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立临床模拟标本,开展模拟标本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关键词 设计性实验: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可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的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临床药物敏感试验等。可疑病原体的准确分离鉴定对实验人员的实验技能和实际经验要求甚高,绝大部分工作尚无法用自动化仪器取代。
  由于常见的病原体众多,而教学学时数、实验教学经费有限,传统教学依照其理论所授章节安排单个验证性实验,这样做的优点是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紧密,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病原体的认识。但传统教学往往系统性训练偏少,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较差,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临床检验一线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除了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微生物实验基本功外,必须具有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病例分析基础上能设计临床标本的检验方案并能根据每次培养结果及时修正方案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分析检验结果给出准确报告,指导临床用药。如何系统训练学生的微生物检验实验技能,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对后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系统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自主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现将2002-2004级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法
  教师建立临床模拟标本库;
  于微生物检验的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在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第15周学生抽签后开始对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进行实验设计;
  第16周教师一对一指导实验方案,学生修正方案;
  第17周全周微生物实验室开放,学生自行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学等鉴定,完成检验报告,教师全程跟踪考评;
  第18周教师考核评分,实验设计占总评10分,实验操作占总评10分,实验分析和报告占总评10分。
  
  三、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成效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结束设计性实验后,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感到十分满意。学生必需系统学习微生物检验理论知识,并在平时实验教学积累的基础上,设计未知标本的检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实验结果,并根据不同实验结果理清后续检验方法,大多数学生反应这样的实验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学生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毫无怨言的一而再地重复实验,最终检验结果出来时,“很有成就感”。整个教学环节,多数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系统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临床未知标本的检验方案设计中,需综合分析可能涉及的病原体以及相应病原体的生化反应,实际实验中需根据实验结果排察并修订实验方案。在整个教学中,每一次实验步骤、每次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实际实验结果的分析,均涉及微生物检验学科的知识点,因此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建立临床模拟标本,以病案为线索,以学生实验设计出的方案为方法,以基本技能为手段,进行全面的系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报告检验结果,基本模拟了临床细菌室的日常工作,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体会
  
  设计性实验由于其特殊的优势日益受到大学教育的重视,但如何开设和充分利用设计性实验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
  经过三轮临床模拟标本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学会从学生的思路和角度思考。由于学生的实验经验不足,独立解决实验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指导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见性地给予一对一指导,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尽量少走弯路。设计性实验的成功与否,需要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模拟标本的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与综合素质。也也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奉献精神和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教育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教育实践和教育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面对新课程与教育新形势,校长首先要形成价值领导意识和价值领导力,在塑造和谐校园文化中引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当前,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均衡教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师生关系紧张、师德问题、教育的公共形象和信任感下降,学业负担过重、“片面教育”“过分统一的教育”“对后进生的失
期刊
常有人云: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而作为南通市主城区的崇川教育却格外令人眩目。近年来,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立足区情,走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教育之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崇川教育的发展,该区区委书记吴旭用三个不为过作了精辟的概括:“无论怎样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无论怎样尊重教师都不为过,无论怎样增加教育投入都不为过。”作为该区教育体育事业的
期刊
最近,推进素质教育的“山东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山东省2008年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步调,采取一系列办法,遏制应试教育势头,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出“政府主导、建章立制、统一行动、高中突破、课程载体、强化执行”的整套改革思路,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管理基本规范》,统一规范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和作息时间,谁违反坚决处分谁;同时出台八条禁令,规范高中招生秩序,提出全面建设合格学校是政府的义务
期刊
编者按:  付老师带的是初三毕业班,有88名学生。她离班一星期,班里秩序不乱,同学们仍然努力学习、做事,自觉地自己管理自己,这是每一位教师所企盼的。一所普通县城的中学能实现的,文化背景好一点的学校应该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只讲道理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一定的方法。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自我激励、自我谈话、自我反思、自我计划、担负责任、轮流值班、合作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素质”的定义有三:(1)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辞海》的定义“素质”是“人或生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可见素质并不神秘,素质就是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素质就是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洁;素质就是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襟怀;素质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素质就是屈原
期刊
课堂是保证国家教育目的实现,教育计划顺利推进的主场所,是教学的主阵地。简单讲,课堂由教室、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室这个固定的场所内开展活动,这种活动是复杂的,具有生活性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课堂生活具有规范性,师生间的活动应围绕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的合理限度内进行,也就是说,课堂生活首先是要规范的,包括师生互动在内的课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接受这种规范。教师和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
期刊
当前教育系统正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制订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无论是总结还是规划,都有一个看教育的方法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方法问题很重要    黑格尔指出:“方法是事物的本性。”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i列宁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作是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ii,是“宝贵的方法”。方法是理论体系的灵魂。人类认知史、文化史
期刊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大学生素质模型的具体构架,阐述了高校反邪教工作对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的重要性。重点突出当代大学生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切实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追求真理,抵制邪教”为自己的思想精神,引导在校青年加强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学习、宣传、实践高校反邪教工作,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校园反邪的战略堡垒作用,让广大青年学生积极
期刊
关于高中教育的目标,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应该是为高校输送合格毕业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者,这种认识客观存在将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普通高中教育承载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说明,“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顺应和体现的就是基于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它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涉及培养目标、课程结构
期刊
惩罚的教育意义可以通过教育思想史、法律逻辑等多方面加以证明。现在,很多人对惩罚的误解关键是把惩罚的某些极端形式等同于惩罚,惩罚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它不具有天然的教育意义,在运用惩罚的时候要注意很多问题。    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制裁或惩戒,是享有相关权利的人们为了保证社会规范和法律的有效性,对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采取的措施。教育者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必要的时候也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