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在此虫的防治上,农户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为了开发新一代超高效稻飞虱防治药剂,特将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另外几种药剂进行药效对比,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
①试验药剂。分别为:处理1为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红太阳集团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处理2为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江阴农药厂生产);处理3为18%双羟萘酸噻嘧啶(抗虫灵)水剂(广西平乐农药厂生产);处理4为20%乙酰甲胺磷乳剂(美国志达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处理5为空白对照(CK)。
②试验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湘优109。
③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红岩村孙叙刚家责任田里。此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计1种试验药剂,3种对照药剂和1个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各处理区面积0.05亩。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药液、田水串灌干扰药效,且四周设置1米宽的保护行。
处理1至处理4的用药量分别为10克/亩、30克/亩、200克/亩、100克/亩,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
3. 施药时间与调查方法
试验药剂于7月12日施用(5代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每个处理施药1次,采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稻丛中下部均匀喷雾,田间保持浅水层。分别于施药前1天,施药后4天、18天、33天进行4次调查,每个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水稻2丛,统计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残存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见附表)。
4. 结果分析
由附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施药后4天防效即达100%,施药后18天、33天防效分别为99.7%、99.3%,和空白对照相比,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很好;同时其防效也明显优于双羟萘酸噻嘧啶、乙酰甲胺磷,也优于噻嗪酮。从施药后33天内的平均防效来看,10%吡虫啉为99.7%,也高于对照药剂噻嗪酮(93.7%)、双羟萘酸噻嘧啶(83.5%)和乙酰甲胺磷(90.9%)。
从以上试验情况来看,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不仅用药量少、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而且还有持效期长的特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防治稻飞虱药剂,可替代目前大量使用的噻嗪酮、乙酰甲胺磷等。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54105)
1. 试验材料
①试验药剂。分别为:处理1为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红太阳集团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处理2为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江阴农药厂生产);处理3为18%双羟萘酸噻嘧啶(抗虫灵)水剂(广西平乐农药厂生产);处理4为20%乙酰甲胺磷乳剂(美国志达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处理5为空白对照(CK)。
②试验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湘优109。
③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红岩村孙叙刚家责任田里。此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计1种试验药剂,3种对照药剂和1个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各处理区面积0.05亩。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药液、田水串灌干扰药效,且四周设置1米宽的保护行。
处理1至处理4的用药量分别为10克/亩、30克/亩、200克/亩、100克/亩,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
3. 施药时间与调查方法
试验药剂于7月12日施用(5代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每个处理施药1次,采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稻丛中下部均匀喷雾,田间保持浅水层。分别于施药前1天,施药后4天、18天、33天进行4次调查,每个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水稻2丛,统计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残存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见附表)。
4. 结果分析
由附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施药后4天防效即达100%,施药后18天、33天防效分别为99.7%、99.3%,和空白对照相比,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很好;同时其防效也明显优于双羟萘酸噻嘧啶、乙酰甲胺磷,也优于噻嗪酮。从施药后33天内的平均防效来看,10%吡虫啉为99.7%,也高于对照药剂噻嗪酮(93.7%)、双羟萘酸噻嘧啶(83.5%)和乙酰甲胺磷(90.9%)。
从以上试验情况来看,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不仅用药量少、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而且还有持效期长的特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防治稻飞虱药剂,可替代目前大量使用的噻嗪酮、乙酰甲胺磷等。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5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