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家乐拓宽就业路
青砖院墙围着一座座“撒拉人家”的农家乐庭院,错落有致,一眼望不到头。虽然只是初夏时节,但来这里吃饭的游客却络绎不绝。这是记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看到的景象。
近年来,循化县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餐饮、文化、休闲娱乐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逐渐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三兰巴海村村民马文明,去年10月在本村开起了一家名为“丝路风情”的农家院,每个月纯收入达2万多元。马文明兴奋地对记者说:“农家院生意还不错,每天能接待10桌以上的顾客,还吸纳了附近村子的20多名妇女就业。”
“丝路风情”农家院的服务员韩乙米娜,以前家中主要收入来自于打零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她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她略显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两个月前来这儿打工,现在每个月能挣3000元,对我们这个贫困家庭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采访中得知,在马文明的农家院里打工的20名服务员,都是村里的贫困户,这种农家乐带动附近贫困群众就业的模式已经在循化陆续推开。
据街子镇党委书记韩光明介绍,目前,三兰巴海村大大小小有28家农家院,规模以上的有3家,直接带动周边近300人就业增收。
随后,记者来到与三兰巴海村邻近的上访村,村干部介绍说:“依托骆驼泉旅游景区资源,投资542万元开工建成了上访村农家院。其中,该项目争取的扶贫资金200万元,属于全村入股的集体经济,农家院建成之后,将以租金、收益等方式为村民分红。据该村主任介绍,该项目去年10月份开工,预计年底可建成营业,届时可带动当地100名群众就业。”
如今,循化县把“农家乐”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一家家具有撒拉族风情的农家院在循化县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给当地村民拓宽了就业路。截至目前,全县共扶持发展“农家乐”116家,配套建设宾馆51家,累计有5000人通过从事乡村旅游跨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台阶。
“黄河石艺”让更多群众大有作为
黄河流经循化县境内,河中大大小小的黄河石,成了当地撒拉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法宝”。
撒拉人马德功,精明、干练,对黄河石情有独钟。2007年他创立循化县博艺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石头的自然形态制作各种黄河石画,其产品在深圳、广州、山东等各大展销会上崭露头角。
6月18日,记者走进循化县博艺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制作车间,看到来自积石镇托坝村的陕丽,一手捏着石头片,一手拿着胶棒,将一枚枚小小的石片,仔细地粘在画板上。陕丽告诉记者,她来公司将近5年,每个月有2600元的收入,目前,她正在做一幅名为《牡丹》的黄河石画。
在公司的展厅,陈列着千余件黄河石艺产品,每一颗小小的黄河石,经过工艺师的组合搭配,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动物,都栩栩如生。马德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吸纳当地240余人就业,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另有几十名员工负责到黄河岸边捡石头。去年公司完成产值3100万元,实现利润221万元,带动周边农村贫困户240户,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致富的渠道和平台。
近年来,该公司对研发的产品从造型、色彩、包装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最大化地配置农村劳动力。目前,公司拥有28项专利技术,注册商标“撒拉黄河石艺”,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民族工艺品市场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块块原本不起眼儿的石头,在工艺师的手里,绘制成各种图案,研发出多个系列的几百种山水、花卉等黄河石画旅游纪念品,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也为当地群众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青砖院墙围着一座座“撒拉人家”的农家乐庭院,错落有致,一眼望不到头。虽然只是初夏时节,但来这里吃饭的游客却络绎不绝。这是记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看到的景象。
近年来,循化县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餐饮、文化、休闲娱乐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逐渐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三兰巴海村村民马文明,去年10月在本村开起了一家名为“丝路风情”的农家院,每个月纯收入达2万多元。马文明兴奋地对记者说:“农家院生意还不错,每天能接待10桌以上的顾客,还吸纳了附近村子的20多名妇女就业。”
“丝路风情”农家院的服务员韩乙米娜,以前家中主要收入来自于打零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她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她略显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两个月前来这儿打工,现在每个月能挣3000元,对我们这个贫困家庭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采访中得知,在马文明的农家院里打工的20名服务员,都是村里的贫困户,这种农家乐带动附近贫困群众就业的模式已经在循化陆续推开。
据街子镇党委书记韩光明介绍,目前,三兰巴海村大大小小有28家农家院,规模以上的有3家,直接带动周边近300人就业增收。
随后,记者来到与三兰巴海村邻近的上访村,村干部介绍说:“依托骆驼泉旅游景区资源,投资542万元开工建成了上访村农家院。其中,该项目争取的扶贫资金200万元,属于全村入股的集体经济,农家院建成之后,将以租金、收益等方式为村民分红。据该村主任介绍,该项目去年10月份开工,预计年底可建成营业,届时可带动当地100名群众就业。”
如今,循化县把“农家乐”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一家家具有撒拉族风情的农家院在循化县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给当地村民拓宽了就业路。截至目前,全县共扶持发展“农家乐”116家,配套建设宾馆51家,累计有5000人通过从事乡村旅游跨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台阶。
“黄河石艺”让更多群众大有作为
黄河流经循化县境内,河中大大小小的黄河石,成了当地撒拉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法宝”。
撒拉人马德功,精明、干练,对黄河石情有独钟。2007年他创立循化县博艺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石头的自然形态制作各种黄河石画,其产品在深圳、广州、山东等各大展销会上崭露头角。
6月18日,记者走进循化县博艺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制作车间,看到来自积石镇托坝村的陕丽,一手捏着石头片,一手拿着胶棒,将一枚枚小小的石片,仔细地粘在画板上。陕丽告诉记者,她来公司将近5年,每个月有2600元的收入,目前,她正在做一幅名为《牡丹》的黄河石画。
在公司的展厅,陈列着千余件黄河石艺产品,每一颗小小的黄河石,经过工艺师的组合搭配,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动物,都栩栩如生。马德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吸纳当地240余人就业,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另有几十名员工负责到黄河岸边捡石头。去年公司完成产值3100万元,实现利润221万元,带动周边农村贫困户240户,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致富的渠道和平台。
近年来,该公司对研发的产品从造型、色彩、包装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最大化地配置农村劳动力。目前,公司拥有28项专利技术,注册商标“撒拉黄河石艺”,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民族工艺品市场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块块原本不起眼儿的石头,在工艺师的手里,绘制成各种图案,研发出多个系列的几百种山水、花卉等黄河石画旅游纪念品,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也为当地群众插上了致富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