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文《三章》助背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用小结深化法读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本文对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地分析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3,七里之郭4,环而攻之而不胜5。夫6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7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8,池9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10,米粟11非不多也,委而去之12,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5。得道者16多助,失道者17寡助。寡助之至18,亲戚畔之19。多助之至,天下顺20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21,故君子有22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1.见新课本128页。
  2.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4.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5.环:包围。而,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
  6.夫:句首发语词,念阳平声。
  7.是:这。
  8.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9.池:护城河。
  10.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精良。坚,坚固。利,锋利。
  11.米粟(sù):粮食。
  12.委:放弃。而:表顺承。去:离开。
  13.域:这里用作动词,限。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边疆的界限。封,划定。
  1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险要的山河。固: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
  1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强大的武力。威:震慑,树立威望。
  16.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17.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18.之至:到达极点。
  19.亲戚:古代指父亲方面(本家)的亲属与母亲方面的亲眷。畔:同“叛”,背叛。
  20.顺:归顺,服从。
  2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凭借天下人所归顺的优势,攻打连家人与亲眷所反对的人。以:凭借。所,所字结构。所顺,即“(天下)所归顺的优势”,所畔,即“(连亲戚)所背叛的人”。两个“之”,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22.有:要么,或者。

【古文今读】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从四面包围它却不能攻下。再说四面包围它,一定是得到天时的了,可是未能取胜,这是天时比不上地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充足,但是防守的人放弃守卫逃离那座城,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所以说,限制民众居所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险要的山河,震慑天下不能靠强大的武力。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家人与亲眷都会背叛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优势,攻打连家人亲眷都反对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打仗,一打仗就必定能胜利的了。

【读背方法】小结深化法


  第一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用对偶与顶真的手法讲述一般道理,作为中心论点。
  第二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整散交织,设例论证,用演绎推理法写特殊例子,为下文深入论证作铺垫。
  第三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继续演绎推理(分析),句末借用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来小结。
  第四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展开论證。先用四个双重否定句,从“城”“池”“兵革”“米粟”四个层面组成排比,再用“委而去之”这一情况与之构成反差,句末借用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来小结,与前一句构成类比论证。
  第五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归纳推理,从“域民”“固国”“威天下”三个方面,句意从小到大,所述内容由具体到抽象,构成排比作小结。
  第六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用对偶句深化中心论点。
  第七、八句:“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前一句以顶真开始,继续推理论证,后一句隔句顶真,以“多助”开头,两句话构成对比论证。
  第九句:“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小结第六、七、八句:前十二字为一个小句子,主语是省略了的“君子”二字(蒙后省略),逗号前是一个介宾短语,谓语动词是“攻”,“亲戚之所畔”是宾语。“故”字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果(是该句的第一层次);“故”字后是一个假设复句(是该句的第二层次),最后一个小句子的主语也是“君子”(承前省略)。

【小结升华】


  本文用结论句的关键词作标题,使中心思想更为突出。作者借战事来谈政治,可见他主张国君应施行仁政,只有这样,国家才治理得好。全文表现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文本的九句话,运用从一般到特殊再归纳出一般事理的方法来论证,是演绎与归纳两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节选的文本先开门见山,用一个复句揭示中心论点,然后设例(这是演绎法);同时运用类比与对比的论证方法,瓜熟蒂落后作出小结(这是归纳法),并深化中心论点。而后继续推理论证,曲尽其妙,最后再小结,并照应开头所提出的中心论点,强调普遍事理的正确性。   文章的思路一波三折,层次深入,第三、四、五句都是对上文的小结,第六、七、八深化论证,第九句再小结,论证得淋漓尽致而结构又谨严。
  2.用对话论证法读背《富贵不能淫》
  本文通过对话论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可称作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1
  景春2曰:“公孙衍、张仪3岂不诚大丈夫4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5。”
  孟子曰:“是焉得为6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7也,父命之8;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9之曰:‘往之女家10,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1!’以顺为正12者,妾妇之道13也。居天下之广居14,立天下之正位15,行天下之大道16;得志,与民由之17;不得志,独行其道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19,威武不能屈20,此之谓21大丈夫。”

