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太极文化 享国粹之趣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国平先生
  精习身法中正、动作和顺的杨氏太极拳,以此强身健体、陶冶性情。同时他也乐於向大众开班授学,让更多市民认识太极,並能享受其中的乐趣,继而和自己一样喜欢上杨氏太极拳。他创办缘武太极学会,广结善缘,集聚同好,大家群策群力,致力於杨氏太极的推广与发扬。传统的杨氏太极拳,结合了香港今日独特的城市文化,得到了新的演绎,增添了新的活力。
  习武:从外家到内家从招式到修身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武馆;不同门派的武术师傅,纷纷挂出自己的招牌,对外招生授学,既希望培养香江武林的後起之秀,又尽己所能让自己的武学能传承下去。加上此时还有功夫巨星李小龙掀起的习武热潮,所以拜师学武,掌握一套动作潇洒又具实战能力的拳法,成为不少香港青少年的愿望,其中就有十多岁的蔡国平先生。
  “我们年轻时的娱乐活动没有今天多,很多人就去学习武术,用来充实课餘、业餘生活。我和一群小夥伴跟随社会的潮流,也想找个武术师傅教我们。”不过,中华武术种类繁多、门派林立,他们也不知道该选什麽来学习:“我们找了武馆、也到过社区中心,看到哪个师傅的动作潇洒、招式好看,就去跟他学习,”於是,那些年来,蔡国平先生接触的都是洪拳一类的外家拳。至於太极拳,这个在蔡国平先生当时的年纪来看,动作缓慢,並没有引起自己的兴趣。
  要是习武只停留在表面,过多地关注招式或姿势,往往难以再深入学习。工作後,蔡国平先生停止了练武,除了生活、工作忙碌之外,还有的就是遭遇了上述问题。不过,与很多半途而废的武术爱好者相比,他又幸运地在2000年重拾了对武术的热爱。而且,这一次,他对中华武术的认识大为改观,也因此结缘了太极拳。
  “我最初学的是24式太极拳,练的是比赛的套路,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对太极拳的热爱变得越来越强烈,产生了拜师太极拳传人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学到正统的太极拳。”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杨氏太极拳的董英傑太极第四代传人江永顺师傅,习得了传自宗师杨澄甫一系的杨氏太极拳之精髓。
  得到名师的指导,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蔡国平先生的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神奇有趣又博大精深的门派内涵正等待着他进去探索和发掘。他从此知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武术除了健体防身的招式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修身怡情、稳定心绪。随即,他不仅克服了急躁的心理,耐心地又循序渐进地掌握杨氏太极拳的各个要领,连心理和生活方式都改变了。
  “就像拳理不讲蛮力,只需掌握技巧就能取胜的道理一样。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应该讲究重点,理性对待,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情。”此後,儘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蔡国平先生都不觉得辛苦劳累,换来的是他日复一日得以提高的精神修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杨氏太极拳的喜爱愈加深入,至後来武艺娴熟,参与比赛屡屡折桂,並在日後开班授学中,他的这种情愫都在不断加强。
  教学:毫无保留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如果是性格沉稳、冷静理性的人,相信会与杨氏太极拳的契合度颇高,因为此拳舒展优美、平正朴实、由鬆入柔、刚柔相济,上一个动作完成之时,紧接着又是下一动作的开端,技术和心法亦要求一气呵成。如此绵延相续,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著兼而有之。很多练习者选择从杨氏太极拳入门,也是看中该门派练法简洁、容易掌握的特点,杨氏太极拳粉丝众多,在世界流传最广。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蔡国平先生看到身边众多的同门参赛,也萌生了通过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想法:“要想知道自己的太极拳水平达到什麽程度,如果不通过与其他人切磋比较,是难以看出的。”因而,他填写了比赛的申请书。当然,与大多数初次参赛的选手一样,他志在参与,不求名次:“在比赛中,可以跟其他同门交流、学习,其实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也积累了經验,锻炼了实力,後来渐渐能取得一些奖项。”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无疑是幸福的。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蔡国平先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越战越勇,在第五届省港澳葵光盃、爵士盃武术赛等赛事中先後获得二十多奖牌,实力得到了认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九龙公园举行的一场规模较大、赛程严谨的比赛。此次竞技不同一般,不设参与奖,只为武艺高超者设立几项奖项,因而引得众多武林人士关注。蔡国平先生最终力战群雄一举摘银,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现在,蔡国平先生专注於教学工作,他本着推广太极运动、弘扬中华文化的意愿,经常义务为大众授课,内容既有他喜爱的杨氏太极拳,也有他熟练的詠春拳。他言,无论哪一种武术,哪一个门派,只要能成为大家喜欢、熟悉並能代表中华荣誉的,就是值得大家传承的文化精髓。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是大家应该传承下去的。过去,就有不少文化精髓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要麽从历史上消失,要麽被其他国家发扬光大,被当成他国之国粹,这些都是十分令人惋惜的。”虽然一个人力量有限,但只要有付出,就是一点点传承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力量,也是“至千里”的一个个“跬步”。所以蔡国平先生愿意付出自己的一份绵力,为实现心中的愿望而努力。
  教学中,他严格而执著,力求为学生传授全面的杨氏太极拳,一招一式,不能马虎。而且他也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如自己过去一样,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实力,知道自己的层次,进而查缺补漏,裨益成长。经过他悉心教育的学生,从十二岁到六十多岁都有,不少凭借着出色的武艺,在比赛获得荣誉。
  有趣的是,有几次,蔡国平先生和学生参加同一个比赛,後者在演绎太极拳时更为出色,於是获得了比师傅更高的名次。所以“学生拿金奖,老师拿银奖”的玩笑话也在蔡国平先生及学生们之间传开。对他而言,这是一次让自己欣慰和快乐的成果。
