点是国外数学专家的专著。而算学系选修课大多数都是教师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开设的,其教材也多是教师自己所编。如:华罗庚教授开设的解析数论、素数分布及ζ函数、行列式及方阵、连续群论、多元函数论等课程。陈省身教授关于几何学、拓扑学的课开设了6门选修:黎曼几何、射影微分几何、高等微分几何、投影几何、罗网几何、形势几何等。这些课程都是教师研究的专长,其教材也是教师对于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
  算学系教材和参考书多选取欧美原版,体现了算学系双语教学特色。当时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数学教育领域在中国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尚没有这方面较高的学术成果,故算学系选择欧美原著教材与国际高等数学教育接轨。算学系教授几乎全部为欧美留学生,精通英、德、法等几国语言。能够精确的讲解欧美原著的内容,并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如批语和考试中也使用英文。这样不仅可以向学生讲解和传授最新的国际数学研究动态和成果,而且对于学生了解欧美文化和提高外语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据联大算学系学生徐利治回忆联大算学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能用英文写数学论文,可见双语教学对于算学系学生的影响之大。
  三、课程设置特色
  算学系的的课程遵循联大的课程设置模式包括三部分:共同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除了上述三方面外算学系还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讨论班。
  算学系必修课程有共同必修课:国文、英文、普通物理学、微积分、中国通史、伦理学、经济学概论、普通化学,体育等。这些课程大多开设在算学系一二年级。专业必修课有:高等算学、高等几何、高等代数、微积方程、高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复变函数论、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式论。
  从算学系的必修课程可以看出,第一,算学系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通识教育。一二年级的必修课有8门是非算学专业的,这8门课分别涉及了文、史、理、商四大学科,共50个学分,而算学系四年总共修满132学分。可见算学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其他基础学科,使学生能够文理互溶,不仅能够成为数学方面的专家,而且具有广博的基础科学知识和较强的综合适应能力。算学系的通识教育对学生的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算学系毕业生徐利治谈到国文课曾说“我觉得学一些国文是有好处的。一般情况下,高中毕业后一个人的文笔好坏就已定了下来。大学时代为理工科学生安排国文课,当然可以增大学生的词汇量,但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因而,我认为将国文课列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算学系重视基础教育。作为数学基础的“三高”的高等代数、高等几何、高等微积分是算学系就最重视的课程,在必修课的学分比重也很高。这些的课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分布于这三个分支的其他高深数学的基础,而且对新兴的数学学科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课程的基础的代课老师都是该专业非常有成就的,如高等几何课教师就是陈省身教授。由于重视基础教育使得算学系后来的学习研究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算学系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   算学系的选修课非常多,可分为5个大类,分别是: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概率、理论力学。据统计算学系先后开设过31门选修课,这在理学院各科系中也是最多的。
  算学系选课原则是学生根据的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但对于选课的学分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学生须在本科阶段保证选到足够的选修课才可以的毕业。这样的选课制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又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这些课程的是任课老师的专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才能,通过自编教材和讲义使得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授课内容,所以算学系的选修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算学系的选课还表现出灵活性。这个灵活性不仅表现在系内的选课上还体现在外系学生对算学系课程的选择,以及算学系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选择。由于学生对于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很大,也促使学生在学生中积极性很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渐养成了。总得来说这种学习行为与学习目也为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算学系的选修课在设置上具有连续而不重复的特点。对于一个类型的课程往往是从基础逐渐扩展,所以一个大类的课程每年都开设不同的课。如陈省身教授陈省身教授关于几何学、拓扑学的课开设了6门,这6门课从1937年开始到1943年,每年几乎只开一门新课。黎曼几何(1937-1938)、射影微分几何(1940-1941)、高等微分几何(1941-1942)、投影几何(1941下学期)、罗网几何(1942-1943)、形势几何(1941-1942)。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对该领域知识递进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算学系除了必修和选修课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讨论班。讨论班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课程,在整个理学院也只有算学系开设过。讨论班不是常设的,是教师对某个专题的讲座,参加的学生可以和老师对这个专题进行自由讨论。
  四、结语
  通过对联大算学系办学特色的梳理,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有许多反思。
  (一)现在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实行了文理分科,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理科学生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不足。而在目前大学本科阶段的理科主要的课程任然是以本专业和自然科学为主,但作为母语的中文水平未得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缺失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是极不利的.因此,高校理科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开设“大学语文”、“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二)很多高校也在倡导与国际接轨采用双语教学,但成效却并不显著。原因当然有很多的方面,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对于使用外语教授该课程时把握不足,有的是外语水平导致的,有的则是对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导致的。这种形式上的双语教学自然不能有良好的效果。反观联大算学系的双语教学,由于老师有足够的能力驾驭使得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算学系的讨论班对于现在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有很大的启示。以笔者所在专业的课程为例,目前的课程主要还是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如果在教学中引入讨论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大家可以对于知识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的课程更具价值。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大合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徐利治.西南联大数学名师的“治学经验之谈”及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2,(3).