【注释】


  1.本文由孟子与一个名叫景春的人的对话构成。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惑乱。淫,过分。这里指使之惑乱,迷惑。
  2.景春:与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
  3.公孙衍、张仪:公孙衍,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人,纵横家,战国时期合纵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握有韩、魏等五国相印,主张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首创连横策略,游说入秦,获封为相。后来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其连横之策破公孙衍的合纵之谋,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4.岂不诚大丈夫:难道不确实是大丈夫?岂,难道;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5.天下熄:指天下战火熄灭,太平无事。
  6.焉得为:哪里能够称作。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得,能;为,称作。
  7.丈夫之冠(guàn):男子到了行冠礼时。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名词作动词用,行冠礼。
  8.父命之:父亲训导他。命,训导,嘱咐。
  9.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10.女家:你家。这里指女儿的丈夫家。女,同“汝”,你。
  11.无:同“毋”,不要,与上文两个“必”(一定要)对举。夫子,这里指丈夫。
  12.以:把;顺:顺从;正:准则,标准。
  13.妾妇之道:做妻子的规矩。妾妇,名作动,做妻子。
  14.(这句的)前一个“居”是动词,居住,后一个“居”是名词,房屋。广居,最宽广的住宅,这里比喻“仁”。
  15.正位:最正确的位置,这里比喻“礼”。
  16.大道:最正确的道路。这里比喻“义”。
  17.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18.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9.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改变。
  20.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屈服。
  21.此:指前面的排偶句。谓,叫做。

【读背技法】对话论证法


  前一段话:“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主要描述景春对孟子所言,為下文孟子的辩驳树靶子。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都是真正的大丈夫,其依据是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景春的话虽只有三句,但已具备论点与论据以及论证过程。景春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在本文中表达观点时用了“岂不诚大丈夫哉”的反问句,语气相当有力度。运用论据时用了对比手法(“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样的语言很有气势,也很有魅力,反映了战国时代读书人的语言风格。
  后一段话,除了引导语“孟子曰”外,由以下几句话构成:
  第一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就景春的问话,孟子针锋相对,也用了反问句:他们那样的人怎么能够称作大丈夫呢?此语振聋发聩,对方当然要洗耳恭听其论述。是,这里指代公孙衍和张仪他们。
  第二句:“子未学礼乎?”继续反问:你没有学过礼吗?至此,对方被连续两个问句反诘,应该是被噎住了。子,是第二人称敬词。这里不用“尔”或“女(汝)”之类中性的代词,表现了孟子讲话很注意礼仪。
  第三句:“⑴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⑵女子之嫁也,母命之,⑶往送之门,⑷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个长句子由四个小句子构成。论据的性质属于生活常识与常理。意思是说,丈夫(即刚步入成人行列的年轻男子,还只是“小丈夫”)举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并送她到门口,还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的意愿)!”孟子举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同时,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侧面论证,是论战中的迂回战术。本句中七个“之”,第一、三两个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四、六个是人称代词;第五、七两个用在“往送”与“送”后,均作动词,到。本句中两个“戒”,前者,动词,告诫;后者,形容词,谨慎。
  第四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补充阐述封建社会中的为妇之道。这句看似闲笔,其实有暗指对方的见识仅停留在为妇之道上,未免格局太小(由于受时代思潮所限,孟子难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意识)。从论证方法看,这句属于反面论证。读背时应注意“……者,……也”这一判断句式。
  第五句:“⑴居天下之广居,⑵立天下之正位,⑶行天下之大道;⑷得志,⑸与民由之;⑹不得志,⑺独行其道。”这个长句由七个小句子构成,既是正面论证,又是对比论证。先用三个小句子组成排偶句来论述:(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屋子,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句⑴形式是回环句,首尾同是“居”字,前者动词,后者名词;句⑵首尾俩字也有趣,前者是后者的半个字符;句⑶首尾俩字可构成“行道”一词。更应当注意的是,如注释中所言,三个小句子末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意义丰富深远。后四个小句子用正反对比论述,意为:得志时,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便坚持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整个长句子语言精美,气势磅礴,将道理论证得深刻而又透彻,不但阐明了论者的观点“是什么”,而且讲清了论者认为应该“怎么做”,令人闻之如醍醐灌顶,耳聪目明;景春听了也该口服心服,五体投地。   第六、七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最后瓜熟蒂落,得出包含中心论点之结论:富贵不能使之变得惑乱,贫贱不能使之改易节操,威武不能使之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这里,孟子再用排偶句表述,进一步增强了语言气势与论证力量。

