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立临床模拟标本,开展模拟标本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关键词 设计性实验: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可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的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临床药物敏感试验等。可疑病原体的准确分离鉴定对实验人员的实验技能和实际经验要求甚高,绝大部分工作尚无法用自动化仪器取代。
由于常见的病原体众多,而教学学时数、实验教学经费有限,传统教学依照其理论所授章节安排单个验证性实验,这样做的优点是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紧密,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病原体的认识。但传统教学往往系统性训练偏少,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较差,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临床检验一线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除了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微生物实验基本功外,必须具有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病例分析基础上能设计临床标本的检验方案并能根据每次培养结果及时修正方案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分析检验结果给出准确报告,指导临床用药。如何系统训练学生的微生物检验实验技能,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对后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系统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自主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现将2002-2004级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法
教师建立临床模拟标本库;
于微生物检验的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在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第15周学生抽签后开始对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进行实验设计;
第16周教师一对一指导实验方案,学生修正方案;
第17周全周微生物实验室开放,学生自行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学等鉴定,完成检验报告,教师全程跟踪考评;
第18周教师考核评分,实验设计占总评10分,实验操作占总评10分,实验分析和报告占总评10分。
三、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成效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结束设计性实验后,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感到十分满意。学生必需系统学习微生物检验理论知识,并在平时实验教学积累的基础上,设计未知标本的检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实验结果,并根据不同实验结果理清后续检验方法,大多数学生反应这样的实验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学生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毫无怨言的一而再地重复实验,最终检验结果出来时,“很有成就感”。整个教学环节,多数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系统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临床未知标本的检验方案设计中,需综合分析可能涉及的病原体以及相应病原体的生化反应,实际实验中需根据实验结果排察并修订实验方案。在整个教学中,每一次实验步骤、每次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实际实验结果的分析,均涉及微生物检验学科的知识点,因此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建立临床模拟标本,以病案为线索,以学生实验设计出的方案为方法,以基本技能为手段,进行全面的系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报告检验结果,基本模拟了临床细菌室的日常工作,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体会
设计性实验由于其特殊的优势日益受到大学教育的重视,但如何开设和充分利用设计性实验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
经过三轮临床模拟标本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学会从学生的思路和角度思考。由于学生的实验经验不足,独立解决实验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指导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见性地给予一对一指导,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尽量少走弯路。设计性实验的成功与否,需要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模拟标本的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与综合素质。也也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奉献精神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设计性实验: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可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的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临床药物敏感试验等。可疑病原体的准确分离鉴定对实验人员的实验技能和实际经验要求甚高,绝大部分工作尚无法用自动化仪器取代。
由于常见的病原体众多,而教学学时数、实验教学经费有限,传统教学依照其理论所授章节安排单个验证性实验,这样做的优点是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紧密,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病原体的认识。但传统教学往往系统性训练偏少,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较差,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临床检验一线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除了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微生物实验基本功外,必须具有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病例分析基础上能设计临床标本的检验方案并能根据每次培养结果及时修正方案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分析检验结果给出准确报告,指导临床用药。如何系统训练学生的微生物检验实验技能,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对后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系统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自主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现将2002-2004级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法
教师建立临床模拟标本库;
于微生物检验的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在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第15周学生抽签后开始对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进行实验设计;
第16周教师一对一指导实验方案,学生修正方案;
第17周全周微生物实验室开放,学生自行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学等鉴定,完成检验报告,教师全程跟踪考评;
第18周教师考核评分,实验设计占总评10分,实验操作占总评10分,实验分析和报告占总评10分。
三、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成效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结束设计性实验后,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感到十分满意。学生必需系统学习微生物检验理论知识,并在平时实验教学积累的基础上,设计未知标本的检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实验结果,并根据不同实验结果理清后续检验方法,大多数学生反应这样的实验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学生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毫无怨言的一而再地重复实验,最终检验结果出来时,“很有成就感”。整个教学环节,多数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系统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临床未知标本的检验方案设计中,需综合分析可能涉及的病原体以及相应病原体的生化反应,实际实验中需根据实验结果排察并修订实验方案。在整个教学中,每一次实验步骤、每次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实际实验结果的分析,均涉及微生物检验学科的知识点,因此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建立临床模拟标本,以病案为线索,以学生实验设计出的方案为方法,以基本技能为手段,进行全面的系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报告检验结果,基本模拟了临床细菌室的日常工作,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体会
设计性实验由于其特殊的优势日益受到大学教育的重视,但如何开设和充分利用设计性实验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
经过三轮临床模拟标本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学会从学生的思路和角度思考。由于学生的实验经验不足,独立解决实验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指导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见性地给予一对一指导,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尽量少走弯路。设计性实验的成功与否,需要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模拟标本的微生物检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与综合素质。也也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奉献精神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