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首先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克服学生习惯依赖教师讲解的思维惰性。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着重在“引”字上下功夫,做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困难让学生自己思考克服,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上说,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情绪态度。学生对自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在学习上比那些不愿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就更好。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笔者在教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课文时,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我们班有些学生不会写人,他们文章中的人物总是千人一面,没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将要学习怎样描写文物的课文,希望好好地学习,摸索出一点规律。”这简洁的几句话,不但指出了学习的重点,而且启迪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很积极、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明确方向
  
  在引导学生自学时,笔者根据新授的内容,针对每课书或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适量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提高自学效率。如教《荔枝蜜》一文时,笔者觉得课文辞章优美,文句浅显,但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及巧妙的构思却不容易。据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自学时,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根据变化过程可将文章分为几部分?②作者开始为何总不喜欢蜜蜂?后来又是什么使作者的感情受到震动,要去看蜜蜂的?最后,作者怎么会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③文章以作者对蜜蜂感情变化为线索来写,这样的构思好在哪里?学生在思考这一组有关文章线索的问题时,尽管感到有难度,却学得有兴趣,有条理。
  
  三、指导方法
  
  “会学”是构成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要做到学生会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所以,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指导他们掌握自学课文的一般方法:①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理解作者的思路——读通;②细读一突出情境抓重点,理解关键词句段——读懂;③精读一凭借情感体验语感,欣赏课文精华——读深。学生在自学时记下心得和疑难,边学边在书上圈、点、划、批、注。这样的自学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质疑问难
  
  古人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这是启发心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办法。
  起初学生提问,总是提不到点子上。经过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与课文无关的;②稍加思索自己可以独立解决的;③与课文中心内容有密切关系并有一定深度的。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质疑,笔者不是笼统肯定或否定,而是充分肯定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区别予以引导。有时在适当的地方示范生疑,告诉学生笔者读到这里是怎样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时将课后练习题作为范例,让学生模仿生疑,启发学生寻找作者提问的思路,思考作者提出问题的方法。有时全班质疑后,师生共同评议,哪些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从中让学生自己摸索规律。这样,逐步使学生从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从不会质疑到善于质疑。
  
  五、讨论小结
  
  学生质疑问难后,教师要进行引导归纳,尤其要重视组织学生讨论关键问题。讨论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小组讨论,即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全班讨论的“预热装置”,因此要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以使每个人阅读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得到贯彻。第二步全班讨论。分组讨论后,各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上汇报发言,展开全班范围内的讨论。如有不同意见。各组之间可以展开争辩。对每个问题充分发散后,再筛选集中。在讨论中,笔者作为参加者平等参加活动,或启发,或点拨,或引导,或补充,或插话,或设问,起到控制、调节的主导作用。
  讨论结束后,笔者根据课文内容,抓住要点及时做出小结。在小结后,还要让学生想一想,哪些问题已经懂了,还有哪些似是而非,根据反馈信息,再让学生阅读重点课文,使“疑团”尽解。
  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线的关系。学生掌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手中有了“金钥匙”,就有了学海泛舟的能力,就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
其他文献
中华疼痛学会本着一贯的“以人为本、为民除痛”的精神,本着推动疼痛学科建科建制、促进我国疼痛医学发展的良好意愿,在2006年“中国镇痛周”期间在全国范围发起并组织了一系列
【正】第一课时一、暖身活动走/停(约7分钟)教师摇动铃鼓,幼儿跟随铃鼓的节奏,在活动场地内走动,当铃鼓的声音停止,幼儿做出一个自定的定格动作或教师要求的动作。【指导要点
【正】文静的"蜡笔小新"小班刚开学,一个长相酷似"蜡笔小新"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有着两条黑黑的粗眉毛的"蜡笔小新"是动画片里活泼外向的小男孩,可我们班的"蜡笔小新"辰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到三岁以后,大脑发育迅速,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的语言,具备了语言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运用科学
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当地时间2007年5月14日上午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开幕,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在为期10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讨论根除脊髓灰质炎和结核
【正】设计意图蝴蝶的身体形状是对称的,翅膀上的花纹美丽多彩,很受幼儿的喜爱。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压印是一种有趣而且简单的绘画方式,蔬菜印章更是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本
我院于1996~1999年共施行乳腺癌根治术108例,其中横切口乳腺癌根治术53例,现报告如下.
摘 要:等效方法是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体验来的,他们对于等效法的认识是割裂的、分散的,往往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等效的两种物理现象应该具有相同的本质。这种错误妨碍他们对等效法的普遍性认识。实际上,等效法只有一条准则,那就是保持效果相等。  关键词:物理等效实验;等效思想;注意问题  一、等效思想及其意义  1.概念或规律中的等效思想  等效事物一般情况下有着共同性质,抽象作用下这些共性通常转换成物理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来,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