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阐述教材发掘中四大特点,在运用上总结出三条途径。使学生在音乐学习和探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材;发掘运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顺从音乐文化发展的潮流,不失时机的将音乐艺术精华融汇于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中小学教育之中。课程改革与教材的发掘运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现状、特点以及如何发掘与运用。经过多年的初中音乐课教学,获得以下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鲜明的时代性
近年来,江苏省中学音乐教材,经过多年的改革变化。在歌曲作品的内容、体裁和音响版本选择上,都体现出了时代的特征。有《嗄达梅林》、《欢乐颂》、《包楞调》、《茉莉花》传统名作,也有《牧歌》、《好汉歌》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作品。教材中还引进了大量的戏曲剧目,剧种有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再加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流行歌曲的出现。说明教材的时代性既有狭义的、更有广义的,充满着时代气息。苏北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流传着十几种剧种和曲艺。从事唢呐演奏和组成的唢呐班人员数以千记。地方乡土文化的发掘运用和影响,隐含着音乐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道理。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文化动态,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兴趣和与时俱进的理念。
二、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充分的开放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我们现在教材课改的重要思想和行动目的。"创作与活动"每单元课后作业的完成,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广阔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确保落实教材的开放性,促进和鼓励学生向不同的志趣方向发展,给学生活动带来生机和活力。如:听音乐让学生配朗诵词;听音乐让学生编舞;或者让学生设计一场音乐会做编导等。都是充分发掘教材的开放性,促进学生理念发展的最好体现。学生在进入音乐学习状态时,"听"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听,使学生在看、想、说、创作等艺术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以了解和学习人类优秀文化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显著的综合性
教材内容除了音乐本身外,还涉及到大量的舞蹈、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现代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针对教学以前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分解不同门类或从不同学科的知识出发,启发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学科内容。这种综合的教学理念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也造成了某些学生把音乐家极富个性的创造,看成了政、文、史、地知识客观推理的结果,听音乐必须和抽象的文字资料联系起来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新教材的综合性是不全面的。教材的综合性其实质是把音乐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之中,是作品的产生、音乐流派的形成等现象,受到其它优秀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如在《辽阔的草原》单元教学中,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歌舞,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直接体验兄弟民族的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学生才能从学知识的层面上,了解到千百年来积淀的人类优秀文化。
四、以创立良好教学环境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广泛的合作性
初中音乐教材,每册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针对性主题。这种主题模块式的结构以及从文化审美角度学音乐的要求,是对中学音乐学科的一种升华。同时,对中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已经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如果把教学环境分为人文环境和客观环境。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为了同一教学目标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就构成了良好的教学人文环境。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制作道具、课件、寻找实物、文字资料等。师生共同布置教学环境的创立过程本身,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客观环境。教学环境始终适应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过程,就是发掘教材广泛合作性的最好做法。
以上几点是发掘和运用教材的特点认识,对于教学实践有直接指导作用。更新理念是前提指导方法是观念。正确的把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发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总结出三条途径:
(一)在发掘和运用教材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加以解决。结合教学活动,在各个班级开设新教材研究课。通过集体备课从中选优,组织新教材写成新教案,开设相互观摩课。产生出即有自己个性又能充分体现新教材思想的展示课。
(二)研训一体,开设新教材任课老师的培训班。通过对备课艺术、讲授、导入、语言、体态、德育渗透、启发提问、学法指导等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教师间相互示范并在各个中小学开设结合新教材进行教学优化艺术研究的展示课、研讨课。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三)在发掘教材和运用教材的研究活动中,提供舞台人人参与,发现人才好好培养。力求骨干教师教学的特色化。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经常搞一些文艺演出。如"教师或学生十佳歌手比赛"、"学生器乐演奏比赛"、"教师课件制作比赛"等。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这对培养学生成为有较高音乐文化素养的人才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师也能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比较自觉的参与到发掘教材和运用教材的实践中去。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有效的发掘与运用教材是关键。在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硬件、音像制品,已成为媒体教学的主流。音樂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活动为基础,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力争做到"开篇趣在先"、"进程趣更浓"。融情入境,情景交融。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并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88.
