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探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7792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以及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流行,网络广泛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对网络育人理论进行研究,剖析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现状,探究高职院校的育人意识、育人队伍、平台建设、平台管理以及学生自身意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社会、学生三个主体出发,提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有效措施建议的理论视野,为培育优秀大学生网络公民开辟蹊径,也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的网络育人发展提供普适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育人 育人路径
  作為新生代的“95”后和“00”后,“网络”是自他们出生以来就一直相伴的词汇。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也不断吸引着新青年们关注和参与,极其扩大了网络活动的范围和自由度。网络对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显著,大学生意识和行为的走向网络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加重。
  高职教育担负着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形式。“中国智造”的发展战略需要产业技术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有着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特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教育必须与现实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发挥网络育人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新形式创新教育形式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理论研究
  高职院校作为培育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大学生具有不同于学术型人才的独有特征,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推进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各学者也纷纷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形成各自独特的网络育人理论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张秋娟,曹宁,2019)。互联网不仅能够更快地为人们提供具有即时性、广泛性的信息资源,还为人们塑造了多种交互性、便捷性的沟通交流平台,这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王占良,2018)。面临严峻的形式,高职院校进一步充分利用和改进网络育人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陶韶菁等(2011)提出,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育人实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骆郁廷等(2018)认为,网络育人已成为新型的育人模式,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构建高校网络育人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互联网育人已得到学界内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为能够更好地实现新时代的育人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对大学生的感染作用,各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理解和阐释。结合当下新媒体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育人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优化相关因素建立育人体制,融合互联网探索网络育人的新途径。网络育人路径的实现,需要多方相互联动,共同协调,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共同塑造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影响因素
  网络育人是新时代下衍生出的新型育人方式,突破了传统育人方式的限制瓶颈,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多元性、及时互动性、继承发展性以及共享融合性等内在特点,奠定了网络育人的基础和实现途径。网络育人扩大了受教育者的群体范围,不受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网络育人符合当代90后、00后的时代特性,他们尊崇平等、意识独立,更乐意通过网络发挥学习的自主权。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网络建设很难与环境变化相一致,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育人的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育人育德的实效性,有待完善和发展。
  (一)网络育人意识淡薄
  新媒体时代已快速崛起,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被网络重新定义,信息的生产格局和传播途径也已经被重新塑造。知识绝不只存在于课堂之上,网络上的信息获取成了大学生的主要方式,某些应用平台上的自由言论也能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不少高职院校对于这样的情境没有深刻的认识,网络平台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仍然停留在直接、简单的传统形式,QQ、微信群也只是用来发布通知,网络平台则是宣传性作用显著,没有突出其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作用。
  (二)网络育人队伍落后
  高职院校倾向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师的企业阅历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是校企合作中企业给配备的专业技师,以便于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上岗。院校偏重于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大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的价值认同和人性提升。由于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程度之高,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上出现了倒置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教师对网络利用和学习的难度,教师队伍的网络化水平仍需改进。
  (三)网络平台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网络平台建设滞后。一是平台内容贫乏,形式教条。网络媒体是否真正起到了传播的作用,浏览量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大学生对各自学校的网站和平台关注度却是极低,只有在信息查询时才会想到浏览。二是更新速度慢,不符合时代发展。网络平台不能对当下的时事作出快速的响应,平台信息推送慢,不能恰当实时地优先发挥新媒体平台文化载体的引领作用。
  (四)网络平台管理不善
