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胃“扎”起来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看到对方身体丰满时,总会说声“呀!您发福了!”但现在,肥胖病以及它带来的并发症,正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天津的袁先生一提到这些就感觉是一场噩梦。
  袁先生夫妻的生意红火,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原来没有吃过的现在可以敞开吃了,出门办事也有车代步了。加上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回到家他就窝沙发上看报纸,很少做家务。有时妻子实在忙不过来叫他帮帮忙,他也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日子慢慢过着,袁先生的体重却在不断增加,他不知道死亡的阴影也在逐渐靠近他(图1)。
  袁洪立:结婚以后身体越来越胖,一开始是觉得发福了。但越来越重,认为是因为不干体力活了,生活也好了的关系,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正是因为这种认识,袁先生不在意逐渐增加的体重,一系列毛病却慢慢显现了:高血压、高血脂、下肢疼痛,连走路和系鞋带都困难了。由于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他的心理状态也变得消极起来,不大想出门了,不愿让人盯着他。
  袁洪立:特别自卑,不敢去公共场合。逛商场怕引得大家注意,觉得人家在看一个怪物(图2)。
  袁洪立妻子:他是黑白颠倒,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呼噜声还很大,而且会突然半天不呼吸,我真担心一下就这么过去了,再不减肥就危险了。
  夫妻俩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孩子还小,正是需要照看的时候。但他因为这些毛病,除了偶尔照顾照顾生意,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反而要妻子照顾他。看着可爱的孩子和担心的妻子,他黯然神伤,想到这样下去或许看不到孩子长大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减肥。
  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袁先生先后采用了多种方法减肥,爬楼梯、跑步都不见效。因为身体过重,跑不了多长时间就呼吸困难,几乎晕倒。这些方法没有效果,妻子又给他买了各种减肥药,这些药虽各不相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就是吃了后人不停地去厕所,白天晚上都一样。时间长了还出虚汗。他更不想动弹了。
  得了“肥胖病”的袁先生,经过艰难的减肥无效后,终于听从父亲的劝告,下决心来到天津南开医院找到了吴咸中院士和秦鸣放医生,他的身体状况让医生们大吃一惊。
  秦鸣放(天津南开医院剧院长教授):34岁的男病人,体重164公斤,这样的病人在街上很少见到,因为他们行动都很困难了。他的血压很高,膝盖也疼痛。
  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可以享用各种各样的食品。现在发福的含义早已与以前不同。我国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成人超重达到228%,即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发福”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过度肥胖其实是一种疾病,即“肥胖病”。
  吴成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肥胖是指身体重量在允许的范围内,而肥胖病就超过这个界限了,已经不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了。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的机会多,还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生“肥胖病”的患者多半寿命很短,但很多人还没有“肥胖病”这个概念。
  判断是否肥胖的标准,国际通行的是体质指数(BM1)。体质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图组3—1、3—2)。
  秦院长给袁先生做了全面检查,他身高182厘米,体重1610公斤,体质指数达到了48.3。他还有严重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膝关节受累等一系列并发症,是一位严重的“肥胖病”患者。不想动——体重增加——更不想动——体重更增加——食欲更好——自卑,这种带有心理因素的恶性循环,常用的减肥方法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已经没有效果。
  秦鸣放: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遗传性因素,小时候就比较胖。第二是环境因素,他从事的工作有一定压力。另外他饮食不规律,每次进食量比较大。再有他进食的种类也不好,他喜欢高脂肪,高糖的饮食,这就造成了肥胖。
  导致一般患者肥胖的原因,除了袁先生的这些原因外,还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内分泌性肥胖,这是疾病导致的“肥胖病”。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顺利治疗。秦院长和他的同事仔细分析了袁先生的检查结果,排除了他内分泌肥胖的原因。经过讨论,决定使用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来给袁先生治疗。
  秦院长给袁先生做的微创手术叫“经腹腔镜可调式胃束带手术”,是将一条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材料制作的软性带子环绕于胃体的上部,就像给胃系上了一条腰带。胃束带等于把胃分隔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有个小通道允许食物通过。进食时,食物快速在较小的上部聚集,大多数病人很快有饱食感而减少进食。吴院士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救命手术”而不是一种美容手术。这种手术是有一定适应症的,通常使用在常规减肥方法无效,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肥胖病”患者身上(图4—1、4—2)。


