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滋润心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位隐性的“教育工作者”,是在一个班级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每个班级都像一个花园,若想芳香四溢,必须百花争妍,而独特的班级精神文化正是滋润这朵朵蓓蕾的春风雨露。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会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日积月累,进而达到对其心灵和行为的教育和感化。下面我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最终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班级精神需要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精心培育,并与班级个性相结合而形成一种班级主导意识。它通常以简单明确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概括,并常常借助班名、班歌、班徽等形式形象表达。“班名、班歌、班徽”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起始点,就像一场运动会之前的造势活动,可振奋人的精神。设计“班名、班歌、班徽”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会、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使本校本年级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名、班歌、班徽作为班级特色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活动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学校组织的班级竞技活动。如在校运动会期间,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有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并深刻体会到班级荣誉的取得有自己一份功劳的成就感。运动会上,我既追求良好的比赛成绩,又把它作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契机。
  3.班级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能力能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作用很大。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我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热爱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培养民主作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善于理解学生。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在班级精神文化中,既有外在表现形式的展示,也有内在精神的积淀。要使班级精神文化有品位有特色,一朝一夕的努力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情绪化投入也不行,必须有长远的积累和耐心的营造。
  1.要有文化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前提是认识到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很必要。如果没有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建设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重视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2.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打好“持久”战。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学生刚入校,他们性格、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要在一个集体中和谐地学习生活,短时间内难以办到。这就要求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上,想要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若要成就优秀的民族,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精神文化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会激励每个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因此,我们要精心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所面临的挑战是日趋增多,如何在课堂教学当中真正做到有效教学,让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这可能是像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实践,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而后的研讨交流又促进了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同课异构;历史;教学反思;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摘要:从班主任工作的实例中可得出:班主任工作要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去浇灌。  关键词:班主任 爱心 细心 恒心    一个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新生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班级,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接触一个调皮的身影列入了我的“问题学生”名单。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断定这将会是一个棘手的“潜能生”。  “潜能生”长的很帅气,一米八的个头,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牙齿,一笑起来很可爱,但你若看到他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并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院校在教学方面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机构设置方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工作办公室,同时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学、实习和就业三者条块分割、相互脱节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构建三位一体、功能耦合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已成为高职
《聊斋俚曲》(2004)、《明清俗曲研究》(2011)出版以后,陈玉琛先生近期又完成了《聊斋俚曲曲牌唱腔100首》这本新著。三本书都是他退休以后的用心之作,三本著述的研究对象从“俚曲”开始,又顺势延伸至“明清俗曲”,然后再回到“俚曲”;它们的研究思路,头一部是“俚曲”文学、音乐文献的深度梳理和探究,接着进入有关“俚曲”上一层领域“明清俗曲”的全面讨论,最后又回到“俚曲”的传唱传承。毫无疑问,陈先生
摘要:目前中国高校《植物地理学》教材中普遍缺乏全球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影响的内容。本文在武吉华等主编的《植物地理学》基础上,补充了“近代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教学思路和过程的设计。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8-02  一、教材分析 
摘要:文章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剖析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行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从而优化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对国贸专业的满意程度和对培养方案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82-03 
摘要: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情景、重环境,更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 新理念 自主性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新课程的教学新方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民族音乐学与音乐考古学虽然在学科形成的背景、性质以及研究对象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不同,但都以研究音乐,揭示音乐特征,了解音乐生活,阐明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的文化为旨归,这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此皆已有所创新,奥尔森曾提出“考古民族音乐学”这一称谓,他认为可以运用古代物质文化资料研究当时的音乐文化;巴克莱则认为可以将音乐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研究;①黄翔鹏认
建于1954年的吉林省交响乐团,伴随着新中国音乐发展的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尽60年的历程,并已成长为一支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地方交响乐团。近年来,乐团更是乘着祖国文化发展的春风,与齐佩尔、吉尔伯、李德伦、李华德、石叔诚、彭家鹏、殷承宗、盛中国、鲍蕙荞、许忠、薛伟、吕思清、阎维文、殷秀梅等国内外知名指挥家、音乐家展开合作,多次受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演出,还分别于2009年、2011
对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来说,出版自己的音响、记录自己的演奏,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职业诉求;而对于音乐史学家来说,选定一个研究对象,或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或采访当事人,作口述史的记录,经伏案工作,完成课题的研究,也是一件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对于大提琴演奏家刘欣欣教授、刘学清研究员来说,要通过对几代中国大提琴家的采访,记录那些难有机会叙述、甚至“时存不久”的口述历史,再加上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查找资料,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