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象,是诗人情感与物象完美融合的结果,是领悟诗之精髓的通道。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诗的飘逸,诗的凝重,诗的幽僻;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英雄气概的悲凉慷慨,儿女情长的缠绵婉转,世情世事的凄清凄凉。物象万千,虚虚实实都是思;意象种种,真真幻幻总关情。
【关键词】植木;意象;情感
一、芳草凄凄情未了
杜甫曾有一首被喻为“以诗为画”的五言绝句,诗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开始,诗人便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中的大好春光,由和煦的春风,如茵的芳草和浓郁的芳香展现出来,春风、花草、馨香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人如临其境。而后紫燕衔泥,鸳鸯静睡,一派阔远明丽的景象,此诗中,芳草如茵,芳草的意象表现出悠远清新的意境,并且诗人的欢愉安适之情也以景表露。
然而,同是情藏于景,杜甫的另一首《旋夜抒怀》中芳草的意象,却完全不同。“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舟在月夜孤独的停泊。凄孤无限的情景展示了作者的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芳草在其中,当然是忧伤感情的代表。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李贺的“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李华的“宜阳城下草萋萋”等。
“叹韶光,却芳草萋萋,映楼台。”这是杜安世《山亭和》中的名句。时间如水流过,悄无痕迹,浑浑噩噩的虚度大好时光,到头来,只有那大片大片的芳草,凄凄清清,孤孤单单的映着亭台楼榭。“却芳草萋萋”,只“萋萋”二字,就把悔虚度时光之意,叹韶光不在之心,尽皆蕴涵其中。芳草,其意与“少年当及时,蹉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所含有的是同样的寓意,即人生苦短,勿虚度时光的感慨,只是前者更含蓄,更有韵味,意象内涵更为深远。
同是芳草,在苏轼的《蝶恋花》中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意蕴,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草即知音,刘向曾有“十步之泽,必有芳草”之说,意即人才处处都有,与苏词的意思相近,只在“芳草”上有所差别,可见“芳草”之意境无穷。
《楚辞》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从此,草就与别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居易有首著名的送别诗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前四句犹为出名,是歌颂草顽强生命力的不朽之句,但联系全诗来看,可体味到另外一层含义:别情如草一般深深扎根于心中。后四句变化有致,妙在精工。“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可见。“古道荒城”切题面“古原”,虽道古城荒,却因芳草的滋生而生机盎然。大地春回,如此美景良辰,却为送别之时,多么令人惆怅。满原芳草萋萋,似乎每一片叶片都饱含别情,多么意味深长。此时让人不能不想到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芳草中的离愁别绪,确实如江淹所说的“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二、杨柳青青意不尽
以“芳草”表离别之情,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那个千古名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女主人公的目光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踪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从这树上折柳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也许从那时起,柳也同芳草一样有了惜别留远之意。“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而李白曾写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风驰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熄,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清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遍洛城,细细听来却是一曲《折柳枝》,离别行旅之愁情霎时激荡起来,试问这样一个春日的夜晚,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柳”、“折柳”代表着一种习俗,一种场景,一种情绪,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唤起了一连串沉寂的回忆,也燃起了人们心底的乡情。柳已不再是单纯的柳,它有了自己独特的内涵,离情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除此,柳还有其它意蕴:
其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贺知章的《咏柳》。这里柳树有长长披拂的枝条,有千条万缕的垂丝,有细细长长的新叶,毫无疑问,它的内涵是清新欢悦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新绿柳条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也是一派愉悦之景,有声有色,这两种意境同样的新鲜而优美。
其二、“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这是李商隐的《柳》。显而易见,在这里柳的意象与上面的迥然不同。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原上,仕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起翩翩起舞,然而时当清秋,又是斜阳,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句句是情,句句都在以杨柳喻己,不都是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吗?
其三、白居易的“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的诗句,也是以柳之意象暗喻人世沧桑,但此中风格却是格外别致。
其四、“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的这句诗中,柳又以另一种姿态出现,透露出的是人们的无限伤痛与往事如烟的感慨。堤柳堆烟,常是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无情柳”,这意象是怎样的感伤惆怅!
