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看到对方身体丰满时,总会说声“呀!您发福了!”但现在,肥胖病以及它带来的并发症,正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天津的袁先生一提到这些就感觉是一场噩梦。
袁先生夫妻的生意红火,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原来没有吃过的现在可以敞开吃了,出门办事也有车代步了。加上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回到家他就窝沙发上看报纸,很少做家务。有时妻子实在忙不过来叫他帮帮忙,他也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日子慢慢过着,袁先生的体重却在不断增加,他不知道死亡的阴影也在逐渐靠近他(图1)。
袁洪立:结婚以后身体越来越胖,一开始是觉得发福了。但越来越重,认为是因为不干体力活了,生活也好了的关系,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正是因为这种认识,袁先生不在意逐渐增加的体重,一系列毛病却慢慢显现了:高血压、高血脂、下肢疼痛,连走路和系鞋带都困难了。由于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他的心理状态也变得消极起来,不大想出门了,不愿让人盯着他。
袁洪立:特别自卑,不敢去公共场合。逛商场怕引得大家注意,觉得人家在看一个怪物(图2)。
袁洪立妻子:他是黑白颠倒,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呼噜声还很大,而且会突然半天不呼吸,我真担心一下就这么过去了,再不减肥就危险了。
夫妻俩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孩子还小,正是需要照看的时候。但他因为这些毛病,除了偶尔照顾照顾生意,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反而要妻子照顾他。看着可爱的孩子和担心的妻子,他黯然神伤,想到这样下去或许看不到孩子长大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减肥。
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袁先生先后采用了多种方法减肥,爬楼梯、跑步都不见效。因为身体过重,跑不了多长时间就呼吸困难,几乎晕倒。这些方法没有效果,妻子又给他买了各种减肥药,这些药虽各不相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就是吃了后人不停地去厕所,白天晚上都一样。时间长了还出虚汗。他更不想动弹了。
得了“肥胖病”的袁先生,经过艰难的减肥无效后,终于听从父亲的劝告,下决心来到天津南开医院找到了吴咸中院士和秦鸣放医生,他的身体状况让医生们大吃一惊。
秦鸣放(天津南开医院剧院长教授):34岁的男病人,体重164公斤,这样的病人在街上很少见到,因为他们行动都很困难了。他的血压很高,膝盖也疼痛。
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可以享用各种各样的食品。现在发福的含义早已与以前不同。我国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成人超重达到228%,即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发福”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过度肥胖其实是一种疾病,即“肥胖病”。
吴成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肥胖是指身体重量在允许的范围内,而肥胖病就超过这个界限了,已经不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了。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的机会多,还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生“肥胖病”的患者多半寿命很短,但很多人还没有“肥胖病”这个概念。
判断是否肥胖的标准,国际通行的是体质指数(BM1)。体质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图组3—1、3—2)。
秦院长给袁先生做了全面检查,他身高182厘米,体重1610公斤,体质指数达到了48.3。他还有严重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膝关节受累等一系列并发症,是一位严重的“肥胖病”患者。不想动——体重增加——更不想动——体重更增加——食欲更好——自卑,这种带有心理因素的恶性循环,常用的减肥方法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已经没有效果。
秦鸣放: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遗传性因素,小时候就比较胖。第二是环境因素,他从事的工作有一定压力。另外他饮食不规律,每次进食量比较大。再有他进食的种类也不好,他喜欢高脂肪,高糖的饮食,这就造成了肥胖。
导致一般患者肥胖的原因,除了袁先生的这些原因外,还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内分泌性肥胖,这是疾病导致的“肥胖病”。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顺利治疗。秦院长和他的同事仔细分析了袁先生的检查结果,排除了他内分泌肥胖的原因。经过讨论,决定使用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来给袁先生治疗。
秦院长给袁先生做的微创手术叫“经腹腔镜可调式胃束带手术”,是将一条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材料制作的软性带子环绕于胃体的上部,就像给胃系上了一条腰带。胃束带等于把胃分隔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有个小通道允许食物通过。进食时,食物快速在较小的上部聚集,大多数病人很快有饱食感而减少进食。吴院士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救命手术”而不是一种美容手术。这种手术是有一定适应症的,通常使用在常规减肥方法无效,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肥胖病”患者身上(图4—1、4—2)。
手术开始,医生们在袁先生的腹部开了几个锁孔大的小切口,将腹腔镜和其他一些手术器械通过这几个切口进入体内,手术创伤和出血都很少。医生们将束胃带绑在胃体上并扣好,手术就完成了。然后通过一个阀门注入生理盐水来调节带子对胃部的张紧程度,这个调节过程在手术完成后,还要根据病人的状况多次调整,以便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
一年后,医生到袁先生家中回访,手术这一年来他的食量减小了不少。
他不像以前那样一天吃9餐,看着什么都想咬一口了。最重要的是体重减少了65公斤,血压也恢复了正常,睡觉时呼吸暂停的现象也消失了。他说,现在不仅敢开车了,也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了,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图5)。
