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纳努克》的悬念叙事策略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方的纳努克》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纪录片的新纪元,导演弗拉哈迪除了采取了一些开创性的手法来建构纪录片外,其精心叙事策略——悬念的设置也是别具匠心。这部纪录片在纪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悬念来建构故事,使纪录片充满故事性和温情,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本文在其他学者对《北方的纳努克》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来探析导演把悬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到该纪录片中的策略。
  关键词:《北方的纳努克》;叙事策略;悬念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8-0102-03
  一、引 言
  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能够成为经典并流传下来?有学者评价其充满了人文关怀,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爱斯基摩人深深的崇敬,使其成为了经典。浙江工商大学教师李蓉曾在《纪录片专题研究》的中国慕课上说,已经过去了100年了,现在在课堂上播放《北方的纳努克》,同学们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北方的纳努克》除了具有开创影视人类学的意义,以及纳努克用了8年的时间来和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一起,去体验生活,最终用900英尺的素材精心挑选制作了这部电影外,更重要的就是它的叙事策略。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仔细揣摩这部纪录片的每个镜头,着重分析弗拉哈迪如何用悬念的“勾子”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锁在银屏上的。
   综合已有学者对《北方的纳努克》的叙事分析可知,导演弗拉哈迪是运用适当的搬演来还原事实。“纪录片不是‘照相式’的记录,是讲究一些表现手法的,《北方的纳努克》中使用了平行蒙太奇叙事”。
  “弗拉哈迪以客观真实为出发点,配合以情景再现的手法。巧妙地避免了虚构的问题,又让观众毫不察觉地将这种情景的再现插入其中,使得纪录片更具客观性和故事性,在观众看来是真实的。”但众多学者对于《北方的纳努克》中所运用的悬念提及很少。本文主要运用蔡之国的悬念理论对这部经典纪录电影的悬念手法作一梳理,这部电影之所以以纪实为基础,又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悬念的作用功不可没。
  二、《北方的纳努克》的悬念叙事策略
   纪录片的悬念主要分为结构性悬念和电视语言悬念[1],悬念是创作者在处理情节、设置冲突、展现人物命运时, 利用受众对未来发展不确定的、怀疑的、神秘的情形所持有的兴奋、期待、焦虑、好奇的心理而做的一种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1]。由于《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无声纪录片,所以它在使用悬念时主要是通过影片结构、视觉语言以及背景音乐来塑造的。
  (一 )叙事结构进行悬念建构
  1.结构性悬念
   结构性悬念是贯穿电视纪录片始终的总体悬念,其主要作用在于建构纪录片的整体框架,突出电视纪录片的总体构思,揭示其主题和思想内涵[1]。
   导演弗拉哈迪充分运用主题性悬念来结构该片,这也是该片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片的结构虽然看似是几个不相关的片段,(开场人物介绍、纳努克的交易、浮冰捕鱼、捕猎海象、建造“依格鲁”、冰屋起居、捕海豹),其实贯穿了一条主线,纳努克为了生存必须和自然作艰苦的斗争。寻找食物和建造住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每个片段之间经常用字幕来连接,以便观众能够更清楚接下来播放的内容,同时字幕也在制造着悬念。
   观众想去看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往往是想了解一个未知的世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生活在工业化城市的人们很想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类生活。纪录片第一个镜头用了一分多钟来介绍北极恶劣的天气,北冰洋上的浮冰在昏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凄凉,紧接着字幕上显示:“没有别的民族能在这个严酷的不毛之地幸存”。弗拉哈迪想通过画面和字幕将电影院的观众直接拉进严寒的北极。观众很好奇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爱斯基摩人是如何自由逍遥地生活的?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式悬念。全片的建构主要围绕纳努克一家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所以全片主要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矛盾来展开。