  借助缘武太极学会的平台,蔡国平先生与同门及学生一起,让推广武学的义举,结合了公益行动。他们或自己组织,或与有关部门、团体合作,定期举行演出、或派送物资给弱势群体,还有到社区教长者们简单的太极动作,帮助他们养生保健。一年之中,几乎每个月都有活动,大家都过得忙碌而快乐。
  承载着中华的文化,传递着国粹的精神,蔡国平先生把爱与大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杨氏太极拳,让受惠的市民大众,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送上一曲由贡献与服务交织的歌谣,旋律激昂。
其他文献
林长泉先生  是一位有爱心和社会担当的企业家。他从「吃苦」中走过来,涉猎诸多行业,创下了如今的事业基础。有爱的企业才能长久,有爱的人生才会更精彩,他将事业当成一项公益在做,同时也以事业之心做慈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知道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关繫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关繫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他希望为社会、为家乡多付出一些。因为帮助他人,自己也开心。  一次健康危机促成一项健康产业  事情得从2016年的
期刊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大剧院尘埃落定。郭芳芳以声乐(民族唱法)女生第一的佳绩,最终摘得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简称金钟奖)创办於2001年,是由中宣部批凖設立,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最高专业大奖。  郭芳芳是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的一名独唱演员,她经常深入部队基层慰问官兵,包括:高原边防哨所、乃至边远地区献艺。她容貌端庄秀丽,音色明亮圆润,可
期刊
李国兴先生  香港规模最大的电影片及电视片发行商之一的美亚集团主席,排在“香港娱乐圈权力排行榜”前列的业界精英。他为文化而来,以“电影”为舰艇,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扬帆疾进,一心向世界宣明中国跨越数千年,依然是世界上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他一心以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开路先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  二十年前,五星红旗伴随着振奋人心的国歌声飘扬在香港的上空,那一刻,离家上百年的香港回到
期刊
法国科学院2017年度颁奖典礼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在法国从事科研工作的中国科学家麻小南和彭玲憑借各自在数学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分别获颁“索菲·热尔曼奖”和“昂里·拉贝博士夫妇奖”。这两个奖项均是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麻小南现任巴黎第七大学教授,同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其在解析挠率、伯格曼核和几何量子化领域研究中的贡献,以及在有关量子霍尔效应的数学物理学
期刊
苏玉萍女士  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人,能夠把自身乐观积极的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递到他人身上。在近三十年的义工服务中,她照顾长者、编排节目、参与募捐、提倡环保,儘管事情再多,也坚持亲力亲为,努力做到无愧於心。她就像明媚的阳光,把丝丝暖意送给社会,也照亮了身边亲朋好友的心扉。  一张传单引导她找到新的祈愿  1992年夏天的某一天,居住在九龙红磡家维邨的苏玉萍女士如往常一样,与朋友们开始打一局又一局的麻将
期刊
何志波先生  香港汽车(机械·零件)商会会长,他锺爱汽车,扎根汽车业,在汽车行业的历练和经验尤为丰富。他对市场风向具有前瞻性眼光,在营销方面具有果敢的开拓力。他在担任会长的任期内使商会稳健发展,推动商会平台及行业领域的发展进步。  理想照进现实  何志波先生15岁时从澳门移民到香港,由於当时澳门社会处於前发展时期,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择业路径狭小,所以他在小学毕业之後,来到了香港谋生,寻求个人的发展。
期刊
邱平孝先生  明淨笛声与童年相伴  笛子可以吹奏出清亮悠远的天籟之音,流转着动人心弦的音曲,让人感到缕缕幽思与绵长心曲,在雅韻中感悟笛乐之美。吹笛子是邱平孝先生的职业,也是他将终其一生追求的兴趣爱好。在2012年,他来到了香港,在一段经商历程之後,他开始从事笛子教学工作,向学生传授民族器乐的演奏教学,让中华传统笛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邱平孝先生是汕尾市人,他成长於家乡,少年时受到家人的影响对笛子
期刊
娄耀敏女士  在其诸多的爱好中,尤其对於书法和歌唱情有独鍾,见字如人,清雅隽秀的面容之下更添宁静致远的心性和雅致。好学如她,万事万物均是她学习的对象,她从书法中所受益的道理、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魅力,都再次通过书法方式传授给年轻的一代。  人隽秀 字漂亮  “世间有一类女子,不仅有如花般的美貌,还有着传世才情。”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书法界,从古至今不乏出众的女书法家,作为当代硬笔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娄耀
期刊
岑醒文先生  从四十年前进入玉器行业开始,日益醉心於此项既能表现自然结晶之秀美,又蕴含华夏文化之精髓的传统工艺。他迷上了玉石富有生命力的色泽,喜欢那种细腻温润的质感;同时也折服於匠人精湛的手艺,作品深邃的内涵。以玉石文化作为切入口,他接觸到书法、国画等国粹艺术,随即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初入行 情渐浓  精美而宝贵的石料,不仅坚固和耐用,象徵久远;更以或纯粹的色泽或斑驳的纹理,赢得人们
期刊
黎铸英先生  是刚成立的香港广州书画会的主席。源自少年时对绘画的热爱,他一直保持至今,终能在事业有成、临界退休前夕,腾出更多时间执起心爱的画笔。他热爱新颖的岭南画派,既不失传统的国画风雅,又有着西洋画色彩艳丽的一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秉承将中华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之心,竭尽所能,望艺术之花开遍港穗。  文传有绪 艺海无涯  在刚刚过去的八月,香港与广州的艺坛中又多了一件美谈。  8月25日,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