  在网络平台的管理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安排。高职院校以就业为核心、强化实践技能的理念必然导致了在网络育人方面上通下达的信息体制不健全、平台运营技术欠缺、观念思潮落后、育人体系不成熟、育人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院校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培训也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同时,院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防范和管控,对于内容审查、过程监督、行为监控缺乏相关制度体系和制度保障。不良的网络道德环境,埋下了众多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网络育人育德的实效性。   (五)学生主观意志薄弱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律性不强的特点,容易受外界有吸引力事物的影响,从而减弱自身对于该事物本身的是非辨别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力,主观意志薄弱,倾向于时髦、流行的事物,容易随波逐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不加以控制和规范,网络法律观念较差,也缺乏使命感,很难将其引入既定规划的轨道上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时存在求知信心不足,空闲时间缺乏丰富的活动形式,就寄托于网络内容。
  三.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要充分理解现代网络发展趋势,转化育人观念,强化阵地建设,发挥院校主阵地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育人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新媒体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育人应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而只有把握时代特色,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时代特点,才能使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接受思政教育,提高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使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从而将育人时效落到实处。
  (一)以高校为基点,夯实网络育人主阵地
  (1)更新育人理念,提升认同
  高职院校教师一定要坚持并牢牢把握“三全育人”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格局。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刨除高职院校要“重技术,轻思想”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走出传统育人模式,借助互联网加强主流文化的引导,认识到网络对于当代学生的持续影响力和感染力,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观作用,提升网络育人效果的认同感和能动性。
  (2)健全育人机制,多方联动
  育人体系和育人机制的完善是网络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要丰富以思政老师理论讲述为主、辅导员心理辅导为辅的传统模式,进一步构建由宣传部、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组成网络育人系统工程,系统筹划网络育人架构。同时,打造一支由专家学者、教学名师、优秀辅导员、优秀骨干学生组成的“红色网军”,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贴近学生的特性有助于育人体系的支撑和强化。
  (3)打造育人梯队,强化时效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受到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影响,容易忽视自身教师身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因此要在高职院校打造出一批思想先进、技能精湛、终身学习的网络育人梯队。团队专业化,首先要思想专业化,思想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只有紧随时代步伐,才能解答社会课题;其次,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才是进步的动力,创新思政内容和形式,提高吸引力;最后,终身学习的能力不可或缺,教师要学会通过消化当下流行热点占领教育先机。
  (4)完善育人媒介,引进技术
  网络是实现网络育人的信息和文化载体,信息现代化时代,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的全面覆盖,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是校园网有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网站建设和高级网络人才引进的投资,完善育人媒介,保证平台质量,使得全校师生对信息、文化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为网络育人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同时有效规避网站的不安全性和媒体信息的泛滥,为学生利用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二)以社会为导向,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
  (1)加强网络监督,构建制度
  高职院校与教育主管的联合协同有利于网络育人工作的推进和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有服务意识,既起到调控高校教育行为的作用,也要注重高校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发展。契合当下新媒体发展趋势,教育主管部门要关注高职院校在教育工作中的发展需求,联动网络平台为教育事业服务,协同网络平台开展相关的教学安排和教学任务,规范网络运营行为,监督平台内容,构建制度条约,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以及高校自身的网络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高校网络在育人方面的作用。
  (2)控制舆论导向,管理秩序
  网络信息具有复杂性、发散性、传播快等特点,负面的舆论信息极易对思想不成熟、信息辨别能力差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诱导,比如西方激进思潮的涌入很容易动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爱国主义观念发生偏离。社会各界要积极把控各大网站的舆论导向,快速反应网络信息,自动过滤网站上的不良信息和偏激情绪,站在网络制高点,传播正能量,通过权威媒体回应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起到环境渲染的作用。
  (3)推动网络育人,凝聚共识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会各方承认网络对各方各面的带动作用。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具有隐性教育作用,对大学生成人成才以及价值观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社会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通过网络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社会各部门、网站、平台一定要从符合学生社会文明效益的立足点出发,规避不良效应,推动形成网络育人强大合力,成为网络育人的推动者、践行者、引领者。
  (三)以学生为根本,凸显网络育人着力点
  (1)实现价值认同,思想引领