【小结升华】


  这篇对话体驳论文,前一段写景春的论述,先用反问句表述论点,然后概述现象作论据;后一段写孟子的辩驳,根据对方的思想内容与语言特点,先连续用两个反问句,随后也概述生活现象作论据来作侧面论证,紧接着宕开一笔从反面论证,再用排比句从正面作对比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在结论中表达出中心论点。这样写,既切合驳论思路,又使论证具有立体感。抓住这一思路与论证的语言特色反复朗读,就能较快背诵,且能充分感受到其论证魅力。
  3.用归纳论证法读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先举例、后归纳,辩证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8,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9,所以10动心忍性,曾益11其所不能。
  人恒过12,然后13能改;困于心14,衡15于虑,而后作16;征17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8。入则无法家拂士1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0,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1也。

【注释】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灭亡。两个小句子都是状语后置。本文也是人教社初中传统教材。在1987年11月第二版初三上课本中,本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即将开篇六个事例的语句作为第一段,最后一句作为第四段。2006年12月第二版的义务教育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下课本将1987版这篇选文的第一、二两段合而为一,将第三、四段也合并为一段,全文成了两段,并匪夷所思地改合并处的句号均改为逗号。使得合并后的第一段一逗到底,第二段也只有两个长句子。2017年统编本在2006版的基础上,将文章开头的六个事例作为一个长句子,逻辑上比较顺;第二段“国恒亡”后点句号。也就是说,将1987年版的四段合并为两段,标点不变。如此,论证思路显得清晰。
  2.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发:起,指任用。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傅说,原为胥靡(一种刑徒),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举,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chǔ)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当大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胶鬲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渤,渤海;碣,曹操诗“东临碣石”之“碣石”,地处今之辽宁海边)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重用。管夷吾(即管仲,夷吾是字),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原先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追随与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大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任其为相,被尊称之为仲父。士,狱官。《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6.孙叔敖(áo)举于海:孙叔敖:蒍(Wěi)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海,古代泛指大片的水域。
  7.百里奚(xī)举于市:百里奚是在集市上被发现的。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yìng,随嫁者)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gǔ)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jiǎn)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市,集市。
  8.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苦恼。苦,使动用法,使……苦恼。下文的“劳”“饿”“空乏(财资缺乏)”“拂(违背)乱(扰乱)”“动”“忍”均为使动用法。
  9.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行动,这里指做事。所为:所做的。
  10.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1.曾益:增加。曾,同“增”。
  12.恒过:常常有过错。
  13.然后:这样以后,也可理解为古今同义的“然后”。
  14.困于心:在内心觉得困苦。此句与下文的“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都是状语后置。“困于心”“衡于虑”这两个短语也可直接译为“心中有困苦”“思虑堵塞”,“征于色”“发于声”这两个短语也可不调整语序,译为“表现在脸色上”“表达在言语中”。   15.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征验,征兆。
  18.喻:知晓,明白。
  19.入:名词作状语,在国内。与下文的“出”对举,后者也是名词作状语,在国外。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20.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21.生于忧患:由于憂愁患害而使人生存。死于安乐:由于安逸享乐而使人灭亡。以上两个状语后置的短语,也可译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读背技法】归纳论证法


