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迅速融入现代教育教学,其突出表现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大量教学信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双刃剑的特质越来越明显,笔者将通过教学体验谈一下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效追求。
一、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的优越性
(一)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适应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
而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兴趣的激起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已知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未知世界,从而完成自主学习。
(二)多媒体的快捷互动性,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搞了一个关于学生疑难问题处理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面对个性难题,73.4%的学生是在同学间讨论,23.7%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2.9%的同学选择对疑难问题放弃。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内向的学生,最多是教师主动找学生交流,帮助解决问题。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网络的快捷性互动性,从时间、空间、心理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性格内向的学生避免了和老师面对面的紧张和羞涩,更好地完成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业、心得及困惑及时通过网络向老师反映,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多媒体的形象性,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对知识准确性的渴求。笔者在作文复习之“写真事、抒真情”专题中,让学生写一篇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抒发真实的情感。有个学生写道:“从孩提时代,我就对大海充满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到海边,一览碧波万顷的大洋。暑假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实现了孜孜以求的梦想。那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我到连云港海边去玩。一切似乎在梦里,海浪拍打着沙滩,海鸥在海浪中嬉戏,脚掌和细沙接触,软软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大自然的造化,为人类创造了精神的栖所。……”文章写得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我在“大自然的造化”下划了一条红线。我意识到这位同学作文中有一定的虚假成分,至少他缺乏实地考查。面对这种情形,空口的说教绝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作文讲评课上,我让该同学读这篇作文,优美的语句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看到这种情形,我意识到学生们在真人真事问题上的严重性。我放映一段真实海滩的视频,学生们一个个吐着舌头,惊讶不已。我看了一眼那位写作文的同学,他的脸红了,站起来承认他是在影视的基础上虚构的故事。我肯定了他的写作才华和间接获得知识的能力,但在真人真事这一写作要求上批评了他。他保证以后写作一定通过实地考查或网络仔细取证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再也不凭空想象了。
(四)多媒体的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作为“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之一的写作文,向来是学生的弱项之一。面对作文写作,很多老师束手无策,缺乏体系。然而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广州佛山“小悦悦事件”中18个路人的无情,陈贤妹的义举,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笔者乘机整理出一组有关现场的图片,配合《祈祷》的忧伤旋律,在屏幕上放映。学生们先是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接着变成了轻轻的抽泣声。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激情澎湃地胸中,已无法承载写作的激情。笔者乘机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感受。十分钟后,一个学生读道:
小悦悦,你是自然的精灵,你是救世的仙子,你用稚嫩生命换取世人的良知。一切都是那样的偶然,一切又是那样的必然,伪善的人性让你剥得体无完肤。人们在他责中愧疚,人们在自责中叹息,世人的大爱被激起。你以个人的牺牲换取苍生对良知的发现。你悄然的离开了冷漠的世界,伪善的环境不是你栖息之所,只有天堂才配得上圣洁的你。……
诗意的语言自然地倾泻,写作似乎成了生命的必需。枯燥而畏惧的作文课因多媒体课件的介入,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的渴望。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实效的追求
(一)教学中,以课件代替板书和逻辑思维的引导。很多老师课前精心做了好多课件,上课时只能是人被僵硬课件流程奴役,无法进行逻辑思维的引导,教师成了放映员,只知道点击鼠标,甚至连极为有效的板书都淡化了。
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说过“技术能够瞬间把信息传递给全世界,但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但他却不能传递智慧。”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展开想象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多媒体课件不宜过多,要追求实效。
(二)教学中,以视频代替文本阅读。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来自电视机、放像机、摄像机等外部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自己的数字信息,从而将视频信息组合进自己的多媒体世界中。视频对象往往是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很有说服力的内容,但如果视频用的过多,或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则会喧宾夺主,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误导学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实效的基础之上,以服务语文教学为宗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A]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H]
一、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的优越性
(一)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适应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
而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兴趣的激起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已知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未知世界,从而完成自主学习。
(二)多媒体的快捷互动性,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搞了一个关于学生疑难问题处理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面对个性难题,73.4%的学生是在同学间讨论,23.7%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2.9%的同学选择对疑难问题放弃。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内向的学生,最多是教师主动找学生交流,帮助解决问题。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网络的快捷性互动性,从时间、空间、心理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性格内向的学生避免了和老师面对面的紧张和羞涩,更好地完成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业、心得及困惑及时通过网络向老师反映,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多媒体的形象性,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对知识准确性的渴求。笔者在作文复习之“写真事、抒真情”专题中,让学生写一篇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抒发真实的情感。有个学生写道:“从孩提时代,我就对大海充满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到海边,一览碧波万顷的大洋。暑假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实现了孜孜以求的梦想。那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我到连云港海边去玩。一切似乎在梦里,海浪拍打着沙滩,海鸥在海浪中嬉戏,脚掌和细沙接触,软软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大自然的造化,为人类创造了精神的栖所。……”文章写得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我在“大自然的造化”下划了一条红线。我意识到这位同学作文中有一定的虚假成分,至少他缺乏实地考查。面对这种情形,空口的说教绝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作文讲评课上,我让该同学读这篇作文,优美的语句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看到这种情形,我意识到学生们在真人真事问题上的严重性。我放映一段真实海滩的视频,学生们一个个吐着舌头,惊讶不已。我看了一眼那位写作文的同学,他的脸红了,站起来承认他是在影视的基础上虚构的故事。我肯定了他的写作才华和间接获得知识的能力,但在真人真事这一写作要求上批评了他。他保证以后写作一定通过实地考查或网络仔细取证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再也不凭空想象了。
(四)多媒体的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作为“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之一的写作文,向来是学生的弱项之一。面对作文写作,很多老师束手无策,缺乏体系。然而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广州佛山“小悦悦事件”中18个路人的无情,陈贤妹的义举,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笔者乘机整理出一组有关现场的图片,配合《祈祷》的忧伤旋律,在屏幕上放映。学生们先是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接着变成了轻轻的抽泣声。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激情澎湃地胸中,已无法承载写作的激情。笔者乘机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感受。十分钟后,一个学生读道:
小悦悦,你是自然的精灵,你是救世的仙子,你用稚嫩生命换取世人的良知。一切都是那样的偶然,一切又是那样的必然,伪善的人性让你剥得体无完肤。人们在他责中愧疚,人们在自责中叹息,世人的大爱被激起。你以个人的牺牲换取苍生对良知的发现。你悄然的离开了冷漠的世界,伪善的环境不是你栖息之所,只有天堂才配得上圣洁的你。……
诗意的语言自然地倾泻,写作似乎成了生命的必需。枯燥而畏惧的作文课因多媒体课件的介入,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的渴望。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实效的追求
(一)教学中,以课件代替板书和逻辑思维的引导。很多老师课前精心做了好多课件,上课时只能是人被僵硬课件流程奴役,无法进行逻辑思维的引导,教师成了放映员,只知道点击鼠标,甚至连极为有效的板书都淡化了。
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说过“技术能够瞬间把信息传递给全世界,但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但他却不能传递智慧。”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展开想象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多媒体课件不宜过多,要追求实效。
(二)教学中,以视频代替文本阅读。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来自电视机、放像机、摄像机等外部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自己的数字信息,从而将视频信息组合进自己的多媒体世界中。视频对象往往是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很有说服力的内容,但如果视频用的过多,或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则会喧宾夺主,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误导学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实效的基础之上,以服务语文教学为宗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A]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