  网络育人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教育者对网络使用者的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是所有大学生的共同价值遵循,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思想渗透。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使大学生牢牢把握网络规则,明确网络行为始终受到制度的管制和约束。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使其认清网络的虚拟性和生活的现实性,将网络和生活混为一谈是严重的不明智行为,以此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律行为和防控意识,为大学生的网络边界筑起一道高墙。
  (2)丰富教育资源,优质供给
  优化平台内容,网络育人一定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出发,教育引导、贴心服务,寻找用户需求,以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为导向,精准提炼大学生群体意识与主流意识的個性与共性。网站平台内容可以与专业特色、校园资讯、成绩查询、就业信息相结合,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固定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打通学生入驻网络思政平台的经脉;公众号平台推送优质资源、分享实用“干货”、剖析实时热点、颂扬时代精神,并发动大学生积极互动,不断增强网络平台的选择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思政平台的关注。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代汉语的多义词义项丰富,是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一大难点。多义词“上”的“NP上”词组搭配使用频率高,本文将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从学习者“NP上”各义项的使用频次和习得成绩两方面来考察学习者深度习得情况,探究汉字文化圈学习者“NP上”三个义项的大致习得顺序,并对其进行偏误分析。   关键词:“NP上” 习得顺序 义项 偏误  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兼类词的情况比较多见。
內容摘要:具身认知理论强调感知运动以及身体内感通道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读者根据文本中的语言线索选择体验视角进行心理模拟。不同的人称代词固有的体现着不同的人称视角。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能够触发读者以参与者视角即内部视角来理解文本,而第三人称代词能触发读者从旁观者视角即外部视角来参与文本阅读。不同人称视角触发的具身参与程度不同。内视角下读者对文本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外视角下读者能更加客观的理
内容摘要:《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以简洁质朴的表现形式,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底层百姓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民间童话根植于民间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白水素女》 民间童话 叙事特征  田螺姑娘型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异文众多,不同版本的田螺姑娘型故事虽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上有所不同,但故事的基本框架都是由晋代束皙《发
内容摘要: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一生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人所称颂。他在军事、政治、文学艺术方面颇有建树,无论何时何地,诸葛亮的卓越功勋都是无法磨灭的。   关键词:诸葛亮 形象 人物  诸葛亮在位时被封为武乡侯,去世后追谥武忠侯。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境内)离世,享年54岁。在当代中国,诸葛亮的名字无人不晓,人们在茶余饭后,谈天论地,说书讲古时常提起诸葛亮的传奇
内容摘要:考试作为一种对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进行检查的方法,其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文中,对中国考试文化展开了研究,希望可以对中国考试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考试制度 考试观念 考试行为  考试作为一种检查自己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力水平的方法,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在中国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进行历史漫长的发展时期,对中国教育、学习和文化以及中国社会政治
内容摘要:“板块式思路”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形式,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内容整合为“块”状形态,设计不同的“板块”灵活调控教学活动,使得实际课堂教学步骤变得简洁明朗,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介于此,笔者在新课改迫切要求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背景下,以“板块式思路”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课例对其艺术特征作进一步探究,为一线教师灵活运用“板块式思路”展开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板块式 教学思路 艺
内容摘要:数千年以来,肇庆产生了许多具有乡土气息的歌谣。通过分析,发现在没有语句数量和各句字数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肇庆民歌以独特的用韵、用词形成了自有的韵律,其中的特点概括如下:(1)肇庆民歌各语句并没有规定各字的平仄格式。(2)根据韵脚字的声调,可分为三种类型:平声韵独用、仄声韵独用、平仄韵混用。(3)肇庆民歌的用韵依据是本地语音。(4)一首歌谣可押一个韵,也可以押多个韵,即允许换韵。(5)歌词以
内容摘要:校长是责任督学履职的重要他人,是良性互动“督”“学”关系的主要提供者。校长要熟知责任督学工作实务,给责任督学提供必要的履职便利,帮助责任督学完成“规定动作”,“走”得踏实,还要助力责任督学开发“自选动作”,“跑”出精彩。   关键词:良性互动 责任督学 校长 构建 行动  中小學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实现“全覆盖”,标志着“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治理格局渐趋形成。校长和责任督学分属教
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探讨了具身模拟在语义生成中的角色,以及具身认知对于教育教学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具身模拟在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感觉运动系统和心理表征;同一词汇的模拟在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模式已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教育的信息化将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拥有教材的出版社应该为使用教材的师生提供更符合“互联网 教育”的增值服务,尽快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教学、评价、管理服务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 教学平台 智能化  随着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