  2.兴奋性悬念
   兴奋性悬念通常又称小悬念,诸多小悬念穿插在纪录片中,起到铺垫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提高观众收视兴趣的作用[1]。
   纪录片开场白:“纳努克一家从自制的皮筏子上出场,有点像一些电影明星走红地毯”。随着人物一个个出场,观众也在吃惊一个这么小的船怎么可以装下这么多人?因为纳努克的生活习惯已经完全落后于当时的欧洲。因此,观众对他的很多行为感觉不解和好奇,如用嘴去咬唱片时露出的微笑,纳努克的小儿子在没有穿一件衣服的情况下和小狗在玩耍,以及小朋友因为吃多了猪油而身体不舒服等。正是由于这些反常的视觉效果,增加了该纪录片的趣味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3.倒叙建构悬念
   倒叙的结构将结果首先展示给观众,给观众对具体的过程充滿了疑惑。弗拉哈迪首先介绍了纳努克和白人交易的场景,一张张海豹、海象、北极狐的皮被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字幕显示:“纳努克一年的收获,大部分来自北极狐、海豹和海象,少数来自七只近距离遭遇的北极熊,他空手杀的令人生畏的动物,比用鱼叉杀死的还多”。观众心里立即就会产生疑惑:他是如何捕到这些凶猛的动物的?观众期望看到他捕猎物的过程。导演必须要在后续的情节中逐一揭开谜底,来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在随后的情节中,弗拉哈迪没有让观众失望,包袱被一个一个打开,观众也亲眼看到了主人公捕捉北极狐、海豹、海象等的画面。
   纳努克带领家人去捕猎时,镜头是纳努克站在一个小雪山顶上不停挥舞手中的鱼叉,观众并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因此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观众心里充满了疑惑,纳努克为什么要挥舞鱼叉?随着镜头的移动,观众逐渐看到了他的家人,他们正坐在雪橇上艰难的赶路,原来他是在给家人指挥,当发现有一只狐狸跟踪他们时,他指挥着家人绕路而走。弗拉哈迪充分运用了镜头语言来制造悬念,将一个令人很吃惊的镜头放在开始的位置,给观众一种突兀的感觉,制造悬念,引发观众思考。   (二)电视语言表现悬念
   由于《北方的纳努克》拍摄于100年前,而当时还处于无声电影时代,所以导演弗拉哈迪主要采取长镜头和平行蒙太奇来进行素材建构。由于缺少同期声,所以导演便使用了大量的字幕来连接本片,甚至制造悬念。
  1.用画面来设置悬念
   《北方的纳努克》主要是通过长镜头和平行蒙太奇来制造悬念。由于观众对爱斯基摩人生活的不了解,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导演用长镜头和主人公的视点来引导观众一步一步去揭开谜底。
   (1)长镜头制造悬念
   弗拉哈迪十分擅长长镜头的运用,在纳努克捕海豹这一情节中,在镜头中纳努克小心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走着。观众不知道纳努克为什么突然这样走路,是不是看见什么猎物了?引起了观众的紧张期待,随着紧张的背景音乐响起,纳努克将自己的叉子插入冰中,他似乎被什么猎物拽住了,可是观众并不知道冰下具体是什么动物?纳努克不停地在冰上翻跟头,又不停地招手呼喊远方的家人,可是家人还在很远的地方,观众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不知道冰下面是一个什么动物,会有如此大的力气?纳努克的家人在遥远的地方能不能来的及帮助他捕到猎物?这些都给观众带来了焦虑,他们担心纳努克能不能捕到那个猎物?以及冰下面到底是什么猎物?观众的焦虑心情随着海豹在全家人的协作下捕捞上来而松了一口气。
  (2)平行蒙太奇制造悬念
   平行蒙太奇镜头的运用,使人们在观看时充满了乐趣,例如,纳努克在建造“伊格鲁”时,纪录片不停地插入他孩子玩耍的镜头,孩子从一个大大的斜坡滑下去,给单调的造冰屋情节充入乐趣。
  2.用字幕来制造悬念
   《北方的纳努克》导演运用了大量的字幕来建构悬念,字幕的作用相当于解说词,可以由主持人直接发问制造悬念。字幕可以制造期待心理和紧张心理。
  (1)字幕制造期待心理
   当冰屋将要制作完成时,字幕上显示“还缺少最后一个东西了”。大家都在疑惑最后一个东西是什么?随着片子进一步放映时,谜底逐渐被揭开,原来是用冰块来造一扇窗户。
   例如,在他们制造冰屋时,有一个字幕,“游戏时间开始了”。观众充满了温馨的期待,到底是什么游戏开始了,随着情节的推演,原来纳努克在教孩子射杀猎物。他们在冰上做了一个小冰熊,然后小朋友用自制的小弓来射杀它。
   “在海洋辽阔的冰原,纳努克是如何捕捉海豹的,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豹必须频繁的呼吸,因此冰封海面就成了海豹的绝路,每只海豹必须在冰面上留有一个通气孔,以便在20分钟的间隔能够换气。”此段字幕给观众留下了大大的悬念,观众充满期待、迫切想要知道在全是冰的海洋,纳努克到底是如何赤手空拳来捕获海豹的呢?