三、松柏森森境无穷
太多的感伤,太多的惆怅会让人感觉过于纤弱愁苦,于是就需要有硬朗的气势,刚毅的风格,而表现出这些的,往往是松柏等意象。杜甫曾有《古柏行》,以古柏之刚直不屈,正气凛然,喻自我的坚贞傲岸,古柏“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的磅礴气势,在壮阔意境中,流露出“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感慨,通篇诗中古柏的形象清劲苍健,营造出一种卓然不群超迈迥拔的意境。
“锦官城外柏森森”,在这首诗中,杜甫用“柏”营造的是寂静,肃穆的场景,安谧的氛围立时出现,把诗人凭吊的心情表达出来,同时也是武侯精神的象征了。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这是欧阳修的佳句。萧瑟的西风吹过一边的画角,悲哀而衰飒,但诗人解带迎之,那胸怀何等坦荡,气宇又何等轩昂!落日余晖,照着苍劲的青松,显示出他不可凌迫的气概,诗人“倚栏”对赏,心与物俱,正是对着自己的影子沉思啊。这其中,松所表现的是何等傲岸,不可摧抑!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前者为陈师道所作,后者为严羽所作。陈诗中,绘出了一幅雪后薄云遮日,水间风拂松摇的图景;后者绘出的则是一幅青松白雪峰清暮寒的美景。相同的是,二者中松雪的意象构成的都是高雅静谧明朗清亮的意境。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不再与雪连用,描绘出的水墨青松图,却是同样的优美雅致,与唐人常建“松际露微月”,颇有相似之处。
“采柏动盈掬”,“静听松风寒”,“如听万壑松”,写松柏高风亮节的诗句多不胜数,可是同芳草、柳一样,他们所营造的意蕴并不是这样的单一。惠洪有“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的诗句。这其中用了“寒松作大夫”的典故。修竹、寒松本都是高洁坚贞品格的象征,但现在修竹仍风骨清峻,寒松却接受了大夫的封号,成为尘俗中的官宦,受人讥讽。寒松此时不再是高洁的化身,而是成了修竹的衬托者,向时的意象也已不在。
萋萋不了情,青青不尽意,森森无穷境,物象万千,意象种种。或忧或欢或痴或醉,叶底怀愁,曲中传意,临风生慕,感物伤怀,亦真亦幻,都是情。
【关键词】植木;意象;情感
一、芳草凄凄情未了
杜甫曾有一首被喻为“以诗为画”的五言绝句,诗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开始,诗人便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中的大好春光,由和煦的春风,如茵的芳草和浓郁的芳香展现出来,春风、花草、馨香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人如临其境。而后紫燕衔泥,鸳鸯静睡,一派阔远明丽的景象,此诗中,芳草如茵,芳草的意象表现出悠远清新的意境,并且诗人的欢愉安适之情也以景表露。
然而,同是情藏于景,杜甫的另一首《旋夜抒怀》中芳草的意象,却完全不同。“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舟在月夜孤独的停泊。凄孤无限的情景展示了作者的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芳草在其中,当然是忧伤感情的代表。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李贺的“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李华的“宜阳城下草萋萋”等。
“叹韶光,却芳草萋萋,映楼台。”这是杜安世《山亭和》中的名句。时间如水流过,悄无痕迹,浑浑噩噩的虚度大好时光,到头来,只有那大片大片的芳草,凄凄清清,孤孤单单的映着亭台楼榭。“却芳草萋萋”,只“萋萋”二字,就把悔虚度时光之意,叹韶光不在之心,尽皆蕴涵其中。芳草,其意与“少年当及时,蹉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所含有的是同样的寓意,即人生苦短,勿虚度时光的感慨,只是前者更含蓄,更有韵味,意象内涵更为深远。
同是芳草,在苏轼的《蝶恋花》中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意蕴,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草即知音,刘向曾有“十步之泽,必有芳草”之说,意即人才处处都有,与苏词的意思相近,只在“芳草”上有所差别,可见“芳草”之意境无穷。
《楚辞》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从此,草就与别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居易有首著名的送别诗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前四句犹为出名,是歌颂草顽强生命力的不朽之句,但联系全诗来看,可体味到另外一层含义:别情如草一般深深扎根于心中。后四句变化有致,妙在精工。“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可见。“古道荒城”切题面“古原”,虽道古城荒,却因芳草的滋生而生机盎然。大地春回,如此美景良辰,却为送别之时,多么令人惆怅。满原芳草萋萋,似乎每一片叶片都饱含别情,多么意味深长。此时让人不能不想到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芳草中的离愁别绪,确实如江淹所说的“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二、杨柳青青意不尽