  手术开始,医生们在袁先生的腹部开了几个锁孔大的小切口,将腹腔镜和其他一些手术器械通过这几个切口进入体内,手术创伤和出血都很少。医生们将束胃带绑在胃体上并扣好,手术就完成了。然后通过一个阀门注入生理盐水来调节带子对胃部的张紧程度,这个调节过程在手术完成后,还要根据病人的状况多次调整,以便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
  一年后,医生到袁先生家中回访,手术这一年来他的食量减小了不少。
  他不像以前那样一天吃9餐,看着什么都想咬一口了。最重要的是体重减少了65公斤,血压也恢复了正常,睡觉时呼吸暂停的现象也消失了。他说,现在不仅敢开车了,也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了,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图5)。


  吴院士和秦院长告诉我们,由于传统观念很多人没把肥胖当回事,直到发展成“肥胖病”,有了并发症才觉得严重了。现在虽然有了微创胃束带手术这样的技术,可以帮助肥胖病患者,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合理饮食,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其他文献
从荒芜贫瘠的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风光背后,有着怎样难以忘怀的岁月?    1984年以前的龙港仅仅是位于温州鳌江南岸的一个小渔村,没有人会料到,在以后的二十几年间,龙港会引起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的高度关注,而且被国家发改委定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切源自于龙港走过的一条不同寻常的建镇之路。(图1)   1984年,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先锋陈定模回忆中被反复记起的时间。这一年,陈
期刊
60岁依然翱翔蓝天,44年的驾龄使她成为我国飞行时间最长的女飞行员;她技艺高超,1万8千小时安全飞行的经历,带给她多次承担特殊首航任务的机会。在中国飞行教员的行列中,她是屈指可数的资深女教官。(图1 )    2009年5月4日上午,担任海南航空7191次航班机长的李燕生早早来到首都国际机场。今天她要执行一次十分特殊的飞行任务。平日五六分钟就能完成的机身检查工作,今天她却用了超出平时一倍的时间。 
期刊
4万多个农户,提供着1500万人的粮食需求量。可是,繁荣的背后藏有危机。    在丹麦丰饶的国土上,农田占了四分之三的面积,大片精心耕作的谷物并非人的口粮,而是牲畜的饲料。这里运行着当今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现代农业,人均肉类和谷物的生产量世界第一,猪肉出口世界第一。(图1)  走近丹麦世界最先进的生猪屠宰厂,第一个疑问就是,杀猪厂为何需要这么多烟囱?  丹麦的大型生猪屠宰厂共有13个。节能降耗的成绩非
期刊
中英联军在缅甸作战失利;法西斯轴心国在海上会师,中国远征军将如何作战?  1942年5月,中英联军在缅甸作战失利,日军占领缅甸,英军退入印度;1942年7月,德意联军在北非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1943年5月,德国海军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建立基地,在此与日本人在海上建立战略会师。    绝地反击    根据德日协定,两国将以远洋潜艇为先导,组建潜艇联合部队,攻击盟军要害目标
期刊
猕猴抢劫    6月的一天早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山口村村民翟欢和小霞一起去镇里赶集。两个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还吃着花生米。经过一片树林时,突然感觉身后有响动。  翟欢和小霞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坏人,她们回头望去,只见隐隐约约有几个身影在树林里晃动,而且不时地发出怪叫声。  五龙口镇位于太行山区,这里山峰连绵,原始森林密布,山上有金钱豹、野猪、金雕等动物。如今发现树林里有几个黑影在跟踪自己,周围又没
期刊
深圳,有多少创业者在这里成就了人生梦想?    张铁利已在深圳生活11年,他非常喜欢这座城市,因为喜欢,他总想为这座城市多做点事。他用手中的DV纪录深圳生活的点点滴滴,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他作品中的深圳,让人们关注深圳,使这座城市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张铁利祖祖辈辈生活在陕西浦城的农村。1998年,只有高中文化的张铁利只身来到深圳,经过11年拼搏,他已成为深圳知名的自由撰稿人。张铁利的笔名“鹏城寻梦
期刊
2007年4月10日凌晨3点, 一辆出租车呼啸着驶进四川省人民医院。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将一位昏迷不醒的老人送进急诊科。当医生要求中年男子缴纳医药费时,他的脸上却流露出一丝为难的表情。  面对医生质疑的目光,中年男子向医生讲述了一个小时前发生的事情。  中年人名叫廖自南,是成都市一名出租车司机。一个多小时前,他从郊区返回市区收工回家。当车开到清江路时,他突然看到公路边上躺着一个人。老廖赶紧停车走过去
期刊
十八岁,他立志“不为良相,宁为良医” ;  三十岁,他在北大医院创办国内第一个小儿外科专业;  八十岁,他荣获国际小儿外科界的最高奖项——“丹尼斯布朗”金奖。    六十年前,一位年轻的大夫和他的同行们开创了中国小儿外科事业,在这个原本不受重视的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位大夫就是中国小儿外科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  在北京儿童医院的特需诊室里,90岁高龄的张金哲院士仍坚持进行日常门诊。自从1
期刊
一支看似普通的笔却有着不寻常的功能,它时刻监视着写字人的姿势,当写字人的眼睛离桌面太近时,它会立刻提醒。  1994年的一天,家住福州市的林文。看到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慢慢走到他的跟前,向他说了一件事。  林文:我女儿说,爸爸,我的眼睛怎么看不清东西了。  林文认为孩子学习任务过重,眼睛有点近视了,便带女儿到医院检查。先做了常规检查,又做了仪器检测,最后给女儿配了一副高度近视镜(图1)  让林文没想
期刊
英国伦敦郊区一个偏僻的农场,多年没人打理,已经荒废。谁也没想到,在这片普普通通的草场下面竟然埋藏着一个惊人的宝藏。    1981年,一个中国小伙子来到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一个农场。他直接来到一座破旧的木板屋前,围着屋子转了一圈,在一面墙前站住了。这面墙上挂了很多生锈的农具。他拿起一根铁棍开始撬这面墙的木板。木板撬开,墙的后面竟然出现了一条狭长的通道,一直通往地下。小伙子顺着通道走下去,里边黑咕隆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