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曙光公司总裁历军来说,2010年的11月注定与往年不同,他在平静中难以掩饰期待、兴奋和激动。在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曙光即将部署在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的“星云”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三。
2010年10月,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国家863高性能计算机评测中心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联合发布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中,曙光公司共有34套高性能计算机入选,继2009年又一次蝉联中国TOP100数量份额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生产、普及应用方面的突破性成绩轰动国际高性能计算机界,同时向世界表明:经过20年的学习、追赶和创新,特别是近10年来的产业化发展,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曙光式”创新
从最初的不甘落后,到创业阶段的艰苦探索,再到跻身国际三大高性能计算大国之列,特有的“曙光式创新”模
式形成,中国高性能计算产业仿佛一个缩影,印证了大国崛起过程中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支撑力量。
在信息领域选择做什么甚至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正确地选择技术方向是成功的一半。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曙光人始终坚持将高性能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除了获得世界领先的排名,更重要的是研发出广泛应用的服务器产品,使整个社会享受到由高性能计算所带来的便利和服务。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而资金有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不顾成本地追求高性能是一种浪费,低成本服务器将是未来最具价值的创新。曙光推出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曙光PHPC200,峰值运算速度可达1万亿次/秒,满足了大学生和一般科研人员的桌边应用需求。随着曙光高性能计算人的不断努力,超级计算机的成本也要降到每万亿次几十万元的水平。另外,要对各企业、事业单位现有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改造,通过CPU服务器、存储器服务器等能力服务器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存储能力,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成本将成数量级地降下来。现有的机群系统将做在一块主板上甚至芯片内部,形成板上机群系统甚至片内机群系统。
产业化道路
20世纪末的中国,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是由政府和科研机构自上而下带动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已经持续24年的“国家863计划”。“863计划20年的不间断投入,为中国的高性能计算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土壤。”历军认为曙光这么多年的支撑因素,内在因素是自我坚持,外在因素就是863计划培养的产业环境,“高性能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的大型科技装备,这样的产业只有大国愿意投入,而且是那些真正有雄心、有梦想的国家。”
当今,从汽车到航天飞机几乎所有的设计制造都离不开计算机模拟。高性能计算在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建筑、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船舶、铁道、石化、能源、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关键的重要作用。在新近公布的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性能计算作为新兴信息产业的重要部分赫然在列,与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六项并列成为我国未来重点投入的基础产业。高性能计算机成为各行业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成为提高各个领域创新能力和行业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同时,高性能计算又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
“产业和技术一定是互相支撑,离开产业谈技术没有意义,离开技术谈产业没有根基。”和大多互联网公司集中在应用层面的“微创新”不同,曙光走的始终是基础研究产业化道路。从一台研发机器到初创企业,再进化到成熟的商业企业,曙光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上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曙光内部有一个“服务超越战略”,就是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对客户的培训和服务。“中国的高性能计算市场正在在蓬勃发展,前几年涌现出了大批新用户。用户虽然一开始不会用,但是发现高性能计算对他的科研、企业很有好处,就自己到上海超算中心学习。等到自己有使用心得了,就开始有购买需求。”和一些跨国公司相比,曙光在这方面满足了客户的核心需求,虽然机器价格并不比跨国公司少多少,工艺可能相比还稍差,但是很多技术支持人员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教他怎么管理、怎么移植,这种专家顾问式的服务正是曙光获得较大市场份额的杀手锏。面对IBM等大公司在资金、研发能力、市场商誉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历军的态度依然是专注——“15年心无旁骛地只做一件事情”。目前曙光的高性能计算已经形成从研发到市场化包装再到产品销售的一个良性循环。“未来,也许用不了20年,10年后中国就会出现像IBM一样的巨型IT企业,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最艰苦的阶段。”历军说。
