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一种平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o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实现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制订了新的教学要求。这就意味着中学教育也必须随之作出积极的调整:一方面,追求应试教育的世俗价值观是合情的;另一方面,讲求素质的理想教育观又是合理的。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成为了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笔者认为只有成为了一名合情合理的语文教师,才能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行应试教育的教学,让学生既能平稳地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又能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价值观
  
  新课改进行了两轮,语文课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现象和非语文活动依旧充斥着课堂,语文教学中的异化错位现象还很严重。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标新立異、手段花里胡哨、内容脱离文本的现象。这些课堂热闹、喧闹、吵闹,貌似生动丰富,实则既无形式的变化多姿,更乏内容的实在深刻。除此之外,那种以大张旗鼓的题海战术、理直气壮的满堂灌输、机械僵硬的死记硬背为特征的应试教育依旧存在。这些课堂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继承不多,依然一人包打天下,讲授式、问答式、练习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因为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偏重形式,过多注意新术语,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一核心;还有些教师存在着新课改是花架子不适合应试的误解,把二者对立起来,觉得还是老一套的更行之有效。
  虽然从某种角度上看,讲求素质与追求升学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两者也似乎是水火不容的对立物。其实,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两者虽有矛盾,也有统一的一面。比如,“应试”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素质教育也注重这一点;许多“素质”也要借助现代考试的测量办法来判断。有深刻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形成和提高了,应对考试时就驾轻就熟了。对于新课改,我们要深入理解,得其形更要得其意,并努力去实践。因此,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统一和谐,即在追求升学的世俗价值观和讲求素质的理想价值观之间找到双赢的平衡点,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实现升学的世俗价值观
  
  1.坚持常态教学,保持教学的真实性和质朴性
  课改之初,曾存有一些华而不实、闹而不止的误区。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标新立异,往往以新奇的形式来取悦学生,教学完全脱离了文本内容而变成了一出喧腾的表演。这不是素质教育,对应试也毫无裨益。语文教学应回到真实和质朴中去,坚持常态教学。
  坚持常态教学要求我们做到:首先,坚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相关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清新健康的人格。其次,坚持以文为本。文本是第一资源,要发挥其“例子”的作用,通过文本语言的内在魅力影响学生,通过文本中的形象来感染学生。再次,坚持基本的技能训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梁实秋先生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们也应将语文课堂回归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自然质朴的原生态的境界中去,打造适合教师的本色语文和常态课堂,放大并突出语文学科的属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追求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实现人生目标
  课堂是艺术,也是科学。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效率,语文自然不例外。有效地优化教学艺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率,取得最佳效果。在新一轮的课改号召下,不少语文教师率先打破了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造了不少效率优先兼顾素质的教学模式。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能动作用,又能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获得知识。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去,我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语文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往往把自己扮演成课堂的“编导”和“主演”而风头出尽,教学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真正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很少。从表面上看,老师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的角度看,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虽有抽象的思辨能力的训练,却少了形象感悟素质的学习。有的教师往往为了应对高考,采用题海战术,以此来训练学生,学生做起来夜以继日。最终,枯燥的学习使教师未老先衰,学生兴趣索然。其实,教师无需在时间上拼消耗,而应尽量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并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如何实现素质理想价值观
  
  1.切实推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积极性的匮乏,说到底是缺少对语文课的正确认识和热爱之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比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文本的字词句和谋篇布局,以求得新知。再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诸如朗诵比赛、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扮演课本剧、专题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与内容。
  2.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已经不能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我们面对的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充分享用了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并接受了欧风美雨在精神方面的洗礼,有着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和较为独特的心理体会。如果我们抱残守缺,是无法应对这些变化的,也不会赢得学生欢迎的。再则,从现代的语文教学理念来看,教师也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是个“杂家”,要涉猎多种自然和社会知识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触类旁通。同时,教师还要有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切合点,既要对学生的现实的功利目标负责,帮助其实现升学的世俗价值观,又要对学生的一生学习和发展负责,帮助其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合情合理的教师,才能实现育人的目标。只有具备这样的认识和境界,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可能不断登上新台阶,步入新天地。
  作者简介:洪春鸣,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马建宁,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弄清“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是属于类比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必须先厘清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这两个概念。由概念的甄别可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属于比喻论证。  【关键词】“五十步笑百步” 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来给梁惠王讲解治国之道,形象生动。可是,这“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是属于类比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就连课
据欧洲委员会官网2017年2月15日报道,“伊拉斯谟 ”将扩大覆盖范围,向全球学生和在职人员开放。“伊拉斯谟 ”是一项支持欧洲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的欧盟项目,提供147亿预算以支持400多万欧洲人出国学习、培训以及参加志愿服务。自2015年起,“伊拉斯谟 ”一直资助欧洲和世界其他大学间的学生和在职人员交流互动,而此次“伊拉斯谟 ”将延伸至全球其他非欧洲国家,进一步促进各项交流。该项目由一系列地区
【摘 要】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时代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存困境。本文对祥林嫂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释了其命运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并以此揭示了作家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祥林嫂 人物形象 悲剧意义    “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鲁迅先生创作小说的动机,作为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为我们塑造了一
阅读教学与表达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如何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诸子百家的文言篇目底蕴深厚是联姻训练的好材料,如果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情景片断,深入体悟,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就能为作文训练奠定基础。    一、引言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文学繁荣,百花齐放。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灵魂的救赎,而《逍遥游》最能
【摘 要】新课程下学生学业压力大,语文课堂流于传统,学生沉默以对,文章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了课堂教学激励学习兴趣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流行语 创新 拓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程内容和安排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课程量加大,时间紧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上课不到20分钟,有的就开始“叛变”,东倒西歪的,看课外书的,搞小动作的,甚至窃窃私语的,甚至练
【摘要】当我们在更大的背景下观照阅读教学时,国际上通行的PISA阅读评价体系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阅读教学内容当更加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同时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也当作出相应的改革,借鉴吸收国际流行的评价体系中的合理因子,以科学的评价更好地引导我们的阅读教学。总之,新语文的阅读教学必将走“大阅读”之路。  【关键词】大阅读 阅读教学 新语文
【摘 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兴趣调“动”、疑问推“动”、情境促“动”、激情感“动”、评价激“动”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五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课堂气氛 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像小学、初中那样活跃了,大多表现得很矜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呢?笔者尝试下列五种方法,颇有
【摘要】目前中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对身边可资写作的素材不会选择与运用,导致写作捉襟见肘,作文“无米下锅”。本文试图对作文素材的类型,以及写作素材的积累、选择、运用,进行探讨,指导学生将有限的材料在作文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写作 素材 选择 运用    2008年《人民教育》第5期刊登王栋生老师的文章,它以江苏04年以来的作文试题作为调侃对象,披露中学写作教学的窘况。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作文教
【摘 要】 人们追求完美,但完美的内涵,却是残缺,因为残缺,生命才会沿着追求的轨道延伸。本文对文学作品中的“缺陷美”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完美 残缺 文学审美    除了残缺美,我相信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种美能说出它诞生的具体年代。在无数人的心目中,公元1820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的某一天,但就是在那一年的米洛斯岛上,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带着“庄严的妩媚”和震
会议特稿  编者按:2019年11月25日,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全球硅谷投资公司(GSV)、新东方、好未来联合主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提供学术合作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参与。大会以“学无止境·教育为公”为主题,以“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教育与科技”“学校与社会”“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