吴院士和秦院长告诉我们,由于传统观念很多人没把肥胖当回事,直到发展成“肥胖病”,有了并发症才觉得严重了。现在虽然有了微创胃束带手术这样的技术,可以帮助肥胖病患者,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合理饮食,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袁先生夫妻的生意红火,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原来没有吃过的现在可以敞开吃了,出门办事也有车代步了。加上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回到家他就窝沙发上看报纸,很少做家务。有时妻子实在忙不过来叫他帮帮忙,他也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日子慢慢过着,袁先生的体重却在不断增加,他不知道死亡的阴影也在逐渐靠近他(图1)。
袁洪立:结婚以后身体越来越胖,一开始是觉得发福了。但越来越重,认为是因为不干体力活了,生活也好了的关系,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正是因为这种认识,袁先生不在意逐渐增加的体重,一系列毛病却慢慢显现了:高血压、高血脂、下肢疼痛,连走路和系鞋带都困难了。由于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他的心理状态也变得消极起来,不大想出门了,不愿让人盯着他。
袁洪立:特别自卑,不敢去公共场合。逛商场怕引得大家注意,觉得人家在看一个怪物(图2)。
袁洪立妻子:他是黑白颠倒,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呼噜声还很大,而且会突然半天不呼吸,我真担心一下就这么过去了,再不减肥就危险了。
夫妻俩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孩子还小,正是需要照看的时候。但他因为这些毛病,除了偶尔照顾照顾生意,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反而要妻子照顾他。看着可爱的孩子和担心的妻子,他黯然神伤,想到这样下去或许看不到孩子长大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减肥。
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袁先生先后采用了多种方法减肥,爬楼梯、跑步都不见效。因为身体过重,跑不了多长时间就呼吸困难,几乎晕倒。这些方法没有效果,妻子又给他买了各种减肥药,这些药虽各不相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就是吃了后人不停地去厕所,白天晚上都一样。时间长了还出虚汗。他更不想动弹了。
得了“肥胖病”的袁先生,经过艰难的减肥无效后,终于听从父亲的劝告,下决心来到天津南开医院找到了吴咸中院士和秦鸣放医生,他的身体状况让医生们大吃一惊。
秦鸣放(天津南开医院剧院长教授):34岁的男病人,体重164公斤,这样的病人在街上很少见到,因为他们行动都很困难了。他的血压很高,膝盖也疼痛。
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可以享用各种各样的食品。现在发福的含义早已与以前不同。我国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成人超重达到228%,即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发福”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过度肥胖其实是一种疾病,即“肥胖病”。
吴成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肥胖是指身体重量在允许的范围内,而肥胖病就超过这个界限了,已经不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了。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的机会多,还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生“肥胖病”的患者多半寿命很短,但很多人还没有“肥胖病”这个概念。
判断是否肥胖的标准,国际通行的是体质指数(BM1)。体质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图组3—1、3—2)。
秦院长给袁先生做了全面检查,他身高182厘米,体重1610公斤,体质指数达到了48.3。他还有严重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膝关节受累等一系列并发症,是一位严重的“肥胖病”患者。不想动——体重增加——更不想动——体重更增加——食欲更好——自卑,这种带有心理因素的恶性循环,常用的减肥方法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已经没有效果。
秦鸣放: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遗传性因素,小时候就比较胖。第二是环境因素,他从事的工作有一定压力。另外他饮食不规律,每次进食量比较大。再有他进食的种类也不好,他喜欢高脂肪,高糖的饮食,这就造成了肥胖。
导致一般患者肥胖的原因,除了袁先生的这些原因外,还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内分泌性肥胖,这是疾病导致的“肥胖病”。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顺利治疗。秦院长和他的同事仔细分析了袁先生的检查结果,排除了他内分泌肥胖的原因。经过讨论,决定使用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来给袁先生治疗。
秦院长给袁先生做的微创手术叫“经腹腔镜可调式胃束带手术”,是将一条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材料制作的软性带子环绕于胃体的上部,就像给胃系上了一条腰带。胃束带等于把胃分隔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有个小通道允许食物通过。进食时,食物快速在较小的上部聚集,大多数病人很快有饱食感而减少进食。吴院士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救命手术”而不是一种美容手术。这种手术是有一定适应症的,通常使用在常规减肥方法无效,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肥胖病”患者身上(图4—1、4—2)。
手术开始,医生们在袁先生的腹部开了几个锁孔大的小切口,将腹腔镜和其他一些手术器械通过这几个切口进入体内,手术创伤和出血都很少。医生们将束胃带绑在胃体上并扣好,手术就完成了。然后通过一个阀门注入生理盐水来调节带子对胃部的张紧程度,这个调节过程在手术完成后,还要根据病人的状况多次调整,以便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
一年后,医生到袁先生家中回访,手术这一年来他的食量减小了不少。
他不像以前那样一天吃9餐,看着什么都想咬一口了。最重要的是体重减少了65公斤,血压也恢复了正常,睡觉时呼吸暂停的现象也消失了。他说,现在不仅敢开车了,也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了,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图5)。
吴院士和秦院长告诉我们,由于传统观念很多人没把肥胖当回事,直到发展成“肥胖病”,有了并发症才觉得严重了。现在虽然有了微创胃束带手术这样的技术,可以帮助肥胖病患者,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合理饮食,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