云计算未来
占地面积60余亩的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软件园,一排排高大的机柜整齐地排列着,准备接受工作人员调试。如今,天津曙光基地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基地,年产高性能计算机1000套。
曙光产业基地二期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器生产线和国内最高水平的测试检验环境,车间都是按照无尘标准进行的设计。
下一步曙光将在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方面加大投入。“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我们需要回过头审视自己的质量体系。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制造业就要做到像日本那样精益求精,这一关必须过。虽然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基础创新体系,有了一些核心技术,但要靠这些核心技术马上做出精美的产品是不可能的。现在做出来的产品还不够人性化。关心市场是对的,但市场来得快走得也快,必须先从提升自身的技术和质量做起。”
正在天津产业基地“待嫁”的“星云”目前已经平稳运行6个月了,和以往不同的是,“星云”即将落户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还会拥有一块牌子——深圳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代表着未来的IT系统的集中趋势,人们在云平台上获得他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它的核心就是把过去分散在各处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归拢和结构化之后集中在云计算中心上。超级计算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它是把一道复杂的问题同样是分成若干的颗粒度,通过不同的处理器来处理一道题中的不同部分,最后做一个结果的整合,这种方式同样是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星云”今后的身份将有两个:在面向传统科学和工程计算的同时,还会偏向信息处理、信息存储等云计算以及云服务等生活化应用。
“曙光在成都云计算中心已经完成,很快会发布无锡的云计算中心,后续还会再建5~10个这样的区域超算或者云计算中心,以前建立的超算中心也会逐渐在向云计算中心过渡。而未来3~5年的目标是在全国各省都建成一个面向云计算未来业务发展的技术基地,所有省市都有以曙光机为主体的云计算或者超算中心。”与IBM在中国四处推广“智慧地球”概念同步,曙光在各地布局云计算中心的举动更显得意味深长。与此同时,曙光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传统硬件制造商向提供云计算软硬件平台的服务商身份转变。“云计算的核心就是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其次需要大规模、低成本的存储系统;第三需要高可靠的机架、冷却系统、UPS、机房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是曙光多年来一直埋头做的事情。”历军认为,曙光多年积蕴的大量产品、技术都将在云计算时代显露峥嵘。
2010年10月,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国家863高性能计算机评测中心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联合发布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中,曙光公司共有34套高性能计算机入选,继2009年又一次蝉联中国TOP100数量份额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生产、普及应用方面的突破性成绩轰动国际高性能计算机界,同时向世界表明:经过20年的学习、追赶和创新,特别是近10年来的产业化发展,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曙光式”创新
从最初的不甘落后,到创业阶段的艰苦探索,再到跻身国际三大高性能计算大国之列,特有的“曙光式创新”模
式形成,中国高性能计算产业仿佛一个缩影,印证了大国崛起过程中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支撑力量。
在信息领域选择做什么甚至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正确地选择技术方向是成功的一半。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曙光人始终坚持将高性能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除了获得世界领先的排名,更重要的是研发出广泛应用的服务器产品,使整个社会享受到由高性能计算所带来的便利和服务。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而资金有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不顾成本地追求高性能是一种浪费,低成本服务器将是未来最具价值的创新。曙光推出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曙光PHPC200,峰值运算速度可达1万亿次/秒,满足了大学生和一般科研人员的桌边应用需求。随着曙光高性能计算人的不断努力,超级计算机的成本也要降到每万亿次几十万元的水平。另外,要对各企业、事业单位现有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改造,通过CPU服务器、存储器服务器等能力服务器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存储能力,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成本将成数量级地降下来。现有的机群系统将做在一块主板上甚至芯片内部,形成板上机群系统甚至片内机群系统。
产业化道路