[2]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8.
关键词:音乐教材;发掘运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顺从音乐文化发展的潮流,不失时机的将音乐艺术精华融汇于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中小学教育之中。课程改革与教材的发掘运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现状、特点以及如何发掘与运用。经过多年的初中音乐课教学,获得以下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鲜明的时代性
近年来,江苏省中学音乐教材,经过多年的改革变化。在歌曲作品的内容、体裁和音响版本选择上,都体现出了时代的特征。有《嗄达梅林》、《欢乐颂》、《包楞调》、《茉莉花》传统名作,也有《牧歌》、《好汉歌》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作品。教材中还引进了大量的戏曲剧目,剧种有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再加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流行歌曲的出现。说明教材的时代性既有狭义的、更有广义的,充满着时代气息。苏北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流传着十几种剧种和曲艺。从事唢呐演奏和组成的唢呐班人员数以千记。地方乡土文化的发掘运用和影响,隐含着音乐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道理。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文化动态,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兴趣和与时俱进的理念。
二、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充分的开放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我们现在教材课改的重要思想和行动目的。"创作与活动"每单元课后作业的完成,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广阔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确保落实教材的开放性,促进和鼓励学生向不同的志趣方向发展,给学生活动带来生机和活力。如:听音乐让学生配朗诵词;听音乐让学生编舞;或者让学生设计一场音乐会做编导等。都是充分发掘教材的开放性,促进学生理念发展的最好体现。学生在进入音乐学习状态时,"听"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听,使学生在看、想、说、创作等艺术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以了解和学习人类优秀文化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显著的综合性
教材内容除了音乐本身外,还涉及到大量的舞蹈、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现代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针对教学以前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分解不同门类或从不同学科的知识出发,启发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学科内容。这种综合的教学理念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也造成了某些学生把音乐家极富个性的创造,看成了政、文、史、地知识客观推理的结果,听音乐必须和抽象的文字资料联系起来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新教材的综合性是不全面的。教材的综合性其实质是把音乐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之中,是作品的产生、音乐流派的形成等现象,受到其它优秀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如在《辽阔的草原》单元教学中,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歌舞,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直接体验兄弟民族的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学生才能从学知识的层面上,了解到千百年来积淀的人类优秀文化。
四、以创立良好教学环境的理念来发掘教材中广泛的合作性
初中音乐教材,每册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针对性主题。这种主题模块式的结构以及从文化审美角度学音乐的要求,是对中学音乐学科的一种升华。同时,对中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已经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如果把教学环境分为人文环境和客观环境。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为了同一教学目标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就构成了良好的教学人文环境。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制作道具、课件、寻找实物、文字资料等。师生共同布置教学环境的创立过程本身,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客观环境。教学环境始终适应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过程,就是发掘教材广泛合作性的最好做法。
以上几点是发掘和运用教材的特点认识,对于教学实践有直接指导作用。更新理念是前提指导方法是观念。正确的把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发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总结出三条途径:
(一)在发掘和运用教材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加以解决。结合教学活动,在各个班级开设新教材研究课。通过集体备课从中选优,组织新教材写成新教案,开设相互观摩课。产生出即有自己个性又能充分体现新教材思想的展示课。
(二)研训一体,开设新教材任课老师的培训班。通过对备课艺术、讲授、导入、语言、体态、德育渗透、启发提问、学法指导等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教师间相互示范并在各个中小学开设结合新教材进行教学优化艺术研究的展示课、研讨课。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三)在发掘教材和运用教材的研究活动中,提供舞台人人参与,发现人才好好培养。力求骨干教师教学的特色化。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经常搞一些文艺演出。如"教师或学生十佳歌手比赛"、"学生器乐演奏比赛"、"教师课件制作比赛"等。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这对培养学生成为有较高音乐文化素养的人才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师也能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比较自觉的参与到发掘教材和运用教材的实践中去。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有效的发掘与运用教材是关键。在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硬件、音像制品,已成为媒体教学的主流。音樂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活动为基础,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力争做到"开篇趣在先"、"进程趣更浓"。融情入境,情景交融。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并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88.
[2]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