   “然而狗却惹来了麻烦,耽搁了时间”。会引发观众思考狗是如何耽误时间的。
  (2)字幕制造紧张心理
   字幕使观众的情绪随着主人公即将遭遇的状况而焦灼。
   “北方飘来一块乌云,暴风雨要来了”。观众的情感瞬间忧虑起来,他们很担心,纳努克一家如何在暴风雪中渡过夜晚,后来他们因为路途的遥远不能赶回家必须在一个废弃的“伊格鲁”中休息。
   3.音乐制造悬念
   音乐可以加剧观众情感的共鸣。例如,在纳努克和朋友们捕捉海象时,海象开始在海里游泳时音乐是舒缓和浪漫的;当纳努克拿着鱼叉接近海象时音乐变得紧张起来;当海象发现人类准备逃跑,纳努克向海象投掷鱼叉时音乐达到高潮,制造出極其紧张的氛围,观众在紧张的同时却不由得去想他们到底能不能捕到海象?
  三、结 语
  一部经典的纪录片可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弗拉哈迪对纪录片的敬业精神我们不得不佩服,他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拍摄了这部纪录片。导演的叙事策略的精髓就是对爱斯基摩人的尊敬和爱,他自己只是经过了几周的简单摄影培训,就去拍摄了。他的全部叙事技巧就是对人性进行最真实的表达。
  参考文献:
  [1]蔡之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悬念[J].当代传播,2007(6):123.
  [责任编辑:武典]
  收稿日期:2020-09-21
  作者简介:金玉龙,男,河北经贸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新闻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我国社会化阅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主题,以期为今后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运用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社会化阅读研究的中文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剖析研究主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化阅读的相关研究正不断升温,在研究主题上涵盖了阅读方式、阅读平台、阅读用户、出版转型、理论探讨各个方面,能够为全民阅读和出版转型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关键
摘 要:经过题材的不断创新与模式的不断优化升级,网剧已然在影视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近年来,粉丝经济作为新的衍生产业对于网剧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粉丝效应一方面,对网络剧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粉丝的局面使其陷入了“讨好粉丝”的怪圈。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剖析网剧《陈情令》热播的原因,并总结该剧在营销方式上的特点,由此提出网剧在粉丝经济模式下的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粉丝经济;
体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幼儿的游戏质量。即使幼儿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开展体育游戏,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诸多方面的发展。那么,该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激发幼儿潜力,提高活动质量,是当下需要研究的问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因此,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体育游戏。如果教师能把幼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实际上,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游戏主题由老师确定,教师想方设法使游戏的内容朝着老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导演游戏”[1]现象依然存在,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中体现得不够充分。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发交流的主动性活动过程。[2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巨大转变。媒体不断融合发展,在信息井喷的时代,电视作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时代语境下,怎样运用电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电视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简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语境;电视语言;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