20世纪末的中国,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是由政府和科研机构自上而下带动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已经持续24年的“国家863计划”。“863计划20年的不间断投入,为中国的高性能计算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土壤。”历军认为曙光这么多年的支撑因素,内在因素是自我坚持,外在因素就是863计划培养的产业环境,“高性能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的大型科技装备,这样的产业只有大国愿意投入,而且是那些真正有雄心、有梦想的国家。”
当今,从汽车到航天飞机几乎所有的设计制造都离不开计算机模拟。高性能计算在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建筑、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船舶、铁道、石化、能源、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关键的重要作用。在新近公布的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性能计算作为新兴信息产业的重要部分赫然在列,与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六项并列成为我国未来重点投入的基础产业。高性能计算机成为各行业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成为提高各个领域创新能力和行业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同时,高性能计算又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
“产业和技术一定是互相支撑,离开产业谈技术没有意义,离开技术谈产业没有根基。”和大多互联网公司集中在应用层面的“微创新”不同,曙光走的始终是基础研究产业化道路。从一台研发机器到初创企业,再进化到成熟的商业企业,曙光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上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曙光内部有一个“服务超越战略”,就是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对客户的培训和服务。“中国的高性能计算市场正在在蓬勃发展,前几年涌现出了大批新用户。用户虽然一开始不会用,但是发现高性能计算对他的科研、企业很有好处,就自己到上海超算中心学习。等到自己有使用心得了,就开始有购买需求。”和一些跨国公司相比,曙光在这方面满足了客户的核心需求,虽然机器价格并不比跨国公司少多少,工艺可能相比还稍差,但是很多技术支持人员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教他怎么管理、怎么移植,这种专家顾问式的服务正是曙光获得较大市场份额的杀手锏。面对IBM等大公司在资金、研发能力、市场商誉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历军的态度依然是专注——“15年心无旁骛地只做一件事情”。目前曙光的高性能计算已经形成从研发到市场化包装再到产品销售的一个良性循环。“未来,也许用不了20年,10年后中国就会出现像IBM一样的巨型IT企业,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最艰苦的阶段。”历军说。
云计算未来
占地面积60余亩的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软件园,一排排高大的机柜整齐地排列着,准备接受工作人员调试。如今,天津曙光基地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基地,年产高性能计算机1000套。
曙光产业基地二期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器生产线和国内最高水平的测试检验环境,车间都是按照无尘标准进行的设计。
下一步曙光将在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方面加大投入。“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我们需要回过头审视自己的质量体系。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制造业就要做到像日本那样精益求精,这一关必须过。虽然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基础创新体系,有了一些核心技术,但要靠这些核心技术马上做出精美的产品是不可能的。现在做出来的产品还不够人性化。关心市场是对的,但市场来得快走得也快,必须先从提升自身的技术和质量做起。”
正在天津产业基地“待嫁”的“星云”目前已经平稳运行6个月了,和以往不同的是,“星云”即将落户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还会拥有一块牌子——深圳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代表着未来的IT系统的集中趋势,人们在云平台上获得他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它的核心就是把过去分散在各处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归拢和结构化之后集中在云计算中心上。超级计算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它是把一道复杂的问题同样是分成若干的颗粒度,通过不同的处理器来处理一道题中的不同部分,最后做一个结果的整合,这种方式同样是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星云”今后的身份将有两个:在面向传统科学和工程计算的同时,还会偏向信息处理、信息存储等云计算以及云服务等生活化应用。
“曙光在成都云计算中心已经完成,很快会发布无锡的云计算中心,后续还会再建5~10个这样的区域超算或者云计算中心,以前建立的超算中心也会逐渐在向云计算中心过渡。而未来3~5年的目标是在全国各省都建成一个面向云计算未来业务发展的技术基地,所有省市都有以曙光机为主体的云计算或者超算中心。”与IBM在中国四处推广“智慧地球”概念同步,曙光在各地布局云计算中心的举动更显得意味深长。与此同时,曙光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传统硬件制造商向提供云计算软硬件平台的服务商身份转变。“云计算的核心就是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其次需要大规模、低成本的存储系统;第三需要高可靠的机架、冷却系统、UPS、机房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是曙光多年来一直埋头做的事情。”历军认为,曙光多年积蕴的大量产品、技术都将在云计算时代显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