  开篇由六个事例组成排比:“⑴舜发于畎亩之中,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⑶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⑷管夷吾举于士,⑸孙叔敖举于海,⑹百里奚举于市。”作者采用点例法,语言高度概括,很符合一些议论文中对具体事例的叙述方法。这六个事例怎样流畅地背诵而不颠倒错乱?可将六个人名编成一句前四后三结构的七言诗:“舜傅胶管孙百里”,前四言的“舜傅”谐音“胜负”,“胶管”谐音“交管”(交通管理),后三言的首字“孙”与前四言的首字“舜”双声(声母相同)。如果其余内容记忆混淆,可再配一个对句:“发畎版鱼士海市”,发,起,指任用,与下文连续五个“举”的意思相同。
  第一段的论证部分:“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⑵必先苦其心志,⑶劳其筋骨,⑷饿其体肤,⑸空乏其身,⑹行拂乱其所为,⑺所以动心忍性,⑻曾益其所不能。”这里的八个小句子的第二至六句也组成排比,连同前后的其他小句子,形成了很强的语言气势,对上文的六个事例作了综合分析,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现在不少中学生写议论文或堆砌论据,或不加分析,或(论证)从概念出发,动辄就是套话,事例与分析“两张皮”,这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如此优秀的议论文的论述方法所致。这篇课文的小句子1就是对上文六个事例的概括,接下来的排比就是对上文中所举出的六位杰出人士情况的分析。句中使动用法的“苦”“劳”“饿”“空乏”“拂乱”,概括了上述六位杰出者曾经的遭遇。这里的小句子7,按照前面排比的句式,也可以写成“动其心忍其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可能是那样的话,排比句的式子过长,也可能是前面已经有“苦其心志”那样的句子,因而插进了“所以”二字,语言形式就有了变化,显得灵动而活泼。小句子8中的“曾(增)益”是对六种使动情况的小结。在其所不能做到的地方(所欠缺的方面)增加,实际上就是增加其才能。整句话较长,可浓缩成两个七言句:“故天必先劳饿空,行拂所以动曾益”。
  第二段的第一句:“⑴人恒过,⑵然后能改;⑶困于心,⑷衡于虑,⑸而后作;⑹征于色,⑺发于声,⑻而后喻。”由8个小句子三个层次组成。前2句,论述普遍的情况,又充满人情味。3、4、5三个小句子,先对照,再承接;6、7、8句式与前者一样。这个长句子可浓缩为“人恒过,困衡作,征色发声而后喻”两个七言句。
  第二段第二句:“⑴入则无法家拂士,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⑶国恒亡。”前两个小句子形式对照映衬,内容密切相关,先“入”后“出”,不先“入”,何以“出”?与生活中的逻辑完全相符,且“出”后又引出“外”,语意连贯流畅。小句子3指出普遍现象:这样的国家常常会走向败亡。为什么?蓄势之后留待最后小结点题句再说。全句可用“入无出无国恒亡”七言来记诵。
  第二段总结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用插说“然后”,再得出结论,且其结论与中心论点合二为一,和盘托出,干净利落,发人深省,令人信服。这句可浓缩为“知生忧患安乐死”一个七言句。