  [3]徐利治.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J].中国科技史料,2004,25(2).
  [4]高建国.西南联大课程设置中的通识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
  [5]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华、南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家住海淀区的金先生,今年64岁,从去年冬天开始,身体比以前显得更加的年轻强壮,如白发渐渐变黑、脸上老年斑变浅,气色越来越好。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看上去比以前年轻了不少。老金的本子上详细的记载了他一年来的身体变化,主要有八个方面:  1、十多年的失眠消失了。睡觉特别香;2、便秘也奇迹般的完全好了;3、尿频、夜尿多的现象明显好转;4、食欲大增,打嗝和饱腹感没了;5、轻度的脑动脉硬化消失,白天打嗑
期刊
亚洲首富李嘉诚5月25日出席旗下公司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东会后,向传媒披露他的财产分配。在发布会上,李嘉诚表示,至今他仍没想过退休,自己最近身体很好,目前公司有一班优秀的管理人才,如果自己休假两个月去旅行,相信有长子李泽钜及一班同事打理,一定也管理得很好。李嘉诚分家产方法是:将财产和主业留给办事稳重的李泽钜,而全力扶持李泽楷创业,去收购有潜质的公司。李嘉诚认为他这样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两个儿子的认可
期刊
他一生只爱过—个女人,他对亡妻的那份痴情,让首相丘吉尔也感动得向他敬礼;他总是戴着一顶坦克贝雷帽,以此表明:时刻不忘自己也是一名士兵;他喜欢跟人打赌,一次,竟赢了美军一架“空中堡垒”轰炸机和全部机组人员的支配权;作为盟军统帅,他成功地实施了诺曼底登陆;他爱兵如子,曾为自己的士兵泪流满面;冷战时期,他曾两次访华,并非要送刘少奇主席一包香烟……他就是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  他的痴情感动了丘吉尔  1
期刊
决定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  9月下旬,“四人帮”垂涎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宝座,连日“逼宫”,锋芒毕露。叶剑英进一步周密考虑粉碎“四人帮”的战略决策。有人曾设想召开中央会议来解决“四人帮”问题。叶剑英分析党和“四人帮”斗争的形势、性质和特点,认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是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的“四人帮”,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的目标是篡夺最高领导权。他们作恶多端,人心丧尽,极为孤立,且极
期刊
在广州的历史上,有些事情虽是偶然,但也会成为永远的遗憾。1956年,安徽籍的中年妇女陈子美和丈夫李焕照全家,从上海迁居广州。“文化大革命”时。陈子美被打成反革命牛鬼蛇神和“中国最大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孝子贤孙”,关进牛棚,批斗游街,遭受种种折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深夜,珠江口这位年近60,遍体鳞伤、披头散发的陈子美,用了她一生的积蓄和首饰,秘密请人把自己绑在一只汽油桶上,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偷渡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展了“大三线”建设。彭德怀元帅曾任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他深入群众、作风严谨、实事求是,深得“三线建设”职工的爱戴。在职工们的印象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随和、平易近人,但却有一件事除外——那一次,他坚决地拒绝了与彭真等人合影的要求。可能至今,仍有很多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还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彭真风尘仆仆来到蓉城  1966年3月的一天,时任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接到通知,让
期刊
宋祖英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身穿的镶嵌着20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的礼服,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央视春晚大部分的演出服,还有李冰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穿的那条“百福裙”,全部出自她的工作室,伴着春雨记者来到位于在北五环的郭培工作室,一进门每一处的精心设计,处处散发出女人味儿,采访前尽管郭培很忙,她还是坚持让助理带着记者到楼上的“工厂”参观,郭培正在为一场“中国新娘”着紧张的准备,二楼、三楼各个工种的工人都在忙
期刊
汶川地震捐献一个亿,玉树地震捐献1.1个亿,一个具有如此高尚情操的商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如此“罪孽深重”的人呢?陈鸿道曾用一系列的慷慨施舍、捐助之举,告诉世人本企业家绝非浪得虚名。可是这样的大发慈悲,这样的一次次感动国人,如今却出了问题。他行贿的魔影,遮蔽住了公平的续签协议的阳光,他以300万的贿赂,每年将造成国有资产蝼蚁溃坝般的损失。这种行为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是严重的犯罪。  这个道理陈鸿道心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现,大学生就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组织机构的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已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谨就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剖析,积极主动地探索应对之策,以期改善和完善高校的就业教育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高品质的就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人才的培养起到深层次的推动作用。从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文化的角度探索高职人才的培养,以“三阶段”即高职三年为经,以“三明”即“明道”“明智”“明用”为纬,构建全程指导、全员参与、全方位指导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三明”就业文化;就业指导;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