以“芳草”表离别之情,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那个千古名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女主人公的目光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踪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从这树上折柳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也许从那时起,柳也同芳草一样有了惜别留远之意。“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而李白曾写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风驰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熄,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清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遍洛城,细细听来却是一曲《折柳枝》,离别行旅之愁情霎时激荡起来,试问这样一个春日的夜晚,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柳”、“折柳”代表着一种习俗,一种场景,一种情绪,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唤起了一连串沉寂的回忆,也燃起了人们心底的乡情。柳已不再是单纯的柳,它有了自己独特的内涵,离情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除此,柳还有其它意蕴:
其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贺知章的《咏柳》。这里柳树有长长披拂的枝条,有千条万缕的垂丝,有细细长长的新叶,毫无疑问,它的内涵是清新欢悦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新绿柳条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也是一派愉悦之景,有声有色,这两种意境同样的新鲜而优美。
其二、“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这是李商隐的《柳》。显而易见,在这里柳的意象与上面的迥然不同。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原上,仕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起翩翩起舞,然而时当清秋,又是斜阳,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句句是情,句句都在以杨柳喻己,不都是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吗?
其三、白居易的“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的诗句,也是以柳之意象暗喻人世沧桑,但此中风格却是格外别致。
其四、“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的这句诗中,柳又以另一种姿态出现,透露出的是人们的无限伤痛与往事如烟的感慨。堤柳堆烟,常是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无情柳”,这意象是怎样的感伤惆怅!
三、松柏森森境无穷
太多的感伤,太多的惆怅会让人感觉过于纤弱愁苦,于是就需要有硬朗的气势,刚毅的风格,而表现出这些的,往往是松柏等意象。杜甫曾有《古柏行》,以古柏之刚直不屈,正气凛然,喻自我的坚贞傲岸,古柏“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的磅礴气势,在壮阔意境中,流露出“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感慨,通篇诗中古柏的形象清劲苍健,营造出一种卓然不群超迈迥拔的意境。
“锦官城外柏森森”,在这首诗中,杜甫用“柏”营造的是寂静,肃穆的场景,安谧的氛围立时出现,把诗人凭吊的心情表达出来,同时也是武侯精神的象征了。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这是欧阳修的佳句。萧瑟的西风吹过一边的画角,悲哀而衰飒,但诗人解带迎之,那胸怀何等坦荡,气宇又何等轩昂!落日余晖,照着苍劲的青松,显示出他不可凌迫的气概,诗人“倚栏”对赏,心与物俱,正是对着自己的影子沉思啊。这其中,松所表现的是何等傲岸,不可摧抑!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前者为陈师道所作,后者为严羽所作。陈诗中,绘出了一幅雪后薄云遮日,水间风拂松摇的图景;后者绘出的则是一幅青松白雪峰清暮寒的美景。相同的是,二者中松雪的意象构成的都是高雅静谧明朗清亮的意境。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不再与雪连用,描绘出的水墨青松图,却是同样的优美雅致,与唐人常建“松际露微月”,颇有相似之处。
“采柏动盈掬”,“静听松风寒”,“如听万壑松”,写松柏高风亮节的诗句多不胜数,可是同芳草、柳一样,他们所营造的意蕴并不是这样的单一。惠洪有“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的诗句。这其中用了“寒松作大夫”的典故。修竹、寒松本都是高洁坚贞品格的象征,但现在修竹仍风骨清峻,寒松却接受了大夫的封号,成为尘俗中的官宦,受人讥讽。寒松此时不再是高洁的化身,而是成了修竹的衬托者,向时的意象也已不在。
萋萋不了情,青青不尽意,森森无穷境,物象万千,意象种种。或忧或欢或痴或醉,叶底怀愁,曲中传意,临风生慕,感物伤怀,亦真亦幻,都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