【小结升华】


  首先要抓住本文的结构特点,从具体到一般,内容实在。文章具备了形象说理的元素,孕育出后世的“杂说”与现代的“杂文”。较长的语句,应在分层阅读后,抓住句式特点与前后联系。还可以用浓缩原文的形式与方法来帮助记诵:
  舜傅胶管孙百里,发畎版鱼士海市。
  故天必先劳饿空,行拂所以动曾益。
  人恒过,困衡作,征色发声而后喻。
  入无出无国恒亡,知生忧患安乐死。
其他文献
我努力回想着自己对70年代的印象。  身处这个年代的我的母亲,她经历过贫穷,经历过饥饿,懂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她总是小心翼翼,不舍得用好东西,永远要用到最后一点价值也没有了才肯丢弃。  妈妈说,那时外公不希望她上大学,甚至高中都是勉勉强强答应的。她說,如果不是外婆,她可能连村都出不去,仍留在那里,守着一方土地,遇不到爸爸,更不可能有我。  美君说:“她如果不读大学,以后就会和我一样。”不知道外婆是
期刊
一踏进耶路撒冷,先生就说我像打了鸡血似的。  当约旦境内那连绵不绝、接天蔽日的土黄色渐渐退去,远处隐约浮现出一抹绿色,一抹久违的青翠时,不由得欣喜雀跃。我知道,这按捺不住的欢喜,不仅是因为这悦目的绿,更是因了它身后的那座城。  耶路撒冷,一个闻之令人动容的名字。  在我的课堂上,它年年被提及、被讲述,一部西方文学史,耶路撒冷是它不可或缺的底色,是它的精魂所在。我随身的背包里,装有一本厚达600多页
期刊
你明天早点来。   好,几点?   4点半出门,5点半到位。   有点超乎想象,但也只能咬牙答应。想想,于我最多只是一两日而已,于他们而言,却是日复一日,我怎能不答应?更何况,是我要采访阿姐。   阿姐是上海的一位反扒警花,反扒十年,抓贼上千,接连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桂冠,一边忙着抓贼,一边忙着接受访谈。警队历来是男人的天下,那些个羞答答的玫瑰,只能静悄悄地开。能像她
期刊
春日随想  图尔的春天已经来了,比我想象中的要早,还没来得急等待,白色、粉色的小花就已经开满了整个街道两旁。  回想两周前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带着一丝丝寒意,凉到皮肤底层。  Grandmont离市中心要坐半小时几乎没人的公交,窗子推开就是小树林。虽然春天已经来到,却依旧能听到留在树上的黄叶因风起而沙沙作响,朝西的窗口看得到傍晚有时火红,有时又透着淡粉的云彩,却从没见过远处太阳是如何西下,如何沉睡
期刊
你站在山头,往回看是零岁到六十四岁的波涛汹涌,滚滚红尘;往前看,似乎大道朝天,豁然开朗,却又觉得它光影明灭,幽微不定,若是极目凝视那长日深处,更仿佛看见无尽的暮霭苍茫。  ——《天长地久》  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妈妈。  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的朋友圈。我发现,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妈妈。在“最亲近的朋友”那一层,我只写了母亲,然后补上父亲。我对别人笑笑说:“别人想进入我的心,好難啊
期刊
向来,我记不住什么节日,除了有名的传统节日外,国际上的节日是不怎么知晓的。  然而,今日偶然在与同学的谈话中,我发现今天竟是母亲节。我长这么大,似乎一次也未主动掏腰包赠送母亲礼物。想到这,我决定今日给母亲一个惊喜。  下课后,刚好要到书店等母亲来接,我正好順便看看礼物。  其实,我是不知道要买什么礼物的。太贵的,我也并没带够钱。但我似乎曾听说母亲想练字,心念一动间,扫过一支玻璃笔,四色琉璃勾勒出笔
期刊
韩小蕙  好了,本章要说说协和大院中的杰出女性了,以林巧稚、劳远琇、胡懋华三位最杰出,她们也是全中国最高端的知识女性代表,可以说是中国女性中光芒四射的“女神”。( 一 ) 林巧稚(1901—1983)  林巧稚大夫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是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一位女性副院长,被誉
期刊
西南联大为何人才辈出?哈佛何以成就世界一流?答案只有两个字:自由!可以说,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成就即来自于“自由”!如果从自由角度出发,我们便不难理解,我国人才何以稀缺。  ——摘自读思墨涌P63  联大三个学校以前都是北方的,北京、天津不属于国民党直接控制的地区,本来就有自由散漫的传统,到了云南又有地方势力的保护,保持了原有的作风,个人行为绝对自由。没有点名,没有排队唱歌,也不用呼口号,早起晚睡
期刊
本周末读完了老师推荐的《天长地久》,书的内容并不是很多,用了两小时便不是很细致地读完了。  正如书的副标题,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给她母亲的。书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写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事,而是写作者与他人之间的事,再联系到自己与母亲。文章并没有探讨很深刻的问题,比较接近我们的生话,从她写的部分事件中,我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读完全书,我最先思考的是如何与父母相处,不过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书中最开始便写
期刊
致我最最最最最最爱的爸比:  之前写过许多封信给您,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封。  您是家长中为数不多的全职爸爸,也是我世界里的全能爸爸。四年的陪伴,感谢您对我的爱。您为了我的学习,选择和妈妈一起陪读。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您牺牲了自己许多的宝贵时间。  为了我和妈妈的健康,您选择在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站在阳台外面抽烟。您曾经向我承诺,如果我顺利考进武汉市第三中学,签约实验班,您就戒烟,我做到了。之后您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